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參、附子藥對配伍及其溫陽功效研究概況※

      2022-11-19 14:48:36徐敬婭馬欣雨趙佳鶴張春蕾李寶龍
      河北中醫(yī) 2022年7期
      關鍵詞:肝陽元氣溫陽

      徐敬婭 馬欣雨 趙佳鶴 張春蕾 李寶龍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20級碩士研究生,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9級碩士研究生,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3.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佳木斯學院實驗實訓中心,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4.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藥物安全性評價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藥對是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配對使用,經(jīng)實踐證明有效的兩味藥物組合,是古今醫(yī)家方藥治療的經(jīng)驗總結[1]。人參、附子為中醫(yī)經(jīng)典藥對,古今醫(yī)者廣泛將人參、附子配伍作為藥對應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中。近年來,廣大學者也對人參、附子藥對的功效進行了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人參、附子配伍不僅有減毒增效的作用[2],而且大補元氣的人參和回陽溫里的附子配伍還有顯著的溫陽功效。現(xiàn)將人參、附子藥對配伍及其溫陽功效研究概況綜述如下。

      1 人參、附子藥對配伍

      1.1 參附藥對配伍區(qū)分人參與黨參 在臨床及醫(yī)案中有部分參附藥對代指“黨參、附子”而非“人參、附子”,如國醫(yī)大師周仲瑛醫(yī)案中應用的參附藥對就為“黨參、附子”[3]。陳麗平等[4]學者考證發(fā)現(xiàn),在《傷寒論》成書時期存在人參與黨參混用,兩種參有一定相似的中藥藥效。陳茂華等[5]進一步探索了黨參與人參部分作用替換使用的可能性,發(fā)現(xiàn)黨參的現(xiàn)代藥理作用與人參有很高相似性,但人參作用面更為廣泛。目前我們并未見到參附藥對中“黨參、附子”與“人參、附子”配伍差別的相關研究報道,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生脈飲的人參方與黨參方具有一定藥效差異,人參方生脈飲可更好地調節(jié)糖脂代謝,而黨參方生脈飲抗炎效果更優(yōu)[6]。因此,參附藥對中“人參、附子”與“黨參、附子”配伍是否有差異有待進一步研究探索,但如未特別說明,本文所說參附藥對均為“人參、附子”藥對。

      1.2 人參、附子配伍減毒 人參、附子的配伍使用屬中藥七情配伍理論中的相畏,即藥物相互作用,一種藥物的副作用或毒性能被另一藥物消減[7]?!渡褶r本草經(jīng)》言“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并記載有“附子畏人參”[8]。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人參的主要有效成分為多種人參皂苷,附子中則主要含有藥用單酯型生物堿及有生物毒性的雙酯型生物堿[9]。李龍飛[10]研究發(fā)現(xiàn),以不同比例配伍煎煮人參和附子時,煎液中附子含有的次烏頭堿等雙酯型毒性生物堿含量可明顯降低,且人參與附子配伍比≥1時,人參的減毒作用在一定范圍內會隨人參劑量的增加而增強。

      1.3 人參、附子配伍增效 人參、附子配伍除可相畏減毒外,還有增效作用。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入肺、脾、心三經(jīng),具有大補元氣、補肺健脾、益智養(yǎng)神等功效;附子味辛甘,性大熱,入心、脾、腎三經(jīng),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11]。人參、附子配伍是借人參扶正氣、安五臟與附子行經(jīng)絡、溫中回厥的藥效而發(fā)揮益氣回陽固脫之功[12]。李龍飛[10]研究也表明,人參和附子配伍煎煮時,煎液中有治療性的苯甲酰烏頭原堿等單酯型生物堿含量可明顯升高。韓濤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附子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主要通過調節(jié)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血栓素B2(TXB2)比值發(fā)揮作用,但單味附子對6-K-PGF1α、TXB2及其比值的影響均不明顯,人參、附子配伍后可明顯提高6-K-PGF1α的水平,提示人參、附子配伍具有增效作用。

      2 人參、附子藥對的溫陽功效

      人參、附子兩藥配伍首見于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記載了四逆加人參湯、茯苓四逆湯、通脈四逆加人參湯、附子湯及烏梅丸5種含人參、附子藥對的方劑[14]。其中四逆加人參湯、茯苓四逆湯、通脈四逆加人參湯為四逆湯類方劑,均具有回陽救逆的功效,附子湯具有溫經(jīng)通脈、助陽化濕的功效,烏梅丸用于厥陰病的治療,具有緩肝調中、清上溫下的功效。雖5種方劑具體應用不盡相同,但在作用上同有溫陽之功。中醫(yī)學中的陽氣是指人體及自然界中有氣化、溫煦、推動等作用的無形物質,溫陽法就是運用具有溫熱性質的方藥以溫散寒邪的治法,陽氣的功能活動為溫陽法的核心[15]。因寒邪等病因引發(fā)的陽氣功能活動異常,可通過溫陽法回陽通絡,祛寒溫中,而達到陽復經(jīng)通、血脈調和的療效[16]。查閱古今文獻書籍,人參、附子配伍因具有溫陽功效而被廣泛使用,臨床上應用該藥對可回陽救逆,且有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等多種功效。

      2.1 回陽救逆 有學者統(tǒng)計在《中醫(yī)方劑大辭典》中含有人參、附子藥對的方劑,其主治疾病次數(shù)最高的是厥脫[17]。中醫(yī)學認為,厥脫屬臨床危重病癥,主要表現(xiàn)為四肢厥冷,煩躁神昏,其病機復雜,主要由臟器傷、津血亡等造成氣機逆亂,陰陽耗脫,厥脫治療的關鍵在于回陽救逆[18]。人參、附子配伍使用,人參大補元氣,附子回陽溫補,兩者同用可大補元氣,固脫回陽,使氣帥血行周身,得以重接陰陽,復脈回厥。臨床中應用人參、附子配伍的方劑如參附湯、四逆湯類方劑等皆可回陽救逆用于治療厥脫[19]。其中參附湯既是方劑又是藥對,以參附湯為基礎的多種中藥制劑和方劑在多種休克性疾病(失血性、心源性)的治療中效果顯著[20-21]。王彤等[22]研究發(fā)現(xiàn),參附湯煎劑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參附湯煎劑可增加冠狀動脈流量,增強心肌收縮力,延長耐缺氧時間。此外,參附湯也可應用于流行性感冒的毒熱內陷、內閉外脫證,取其有益氣回陽之功,使得正扶、脫固、毒解[23-24]。

      2.2 上溫心陽 中醫(yī)學認為,心為陽氣之主,為陽中之陽,心以陽氣為用,心陽可推動心臟搏動,溫通血脈,振奮精神[25]。心陽虛則氣血無力鼓動,痰飲水濕瘀濁停聚,導致心悸胸痹,甚則陽虛水泛、厥脫。慢性心力衰竭在中醫(yī)學屬心陽虛導致胸痹心悸陽虛水泛,其基本病機為心陽不足,血瘀水泛,多以溫陽益氣利水為治則[26]。曹麗梅等[27]研究發(fā)現(xiàn),人參、附子藥對可通過細胞線粒體途徑抑制心肌細胞凋亡,保護心肌,延緩心力衰竭的發(fā)展。吳晶等[28]應用四逆加人參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認為其基本病機為心氣不足,無力運血,最終導致瘀血合并痰濁內生,方中以附子振奮心陽,人參益氣養(yǎng)心復脈固脫,通過溫陽益氣散瘀改善心力衰竭癥狀。李迎杰等[29]也應用四逆加人參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認為人參、附子共用在溫陽的同時溫補并重,補心陽兼益心陰,結果顯示四逆加人參湯可顯著降低患者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力衰竭癥狀。呂志杰教授運用茯苓四逆湯治療重癥心力衰竭,認為心力衰竭早期以心氣虛為主,久則心陽虛,心陽鼓動血脈,化氣行水,心陽不足則血脈運行受阻,水液內停,水為陰邪,阻遏陽氣運行,因此振奮陽氣運行為治療關鍵,茯苓四逆湯中附子助心腎之陽氣,溫陽利水,人參得附子補氣益火,二藥相須為用,補陽行氣,得以氣行水行[30]。盧志剛[31]應用附子湯治療胸痹,認為胸痹者多素體陽虛,寒邪入內又傷陽,導致血行不暢,痹阻胸中,附子湯中取附子辛熱之性,溫經(jīng)祛寒,補命門真火,配伍人參益氣溫補,故在治療胸痹心陽不振證患者中可獲得良效。

      2.3 中溫脾陽 脾胃為陽氣之源,兩者將水谷精微轉化為水谷之氣,脾胃陽氣可促進食物消化吸收轉運,脾陽還可溫煦升清,將營養(yǎng)水液運往全身。脾胃陽虛,中焦氣機受阻,脾不升清,胃不降濁,可產生便溏腹瀉、胃痛腹脹、納差泛酸等癥狀。張存悌等[32]將參附藥對運用于附子理中湯方劑中治療中陽虛滯諸證,主治范圍以虛寒性泄瀉、慢性腸炎等病為主,尤其對于有畏寒泄瀉如水的患者,借助參附藥對的溫中陽、調氣機功效,溫陽理中散寒,調理中焦,效果顯著。張云等[33]認為結直腸癌術后的主要病機為元氣受損,中陽虛衰,瘀血阻絡,并采用人參薏苡附子敗醬散(藥物組成:人參、薏苡仁、敗醬草、附子、大黃、萊菔子、生曬參、白芍、甘草)進行治療,借助人參入中焦挽土氣,附子辛熱行郁滯之氣,且佐人參補脾益氣,并與諸藥協(xié)力,使中氣固,脾陽復,積滯行,瘀血去,終愈術后諸證。中醫(yī)火神派傳承人吳佩衡教授常應用溫脾湯治療寒積便秘,認為便秘原因可為熱結、痰阻、寒凝、氣血虧虛等,便秘的證治誤用寒涼,或冷積停于胃腸,皆可伐傷中焦陽氣,使得脾陽失于運化,津液失于蒸化,不能溫煦潤養(yǎng)腸道,寒凝糟粕凝積在腸道而成冷秘,治宜溫下寒積,行氣導滯,而溫脾湯中以辛熱的附子散寒溫壯脾陽,人參健脾益氣,使攻下不傷正,臨床中應用于陽虛寒積,療效顯著[32]。

      2.4 下溫腎陽 腎為陽氣之根,腎藏先天之精,化生元氣,元氣又為陽氣之本。腎陽可溫煦機體,推動人體生長發(fā)育,激發(fā)精血津液化生運行,調節(jié)水液升清降濁,化生尿液[26]。腎陽虛使得虛寒內生,而腰部冷痛,代謝減退,陽氣不能布達于四肢,則畏寒肢冷,甚則四肢厥冷,開闔失司,而便清長夜尿多,腎陽虛衰,腎不納氣,則喘息氣急,呼多吸少[34]。仝小林教授提出抑郁狀態(tài)當從腎論治,認為抑制、不動為抑郁狀態(tài)整體表現(xiàn)的特點,而中醫(yī)學認為陽主動,故抑郁狀態(tài)的發(fā)生與陽氣不足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其中腎陽為元陽,腎臟陽氣衰微可導致神機頹廢,因而出現(xiàn)精神萎靡、情緒低落的臨床癥狀,并應用人參、附子、淫羊藿三味藥組成仝氏光明丸治療,方中人參、附子藥對同用,人參補元氣,附子補命火,一同溫補腎陽,消霾解郁,光明出則陰霾散[35]。苑通[36]研究參附湯與慢性腎臟病抗腎間質纖維化的治療,認為慢性腎臟病屬“水腫”“癃閉”的范疇,病因病機為腎陽虧損,耗傷腎精,痰瘀阻絡,腎孕元陽虛則機體無以溫煦,故慢性腎臟病患者多見畏寒面白、倦怠乏力、腰冷痛之癥,治療慢性腎臟病應遵循補腎溫陽、化濁活血的原則,參附湯方中人參安補元氣,扶正不留寇,附子溫陽引藥歸經(jīng),生正氣,參附配伍如“良相”與“良將”和而謀治,共同抵御“敵寇”,研究結果證實參附湯可通過升高血紅蛋白、抗腎間質纖維化作用,延緩慢性腎臟病進程,改善腎功能。

      2.5 其他

      2.5.1 厥陰病溫補肝陽 肝陽是肝主升發(fā)、疏泄、藏血等的動力,肝陽旺則疏泄當、血行暢,肝陽受損,肝失條達,則成肝郁,繼而化熱、化火,這就是在陽氣虛臟寒的同時又有郁火化熱,從而形成寒熱錯雜征象,厥陰病為肝陽虛臟寒之征[37]。肝陽虛臨床表現(xiàn)寒熱錯雜,一方面虛寒表現(xiàn)為脅滿隱痛、肢端不溫、膽怯悲觀等,另一方面郁而化熱表現(xiàn)為頭痛目赤、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小便灼痛、肛熱等。烏梅丸是治療厥陰病的經(jīng)典方劑,方中附子溫煦肝陽助升發(fā),人參補肝之氣,參附藥對同用可補肝陽,與祛郁熱藥共同起到溫肝陽、補肝體、清郁火的功效,可治療肝陽虛諸證[38]。劉魁[39]采用烏梅丸治療肝陽虛型抑郁癥患者,認為肝性喜條達而惡抑郁,司陽氣升騰,肝陽虛則使肝氣郁結,陽氣郁則使神頹,故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活動力不足、思維遲緩等,陽郁日久化熱導致郁熱擾神,此時患者在原有癥狀基礎上還可表現(xiàn)出煩躁易怒、焦慮敏感等癥狀,烏梅丸中人參補養(yǎng)氣血,補肝體,充肝氣,附子辛溫大熱,除表寒,溫痼冷,暖肝陽,人參、附子同用,可溫煦肝陽,助肝氣升發(fā)透達,明顯改善抑郁癥患者情緒低落、焦慮不安等癥狀。陸紅梅等[40]認為,肝陽是肝主升發(fā)、疏泄、藏魂、攝血等功能正常運行的物質基礎,肝藏血而舍魂,血歸肝,魂居肝,則入睡,若肝陽虛無力升發(fā),條達不暢,血不歸肝,魂游肝外,則導致失眠,另一方面膽肝相表里,肝陽虛,膽受寒膽怯易驚,失去決斷而出現(xiàn)夜被驚醒、睡眠淺等,故基于肝陽虛理論應用烏梅丸治療失眠,方中借附子大熱之性挽羸弱之陽,溫肝陽,散虛寒,借人參大補元氣助肝氣,體用共調,參附共用,可解陽虛陽郁,通陽散寒,藏魂安神,故失眠癥狀得解。

      2.5.2 溫陽化濕 陽氣的激發(fā)和氣化可調節(jié)全身氣血津液的代謝,陽氣充足,則水精四布,五精并行,臟腑功能正常發(fā)揮,若陽氣不足,充養(yǎng)失職,則會影響臟腑功能,導致津液無法正常代謝,水濕內停為患。張寧蘇等[41]用四逆加人參湯加味治療小兒遷延性肺炎,認為小兒為稚陽之體,受邪后易虛易實,外邪損傷肺陰,亦損傷肺陽,又見小兒納少便溏、畏寒肢冷,子病及母,脾陽亦有損傷,肺脾不足,氣機失調,虛陽外越,通調失司,故發(fā)熱,肺陽受損,無法化水為霧,別濁下輸,致使?jié)裥扒忠u,稽留不去,故身熱不退,反復發(fā)作,方中附子辛甘大熱溫中焦,人參補氣上入肺經(jīng),參附同用,共溫肺脾,并與他藥相合,救肺復陽祛濕。劉明杰等[42]應用薛氏扶陽逐濕湯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核酸轉陰困難患者,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屬中醫(yī)學疫病范疇,患者常因陽虛濕盛,外感邪毒而發(fā)病,陽虛內生痰濕為其主要病機,發(fā)病初期,陽氣衛(wèi)外奮力抗邪,但素體陽虛無力逐盡邪毒,發(fā)病后期,正虛痰濕纏綿,應當溫陽補氣,振奮陽氣,托邪于外,薛氏扶陽逐濕湯扶陽、祛濕、除邪共舉,方中附子味辛甘、大熱,回陽救逆,且通行十二經(jīng),人參入肺經(jīng),補元氣,扶正祛邪,益氣培元,以附子、人參相合大補元氣,溫陽祛寒,使陽氣復,濕亦除,病癥得解。

      2.5.3 溫補多臟 陽氣不足可由單一臟腑受累轉化為多個臟腑受累,陽虛日久,水濕積聚,水為陰邪,在內阻礙其他臟腑陽氣正常運行,導致多臟陽氣不足,甚則虛勞或陰陽兩虛成厥逆,其中脾、腎為最易同時陽虛受損的臟腑。李鵬[43]應用溫脾湯治療脾腎陽虛型老年性癡呆,認為病機分虛實兩端,以脾腎陽虛和心脾氣虛為主,實為痰瘀互結,腎陽虛損不填精,髓不充腦,神明失養(yǎng),而成癡呆,脾運失健,氣血不化,腦失所養(yǎng),導致遲鈍,溫脾湯方中附子性大辛、大熱,可散陰寒,回陽氣,逐冷痰,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兩者益氣溫陽壯脾,可使脾陽復,痰瘀散,神明復,腦神聰。湯毓等[44]應用溫脾湯治療脾腎陽虛證慢性腎臟病,認為慢性腎臟病早期為脾腎氣虛,后漸轉為脾腎陽虛,同時久病入絡生瘀濁,溫脾湯中附子辛熱,祛寒補陽,人參補氣,助附子溫脾腎陽,以溫補治本,同時宣清導濁,共溫脾腎,瀉濁祛瘀,可有效控制慢性腎臟病的發(fā)展。吳鞠通應用參茸湯治療痢疾久痢認為久瀉久痢會傷及脾陽、腎陽,參茸湯方用人參補陽明,附子升少陰,雙補脾腎,再加以鹿茸、當歸等藥合用,脾腎得養(yǎng),脈絡得充,陽氣得旺,瀉痢得止[45]。

      3 小結

      綜上所述,人參、附子作為經(jīng)典的藥對,被廣泛應用于參附湯、四逆加人參湯、附子理中湯、附子湯、烏梅丸等多個方劑中,兩者配伍合用,不僅具有減毒增效的功效,而且其溫陽效果顯著,在臨床多種陽虛病證的治療中療效突出。對人參、附子藥對的配伍和溫陽功效進行了歸納論述,以期為其更好地臨床推廣和應用提供參考依據(jù)。

      猜你喜歡
      肝陽元氣溫陽
      元氣清晨
      金秋(2023年8期)2023-07-07 03:02:36
      基于“肝陽虛”淺析肝癌發(fā)病機制※
      陰寒體質化痰除濕需補陽溫陽
      春季養(yǎng)肝發(fā)怒別超三分鐘
      如何養(yǎng)元氣?
      三種端元氣e13C1-Ro模型建立與應用
      元氣淋漓的傅斯年
      文學自由談(2016年3期)2016-06-15 13:01:09
      基于知識考古學的《臨證指南醫(yī)案》“肝陽”概念形成分析
      溫陽解郁湯治療脾腎陽虛型抑郁癥30例
      益氣溫陽法治療心力衰竭30例
      通榆县| 龙岩市| 盐津县| 玉门市| 巴彦县| 靖安县| 分宜县| 卓尼县| 桦川县| 通江县| 成安县| 三原县| 大竹县| 阿克苏市| 镇平县| 武陟县| 鄯善县| 滦南县| 景泰县| 大城县| 志丹县| 台中市| 正镶白旗| 宜阳县| 迁安市| 松原市| 庄浪县| 洛川县| 林西县| 拜泉县| 福贡县| 西和县| 庆城县| 隆昌县| 连山| 宁国市| 博野县| 天镇县| 喀喇| 青龙|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