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凱 余延平 婁底瀟湘職業(yè)學院
體適能指的是身體活力強,可完成日?;顒蛹吧?、學習,且不會感到非常疲累,有能力應對突發(fā)性事件。健康體適能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人體肺部、心血管及肌肉均具有較好的功能,人們才具有健康體適能。現(xiàn)階段,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發(fā)展,青少年的體育運動量明顯縮減,且青少年學習任務加重,面對長期的學習壓力及長期未從事體育鍛煉,導致青少年的體適能不佳,其學習效率也無法提升。青少年具有健康的身體,在成長過程中才能參與到國家的建設項目中,為國家發(fā)展提供人才基礎。但部分青少年無運動意識,喜愛吃零食、打游戲,導致我國一部分青少年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促進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應當關注社會及家庭之間的溝通。
發(fā)展青少年體適能具有重要的意義:(1)滿足全民健身的要求。人們的健康包括兩個方面,分別為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現(xiàn)階段,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明顯加快,環(huán)境污染及營養(yǎng)過剩、運動量不足等問題已經(jīng)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困擾,導致人們的身體健康及心理健康均受到影響。發(fā)展健康體適能,有利于幫助青少年預防肥胖癥及高血壓、糖尿病。青少年作為我國重要的社會成員,自學校開始進入社會,若青少年均有健康的體魄,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對實現(xiàn)全民健身具有重要影響。全民健身指的是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結合,構建起多層次、完整的健康運動體系,從而提升全社會健康水平。發(fā)展青少年體適能的意義便是滿足全民健身的理念。(2)與體育改革趨勢相符合。在學校體育改革中,將健康第一及以人為本作為主導思想,體育改革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內容。在實際的教育改革中,面對的困境主要是青少年對健康問題重視度不高、青少年的健康意識淡薄、青少年對健康積極影響認識不足,導致青少年不愿意參與到運動訓練中。青少年認為課堂教育對健康影響不大,課堂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高,且多數(shù)青少年為獨生子女或者單親家庭,在心理上及社會適應上存在問題。青少年的學業(yè)壓力較大,加之未來的就業(yè)不明朗,導致青少年無心體育鍛煉。我國各級學校體育改革中已經(jīng)認識到健康體適能的意義,在發(fā)展體適能過程中,應當從青少年的心理及生理角度進行分析,滿足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監(jiān)測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況,從而讓青少年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發(fā)展青少年的體適能。
在我國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下,將青少年的學業(yè)水平放在第一位,學校關注文化課程教育,忽視體育課程,甚至大量的體育課程被其他課程占用。在素質教育環(huán)境下,應試教育的問題有一定改善,但教育價值傾向依舊存在問題,這也是限制青少年健康體適能的重要因素。在相關教育活動中,將成績放在第一位,對青少年體適能缺乏管理標準,使我國的青少年注意智力發(fā)育,忽視體能發(fā)展。青少年心理問題同樣影響體適能,我國終身體育理念實施后,教育傾向得以糾正,但青少年面對巨大的升學壓力,健康體適能無法在短期內提升,這也是健康領域關注的重點問題。
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利于幫助青少年攝入營養(yǎng),提升青少年的身體素質。青少年處于身體發(fā)育的關鍵階段,遵循健康的飲食規(guī)律,有利于促進青少年智力水平提升及體能發(fā)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時,家長的健康認識不足、青少年的飲食管理不到位,導致青少年形成不良的飲食習慣,限制青少年體適能發(fā)展。部分青少年存在暴飲暴食的情況,嚴重挑食及不吃早餐,導致青少年的身體素質變差,容易發(fā)生各類疾病,包括胃腸道疾病及元素缺失疾病等,青少年的身體免疫力及抵抗力降低,不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體質。我國青少年發(fā)生肥胖癥及貧血等慢性病的概率高,此類慢性病也要引起青少年的重視。早餐是三餐中的重要的一餐,對青少年智力發(fā)展及身體發(fā)育具有重要意義。對此,飲食習慣對青少年健康體適能具有重要影響。
青少年經(jīng)常熬夜,睡眠不足及運動量不足是青少年面對的重要問題,不科學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導致青少年的體能大幅度降低。青少年一般正處在上學階段,家長每天接送或者青少年自己乘坐公交車,青少年的步行量少,活動量隨之降低。青少年在繁重的學業(yè)壓力下,課余時間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部分家長在課后為青少年布置大量的補習班,導致青少年的運動量縮減?,F(xiàn)階段,網(wǎng)絡普及,青少年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智能手機成為青少年娛樂及社交的主要場所,青少年沉迷在網(wǎng)絡游戲中,長期不在戶外鍛煉,導致健康體適能發(fā)生問題。伴隨社會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家長關注工作,忽視青少年的健康狀態(tài),對青少年沒有嚴格的鍛煉要求,導致青少年健康情況受到影響。
青少年健康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對身體素質進行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和訓練,通過強化認知,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自身營養(yǎng)、運動等方面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為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家庭、學校均應當強化青少年的健康意識,讓青少年認識到體適能的意義。我國提倡素質教育,學校也要關注青少年的健康問題,加大在體育訓練上的投入,為青少年創(chuàng)設良好的體育教育環(huán)境,避免體育課被其他課程教師占用,讓青少年在學校有充足的運動時間,培養(yǎng)青少年的體育鍛煉意識。學校也要積極引進專業(yè)體育教師,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讓教師通過專業(yè)素質對青少年進行指導,促進青少年健康體適能增強。教師為青少年營造體育運動氛圍,落實先進的體育教育理念,為青少年體育運動提供平臺,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組織豐富的體育健身活動,提升青少年的體能。利用網(wǎng)絡資源來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有效地利用自己所掌握到的健康管理技術和防御手段進行信息搜集,并對自身的健康管理進行反思,以便于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更好提高自己身體素質。
構建青少年體育訓練機制是保證健康體適能提升的關鍵。在機制構建上,應當掌握體育運動的目的及管理目標,建設完善的決策機制及激勵制度,形成學校及家庭、社會的合力,為青少年體適能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并構建完善的激勵制度,激發(fā)青少年體育運動信心,使青少年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提升,增強體育運動訓練的趣味性,融合體育活動相關內容。學校加強與家庭的溝通,建立信息化溝通平臺,掌握青少年健康體適能面對的問題,實施切實可行的體能訓練方案,學校組織多種體能活動,讓青少年積極參與其中。家長的日常工作比較繁忙,沒有時間管理青少年,也無法帶領青少年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學??衫霉?jié)假日,組織青少年參與到體育運動中,有條件的家長也可參與其中,提升青少年及家長的身體素質,并幫助家長形成健康的體育鍛煉習慣。教師適當對家長進行引導,使其認識到體育訓練的意義,家長形成健康的觀念便于引導青少年,使青少年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在健康管理中,社區(qū)活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咨詢和提高生活質量的一種方式,因此要積極發(fā)揮其作用。在青少年健康體適能提升背景下,應當構建以家庭為基礎、學校為中心、社會為延展的立體發(fā)展模式。社區(qū)體育及快樂體育具有相關性,目標是培養(yǎng)青少年健康體育訓練習慣,家長在下班后,帶領青少年在社區(qū)中完成簡單的體育活動,通過社區(qū)供給的體育器材及設施,以多樣化的體育項目強身健體及休閑娛樂。通過宣傳教育使更多人了解到運動對于自身身心素質發(fā)展都有很大幫助等措施來促進青少年更好地參與社區(qū)各項體育項目中去,從而達到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社區(qū)體育內容豐富,適合青少年及家長共同參與,提升青少年的課后生活質量,使青少年積極參與到社區(qū)活動中,也能促進社區(qū)活動的順利進展。比如,家長帶領青少年進入社區(qū)廣場,帶領青少年跳繩。中國是跳繩的發(fā)源地,跳繩的健身價值已經(jīng)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跳繩具有娛樂性、靈活性及創(chuàng)新性、觀賞性特點,融合舞蹈、音樂及武術、體操等豐富的元素,讓枯燥的體育項目變得有樂趣。家長帶領青少年體育訓練中,社區(qū)為家長播放音樂,在音樂的節(jié)奏下訓練,青少年的運動積極性提升,進一步豐富社區(qū)運動文化,為促進青少年體適能發(fā)展提供幫助。這些活動不僅能讓青少年更好地參與進來并從中體驗到樂趣,而且感受到運動帶來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與健康。
飲食方式及生活方式均會對青少年的生活產(chǎn)生影響,學校在健康教育中,適當增加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教育內容,讓青少年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反思,持續(xù)糾正青少年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家長主動與教師溝通,掌握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問題,督促青少年按時睡覺、吃早餐,為青少年搭配滿足其身體發(fā)展的食譜,讓家長監(jiān)督青少年飲食,從而改善營養(yǎng)不均衡問題。也要注意青少年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對青少年的生活進行嚴格管理。經(jīng)常為青少年播放一些運動娛樂項目,引起青少年的興趣。若直接告知青少年體育鍛煉,容易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通過電視上播放的體育項目,有利于激發(fā)青少年的運動興趣,比如,播放乒乓球及羽毛球等運動,這種運動在家庭及學校均能完成,便于實施,長期參與到此類體育項目中,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體適能。
自青少年體適能本身出發(fā),若想提升青年少的體能素質,應當樹立健康第一的觀念。青少年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階段性的訓練有利于提升其運動能力,但注意不能開展高壓運動,一旦開展高壓運動,青少年的心理狀態(tài)受到影響,不愿參與到運動訓練中,甚至對未來的終身體育觀念產(chǎn)生打擊。為此,為促進青少年成長,推進體適能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應當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觀念,在每周的課程中增加體育課程量、設計大課間活動、融合體育教育內容,在此基礎上分析青少年對環(huán)境及社會的認知力及適應力。在體育教育上,一些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強,學校也要注意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隊伍,堅持以青少年為中心的理念,根據(jù)青少年特長進行培養(yǎng),促使青少年體適能提升。教師對既有的體育訓練內容整合,可以將跳繩作為基礎運動,調整跳繩頻率,讓青少年達到熱身的目的,在跳繩熱身后,讓青少年開展足球及籃球運動,為后續(xù)教學奠定基礎。訓練結束后為青少年播放舒緩的音樂,讓青少年放松身心。但每個青少年的興趣愛好不同,讓青少年選擇跳繩運動時,可選擇花樣跳繩,多人參與跳繩運動,選擇一些團隊項目。若想提升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在個人練習過程中,也可選擇競爭性更強的項目,比如,在跳繩熱身后,讓青少年參與到激烈的田徑運動中,短跑及長跑均能鍛煉青少年體能,提升青少年的體適能。
體適能教育計劃是美國提出的提升青少年及兒童提升的計劃,體適能教育計劃適應教學發(fā)展趨勢,滿足個性化及健康化的教育需求。我國處于素質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的目標是提升青少年運動技能,讓青少年掌握鍛煉方法及自我評價方法,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幫助青少年形成健康意識,通過體適能訓練讓青少年終身受益。在健康體適能實施中,應當設計符合青少年要求的運動計劃,若青少年不喜歡這種訓練計劃,運動訓練的積極性不強,不利于提升青少年的綜合素質。本文針對青少年健康體適能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健康管理計劃,促進青少年未來身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