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瑩,郝婷婷△,劉 剛,王田田,王運航,張雅雅,米耀云,李河林,敬曉棋*
(1.榆林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榆林市動物疾病診斷與檢測重點實驗室,陜西 榆林 719000;2.榆林市榆陽區(qū)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陜西 榆林 719000;3.榆林學院 陜西省陜北絨山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 榆林 719000;4.榆林學院 陜北羊產(chǎn)業(yè)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陜西 榆林 719000)
支原體肺炎是由多種支原體(Mycoplasmaspp,M.spp)引起人和動物以咳嗽、喘氣、纖維素滲出為特征的急慢性傳染病[1]。其中,綿羊支原體(Mycoplasmaovine,MO)[2]、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Mycoplasmamycoidessubsp.Capri,Mmc)[3]、山羊支原體山羊亞種(Mycoplasmacapricolumsubsp.capricolum,Mcc)、山羊支原體肺炎亞種(Mycoplasmacapricolumsubsp.Capripneumoniae,Mccp)[4]的單純或混合感染,可導致綿羊支原體肺炎及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5-6]。
精氨酸支原體(Mycoplasmaarginini,M.arginini)是一種常在微生物,可從人、牛、駱駝、綿羊等多種動物呼吸道組織中分離獲得[7]。精氨酸支原體具有潛在的致病能力,當環(huán)境驟變、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可引起牛呼吸道感染,若與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并侵入肺部,可導致肺部病變[7-8]。國內(nèi)有文獻報道,從山羊鼻拭子中分離到一株精氨酸支原體[9],但目前未見從綿羊中分離到精氨酸支原體的報道。湖羊是我國優(yōu)良的肉用綿羊品種,2019年以來,榆林市引入大量湖羊并進行規(guī)?;犸曫B(yǎng)殖。由于北方氣候寒冷,圈舍密閉保溫使空氣質(zhì)量下降,導致湖羊呼吸道疾病頻發(fā)?;疾⊙蚺R床表現(xiàn)為劇烈咳嗽、流鼻,體溫升高至40 ℃以上,多種抗生素治療無明顯效果,且多數(shù)于發(fā)病5~7 d后死亡。為了更好的預防和控制該病,減少死亡和經(jīng)濟損失,本研究從臨床早期急性發(fā)病病例中采集樣品進行了病原的分離和鑒定。
1.1.1 試驗動物 陜西省榆林市某湖羊場26日齡的發(fā)病羔羊,未用任何藥物進行治療。
1.1.2 試劑 PPLO培養(yǎng)基為GIBCO公司產(chǎn)品,特級馬血清Solarbio公司產(chǎn)品(cat:S9050),青霉素G鈉購自山東齊魯制藥有限公司;血液/細胞/組織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TIANamp Genomic DNA Kit,cat:DP304)、細菌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TIANamp Bacteria DNA Kit:DP302)均為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產(chǎn)品;PCR premix為寶生物(大連)有限公司產(chǎn)品;引物均由英濰捷基(上海)貿(mào)易有限公司合成。
1.2.1 病例樣本觀察及剖解 在了解羊群發(fā)病和用藥治療情況的基礎上,選擇未用藥的患病羔羊,觀察其臨床癥狀剖檢后,無菌采集典型病變組織樣品。
1.2.2 病原菌的初步鑒定 無菌剪取部分病料,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觀察。另取3 mm3病變組織置于含有0.5 mL生理鹽水的1.5 mL EP管中,用研磨棒擠壓、研磨,離心取上清,按照血液/細胞/組織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說明書提取DNA,并以其此為模板進行PCR檢測,反應體系為premix 10.0 μL、支原體目16s RNA基因引物Myco、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pneumoniae,K.pneumoniae)、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S.pneumoniae)(表1)上下游各1.0 μL、模板DNA 5.0 μL、ddHO22.0 μL的PCR體系,擴增程序為95 ℃預變性5 min,95 ℃ 30 s、52 ℃ 30 s、72 ℃ 30 s(35個循環(huán)),72 ℃延伸10 min。PCR后用15 g/L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擴增結果。
表1 引物信息
1.2.3 病原分離培養(yǎng) 無菌采集肺臟病健結合處、眼觀無明顯變化的組織,研磨、離心后取上清接種于含10%馬血清、80萬IU/L 青霉素的液體PPLO培養(yǎng)基,37 ℃、5% CO2培養(yǎng)24 h,若培養(yǎng)基未見混濁則繼續(xù)培養(yǎng)4 d。培養(yǎng)5 d時顏色變淡的培養(yǎng)物標記為P1代,將其用φ0.45 μm濾器過濾并再次接種PPLO液體連續(xù)傳代,每代培養(yǎng)物均進行革蘭氏染色、油鏡觀察。同時將P3代培養(yǎng)物接種于含20%馬血清、80萬IU/L 青霉素的固體PPLO培養(yǎng)基上,37 ℃、5% CO2條件下培養(yǎng),5~7 d時在體視顯微鏡下觀察菌落形態(tài)。
1.2.4 分離株種屬鑒定 取第3代液體培養(yǎng)物3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棄上清,沉淀物用細菌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抽提基因組DNA。以提取的基因組DNA為模板,分別用M.spp、MO、Mcc、Mccp、Mmc、M.arginine等6個支原體引物(表1)進行PCR擴增,反應體系和程序同1.2.2。
1.2.5 分離株的遺傳進化分析 將上述PCR擴增產(chǎn)物膠回收后送至北京奧科鼎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序,測序結果在NCBI進行序列比對,并通過DNASTAR 11的MegAlign進行進化樹分析。
羊場統(tǒng)計記錄顯示,該場湖羊發(fā)病率為26.56%,羔羊發(fā)病率較高,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流濃稠鼻液、呈典型腹式呼吸等。使用氟苯尼考、頭孢噻呋鈉等治療,無明顯效果,且發(fā)病羊在治療7 d內(nèi)死亡。剖解結果顯示,肺組織部分為正常粉紅色,部分組織暗紅色、肉樣變且覆蓋大量纖維素性滲出物。
病料涂片革蘭氏染色后鏡檢,未觀察到典型細菌。肺組織病原核酸檢測結果顯示,支原體目擴增出275 bp的條帶,與預期一致,而其余病原菌無特異性擴增條帶(圖1)。
圖1 肺組織樣品PCR檢測
每代液體培養(yǎng)物抹片革蘭氏染色觀察,菌體均為粉紅色,形態(tài)不一,呈桿狀、球狀、短絲狀或長絲狀(圖2)。第3代分離培養(yǎng)物PPLO固體培養(yǎng)上培養(yǎng)7 d后,形成大量圓形菌落,體視顯微鏡下觀察可見菌落形態(tài)為典型的煎蛋樣,中央乳頭狀突起(圖3)。
圖2 培養(yǎng)物革蘭氏染色(1000×)
圖3 菌落形態(tài)(10×)
以第3代培養(yǎng)物基因組DNA為模板進行PCR擴增,電泳結果表明,M.spp和M.arginine引物分別擴增出275 bp和546 bp的特異性條帶,與預期大小一致,而MO、Mcc、Mccp、Mmc未見預期特異性擴增條帶。
將測序結果在NCBI進行序列比對結果顯示,與NCBI中已公布的U15794.1、HQ661827.1、NR_041743.1、GQ409971.1、JN935883.1、MN564911.1等20多株精氨酸支原體16S RNA序列相似性為100%(圖4),說明其為精氨酸支原體,命名為精氨酸支原體榆林株(M.arg YL strain)。遺傳進化分析結果表明,分離株與其他精氨酸支原體均處于同一分支,親緣關系最近,其次與MO Y98(NR_025989.1)較近,而與Mcc ATCC27343(NR_036952.1)、MCCP(NR_037061.1)、Mmc(NR_044772.1)親緣關系最遠(圖5)。
圖4 支原體榆林分離株種屬鑒定
圖5 精氨酸支原體榆林株(M.arg YL)系統(tǒng)發(fā)育樹
羊支原體肺炎是由多種支原體(Mycoplasmaspp)引起的以咳嗽、喘氣、纖維素滲出為特征的急、慢性傳染病[5],影響羊的健康并導致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1]。本研究中,發(fā)病羊場為存欄3萬頭的規(guī)?;驁?,場內(nèi)不同年齡羊只均有發(fā)病,臨床表現(xiàn)為間歇咳嗽、喘氣,臨床診斷為肺炎。對患病嚴重的病例采用氟苯尼考、頭孢噻呋鈉等抗生素治療無明顯效果,多數(shù)于發(fā)病5~7 d內(nèi)死亡。因發(fā)病時間長、常規(guī)治療群體癥狀無明顯改變,結合發(fā)病羔羊病理剖檢特征,推測該場湖羊肺炎可能是由支原體感染引起。為了確定其感染病原,先對未使用藥物治療的湖羊羔羊病料進行了常規(guī)抹片革蘭氏染色鏡檢,進而利用本實驗室設計的支原體目16s RNA、肺炎鏈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引物對肺組織病料核酸進行PCR擴增,電泳結果出現(xiàn)275 bp條帶,與設計的支原體目16s RNA目標片段大小一致,而利用其它2種病原引物未擴增出目的條帶,結果初確定患病羔羊肺炎是由支原體感染引起。
病原的分離鑒定是傳染病診斷的黃金標準[10],因此本研究對病變肺組織進行了常規(guī)的支原體分離培養(yǎng),病原分離結果顯示,經(jīng)過3次傳代的培養(yǎng)物革蘭氏染色后,菌體為粉紅色,形態(tài)不一,成桿狀、球狀、短絲狀及長絲狀,與支原體典型的多形性特征一致[11]。分離物接種于PPLO固體培養(yǎng)物上,37 ℃、5% CO2條件下培養(yǎng)7 d,觀察到大量圓形菌落,體視顯微鏡下可見菌落中央乳頭狀突起,呈典型的煎蛋樣形態(tài)[12]。因此,結合病羊癥狀、病理變化、分離培養(yǎng)物菌體特征及菌落形態(tài)可初步確定成功分離到了引起該場湖羊肺炎的病原為支原體。
盡管MO、Mmc、Mcc、MCCP等是引起綿羊支原體肺炎的主要病原,然而通過對10年的綿羊肺炎病原回溯檢測顯示,M.arginini也能夠?qū)е聡乐鼐d羊肺炎[13],僅根據(jù)臨床癥狀難以確定病原的種屬。因此,本研究用M.spp、M.arginini、Mmc、Mcc、Mccp和MO的特異性引物對分離培養(yǎng)物進行了PCR鑒定,結果顯示Mycoplasmaspp引物擴增出275 bp的目的片的同時,M.arginini引物也擴增出了546 bp的目的片段,而其他4種均沒有目的產(chǎn)物。M.arginini的PCR產(chǎn)物測序后在NCBI中比對顯示,該序列與Genebank中精氨酸支原體序列一致性為100%。因此,從PCR擴增和產(chǎn)物測序結果可以確定分離物為精氨酸支原體。
精氨酸支原體是多種動物呼吸道的常在微生物,有報道牛支原體肺炎(M.bovis)有17%的情況能夠分離到精氨酸支原體,但不能確定是不是牛肺炎的關鍵病原[14]。然而,可以確定的是精氨酸支原體能夠引起駱駝肺炎且能夠傳染人,具有較強的毒力和耐藥性[15]。早在1985年Jones等[16-17]就報道了精氨酸支原體感染綿羊及其對綿羊組織器官的致病性。近來的研究多認為精氨酸支原體與溶血曼氏桿菌(Mannheimiahaemolytica,M.haemolytica)、多殺性巴士桿菌(Pasteurellamultocida,P.multocida)混合感染時表現(xiàn)出較強的致病性[13],然而本研究中未分離到其他可疑的致病菌。限于時間和條件,本研究未進行病原致病性試驗,但結合臨床癥狀、病理解剖以及分離鑒定結果,可確定此次湖羊場發(fā)病是由于精氨酸支原體感染所致。
本研究結果表明,精氨酸支原體為該羊場湖羊肺炎的病原,結果將為榆林市湖羊肺炎的防控和治療提供病原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