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利 吳曉明 曾獻峰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xué) 351100)
在我校近期的一次考試中,學(xué)生在一道作截面圖問題上得分不夠理想.在批閱試卷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xué)生未作答或得分很低,同時發(fā)現(xiàn)存在多種解法,但有些解法是錯誤的.這引起了筆者的思考:為何一道看似簡潔、直觀、普通的試題得分情況卻不理想?下面我們一同探個究竟.
題目如圖1,三棱柱ABC-A1B1C1中,M是AA1的中點,過MC1作該三棱柱的截面α,使A1B∥α,寫出作圖步驟,并證明.
圖1
錯解1 如圖2,設(shè)AB中點為N,連結(jié)MN,則截面為△C1MN.
圖2 圖3 圖4
經(jīng)了解,不少考生對于截面的概念模糊不清,錯誤地認為截面就是平面,只要能找到截面上的三個不共線的點,那么這三個點確定的三角形就是截面.事實上,截面是指平面與幾何體的面相交所圍成的平面圖形.所以截面的每條邊均在幾何體的表面,而圖2中C1N在幾何體內(nèi)部,從而截面不是△C1MN.
錯解2 如圖3,設(shè)AB,BB1中點分別為N,D,連結(jié)MN,ND,DC1,則截面為四邊形C1MND.
錯解3 如圖4,設(shè)AB,BC中點分別為N,D,連結(jié)MN,ND,DC1,則截面為四邊形C1MND.
有的考生憑感覺取中點D,想當然認為截面就是四邊形C1MND,然而C1,M,N,D四點不共面.事實上C1M與ND是異面直線.這些考生缺少對平面的直觀想象,對兩條異面直線缺乏直觀的判斷經(jīng)驗.普通高中教科書數(shù)學(xué)必修第二冊(A版)第131頁例2告訴我們一種判斷異面直線的方法:與一個平面相交的直線和這個平面內(nèi)不經(jīng)過交點的直線是異面直線[1].若學(xué)生能運用這個方法來判斷,就可以避免犯這種錯誤.
作幾何體的截面,往往是先找到截面與幾何體的三個不共線的公共點,這三點確定一個三角形,再對這個三角形進行延展.延展的基本手法是延長某條邊,或者過一點作對邊的平行線.其理論依據(jù)是平面的三個基本事實.若涉及平行、垂直的問題,還需要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以及三垂線定理等.
本題中要作出截面,考慮從線段C1M的端點下手作直線,但可能還是不清楚如何作直線.我們可以把最終目標A1B平行截面α當作條件考慮,可以想象讓A1B平行移動起來,不難發(fā)現(xiàn)在平面A1AB內(nèi),設(shè)AB中點為N,連結(jié)MN,則MN∥A1B,MN?α,A1B?α,從而A1B∥α,接下來再作截面.
思路1通過延長直線來延拓平面
分析1 圖2中平面C1MN與平面C1CBB1有一個公共點C1,直觀想象MN的延長線與平面C1CBB1相交,此交點與點C1的連線就是平面C1MN與平面C1CBB1的交線.
解法1 如圖5,延長MN,B1B,設(shè)MN∩B1B=D,連結(jié)C1D,交BC于點E,連結(jié)EN得截面MNEC1.
圖5 圖6
分析2 同分析1,考慮作平面C1MN與平面ABC的交線.
解法2 如圖6,分別延長CA,C1M,設(shè)CA∩C1M=D,連結(jié)DN并延長交BC于點E,連結(jié)C1E得截面MNEC1.
思路2通過作平行直線來延拓平面.
“臺州的集裝箱比較分散,開辟干線的條件還尚未成熟?!敝芟閴壅f,要讓集裝箱“棄陸走水”,就需要更明晰的頂層設(shè)計和更精準的服務(wù),“就集裝箱中轉(zhuǎn)來說,我們爭取每日開通至寧波舟山港1000—3000噸級的集裝箱航班,提高臺州港集裝箱的喂給能力。”
分析3 要延拓△C1MN所在平面,可以從其頂點下手,作對邊的平行線.基于圖形的直觀,嘗試過點C1作MN的平行線.
解法3 如圖7,過B作直線BD//AC,設(shè)BD=AC,易證BD平行且等于A1C1,則四邊形A1BDC1是平行四邊形,從而A1B//DC1.又MN//A1B,所以MN//C1D,那么M,N,C1,D共面.連結(jié)DN交BC于E,連結(jié)EC1得截面MNEC1.
圖7 圖8 圖9
分析4 從其頂點下手,作對邊的平行線.嘗試過點N作MC1的平行線,但這條平行線與平面BCC1B1的交點F不易直觀確定,故考慮讓MC1“落地”,即取CC1中點D,則AD//MC1,那么在△ABD中,易知點F的準確位置.
解法4 如圖8,取CC1中點D,連結(jié)BD,取BD中點F,連結(jié)C1F并延長交BC于E.易證MC1//AD,AD//FN,那么MC1//FN,從而M,C1,F,N共面,連結(jié)EN得截面MNEC1.
分析5 除了直觀地平移A1B至頂點M或C1,嘗試平移至△C1MN內(nèi)部的某個位置.考慮平面A1BC與截面必相交,則A1B平行該交線.
解法5 如圖9,連結(jié)A1C,設(shè)A1C∩C1M=O,設(shè)BC∩α=E,因為A1B//α,A1B?平面A1BC,α∩平面A1BC=OE,則A1B//OE.易得E是線段BC的三等分點(靠近點B),連結(jié)EC1,EN得截面MNEC1.
分析6 由于上下底面平行,故截面與它們的交線必平行,這樣可輕松作出交線C1D和EN確定截面.
圖10 圖11
分析7 平面C1MN可轉(zhuǎn)化為面面平行,容易想到過A1作直線平行于C1M.再利用平行平面被第三個面截得的交線平行,進而延拓平面C1MN.
解法7 如圖11,延長CC1至D,使得C1D=A1M,易證A1D//C1M,又A1B//MN,從而平面C1MN//平面A1BD,則平面C1CBB1與它們的交線平行,設(shè)截面與BC交于點E,那么C1E//BF,易知E為CB的三等分點(靠近點B).連結(jié)EC1,EN得截面MNEC1.
思路3向量法
分析8 文[2]基于平面、空間向量基本定理,用向量法輕松作出截面圖,令人拍案叫絕,故嘗試之.
圖12
從上面的求解過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xué)生對截面問題的思考必須經(jīng)歷識圖、想圖到構(gòu)圖的過程,要通過觀察、分析、想象、推理、計算才能加以求解.這是立體幾何教學(xué)所要求的核心素養(yǎng),能很好地體現(xiàn)新課程背景下要求學(xué)生自主探究的理念.課程標準為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xué)學(xué)科核心素養(yǎng)與內(nèi)容、教學(xué)、評價、考試命題的關(guān)系,提供了一些范例,其中的案例11便是一個有關(guān)截面的問題——《正方體截面的探究》,結(jié)合正方體的截面設(shè)計問題串引導(dǎo)學(xué)生分類找出所有可能的截面、研究截面的形狀、獲取截面的方法、畫出截面的示意圖、研究截面面積最大的三角形等.在全國卷高考試題命制中也有所體現(xiàn),如2016年理科卷I題11、2018年理科卷I題12(具體試題見下方)都是有關(guān)正方體截面的問題,試題難度較大,對學(xué)生空間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2015年理科卷II題19是有關(guān)長方體截面的問題,要求學(xué)生敢于試驗、敢于探究,當判斷錯誤時能改進試驗,試題的設(shè)計突出了操作與實踐性.
(2016年新課標Ⅰ卷理科第11題)平面α過正方體ABCD-A1B1C1D1的頂點A,α//平面CB1D1,α∩平面ABCD=m,α∩平面ABB1A1=n,則m,n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
(2018年新課標Ⅰ卷理科第12題)已知正方體的棱長為1,每條棱所在直線與平面α所成的角相等,則α截此正方體所得截面面積的最大值為( ).
圖13
以上三道真題直接或間接地考查作截面圖形的問題,圖形直觀、條件簡潔、解法多樣,值得細品.前兩道選擇題以正方體為載體,以面面平行為條件,考查作交線及截面問題.學(xué)生能比較熟練地作出圖形,可直接作平面進而得交線,也可以轉(zhuǎn)化,或不作出交線.當然亦可不作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坐標化求解交線的方向向量,進而用向量夾角表示空間角.第三道解答題以線面平行為條件,可利用向量轉(zhuǎn)化為數(shù)量積運算問題,也可以轉(zhuǎn)化為面面平行,先作出平面再確定直線.
人教版教材第140頁例題4和第171頁12題分別給出了我們熟知的正方體中的面面平行與線面垂直.“直線與平面平行”一節(jié)中第138頁上的例題3木料畫線問題本質(zhì)上也是一個截面問題.
(第140頁例題4)如圖14,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求證:平面AB1D1//平面BC1D.[1]
圖14 圖15
(第171頁第12題)如圖15,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求證:(1)B1D⊥平面A1BC1;(2)B1D與平面A1BC1的交點H是△A1BC1的重心.[1]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上面的幾道高考題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題在書外、根在書內(nèi).立體幾何中的作截面圖形問題,往往需要先直觀想象圖形的結(jié)構(gòu),分析其特征,再幾何論證或者代數(shù)運算,以充分發(fā)展學(xué)生的直觀想象、數(shù)學(xué)運算和邏輯推理等素養(yǎng).我們要堅持讓學(xué)生多動手,重視畫圖,學(xué)會轉(zhuǎn)化,引導(dǎo)其思考并提出問題,感悟數(shù)學(xué)思想,積累數(shù)學(xué)經(jīng)驗,形成和發(fā)展數(shù)學(xué)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