•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錠頭金、天運紀年與德記圖書
      ——新發(fā)現(xiàn)幾則東南亞華僑印信文獻管窺

      2022-10-27 07:44:20
      地方文化研究 2022年3期
      關(guān)鍵詞:馬六甲紀年華僑

      冷 東

      (澳門科技大學,中國 澳門,999078)

      近年來,筆者注重收集海外與廣州十三行相關(guān)的原始中文檔案,在美國、英國收集頗豐,已取得部分研究成果①《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藏怡和洋行中文商業(yè)檔案輯考》(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3月版)、《天寶行海外珍稀文獻匯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版)、《英國怡和洋行中文檔案價值初探》(《歷史檔案》2019年第4期)等。,嘗到甜頭之后轉(zhuǎn)戰(zhàn)荷蘭、瑞典和丹麥等國。因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瑞典東印度公司和丹麥亞洲公司十七至十九世紀均在廣州設(shè)立商館,與廣州十三行進行了密切商貿(mào)往來,留下大量檔案文獻。2019年7月,筆者在荷蘭海牙國家檔案館查閱荷蘭東印度公司原始檔案,面對海量荷蘭文檔案苦于無法辨識,深感面對寶藏無從下手之憾。意外發(fā)現(xiàn)幾份東南亞華僑中文檔案,眼前一亮,如獲至寶,深感“無心插柳”之幸,公布于此,附上粗淺認識,拋磚引玉,求教大家②在荷蘭查閱檔案及識讀過程中,得到荷蘭萊頓大學區(qū)域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現(xiàn)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徐冠勉先生的熱情支持與諸多指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一、檔案來源

      十七世紀以來,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為了擴張在亞洲的貿(mào)易,東到廣州,西到印度,在亞洲各地建立二十幾個商館,在巴達維亞城設(shè)總督,總管亞洲貿(mào)易,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商貿(mào)和信息傳遞網(wǎng)絡(luò)。自176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駐廣州商館設(shè)立始,有關(guān)商館內(nèi)部管理以及大班操辦商貿(mào)活動的所有檔案資料被年復一年記錄下來,并按照相應(yīng)的類別匯總成冊,交由商館專門人員保管,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對華貿(mào)易檔案》?,F(xiàn)存商館檔案由三大部分構(gòu)成,即第一部份“一般資料”(Stukken van algemene aard)(卷宗 1-328)、第二部分“專題資料”(Stukken betreffende bijzondere onderwerpen)(卷宗 329-365)以及第三部分“非屬商館檔案資料”(Stukken die naar hun aard niet tot het archief behoren)(卷宗 389-390)。

      這些荷蘭東印度公司檔案文書,現(xiàn)在大部分集中于荷蘭海牙國立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 in The Hague)③參見劉勇:《近代中荷茶葉貿(mào)易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版。。由于檔案包含了1739-1823年間由荷蘭本土、巴城及其他地區(qū)與廣州商館之間定期不定期往來的各類文書,因此在荷蘭東印度公司勢力范圍內(nèi)的印度尼西亞、馬六甲等地廣東早期華僑的少數(shù)中文檔案也被歸檔于《荷蘭東印度公司對華貿(mào)易檔案》,本文列舉的這幾份檔案,就是實例。

      二、1788年錠頭金暨船鈔條例檔案

      “港主制度”(Kang-Chu System)大家并不陌生,柔佛-廖內(nèi)王朝實際統(tǒng)治者天猛公達因依布拉欣創(chuàng)立,為了召引大量華人種植者移入柔佛開墾拓荒之路,廣泛種植甘蜜(Gambir)與胡椒,準許華僑種植者選擇一條河流邊上的荒地開墾,向統(tǒng)治者申請一份叫港契(Surat Sungai)的準許證。在這種準許證里,統(tǒng)治者給他一大片土地的保有權(quán),它的范圍是在一條河的支流和另一條支流之間,支流流入主流的地方便是一個“港”,開港者稱為“港主”(Tuan Sungai)。隨著柔佛-廖內(nèi)地區(qū)經(jīng)濟的發(fā)展,新加坡開埠前,廖內(nèi)是本區(qū)域重要的貿(mào)易站,除了馬來群島的土著帆船與歐洲商船,閩粵地區(qū)的紅頭船與綠頭船,紛紛到此進行貿(mào)易,航行于柔佛-廖內(nèi)地區(qū)及遠程貿(mào)易。而這次發(fā)現(xiàn)的一份1788年的檔案,則是一份錠頭金暨船稅條例①National Archives in The Hague,Algemeen Rijksarchief Eerste Afdeling.COLLECTIE VAN KAL Inv.nr.41。,有助于了解柔佛-廖內(nèi)地區(qū)“港主制度”和華僑從事國際貿(mào)易的細節(jié)。由于檔案紙張十分脆軟,有諸多皺褶,拍照時檔案無法全部平坦,影響部分字體疊壓無法看清,少數(shù)字體及傳統(tǒng)蘇州碼十分潦草,辨認不清。還有諸多東南亞地名的中文譯名,很多是不規(guī)范的,也不免會有遺漏。內(nèi)容轉(zhuǎn)錄繁體字原貌如下,標點為筆者所加,無法辨認字體用□代替:

      為曉諭各色人等知悉事。茲嘧喳嘮②馬來語,議事堂,即公班衙或者甲必丹議事辦公的場所。定,若凡廖③現(xiàn)屬印度尼西亞廖內(nèi)群島。中船隻出入,錠頭金④柔佛-廖內(nèi)王朝實行的船稅船鈔制度。要賣抽圭⑤柔佛-廖內(nèi)王朝實行船稅船鈔制度的競拍或抽簽環(huán)節(jié)。之時,有人加價者得之。

      第壹條規(guī)例:凡買抽圭要得當二人安噠,該請大柸⑥負責貿(mào)易的官吏。許允其錢逐月還明,不得推委。違者即將傌仔⑦貿(mào)易許可證。取償再賣他人,或失利就舊傌仔官當倍足清還。

      第弍條規(guī)例:凡各色傌仔官逐月還明宋銀⑧中國傳統(tǒng)白銀。,每價錢壹文壹錢肆方(放)行。

      第三條規(guī)例:凡船隻可載三車⑨東南亞傳統(tǒng)度量衡單位,一車大約為二十擔,每擔一百斤,一車大約為2000斤,三十車約為60000斤。以外要販外處當納錠頭金,凡公班衙⑩公班衙,英文company的音譯,即“公司”。一般指荷蘭東印度公司駐東南亞和廣州辦事處的稱呼。船免還錠頭金。

      第四條規(guī)例:凡船隻可載三車以外或出或入,當納(錠頭金)公班衙抽圭。

      第五條規(guī)例:凡船隻要販近處地頭,實螺螺、思若、笨田、郎斌、貓力終、迷末邦、魴、安丹、茄藍、攬閩直至葛吧甲及浮勞、亞聿、知預(yù)閩、壬貓惹、善丹、望武鑾、呂勿難、實嘮山、須美直至、浮羅荖暨柔佛、城仔浮勞、笨田貓底把褐、把東、末裡、吉雙、實嘮丹、來仔、吉裏門、龍牙門及地頭、碭裡、汪仔難、無裏、吉知萬、牙王力地搃至動葛,凡船所載三拾車以上,當納錠頭金肆文壹交,折宋銀三員?;蜉d弍拾車之船,當納宋銀弍員,折二文三錢二。或拾車之船,當納宋銀壹員,折六文四。五車之船,當納宋銀乙員,折二文五。三車之船當納錢折宋銀壹員。

      第六條規(guī)例:凡東勢地方:登加儺、八吉哖、暹羅、□把、柬埔寨、安南、東京搃至唐山;南勢地方:□碑、營的儀裏、舊港、覽房、羅實把裏、咬□吧瓜仔井裡汶暨瓜亞;地面北勢:□碑至龍牙、西勢甘抹、君律、錫、望加立、勞板、□□、班哖、微撈、亞沙翰、丹絨、把東、物須、魚淡、力裏碑、亞齊周圍至嘛口六口甲、龍宜、寧毋、勞掘、□仔哦、吉礁、宇絨沙弄及週圍。凡碭裡地面有船隻往廖,當來甲請令給字,要完納錠頭金。凡船所載三拾車以上,該錢五十二文,折宋肆員?;蜇ボ嚕撨€宋銀三員折四十文?;蚴败囍?,該還宋銀弍員折錢口口。五車之船,該還宋銀壹員半折錢口口。凡三車之船,該還宋銀壹員折錢文口口。

      第七條規(guī)例:凡船無上三車者,照上例通行。

      第八條規(guī)例:凡船隻無定大小,如不遵工令完納抽圭,傌仔官之人當向大柸自有處治。

      此示係嘛□呷國發(fā)行,爾等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和蘭壹仟柒佰捌拾捌年六月拾壹日給

      唐乾隆伍拾三年戊申伍月初七日發(fā)行

      這是一份乾隆五十三年(1788)以馬六甲國王名義發(fā)布,由荷蘭東印度公司馬六甲負責治安的官員簽署,針對中國華僑貿(mào)易船只的船稅征收條例,值得探討的有以下幾個問題:

      1、何為“錠頭金”?

      這是一份荷蘭人制定的船稅征收條例毫無問題,但是為何翻譯成中文是“錠頭金”?由于迄今沒有發(fā)現(xiàn)其它檔案中有同樣的名詞出現(xiàn),對于“錠頭金”的意思還是眾說紛紜。

      感謝劉序楓教授的考證,找到相近的中文史料,提出謝清高(1765-1821)《海錄》之咭蘭丹國條有如下記載:凡洋船到,各國王家度其船之大小,載之輕重,而榷其稅。船大而載重者,納洋銀五六百枚,小者二三百不等,謂之”凳頭金”??腿顺醯狡翌^,納洋銀一枚。居者,歲又納丁口銀一枚,謂之亞些;各貨稅餉,謂之碼子。魏源《海國圖志》(1843初版)、徐繼畬《瀛寰志略》(1849)有類似記載:“丁口稅銀,由客長輸荷蘭。洋船凳頭金,船稅也,亦荷蘭征收,番酋聽荷蘭給發(fā),不敢私征。每歲廣、潮二府有數(shù)船入港貿(mào)易,獲利甚厚。”因此錠頭金即為凳頭金,船稅之意。

      但是畢竟“錠頭金”與“凳頭金”還有文字差別,錢江教授則認為:謝清高《海錄》與魏源《海國圖志》中“凳頭金”之記載或許是錯別字,準確的寫法應(yīng)該是“碇頭金”。明清時期,閩南人行走臺灣海峽及東西洋的海船,其人員配置上一定有專門負責用鉛錘涂以牛油測量水深、負責啟碇、下碇的老水手,俗稱:頭碇;那些跑外洋到海船上則配備有兩名司碇的水手,稱為:一碇、二碇。東南亞閩籍華僑或許就用自己熟悉的“碇頭”+“金”這一組合名稱來指代荷蘭東印度公司對中國帆船征收的船稅。當然,還需要更多的歷史學文獻和語言學詞源學方面的材料才能考證清楚。

      中國古代船只定泊工具的“碇石”(廣州海事博物館藏)

      2、反映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免稅特權(quán)

      在條例中處處反映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特權(quán),不僅掌握了貿(mào)易許可證及船鈔繳納的制定權(quán)和管理權(quán),還規(guī)定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只免交船鈔。雖然條例是以馬六甲王公名義頒發(fā),而實際大權(quán)卻反映在這份條例最終是由在馬六甲的荷蘭地方長官簽署的。經(jīng)徐冠勉先生的辨認,簽署的是荷蘭地方長官鮑姆加頓(Baumgarten)。

      3、反映了繁忙的貿(mào)易網(wǎng)絡(luò)

      條例與港主制度結(jié)合,規(guī)定了中國華僑船只貿(mào)易許可證及船鈔繳納的程序和管理方式,按運輸目的地遠近和船只的大小分等征稅,從事貿(mào)易的船只有“三車”、“五車”乃至“三十車”不同的規(guī)格?!败嚒笔菛|南亞傳統(tǒng)度量衡單位,一車大約為二十擔,每擔一百斤,一車大約為2000斤,三十車約為60000斤,這是很具規(guī)模的30噸的遠洋貨船了。從貿(mào)易的路線來看,既有馬六甲柔佛短程航線上的數(shù)十個地名;還有舊港、暹羅、柬埔寨、安南、東京、馬尼拉、唐山(中國)等數(shù)十個地名,反映了中國華僑從事遠程國際貿(mào)易的繁忙景象。以廖內(nèi)出產(chǎn)的甘蜜等土產(chǎn)為例,也從向南運輸巴城轉(zhuǎn)為北上運往新加坡。這時大量的廖內(nèi)舢舨船,往來于新加坡與民丹島,運來甘蜜、胡椒、稻米和各種群島土產(chǎn),運走鴉片及各國商品。

      在條例中使用的征稅貨幣單位,是“宋銀”。這是東南亞當?shù)厝A人對西班牙銀圓的簡稱,即:西班牙銀圓——呂宋銀圓——宋銀。當時,在東南亞各貿(mào)易港埠通行的是來自西屬美洲銀礦的銀圓。《公案簿》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又有稱“花邊宋銀”,反映了馬六甲柔佛華人從事貿(mào)易的國際性。

      4、反映了濃厚的中國特色

      這份條例是在馬六甲王公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議事堂(嘧喳嘮)擬定和發(fā)布的,是由華人翻譯成中文,因此行文中充滿了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船鈔征稅的金融單位使用的還是中國特有的商業(yè)數(shù)字“蘇州碼”,是南宋時期從算籌中分化出來的一種進位制計數(shù)系統(tǒng),因其最早產(chǎn)生于蘇州,故稱“蘇州碼”。使用特殊符號來代表數(shù)字,漢字計數(sh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相對應(yīng)的蘇州碼子符號分別為“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

      條例雖然在東南亞實行,但是還遵循清朝的書寫慣例,在地名、人名及制度前加“口”,蓋寓“夷語”澀會難懂之貶義,諸如嘧喳嘮。

      在條例結(jié)尾日期的處理上,首先標識的是荷蘭使用的公元紀年,而在中國紀年的處理上則在乾隆伍拾三年前邊加上了“唐”,這種特殊的紀年方法在后邊還要涉及。

      三、1792年“天運”年號中文公告

      在《荷蘭東印度公司對華貿(mào)易檔案》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份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即1792年的中文公告13,抄錄如下,保持原來繁體字格式,標點為筆者所加:

      1、公告內(nèi)容

      蔴六甲①馬六甲。國王仝諸上人②荷蘭東印度公司駐當?shù)亻L官。示令,為曉諭廖國③現(xiàn)屬印度尼西亞廖內(nèi)群島。諸逃散人等知悉事:照得廖地諸逃民有具公呈來甲訴稱,在廖受屈莫伸以致激變,逃避他方,事屬堪傷。但凡事當有實據(jù),不得妄指。公班衙④公班衙,英文company的音譯,即“公司”。一般指荷蘭東印度公司駐東南亞和廣州辦事處的稱呼。原有好生之德,豈忍生民塗炭,茍有受屈,何不來甲⑤即是英語“captain”與荷蘭語“kapitein”的音譯,本意為“首領(lǐng)”,簡稱為甲必丹,是荷蘭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殖民地所推行的僑領(lǐng)制度,即是任命前來經(jīng)商、謀生或定居的華僑領(lǐng)袖為僑民的首領(lǐng),以協(xié)助殖民政府處理僑民事務(wù)。告訴,付與仝人裁奪,而乃擅自妄動干戈以致悮傷人命。因此甲中諸上人嘧喳嘮⑥馬來語,議事堂,即公班衙或者甲必丹議事辦公的場所。出示,凡諸逃民如果有冤枉者,許其來甲赴訴,以便據(jù)情寔實指。如或有冤枉之人不得前來,欲托遣他人來甲代訴。凡事當有凴據(jù),方能將首惡之人依律究治,決不輕恕,庶可警其將來歹人不敢罔法,俾使商賈民等得以永享廖國昇平之樂。爰是佈告,凡諸廖民逃散他方者務(wù)宜知悉,當體公班衙愛民至意,可以放心歸廖,安居舊業(yè),不用遲疑。毋違,特示。

      和⑦荷蘭,后邊是荷蘭使用的1792年公元紀年。壹仟柒佰玖拾弍年陸月初伍日給

      唐⑧中國傳統(tǒng)年號,實際指清朝紀年。天運伍拾七年閏肆月拾陸日給

      2、價值意義

      這份檔案是馬六甲國王、荷蘭馬六甲地方總督和華人甲必丹聯(lián)合署名發(fā)布的中文公告。最后簽署布告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馬六甲總督亞伯拉罕姆斯·庫佩勒斯(Abrahamu s Couperus),后邊的落款還有個簽名是Jacob van Haak,是荷蘭東印度公司馬六甲的警長⑨感謝徐冠勉先生和上海外國語大學荷蘭語系陳琰璟博士幫助識別了條例后邊的荷蘭文簽名。。庫佩勒斯從荷蘭加入東印度公司,屬于公司的精英階層,后來成為馬六甲的總督,并因此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他還是一個技術(shù)型的官員,1780年寫了一份關(guān)于馬六甲甘蜜種植園的詳盡報告⑩徐冠勉:《介紹暨翻譯:十八世紀下半葉荷蘭人關(guān)于馬六甲甘蜜種植園的報告》,《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年刊——港主與地方社會》2018年,121-130頁,新山中華公會下轄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與東南亞的經(jīng)濟支柱和本文涉及的檔案密切相關(guān)。為了顯示布告的權(quán)威性,除了亞伯拉罕姆斯·庫佩勒斯的親筆簽名,還蓋有荷蘭東印度公司馬六甲總督的火漆印,這在同時期的西方商業(yè)文書中經(jīng)常使用。

      從檔案的內(nèi)容來看,與招撫流亡華僑有關(guān),反映了十八世紀末期馬六甲、廖內(nèi)地區(qū)的動蕩,荷蘭東印度公司、馬六甲土著王公和華僑的相互關(guān)系;體現(xiàn)了華僑在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中的地位和貢獻,中國各地區(qū)華僑之間的復雜關(guān)系,以及衍生出來的布告條例和文書格式;隨著招撫華僑返回廖內(nèi)努力的失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勢力不斷衰退,影響了東南亞局勢的發(fā)展,為研究東南亞華僑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馬六甲位于馬來半島西南面,與蘇門答臘遙望相對,北部與森美蘭州交接,東部則與柔佛州相連,明清時期由柔佛蘇丹統(tǒng)治,1511年葡萄牙入侵并控制了馬六甲。隨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成立,成為亞洲海域最大的西方貿(mào)易力量,把印度尼西亞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建立了殖民據(jù)點——巴達維亞城,并在1641年打敗葡萄牙,一直到1795年把馬六甲置于荷蘭統(tǒng)治范圍。

      這份檔案中提到的“廖國”、“廖地”,就是位于新加坡海峽之南,馬六甲海峽東口的“廖內(nèi)群島”,歸屬馬六甲蘇丹國(中國史書稱“滿剌加”)。1511年,葡萄牙攻占馬六甲,馬六甲蘇丹轉(zhuǎn)移至廖內(nèi)群島繼續(xù)統(tǒng)治,稱“柔佛蘇丹”或“柔佛-廖內(nèi)蘇丹”,使得廖內(nèi)群島成為馬來文化的中心,與馬六甲聯(lián)系密切,現(xiàn)在屬于印度尼西亞版圖。一般將新加坡、柔佛與廖內(nèi)三地歷史分開論述,然而在1824年以前,這三個地方,皆屬于廖柔王朝之疆域。

      3、“天運”年號

      告示的結(jié)尾,有兩個年代標識,一個為和壹仟柒佰玖拾貳年六月初五日,當為荷蘭使用的公元紀年,但是“六月初五日”又是中國歷史傳統(tǒng)紀年格式。一個為唐天運五十七年閏四月十六日,當為對應(yīng)中國歷史紀年,但問題是當時恰恰是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即1759年。

      有關(guān)“天運”年號,趙世瑜《“天運”紀年的利用及其本相,兼論明清以來民間教門日常形態(tài)》一文總結(jié)的較為全面了。“天運”紀年常見于明清時期東南亞華人社會的反清運動,是參與革命或反抗運動的民間教門利用的一個符號;也經(jīng)常存在于民眾日常的儀式活動中,比如在與喪葬儀式有關(guān)的《冥途路引》、宗教敕牒以及民間結(jié)社活動中的告示、碑文中較為常見,也偶爾見諸民間契約文書①趙世瑜:《“天運”紀年的利用及其本相,兼論明清以來民間教門日常形態(tài)》,《南國學術(shù)》2017年11月。。

      例如明崇禎十年、清崇德二年(1637),密教首領(lǐng)張普薇在鉛山策動教徒起兵反清,改元天運;清乾隆六十年(1795)三月,天地會頭目陳周全、陳光愛帶領(lǐng)教徒叛清,改元天運;清道光十二年(1832),張丙趁于大旱之際于當年十月發(fā)動群眾叛亂,占領(lǐng)臺南,建年號天運;清咸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攻克南京后,上海小刀會頭目劉麗川跟著起兵響應(yīng),9月7日占領(lǐng)上海,建立政權(quán),國號明,年號天運;孫中山領(lǐng)導同盟會為鼓舞海外華僑堅定革命,將光緒年號改為天運年,以1905年1月1日為天運元年。

      東南亞華僑華人社會使用“天運”紀年的也很多,例如程章燦《紀年與正朔——東南亞華文石刻一瞥》(《中國典籍與文化》1997年2期),馬傳德、徐淵《‘金山正埠義興公司’洪順堂票布試考》(《中國錢幣》1997年3期),徐淵《致公總堂天運丁未年票布》《中國錢幣》2009年2期),陳希亮《孫中山<致宮崎寅藏函>日期考——兼談天運紀年及其換算》(《歷史檔案》2009年2期)等。

      明清兩朝國內(nèi)外使用“天運”紀年,已經(jīng)有了大量檔案及實物存在,已毋庸贅論,關(guān)鍵是最早使用這個紀年是在什么時候?由于紀年時是在“天運”之后直接連接年數(shù)或干支年月,所以準確判斷所紀何年還是有難度的。據(jù)趙世瑜教授的研究成果,美國學者對泰國曼谷華人廟宇的調(diào)查,在一寺廟中發(fā)現(xiàn)最早的有“天運”紀年的標識是1829年的,比雅加達和新加坡的“天運”紀年早三十年。但在越南和馬六甲,清代早期華人墓碑上的紀年多為“龍飛”,而非“天運”。也有個別例子如越南會安《龍安寺福碑》上有“天運甲申”的紀年,據(jù)考為1704年,即康熙四十三年。陳周全起義(乾隆六十年,1795)、張丙起義(道光十二年,1832)等也使用了“天運”紀年。可見1792年馬六甲這份檔案,產(chǎn)生年代還是比較早的。

      由于動亂,廖內(nèi)那邊種胡椒、甘蜜的華人有很多逃到了馬六甲,荷蘭東印度公司馬六甲總督努力招撫華僑回歸,以穩(wěn)定廖內(nèi)的局勢,因此,這不是華僑甲必丹的公告,其實是荷蘭馬六甲政府的決議讓甲必丹聯(lián)署,翻譯成中文布告向華僑宣示。但是荷蘭文的布告一般只有公元紀年,中文布告后邊的中國傳統(tǒng)紀年是翻譯者加上去的。

      四、華僑訴訟文獻

      由于十八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為廖內(nèi)、馬六甲的統(tǒng)治者,為了穩(wěn)固自身的統(tǒng)治,急需華僑返回廖內(nèi),在布告中多次強調(diào)華僑在廖地受到冤屈逃避他方,可以來公班衙申訴,但是必須有確實的申訴材料,可以本人或者委托他人提交訴狀,以便懲辦肇事者,永享廖國升昇平之樂。因此檔案中保存了幾份華僑申述的文獻。一份篇幅較長,內(nèi)容豐富,但是字跡過于潦草,無法完整識別①National Archives in The Hague,Algemeen Rijksarchief Eerste Afdeling.COLLECTIE VAN KAL Inv.nr.46.。

      另一份檔案篇幅較短,字體清楚,繁體全文附錄如下②National Archives in The Hague,Algemeen Rijksarchief Eerste Afdeling.COLLECTIE VAN KAL Inv.nr.45.。

      民說情因奪劫甘蜜園。即如小甲③華人甲必丹。有染是非,況兼長幼十餘口眾,豈肯與小甲外逃否?即論小甲按民治,眾僅經(jīng)營資珠生涯而已,豈敢犯于理法之外焉!怎奈兩家爭鬥,湯甲令弟被殺,小甲斯時聽得此言,驚懼無地,以致奔走風塵之處。由聞武廊唐人入廖爭鬥,小甲不肯污其名節(jié),又逃至龍牙,原因不得已也。況甲家資貨物一應(yīng)被劫,分毫無存,將何設(shè)施,那是呼天而已。然也以最甚者,小甲長子並親眷共六人被建人所殺,天實為之謂之何哉?且前爺臺賜之米項,小甲旦夕志念,望祈寬量寄至付趙,不敢違逆,翹思無策,疇膽一信告知,訴小甲遠逃之罪是之,宥之。專此,奉上杯爺④荷蘭東印度公司馬六甲地方總督。臺前金安。

      小甲凍朝烈叩稟

      這兩篇檔案都是華僑向荷蘭東印度公司公班衙的訴狀,但是第一份字跡潦草,行文混亂,明顯是文化程度不高者所寫,無法達到申訴的目的。第二份凍朝烈以甲必丹自稱,明顯文化程度較高,但是篇幅較短。反映了社會動亂時期法律訴訟的增加,催生了從事文書專門機構(gòu)的產(chǎn)生。檔案中接著出現(xiàn)的兩份字跡工整、行文流暢的檔案就是例證,令人喜出望外⑤National Archives in The Hague,Algemeen Rijksarchief Eerste Afdeling.COLLECTIE VAN KAL Inv.nr.46.。

      這還是華僑向荷蘭東印度公司公班衙的兩紙訴狀,內(nèi)容如下:

      承接杯爺臺諭喜冤得雪事。緣自廣東人等寄籍斯地,農(nóng)商渡活,或詠歸山園,以滋利息,或招商入市,以經(jīng)生涯,稀稀者無不樂昇平之世矣。誰料禍因黃成可串同湯甲搶奪園業(yè),並包攬生理,薄面?zhèn)刈胁粏杻r錢,私自增納。黎民惴思無計,即要向杯爺控訴,被他拿住,輕則受責,重則取死,眾庶不得甦生,決立一死以除奸妄,焉敢違逆公班衙政治。但記自四月廿一日到廖問之其事,即命人到臺前控訴,被他所殺,音信來決,眾俱離心此地,即要迯出他洲,被記勸住。聞知杯爺出諭,安民各歸園宅,不料成可湯甲復敢喚人捍殺,毀折鋪屋,放燒網(wǎng)山,被殺者不數(shù)。想杯臺之諭,不若湯甲成可之令,眾庶焉敢離散?又聞唐船罰錢數(shù)千,不知他有何犯公班衙事,但唐船此來,所觀不獨船主一人,原係廣地眾庶所賴。杯爺明並日月,愛民如赤,使他下春,焉敢發(fā)船至此,則廖地自此廢矣。況記去年一事,亦非自己所為,明係杯爺與湯甲有命,致因被公班衙擒往巴城。此是被他所悮,焉敢蹈前所為,安有一悮而再悮乎?候至廖平,意切嚮往他洲渡活,決不久住於此。適於本月接來遵諭,招商入市,黎民喜之不勝,但成可湯甲如此所為,何人敢入廖地?此非招商人市,明係騙雞入棲。叩乞杯爺念甦生之心,驚妄為之罪,則黎民喜冤之得雪矣。為此叩稟。

      德記圖書

      短篇內(nèi)容如下:

      茲公班衙出示安民,吾等豈要自相殘蹈,無奈黃成可不仁,不固(顧)廣東,窺謨通同湯聯(lián),刻剝良善,眾俱切齒,代天協(xié)誅。幸天開眼,善惡得分。吾等豈是不仁之輩,殘蹈良善。茲爾等善者倘被人所屈,至於其蜜園被占並勒索事項,可以到處說知,自當公論,毋得致意可也。

      五月廿四日

      德記圖書 字

      這是典型中國特點的申訴文書,申訴的對象“杯爺”,即是簽署布告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馬六甲總督亞伯拉罕姆斯·庫佩勒斯(Abrahamus Couperus)。申述的內(nèi)容就是廣東籍貫的華僑受人迫害,甘蜜園被搶奪,許多人被殺害,被迫逃離家園,無法返回廖內(nèi)。值得注意的是文書中出現(xiàn)的兩處印章。一枚為月牙形的抬頭章,一枚為結(jié)尾的簽署印章,印文“德記圖書”。說明在東南亞華僑社會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專門的代寫文書的機構(gòu),為華僑相關(guān)訴訟提供服務(wù)。

      這幾份文獻也反映了十八世紀東南亞華僑內(nèi)部的關(guān)系,而導火索之一就是甘蜜園。得益于徐冠勉先生的研究成果①徐冠勉:《介紹暨翻譯:十八世紀下半葉荷蘭人關(guān)于馬六甲甘蜜種植園的報告》,《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年刊——港主與地方社會》(2018),121-130頁,新山中華公會下轄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使我們得以了解甘蜜業(yè)的情況。

      十八世紀中葉,甘蜜貿(mào)易成為廖內(nèi)最重要的經(jīng)濟支柱。甘蜜與胡椒是廖內(nèi)、新加坡及柔佛三角貿(mào)易圈的主角。甘蜜不只有食用價值,尚有工業(yè)價值,充作染料。十八世紀的荷蘭文獻記載,甘蜜不單在廖內(nèi)大量種植,也曾被荷蘭人引進馬來半島的笨珍地區(qū)種植。這當然是由于甘蜜在馬來群島與中國市場有一定的經(jīng)濟價值。清初中外交通史文獻《海錄》(謝清高口述,楊炳南撰),對廖內(nèi)出產(chǎn)的甘蜜曾作如斯記述:嘉慶年間,英吉利于此辟展土地,招集各國商民在此貿(mào)易、耕種,而薄其賦稅,以其為東西南北海道四達之區(qū)也。數(shù)年以來,商賈云集,舟船輻輳,樓閣連亙,車馬載道,遂為勝地矣。蕃人稱其地為息辣,閩粵人謂之新州府。土產(chǎn)胡椒、檳榔膏、沙藤、紫菜。檳榔膏即甘瀝,可入藥。粵海關(guān)對來自南洋的甘蜜歸于藥物類別,并注明其入口稅則。

      正因為甘蜜貿(mào)易成為廖內(nèi)最重要的經(jīng)濟支柱,十八世紀以來,福建的綠頭船和廣東的紅頭船,搭載了大批閩粵華僑到此謀生。廖內(nèi)是本區(qū)域重要的貿(mào)易站,馬來群島的商舶與歐洲商船,聚集于此貿(mào)易。據(jù)英國人記述,十九世紀初廖內(nèi)的華人約有數(shù)萬,且以閩南和潮州籍為主。密布于河道盡頭或交匯處的甘蜜園成為爭奪的對象,期間也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械斗,這兩篇文獻可以窺見爭斗的激烈程度。引起械斗的導火索之一便是廖內(nèi)馬六甲的經(jīng)濟支柱甘蜜園。在檔案中經(jīng)??吹健皧Z劫甘蜜園”、“被搶甘蜜”等,而雙方介入的船只動輒數(shù)百艘,人數(shù)往往數(shù)千人。

      五、結(jié) 語

      這幾份檔案的內(nèi)涵和意義遠非本文如此膚淺,徐冠勉先生研判這只是十八世紀末期東南亞局勢巨變系列原始文獻的冰山一角,荷蘭東印度公司控制下的馬六甲、廖柔王朝因為各種矛盾陷入混亂,招撫華僑回歸的努力沒有實現(xiàn),導致英國的勢力深入馬六甲海峽,挑戰(zhàn)了荷蘭人的貿(mào)易壟斷地位,災(zāi)難性的第四次英荷戰(zhàn)爭也將爆發(fā),最終導致新加坡獨立。希望拙文能夠拋磚引玉,得到更多界內(nèi)專家指導和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馬六甲紀年華僑
      烏程漢簡 紀年簡選
      中國書法(2023年1期)2023-07-17 09:25:07
      我的華僑老師
      華人時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6
      古代的“干支紀年法”
      五彩斑斕馬六甲
      海峽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12
      華僑華人賀祖國70華誕: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2:58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2018國際鄭和大會“江蘇文化周”在馬六甲成功舉辦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4
      油畫《馬六甲古樹》
      藝苑(2018年6期)2018-03-04 06:57:34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稀里糊涂大紀年(下)
      温州市| 满城县| 乐至县| 镇巴县| 南康市| 岳池县| 平泉县| 易门县| 南郑县| 韩城市| 清丰县| 独山县| 郑州市| 蚌埠市| 平陆县| 晋城| 尖扎县| 西藏| 石河子市| 清丰县| 云阳县| 华安县| 松江区| 林州市| 黄陵县| 开平市| 嘉定区| 和平县| 合川市| 溧阳市| 乌拉特后旗| 张家港市| 安宁市| 阿瓦提县| 奉化市| 宜君县| 平果县| 金塔县| 苗栗县| 定州市|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