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程公許的奏折看南宋楮幣流通情況

      2022-10-29 08:15:10陳明本
      文史雜志 2022年6期
      關(guān)鍵詞:淳熙嘉定朝廷

      陳明本

      一、程公許《論易楮法奏》

      程公許(hǔ),字季與,一字希穎,號滄洲,生于1182年,卒于1251年,四川敘州宣化縣登龍里(今四川宜賓市敘州區(qū)觀音鎮(zhèn)蟠龍村)人,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進士,歷官雙流縣尉、綿州教諭、崇寧知縣、簡州通判、施州通判、知袁州、刑部尚書。事跡見《宋史》本傳。

      據(jù)《宋史·程公許列傳》記載,程公許在嘉熙四年(1240年)上了一篇《論易楮法奏》:

      嵩之?dāng)R不行,徑揭黃榜。公許謂:“不經(jīng)鳳閣鸞臺,不得為敕。朝廷出令而宰相擅行如此,則掖垣可廢?!崩凵献酄瑥接?。宗勉及參知政事游似面奏留之,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

      楮是指紙幣。紙幣產(chǎn)生于宋代。宋人將紙幣稱為楮幣,乃因多用柔韌性好的楮樹皮造紙制成。南宋時朝廷發(fā)行的楮幣稱會子或東南會子,是南宋于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由政府官辦、戶部發(fā)行的貨幣,仿照四川發(fā)行錢引的辦法發(fā)行。

      易楮法也就是更換楮幣的辦法。時程公許因《應(yīng)詔論行都大火奏》得罪相府,遭到排擠,遷將作監(jiān)副主官,負責(zé)掌管宮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寶貝和精美器皿的制作及各種異樣器用打造。

      但皇上仍然要他應(yīng)詔言事,程公許在奏折中指出“儲極虛位”。由于楮幣制作印刷簡單,使市面存在大量偽幣。民間有百姓造偽,地方軍政官員也乘機制作偽幣。南宋朝廷不斷推出新幣防偽,從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 第一界至嘉熙四年(1240年)第十八界,共更換了十八次紙幣;且上界與下界不能等值兌換。每界最短使用僅三年,最長三十年。楮幣不斷貶值。

      程公許提到的“十六界”,使用年限為紹定四年(1231年)至嘉熙四年(1240年);十七界使用年限為端平元年(1234年)至景定五年(1264年);十八界使用年限為嘉熙四年(1240年)至南宋末。他認為這次更換楮幣,皇上本來是想重用十八界新楮幣,但若對原來流通的十六界、十七界兌換上不加分別,必然引起市面上對十七界的殺價,即奏折中提到的“折閱”?;噬贤馑岢龅摹皩⑹呓缜乙匀齼兑弧钡闹鲝垼舱J為當(dāng)令十六界以五折一,以此穩(wěn)定動蕩的貨幣市場。

      但皇上的意圖并未得到執(zhí)行,時任右丞相史嵩之對程公許的奏折擱置不理,“徑揭黃榜”。(按:黃榜就是皇帝的公告,因用黃紙書寫,故名。)右丞相史嵩之公然抗命,將原來流通的十六界在嘉熙四年終止使用,造成貨幣大量貶值

      程公許很氣憤。書生意氣的他認為:不經(jīng)鳳閣鸞臺(中書省為鳳閣,門下省為鸞臺),不能發(fā)出皇帝的詔令?,F(xiàn)在朝廷出令而宰相擅行,則掖垣可廢。(按:掖垣指門下、中書兩省,因其分別在宮禁左右掖,故稱。)怒而欲去的程公許,經(jīng)左丞相李宗勉和同鄉(xiāng)游似面奏皇上,一再勸阻才留下。

      二、奏折暴露出南宋楮幣換界頻繁

      南宋朝廷于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正式成立會子務(wù),發(fā)行會子,分一貫、二貫、三貫,在東南各路流通,又稱“東南會子”。由戶部侍郎錢端禮主持該事。會紙取于徽州、池州,續(xù)造于成都、臨安;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又造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會子。

      時值宋金戰(zhàn)爭期間,金海陵王完顏亮率領(lǐng)大軍南下。南宋楮幣不斷印制,不數(shù)年發(fā)生貶值現(xiàn)象。到乾道二年(1166年)十一月十四日為止,共發(fā)行一千五百六十幾萬道(貫)。乾道三年(1167年)十二月,下詔出內(nèi)庫銀二百萬兩以500萬新會子收換舊會子,所收舊會子焚棄。隔年定三年為一界,每界以一千萬貫為限。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杭州會子庫設(shè)置監(jiān)官。開禧三年(1207年),南宋發(fā)行會子的金額相當(dāng)于其賦稅收入金額的82%。嘉定二年(1209年),會子的流通額度是一億一千五六百萬貫,已經(jīng)高達乾道四年的11倍。嘉定十一年(1218年)又增印五百萬貫作抗金軍費。

      隨著會子發(fā)行量的逐漸增多,為防止偽鈔的流通,會子的發(fā)行開始分界(期限)。乾道四年始有分界。會子分界發(fā)行后,三年為一界,舊會子收回,但未嚴格執(zhí)行。淳祐七年(1247年)甚至規(guī)定第十七、十八界會子更不立限,取消了分界發(fā)行辦法。

      程公許奏折提到朝廷將以第十八界紙幣折換前兩界。我們從下表可以看出南宋朝廷楮幣換界頻繁的情況:

      南宋會子雕版及拓片

      界流通時間 使用年數(shù)第一界乾道四年(1168年)-乾道七年(1171年) 3第二界乾道六年(1170年)-乾道九年(1173年) 3第三界乾道七年(1171年)-淳熙七年(1180年) 9第四界乾道九年(1173年)-淳熙十年(1183年) 10第五界 淳熙七年(1180年)-淳熙十三年(1186年) 6第六界 淳熙十年(1183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 6第七界淳熙十三年(1186年)-慶元元年(1195年) 9第八界淳熙十六年(1189年)-慶元四年(1198年) 9第九界慶元元年(1195年)-嘉泰四年(1204年) 9第十界慶元四年(1198年)-嘉泰四年(1204年) 6第十一界嘉泰元年(1201年)-嘉定三年(1210年) 9第十二界嘉泰四年(1204年)-嘉定四年(1211年) 7第十三界開禧三年(1207年)-嘉定四年(1211年) 4第十四界嘉定二年(1209年)-紹定五年(1232年) 23第十五界嘉定四年(1211年)-端平元年(1234年) 23第十六界紹定四年(1231年)-嘉熙四年(1240年) 9第十七界端平元年(1234年)-景定五年(1264年) 30第十八界嘉熙四年(1240年)-南宋末期

      上表反映出,朝廷楮幣每界發(fā)行數(shù)量和流通時間,并未嚴格按制度規(guī)定執(zhí)行,有隨意性和靈活性。楮幣往往數(shù)界并行。朝廷發(fā)行的楮幣流通從乾道五年(1169年)起為兩界并行,也有三界并行的情況。

      三、南宋楮幣換界頻繁的原因及后果

      南宋楮幣之所以頻繁換界,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南宋楮幣的流通受到當(dāng)時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格局的影響

      從立國之初到滅亡,南宋始終面臨著外來的軍事壓力。南宋前期與金之間戰(zhàn)火不斷;后期,滅金而起的蒙元勢力又對南宋的政權(quán)構(gòu)成重大的軍事壓力。民族矛盾始終是南宋政權(quán)面臨的主要矛盾。即使在短暫的和平時期,大量的戰(zhàn)爭賠款和歲幣也頗讓當(dāng)局者頭疼。南宋國內(nèi),階級矛盾也一直尖銳,農(nóng)民起義頻繁,分布廣泛。由于戰(zhàn)火不斷,大量財富被用于戰(zhàn)爭,經(jīng)費兵居八,官居二,是當(dāng)時的真實情況。籌措財富滿足浩繁的財政開支成了南宋歷代當(dāng)權(quán)者必須考慮的問題。在印造楮幣獲取鑄幣稅的方便之門被打開之后,南宋當(dāng)局就仰楮為生,和糴用楮,餉師以楮,一切用變皆以楮。楮幣實際上成為朝廷之命脈。印造楮幣成為南宋當(dāng)局的救命稻草。理宗紹定三年(1230年)以后,有李全之亂,隔年有蒙古帝國兵攻川、陜。到了紹定五年,楮幣印發(fā)高達三億二千九百多萬貫。

      (二)南宋存在朝廷和地方雙頭發(fā)行紙幣的制度。朝廷紙幣換界,等同于地方多繳稅收

      東南楮幣的印制數(shù)量由朝廷直接決定。最初,各地發(fā)行紙幣,需經(jīng)報請批準之后,方可自行印制。兩淮和湖廣的楮幣印制基本上由宋廷直接管理,朝廷也曾允許其印造。乾道二年(1167年),宋廷把湖會印板收歸中央。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由中央統(tǒng)一印制,然后分發(fā)給兩淮地區(qū)使用。至此,湖廣、兩淮的發(fā)行楮幣權(quán)利被完全統(tǒng)一到宋廷。之后,朝廷陸續(xù)收回賦予給各地的印造楮幣權(quán)利。

      唯四川地域偏遠,軍事地位和地理位置特殊,對印造紙幣一直有較大的自主權(quán),報請程序往往流于形式。朝廷紙幣換界,地方紙幣貶值,等同于地方向朝廷多繳了稅收。四川地方官員也有對策。建炎二年(1128年)六月,成都府路轉(zhuǎn)運判官靳博文就曾以“利州路增屯兵,軍食不繼”為由,不待報遂增印錢引六十二萬緡。這一做法被以后主川大員所效仿。

      (三)防偽與換界交織

      由于楮幣印造技術(shù)簡單,朝廷管理混亂,百姓造,官員也偽造。文官唐仲友曾窩藏偽造楮幣的蔣輝來為自己造幣。武官薛千虎用錫板偽造官會,被大理寺查實。可見,當(dāng)時偽幣是很普遍的。

      面對大量出現(xiàn)的偽造楮幣現(xiàn)象,朝廷也曾有過嚴厲措施。規(guī)定 “有偽造者,依川錢引抵罪”,“犯人處斬,賞錢一千貫,如不愿支賞,與補進義校尉?!?/p>

      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載東南會子

      除了懲戒,宋廷還通過楮幣定期換界,來防止造偽。楮幣定期換界制度的施行直接震懾了偽幣制造者,一定程度上有效阻止了偽幣的泛濫。但偽造者一有敗露,便納賄求免。朝廷有關(guān)楮幣的法令,并沒有得到有效地執(zhí)行,于是出現(xiàn)頻繁不斷地換界惡性循環(huán)。

      南宋楮幣換界頻繁的后果是:當(dāng)楮幣數(shù)量急劇增多,楮幣的購買力就會下降,從而導(dǎo)致物價飛漲。楮幣大幅度貶值,弄得士兵經(jīng)常吃不飽,小吏的微薄薪金無法養(yǎng)家糊口。時人許應(yīng)龍嘆曰:今之楮幣折價已甚,中下官員所得不及原俸三分之一。楮幣日益貶值,至南宋末,賤如糞土。德祐元年(1275年),十八界楮幣(淮交,只行于兩淮州縣)二百貫甚至買不到一雙草鞋。

      楮幣流通的混亂直接造成人們生活的困頓。

      [1]元·脫脫等:《宋史》卷四百一十五《程公許列傳》,中華書局1985年版。

      [2][3]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十八、卷一百八十八,中華書局2013年版。

      猜你喜歡
      淳熙嘉定朝廷
      朝廷場域之下《左傳》中的女性審美分析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嘉定竹刻
      三國鼎立之黃巾大起義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史記》有張材刊本?
      讀書(2017年12期)2017-12-15 10:46:48
      小樹葉
      高考文言文閱讀的應(yīng)對策略
      明成化唱本嘉定出土記
      文史春秋(2016年1期)2016-12-01 05:41:53
      走進博物館,感受嘉定800年
      葉采《近思錄集解》成書時間小考
      灵石县| 苏州市| 图们市| 祁连县| 兴仁县| 五家渠市| 马鞍山市| 尤溪县| 建水县| 姜堰市| 屯昌县| 鄯善县| 额尔古纳市| 蒙自县| 拜城县| 怀安县| 萨嘎县| 河西区| 同江市| 观塘区| 嘉兴市| 迁西县| 辽阳县| 溧阳市| 北宁市| 徐州市| 五寨县| 盐亭县| 武定县| 龙州县| 金乡县| 富阳市| 乐亭县| 许昌县| 赣榆县| 腾冲县| 周口市| 武城县| 高雄县| 湄潭县| 金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