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賦漁
每一個物種的人為滅絕,都是一面鏡子。照見的,不只是人類對自然界霸道地侵占,還有強勢民族對弱勢民族的殘酷奴役。每一個物種與民族的消失,影響都如水波,擴散到生物鏈的其他環(huán)節(jié)。人們當時意識不到,疼痛卻綿延至今,并將波及未來。
看完此文,但愿每個人都會問一下自己,我們的作為曾經(jīng)給地球帶來怎樣的傷痛?我們有沒有為一時的利益而透支我們的未來?
1681年,毛里求斯。
清晨7點,天已經(jīng)大亮。然而羅德里格斯島上的森林里卻突然變得可怕的寂靜,所有的小動物們都屏住了呼吸。
渡渡鳥抬起頭,不遠處,一支黑洞洞的槍口死死地盯著它?;鸸庖婚W,槍響了,世界上最后一只渡渡鳥應聲倒下。一只卡爾瓦利亞樹果從它的嘴里跌落出來,滾到一邊。
法國軍士托馬斯·哈代把渡渡鳥掛在雙筒來復槍上,吹著口哨回到駐地。托馬斯先生對當天的晚餐很滿意。
1505年,葡萄牙一個名叫馬卡云拿的航海家驚喜地踏上了毛里求斯海灘,成群的渡渡鳥迎上前來,過分熱情地表達著它們對人類的親昵。隨后而來的人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種肥碩可愛、溫順笨拙的鳥兒居然美味可口,而且,只要用大棒就能輕易打中。因為這個安詳平靜的島嶼上,渡渡鳥幾乎沒有天敵,它的翅膀退化了,它不會飛,也跑不快,在葡萄牙人看來,這是很可笑的。于是給它取名“渡渡”,葡萄牙語的意思就是“笨笨”。
荷蘭人、法國人、英國人接踵而至,渡渡鳥被一盤盤端上餐桌。渡渡鳥苦苦支撐到1681年的這個清晨,一聲槍響過后,渡渡鳥倒在巨大的卡爾瓦利亞樹下??柾呃麃啒鋸母呖毡瘋刈⒁曋@一切。
不知道為什么,當天晚上,托馬斯先生并沒有啃掉這只渡渡鳥的頭。殘存的鳥頭,如今被收藏在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劉易斯·卡羅爾先生在博物館見到了這只風干的鳥頭,于是他在《愛麗絲漫游仙境》中寫道:“渡渡鳥坐下來,用一個指頭撐著前額想了好長時間,就像照片上莎士比亞的那種姿態(tài)……”
渡渡鳥死了。目睹悲劇的卡爾瓦利亞樹不再有種子發(fā)芽。這種可以長到30米高的巨樹,像是要為渡渡鳥殉情。人類對此毫無感知。他們只在意它質(zhì)地堅硬、紋理細密,他們拼命砍伐。300年后,遍布全島的森林之王,僅僅剩下13棵。
1981年,美國生態(tài)學家坦普爾來到毛里求斯。他終于發(fā)現(xiàn),瀕臨滅絕的卡爾瓦利亞樹與已經(jīng)滅絕的渡渡鳥之間,有著神秘的關聯(lián)。
卡爾瓦利亞樹的種子外面,包裹著一層堅硬的外殼,它無法自己沖破,必須被渡渡鳥吃下去,再排出體外,種子的外殼被磨薄了,才能發(fā)芽、生長。而且,只有渡渡鳥吃它。所以,渡渡鳥死了,它就不能新生。
坦普爾把與渡渡鳥習性相似的火雞整整餓了一周,強迫它吃下卡爾瓦利亞樹堅硬的果實。種子被排出體外,坦普爾教授小心地把它種進苗圃,不久,苗圃里長出綠綠的嫩芽——卡爾瓦利亞樹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人類居然幫助了它,而不再謀害它。
渡渡鳥的滅絕,是工業(yè)文明大規(guī)模滅絕地球物種的開始。人們當時漫不經(jīng)心,后來卻深深地感覺到了它的疼痛?!笆耪呷缍啥伞?,如今已成了西方一個流傳甚廣的諺語。人們用它來比喻失去了的一切,將不再回來。
為了這個糾纏至深的傷痛,一些科學家耗盡心血,要讓渡渡鳥復活。庫珀博士已經(jīng)從渡渡鳥殘留的標本中提取到了仍帶有活性的DNA。而就在不久前,地質(zhì)學家里耶斯迪耶克和他的同事們,在毛里求斯的一個甘蔗園里找到了更多的渡渡鳥的完整骨架。他說他將取得更為優(yōu)良的樣本。然而,時間無法倒流,三百多年來,已經(jīng)滅絕了的數(shù)百種鳥類,有多少還能重回天空?它們一去不返,絕大部分,連一片羽毛都沒留下。
自然界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缺失,會導致怎樣的連鎖性災難的發(fā)生?對此人類相當無知。了解到渡渡鳥與卡爾瓦利亞樹命運相連,只是一個偶然。我們不知道,因為人類的貪婪,自然界中,有多少悲劇已經(jīng)上演,多少悲劇正在上演。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理,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薄毒鸥琛ど焦怼防?,詩人屈原傷感地說道,赴約的巫山女神,因為道路既阻且險,雖然所乘赤豹奔跑如飛,還是遲到了,還是沒有見著心上人。后來,多情的神女,還有那只赤豹,成了歷代畫家的寵愛。
我們不知道,屈原所說的那只赤豹,是怎樣的物種,不過后世的畫家們,總是把它畫成金錢豹。我想,在1948年亞洲獵豹滅絕之前,恐怕中國就少有人見過它。要是人們見過它,他們一定會認為,如此瑰麗、奇詭的畫面,只有獵豹才是神女的理想坐騎。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就是這么想的。他在《九歌圖冊》中,就把赤豹,畫成了這樣一頭敏捷優(yōu)雅的獵豹。
他是見過獵豹的。那個召他來到元大都的皇帝忽必烈,是個獵豹愛好者。他常常用馬車馱了一群獵豹,運到獵場,除去它們的頭套,然后興奮地享受著獵豹追捕獵物的速度。
獵豹之所以要用馬車,或者別的什么馱到狩獵場,是為了節(jié)省它的體力。獵豹可以在2秒鐘內(nèi),從靜止、起跑而達到70千米的時速,繼而在數(shù)百米之內(nèi)達到110千米的速度。如果它不僅有速度,更有耐力,恐怕它的獵物很快就會滅種。幸而造化總是和諧而平衡。獵豹高速奔跑,會產(chǎn)生巨大的熱量,熱量不能很快排出,時間一長,身體過分發(fā)熱,它就會虛脫。所以,它在奔跑幾百米之后,就不得不減速。于是,在它捉到獵物之后,常常會累得沒有力氣撕咬吞咽,它得休息片刻。這時候,就會有獅子、惡狼或者人來搶奪它的食物。非洲的馬塞族人就是這么干的。他們用長矛搶下獵豹的獵物,拿去喂狗。可憐的獵豹只得重新捕獵,但是,如果它連續(xù)5次捕獵不成功,或者獵物被搶走,它就會活活餓死。它沒有力氣了。
我們常常能在電影里看到,埃及女王的寢宮或者歐洲君主的殿堂,常常會徜徉著一兩只憂傷的獵豹。那是真的。5000年前,人們就開始把它們關起來,豢養(yǎng)成坐騎、獵犬或者寵物。印度莫臥兒王朝的阿卡巴大帝甚至一下子就圈養(yǎng)了數(shù)千頭。兇猛的獵豹對人類卻是溫馴的,幾乎沒有襲擊人的記錄。
可是人類為了觀賞或者玩弄它,從古至今,一直沒有停止捕捉??墒窃诓蹲搅酥?,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豢養(yǎng)中的獵豹,竟然拒絕繁殖。那位阿卡巴大帝動物園里的幾千頭獵豹,只有一頭繁殖了后代。不知道,獵豹是否在用這種方式,發(fā)出對失去自由的抗議。所以,人們要得到它,就必須一次次地去野外捕捉。人類顯然樂此不疲,獵豹的這種“非暴力,不合作”的態(tài)度,只能使它的種族不斷萎縮。
最后的亞洲獵豹是3只幼豹,它們在印度中央邦的巴斯特被人獵殺,時間是1948年。它們再也不會長大,它們的種族就此消失。
“不合作”,曾經(jīng)使被英國殖民統(tǒng)治了200年的印度人獲得了獨立,而被人稱為“印度豹”的亞洲獵豹,卻因為“不合作”,而最終滅絕。
宴會散了,燈一盞盞熄滅,人聲漸漸稀落。馬達加斯加的黑森林里,不時傳來喑啞的鳥叫和不知名的野獸的低嗥。送出大門的朋友還在勸說著,要托娃留下來。因為最近一段時間,人們紛紛傳言,有個可怕的幽靈,整夜地在森林里游蕩。托娃笑笑,不大相信。她揮揮手,一個人朝黑暗里走去。
慘淡的月光底下,突然跳出一個黑影,眼睛里閃著綠光,死死盯著托娃,頭上的長耳朵還古怪地轉(zhuǎn)動著。托娃大喊一聲:“幽靈!”怪物一驚,張開嘴,露出四只白生生的長牙,不懷好意地一笑,然后扭過身,拖著蓬松的大尾巴,一跳一跳,袋鼠般鉆進森林。托娃哭喊著朝家奔去。遠處的森林里,傳來那怪物“唉唉”的哭一樣的嘆息。
回到家的托娃,當晚就發(fā)起高燒,神志不清。村里的人們驚恐不安,一面在大門貼上驅(qū)鬼的紙符,一面拿上武器,四處搜捕。
事實上,這個“可怕的幽靈”,是馬達加斯加島上一種名為“指猴”的動物。馬達加斯加島隔著莫桑比克海峽與非洲遙遙相望,因為在1.6億多年前就與大陸分離,所以形成了獨特的動植物圈,其中70%都是地球上的特有物種。指猴便是其中之一。這個像是熬夜的松鼠一樣的小東西,之所以叫指猴,是因為它有著奇特、不可思議的中指。它的中指細長如鐵絲,堅硬靈活,可以隨意地轉(zhuǎn)動。一到晚上,指猴便從樹頂?shù)男〕仓秀@出來,開始用它細長的中指,敲擊樹干,然后貼耳細聽。它長長的像蝙蝠一樣的耳朵,能夠聽到樹干深處蟲子的聲響。一旦發(fā)現(xiàn)蟲子,它先用門牙咬開樹皮,再伸出細長的中指,從洞中挖出它最喜歡的金龜子的幼蟲捏扁,塞進嘴中。
這樣一種小東西,性格溫和,并替代啄木鳥,在馬達加斯加擔當著森林衛(wèi)士的重任??墒撬拈L相卻讓人反感。它體黑面灰,嘴巴尖翹如鼠,牙齒暴突,兩只圓圓的眼睛在黑夜之中發(fā)出幽幽的綠光,如鬼怪般蹦跳而行,加上“唉唉”的有如孩童啼哭般的叫聲,讓人不寒而栗。當?shù)鼐用襁€認為,如果誰被指猴用長長的中指指著,誰就會死去。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指猴,就要立即打死,而且還得把它的尸體釘在十字路口的木樁上,以期從這里經(jīng)過的路人會把厄運帶走。20世紀初的馬達加斯加人相信,只有這樣,才能逃避指猴可怕的詛咒。
敏捷而時時設防的指猴,它的自衛(wèi)能力遠遠超過其他猴類。當它遭到侵犯時,會激烈爭斗,毫不妥協(xié),甚至能發(fā)出一種金屬刮玻璃似的難聽的聲音??墒菍τ谌祟悂碚f,它是如此渺小,不堪一擊。20世紀60年代,指猴消失了。
1960年,擺脫了法國殖民統(tǒng)治的馬達加斯加人意識到,必須加強環(huán)境和物種的保護。有關部門開始尋找消失了的指猴。直到1966年,人們搜遍全島,終于找到6只。他們把這最后的指猴放到諾西曼加伯島,希望它們能夠延續(xù)種族。
房龍在《寬容》里說道,當原始人被有毒的常青藤刺傷,會認為這是某個幽靈對他的懲罰,他會去向巫師求一張符,來平息幽靈的憤怒。因為無知,原始人在恐懼中求生,在戰(zhàn)栗中死去。無知與恐懼,有時竟會滋長出人的殘酷。100年前的馬達加斯加人也因此對無辜的指猴大開殺戒??墒俏覀儫o法嘲笑他們,因為時至今日,當我們面臨恐懼之時,依然會同樣愚蠢地亮出屠刀。當一種無法命名的肺炎四處傳播時,人們開始宰殺果子貍。寵物的主人們,也紛紛把家中的阿貓阿狗丟在街頭。因為“禽流感”爆發(fā),人們甚至不放過一只在城市里臨時歇腳的小鳥。人們是那樣戒備著世界萬物,卻恰恰沒想到,帶來災難的正是人類自己。世人應當相互寬容,其實人與自然也應相互諒解。
(摘自湖南人民出版社《逝者如渡渡》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