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霞
晉干寶《搜神記》佚文即有云:“今俗法,每以臘終除夕,飾桃人,垂韋索,畫虎于門,左右置二燈,象虎眠,以驅不祥?!?[晉]干寶撰,汪紹楹校注,《搜神記》,中華書局,1979年,第248 頁。這是文字記載虎作為門畫的開始。至于年畫的實物,因使用中久貼易損,且罕有收藏,故清代之前的年畫已不多見,王樹村《中國民間年畫百圖》一書中著錄宋至明的年畫實物僅有區(qū)區(qū)6件而已。2參見王樹村,《中國民間年畫百圖》,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清代以下以虎為主題的年畫,據(jù)曹振峰整理,至少有十余個省份的40 余張。3曹振峰,《虎文化:兩千虎圖》,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09年,第76—80 頁。這些年畫中的虎,有的是單獨出現(xiàn),命名為“一品當朝”,有的是成對出現(xiàn),配有文字“鎮(zhèn)宅神虎”,有的是大小老虎同在一畫,有的是作為神人的坐騎,有則配以寶物,展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虎的造型和文化內涵。本文即以河北武強地區(qū)的若干虎題材木版年畫的風格、工藝、主題及晚清產(chǎn)業(yè)盛況,略論對傳統(tǒng)手工藝的認識。
一
據(jù)現(xiàn)存年畫實物《盤古至今歷代帝王全圖》,河北武強地區(qū)的年畫產(chǎn)生至遲可追溯至元代。武強虎年畫常見有門畫和掛于室內的巨幅中堂兩種形式,起著鎮(zhèn)宅保平安的作用。如《泰山神虎》中的神虎身軀粗壯,雙目圓睜,毛發(fā)豎起,尾如金鞭,造型十分夸張可怖,守護著腳下的聚寶盆,表現(xiàn)出老虎威風凜凜的神韻。畫面上有“泰山神虎”印信一方,其配詩曰:“猛虎雄威住山林,咆哮如雷驚鬼神。始皇敕封山中獸,待守廣鎮(zhèn)樹寶盆。”另一件《母子虎》畫有母子二虎,因“虎子”與“護子”諧音,有保護孩子平安的寓意。有孩子的家庭喜歡這一題材。此外還有一種“三聯(lián)畫”的形式,如《驅邪迎祥》。畫面左右兩邊各畫一只下山虎,中央為驅五毒、去五鬼的張?zhí)鞄煛.嬅媾湓娫唬骸吧窕⑾赂呱?,降魔到人間。善家請了去,四季保平安?;⑹谦F中王,除邪到下方。貴府請家去,萬事大吉昌。”這種三圖通篇的年畫是比較特殊的。就風格而言,武強的虎年畫總體上構圖飽滿,造型夸張,線條粗獷勁健,色彩鮮明,對比強烈,富于裝飾性。4馮驥才,《中國木版年畫集成·武強卷》,中華書局,2007年,第197—208 頁。
近代以來的武強年畫屬于套色木版刻印的版畫,張艷梅曾在武強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記述了整個工藝過程,為使讀者認識工藝詳情,故不憚長篇援引如下:
墨線版刻好以后,用它印出版樣,照畫稿的顏色分制色版,即“擇套”,一種顏色為一版,一般傳統(tǒng)年畫大多有紅、黃、藍三套色版。根據(jù)原稿的顏色,有的加粉紅和淡藍,通稱為“小紅”“小藍”。每塊套色版的刻版程序與“主版”相同。色版必須與主版吻合,防止走版,以免套印不準?!?/p>
印刷又稱“刷畫”,印刷的方法是先用壓紙杠將事先裁好的紙固定在畫案子上,一般500 張為一壓,然后固定好畫版,在畫版上均勻地刷上顏色,將紙抻平敷于版上,用趟子壓擦著色,刷好一張隨即垂于案子槽口之下,再刷下一張。
傳統(tǒng)工藝是先印墨線版,叫作“打底”,再印淺色如膚色、粉紅、黃色,再印深色如紅、藍、紫。每印一色之前,都要根據(jù)印出的墨線版樣調整位置,使每塊色版都精確地對準與墨線版的相應位置,此一步驟叫作“對版”。
……印好的畫每隔數(shù)張夾一層馬糞紙吸潮,然后分沓兒晾于竹竿或繩架上。5張艷梅,《武強年畫本質變遷之解析》,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碩士學位論文,第4—6 頁。
以上說明僅代表近代以來一種標準化的手工套色木刻工藝,應理解武強年畫的工藝是個變化的歷史,其生產(chǎn)最初全采用手工,后來才發(fā)展成套色木版刻印,晚清以后,更由于年畫產(chǎn)業(yè)競爭的加劇,年畫業(yè)廣泛引進外國設備、紙張和顏料,武強年畫的制作工藝,也由純粹的本土傳統(tǒng)手工藝,朝著現(xiàn)代半工業(yè)化轉變,并且手工與半工業(yè)生產(chǎn)兩種方式長期并存。
需要注意,雖然同屬木版刻印,年畫業(yè)與社會需求極大的刻書業(yè)卻并不屬于一個團體。對此,鄭振鐸寫道:
在出版年畫的中心地,常是整個村莊的人全都從事于此業(yè)。他們獨自成為一個系統(tǒng),一個組織,與一般的木刻畫家們不相廝混。他們不屬于同一個團體或行業(yè)。一般的木刻畫家們多半以鐫刻書籍的插圖為其主要工作,故與書籍的刻工們常常分別不開。6鄭振鐸,《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215 頁。
選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5例,女33例,年齡59~79歲,平均(63.5±5.1)歲,病程3~13年,平均(7.2±2.6)年;疾病類型:冠心病43例,風心病16例,高血壓心臟病6例,擴張性心臟病17例,其他6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納入標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產(chǎn)業(yè)有自己長期形成的習慣和文化,加之經(jīng)濟利益的原因,因此產(chǎn)業(yè)之間容易形成壁壘,相互隔絕,哪怕有著共同的版畫工藝,但是技術和藝術的共通性卻并不能打破產(chǎn)業(yè)間的這種壁壘,這也反映出年畫和刻書在舊時代并不被視為重要的藝術。
二
武強木版年畫中的虎,除了具有鎮(zhèn)宅、庇護、求吉祥等這些憑常識也能推想的寓意,民俗學研究者常將其源頭指向圖騰。王憲昭的博士論文《中國民族神話母題研究》、劉堯漢《中國文明源頭新探:道家與彝族虎宇宙觀》、7劉堯漢,《中國文明源頭新探:道家與彝族虎宇宙觀》,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曹振峰《神虎鎮(zhèn)邪》8參見曹振峰,《神虎鎮(zhèn)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以及汪玢玲《中國虎文化》9參見汪玢玲,《中國虎文化》,中華書局,2007年。等著述,均有這一方面的闡述,并將文獻源頭指向遙遠的先秦。然而,從先秦典籍到晚清民間,這之間發(fā)生的觀念變化實在太多,難以逐次考辨,這條追溯的鏈條,空缺的東西恐怕太多。在眾多虎文化的研究中,倒是胡湖的論文《中國的虎故事與虎文化:以古代文言敘事作品為核心》,取文言筆記小說中的史料,歷史地、經(jīng)驗地考察了虎在歷代中國人心目中的形象,揭示出一些令人信服且饒有趣味的情況。據(jù)胡湖的研究,虎在中國古代并沒有被完全神話。他的看法是:
因為虎的形象不再符合民族審美心理,因此并沒有出現(xiàn)具有明確代表性的虎神?!舱且驗榛]有被完全神化,虎文化才能在后世親近民間傳說和文人筆墨,發(fā)展出類別繁多、意趣各異的虎故事。而成為神性象征的龍鳳麒麟等物,反而在后世文化中未能形成大的影響。10胡湖,《中國的虎故事與虎文化:以古代文言敘事作品為核心》,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碩士學位論文,第8—9 頁。
他注意到虎與人之間的關系發(fā)生過轉變,自唐宋以來,尤其是宋代以后,人類大規(guī)模開發(fā)荒地增加了人虎之間的接觸。此前,文獻記載的老虎常常害怕人類,聞人聲即走,但是此后,隨著人虎之間沖突加劇,虎的攻擊性開始上升,虎與人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從虎怕人,到人怕虎的轉變。11同注10,第13 頁。胡湖把中國虎文化概括為:
綜而觀之,老虎既是瑞獸也是兇煞,既有危險、肅殺、兇狠、恐怖的一面,也能代表勇武、威重、貴相、文采和壯志雄心,這種吉兇綜合的矛盾意象,正是中國虎文化的特質。12同注10,第9 頁。
胡湖的研究對我們理解年畫等民間藝術中的虎形象具有極大幫助,使我們得以超越常識,超越古今觀念的生硬聯(lián)系,更加歷史地、清晰地了解中國古人對虎的各種認識,我認為,武強木版年畫中的虎也應放在這樣一個上下文中去理解。
三
前文已經(jīng)提及,年畫既有藝術的一面,也有產(chǎn)業(yè)的一面,其工藝也從純粹的手工藝逐步轉變?yōu)榘牍I(yè)化的狀況。面對傳統(tǒng)民間藝術,我們不能濫用浪漫主義情懷,視之為與現(xiàn)代化對立的、一成不變的傳統(tǒng)。實際上,在武強,清末民初的工業(yè)化不但沒有摧毀當?shù)氐哪戤媯鹘y(tǒng),反而帶來了產(chǎn)業(yè)的繁榮局面。
近代以來西方工業(yè)原料和技術給中國的年畫產(chǎn)業(yè)帶來了巨大變化,對于這個情況,張素薇《近代河北武強年畫業(yè)研究》一文寫道:
鴉片戰(zhàn)爭之后,西方廉價原料不斷涌入中國年畫市場,各地的年畫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年畫風格為之發(fā)生了大的改變?!鋸娔戤嫷挠∷㈨摳挠眠M口的機制粉連紙和化學色,通稱“品色”,多是德國禮和洋行出品……
……1913年調查報告中還提道:“現(xiàn)各國大商埠,年畫日出新奇,若不改良亦恐日就淘汰之列爾。”……武強年畫是系統(tǒng)的粗活,在繪畫藝術上不占優(yōu)勢。為了生存,武強年畫業(yè)開始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清末民初,德隆畫店從德國引進了年畫印刷機,采用洋紙、洋色。民國時期,新義成畫店從日本購進了石印刻版機、印刷機和壓力打捆機,技術更為先進,產(chǎn)量大大增加,并且首先解決了制版的難題?!谙嗷ジ偁幹杏中纬闪穗p興順、正興合、乾興、福興德、德義祥、德勝祥、新義成、同興為首的“新八家”。只乾興一家年度用紙110 多萬件,折算330 萬對開印張。隨著年畫的廣泛發(fā)行,年畫的制作工藝也就形成了繪、刻、印、裱等專業(yè)分工的木版全色套印,這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年畫的生產(chǎn)進入到“半工業(yè)化”狀態(tài)。13張素薇,《近代河北武強年畫業(yè)研究》,河北大學2006年碩士學位論文,第7—8 頁。
傳統(tǒng)年畫擁抱了現(xiàn)代工藝和技術,同時也愉快采用現(xiàn)代的營銷手段,通過變通獲得生存,也獲得發(fā)展。
武強虎年畫這類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在過去數(shù)十年間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這股回歸傳統(tǒng)手藝的熱潮體現(xiàn)了中國人重拾自己的傳統(tǒng),找尋自己身份的熱情。年畫給古代中國人帶來的那種親切感,在鄭振鐸對年畫的介紹中體現(xiàn)得最為生動:
它們大量地流行于廣大的人民之間,為他們所喜愛喜見,山巔水涯無不到,窮鄉(xiāng)僻壤無不入。是流傳的最為普遍深入的東西?!趶那暗娜兆永?,當農(nóng)人們、手工業(yè)的工人們或城市里的小商人們,到了舊歷年尾,農(nóng)事空閑了,工作已經(jīng)停頓了,或買賣稍稍有些盈利,他們便赴市集上置辦些過年的東西,穿的或吃的。在那些市集上也陳列了不少花花綠綠,足夠誘引起人民的愛好藝術的心,足夠誘惑他們去購買。他們在那些年畫前面欣賞著,徘徊審視著。他們再三地考慮著,正如在一個繪畫展覽會上一樣。如果囊有余錢,或節(jié)省下別的錢來,便選擇幾幅他自己所喜愛的,或他家里的老老少少所喜愛的年畫,買了帶回來。這樣的藝術品,帶回家后,常常引起了全家婦孺老人們的歡呼,擁擠在一塊,欣賞著,批評著,家庭里頓時出現(xiàn)無限的生氣與喜悅。那一年也過得十分的愉快、幸福。但有更為窮苦的雇農(nóng)或學徒,無家室之樂的,卻沒有力量能夠享受到這樣的樂趣,但也能在雇主或師父家里分享到一些藝術的喜悅的氣氛。14同注6,第211—212 頁。
從鄭振鐸的生動描寫中,我們也能想象武強虎年畫在當時的情景。在這股熱切回歸傳統(tǒng)手藝的思潮中,我們也需要適當?shù)睦碚摲此肌T谝粋€一切制品都是手工制品的時代里,手藝本身并不會有價值,只有在工業(yè)化改變了社會,侵蝕了手工藝的存在時,我們才會帶著惋惜和懷舊,對逝去和即將失去的手工藝戀戀不舍??墒俏鋸娀⒛戤嫷陌l(fā)展向我們呈現(xiàn)出民間手工藝術的復雜性——它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某種“傳統(tǒng)”,等待著我們去懷念,相反,我們抽刀斷水,卻也跟不上它充滿活力的步伐。也許,我們命名為“遺產(chǎn)”的東西,其真正的生命力從來就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