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祎黎
今年年初,張新科負責的“中國古代文學教師團隊”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數(shù)十年來,他帶領團隊踐行學校“西部紅燭兩代師表”精神,始終把教書育人、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作為重中之重,秉承“敢為人先、追求一流”的理念,聚焦國家重大需求,不斷攀登研究高峰,積極服務社會……
“基礎要牢,眼界要廣,思路要活”這十二個字,張新科教授時常掛在嘴邊,每一位學生都曾無數(shù)次聽到?!白鰧W問就像蓋房子,基礎一定要打好?;A不牢,地動山搖。”這話聽起來容易,但學術基礎怎樣才能打好,初窺學術門徑的同學是茫然的,于是張新科接著說:“要去讀原典,讀第一手資料?!笨墒钦l都知道,從讀原典入手進行研究是個苦差事,遠不如擷取古今學者的吉光片羽拼湊成文來得輕松。面對個別學生臉上流露出的猶豫和為難,張新科的語氣很堅定:“這是一個笨功夫,也是一個苦功夫,但也是必須做的功夫。沒有踏實認真的態(tài)度,是做不成學問的。”張新科之所以如此篤定,是因為他堪稱輝煌的學術成就正是建立在這樣的“笨功夫”和“苦功夫”之上,那滿是批注的書本、重逾百斤的稿紙,奠定了他在學術殿堂的堅實基礎。
除了厚積薄發(fā),還要博觀約取。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史記》研究專家,張新科常常以司馬遷求學問道的過程教導學生,鼓勵學生轉益多師,實地求訪。每當學生面臨碩博升學的困惑時,他從無私心,總是對學生說:“要擴大自己的學術視野,多獲得一些治學方法,多向一些優(yōu)秀學者請教,這樣才能進步?!痹谶@樣的培養(yǎng)觀念之下,張新科的學生往往擁有多樣的求學經(jīng)歷和豐富的學術見聞,避免了因循守舊和故步自封的弊病。對于實地查訪,張新科也十分支持,經(jīng)??犊貏佑米约旱目蒲薪?jīng)費資助學生前往國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天一閣博物館等藏書重地查閱所需文獻,并指導學生對其進行校對考據(jù),以確保文獻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創(chuàng)新性。
“創(chuàng)新是學術的生命?!睆埿驴茖τ趯W術創(chuàng)新的追求也是他對學生的要求。不論是面對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在課堂上,張新科總是樂于跟同學們展開討論。“要腦洞大開呀!”他笑著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各抒己見,“不怕想錯,就怕不想”。一旦學生對問題有了自己的想法,他總是認真傾聽并給出具有針對性的意見,還會推薦符合學生需求的著作和論文,便于他們深入學習。在指導學生撰寫各類論文時,張新科也將創(chuàng)新擺在第一位。雖然自己在《史記》研究領域具有極高的學術成就,但他并不希望學生將研究目光局限于此,只要是有新意、有價值的選題,他都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正是在這種寬厚包容的師風影響之下,張門弟子的研究領域除了《史記》學之外,更廣涉詩歌、辭賦、小說、諸子、文獻等領域,并與歷史、哲學甚至生態(tài)學等學科相結合,形成了多領域、跨學科的研究態(tài)勢。
“玉壺存冰心,朱筆寫師魂。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這是學生對張新科共同的印象。
在張新科擔任陜師大文學院院長期間,每年的新生開學典禮上,他對新生提出的第一個要求都是“學會做人”?!熬佑芯潘迹阂曀济鳎犓悸?,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笨鬃訉τ诹⑸淼囊笠彩菑埿驴谱畛S脕斫逃龑W生的。
除了閱讀原典等學習技巧層面的傳授,張新科最希望學生能夠真誠為學。他說:“做學問不僅要有天賦、要下苦功,更要有責任感。你的成果不只屬于你個人,更屬于學院,屬于學校,屬于全社會?!痹?jīng)有一份送給他外審的論文在引用他人著作時沒有標注,張新科不僅馬上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而且還很嚴肅地告訴學生:“做學問不能這樣投機取巧,不老實!這么做害人害己!”這種真誠嚴肅的治學態(tài)度,是他給予學生最寶貴的學術財富。
立志高遠,是張新科很看重的個人品質,他常用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做例子,說正是因為受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志向的影響,他才能克服重重困難,從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成長為一名學者?!澳銈儸F(xiàn)在的條件比我當年好得多,國家投入這么多財力、物力、人力培養(yǎng)你們,你們自己要更加努力才行,給自己樹立一個高遠的志向,并且向著那個目標不斷前進。”他常常這樣叮囑學生。
“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和學者,張新科不僅用言語教導學生,更用自己的行動為身邊人樹立了光輝榜樣。
“刻苦勤奮”是學院師生對他的一致評價。同在古代文學教研組的高一農老師說:“十幾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因事晚歸,半夜一點多的光景,院子里一片漆黑,只有張老師家的窗戶還亮著燈。那時他已經(jīng)是教授了,但是依然這么勤奮,這么用功。那扇亮著燈的窗戶,一直印在我的腦海里。”學生李月辰說:“有一次我一大早去找張老師,雖然還沒到上班時間,但是他已經(jīng)坐在院長辦公室了,而且在很認真地看書,后來我發(fā)現(xiàn)那是一本《史記》?!笨炭嘀链耍趭^至此,所謂輝煌成就,不過水到渠成。
說起《史記》,就不得不談及張新科治學之專精厲意。自從少年時代與《史記》結緣以來,在漫漫三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中,他一直走在研究《史記》、宣傳《史記》的道路上。圍繞《史記》這本大書,先后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chǎn)》《光明日報》等刊物發(fā)表百余篇學術論文,出版了《史記研究史略》《史記文學經(jīng)典的建構之路》等十余部專著,主編了《司馬遷與史記論集》《史記研究資料萃編》《史記文學研究典籍叢刊》等二十余種學術著作?!妒酚洝芬云湄S富的內涵給予張新科源源不斷的學術養(yǎng)分,張新科也以自己對《史記》的專注熱愛回報了它,將當代《史記》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妒酚浥c中國文學》被列入“中華學術”外譯項目,《史記中的治國理政智慧》被列入“絲路書香”外譯項目,產(chǎn)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張新科與團隊成員
陜西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教師團隊
文學院2014級研究生袁方愚一直記得這樣一個畫面:清晨八點,細雨蒙蒙,他和張老師相遇在教學樓前,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張老師手里提著一只行李箱。面對學生的不解,張新科只是淡淡說道:“剛出差回來,六點多才下火車,急著來給你們上課,顧不上回家放行李了。”在張新科心里,學生的事永遠是第一位。在擔任院長的八年期間,他除了處理繁重的事務性工作,還依然堅持給碩博士研究生上課,甚至連本科生的課程也年年排滿。近兩年,因為積勞成疾、身患重病,他不得不停下了本科生的課程,但對于碩博士研究生,他仍舊盡心盡力,只要身體允許,一定會給學生上課或者修改論文,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順利畢業(yè)。
作為陜西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負責人,張新科帶領團隊進行教學改革。而想改進教學,就要先改進教師,張新科一方面積極吸納知名教學科研人才,壯大團隊力量;另一方面,他還精心設計了“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長期擔任教學導師,幫助多位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形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素養(yǎng)。在這一發(fā)展模式下,他領銜的“中國古代文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于2010年入選“陜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學團隊”,更于2022年入選教育部“全國黃大年式教學團隊”,主持完成的《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教學成果,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在任職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期間,張新科為學科建設和學院發(fā)展鞠躬盡瘁。2017年,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被列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2019年、2020年作為專業(yè)負責人申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秘書學專業(yè)先后入選國家一流專業(yè),2022年“中國語言文學”學科順利通過周期總結,并進入第二輪“一流學科”建設期。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由此踏上了新的階梯,成為我國“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及發(fā)展的中堅力量。
春風化雨,嘉種萌芽,在張新科的言傳身教、悉心培育之下,正有一代代年輕的教師和學子追隨著前賢的腳步,將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了他們由衷熱愛的學術與教育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