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冰冰
聽說是英語這一語言學科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聽說素養(yǎng)不僅是學生獲得理想英語成績所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更是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實現(xiàn)同他人正常溝通與交際的重要素質。正因為如此,做好聽說教學成為了擺在英語學科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亟待解決的教學難題。身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在長期的英語教育實踐中高度重視英語聽說教學。與此同時,我還能積極順應當前信息化的社會大趨勢,將一些優(yōu)秀的、有效的信息技術手段合理運用到英語聽說教學之中,極大地創(chuàng)新了小學英語聽說教學形式的同時,也讓學生對英語聽說充滿了濃郁的興趣和積極參與的欲望,其聽說素養(yǎng)及能力也在循序漸進中獲得了有效發(fā)展[1]。以下,我僅結合自身的英語聽說教育實踐,針對信息技術手段支撐下的小學英語聽說教學發(fā)表個人認識與看法。
在當前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相當一部分小學生的英語發(fā)音不甚標準,這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口語表達水平,而且還會對其聽力造成極大的制約。究其原因,在于英語不是我們國家的第一語言,在現(xiàn)實生活中缺乏良好的語境。針對這一情況,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在規(guī)范自身英語發(fā)音的基礎上,也有意識地糾正學生的英語發(fā)音,讓學生敢說、想說、說對、聽得清。這樣一來,相信學生再依托英語這門語言,建立與他人的溝通與交流時自然也能更加得心應手。
我在自身的小學英語教育實踐中,有意識地引進先進的信息化手段,這其中英語配音軟件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經過反復考慮與實驗,我將其巧妙運用到了英語課堂上,使得英語聽說教學更加優(yōu)質而高效。
例如,不少學生在發(fā)音時存在拉長音的習慣,像對“l(fā)ove”一詞便讀成了“勞務”,“this”一詞讀成了“賊斯”,這顯然既不好聽又不正確。針對這一情況,我特意選定一個片段,并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其進行配音。以“This is my face.I love my face”這一英語句子為例,若學生發(fā)音標準、清晰且流暢,該英語配音軟件系統(tǒng)會自動給出較高的分數(shù),但若是學生在個別詞匯上出現(xiàn)了發(fā)音錯誤,則結束這一句話的配音之后,系統(tǒng)會自動給出較低的分數(shù)。與此同時,發(fā)音不標準的英語詞匯也會重點標紅,這有利于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英語發(fā)音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可以選擇再次聆聽完整的句子以糾正讀音,也可以點擊該英語詞匯,單獨、反復聆聽這一英語詞匯的正確發(fā)音,直到理解為止。同時,學生還可以再次進行完整英語句子的朗誦與配音……這樣下來,一段有趣的英語視頻配音便完成了。
學生能夠從中學到許多之前并不認識的新詞匯,也會對雖然學過但發(fā)音不標準的英語詞匯有更精準的讀音上的認知。久而久之,這都將提高他們的英語聽說水平,也為他們流暢地進行英語聽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恰當運用依托信息技術手段的英語配音軟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英語這門語言學科雖然在我國得到了極大的普及,但畢竟屬于第二語言,這就導致不少英語學習者雖然系統(tǒng)學習了諸多理論知識,但很少有實踐與運用的機會。更有學生能在英語考試中獲得較高的分數(shù),但英語口語聽說水平卻未能得到有效發(fā)展。這種“啞巴式”學習英語的方式顯然極大地制約了小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發(fā)展。這也是當前英語教育教學中普遍遇到的一個尷尬問題。為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當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足夠豐富的英語語用情境,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情境中去說英語、聽英語、用英語。這樣,學生的英語聽說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并獲得顯著的鍛煉及發(fā)展。
考慮到如果僅僅只是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對話,難以調動其英語聽說的熱情。我便在英語教育實踐中有意識地引進了合拍功能。其主要形式為視頻中顯示一人,學生與其進行面對面模擬對話,這種對話完全通過英語展開。
例如,在某次英語課堂上,我便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們呈現(xiàn)了如下的英語合拍內容,其中,視頻中的人要提出一些問句,而參與合拍的學生則要根據(jù)她所提出的問題給出正確的回答。完整的英語合拍內容具體如下:
——Hello.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Micheal.
——How old are you?
——I’m 7 years old.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I like red.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My favourite food is pizza.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later?
——I’m going to go shopping.
——Great.Have a good day.See you next time.Bye.
就這樣,通過英語合拍的方式,學生仿佛走進了更真實的英語交際語境,在這一語境中,大家認真地聆聽對方的英語發(fā)音及所傳遞的意思,與此同時,在腦海中快速做出反應,并給出正確的回答。在一來一往間,學生對英語聽說的熱情得到了激發(fā)與調動,而且英語聽說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與發(fā)展。這也是依托信息技術手段所展開的英語合拍功能,在推動小學生英語聽說水平方面彰顯的突出意義與價值。
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程度的惰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為此,他們更容易產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不良學習狀態(tài)。而這對于其英語聽說水平的進步與發(fā)展顯然是極為不利的。英語聽說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的是堅持與努力,更需要認真與付出。持有一蹴而就的想法,注定是難以達到預期中理想教育效果的。
由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形成端正的英語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將聽說英語當作習慣。堅持的時間長了,相信學生的英語聽說素養(yǎng)也能獲得有效的進步與成長[2]。
但若是教師單純只是口頭上的引導,產生的實際效果也不甚明顯。鑒于此,我在英語教育實踐中便有意識地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引領學生進行“每日英語聽說打卡”活動,即學生每日要借助各種信息化手段,諸如手機、iPad 等多種設備進行英語聽說打卡。打卡的內容不限,可以是英語課堂上學到的英語句子,可以是自己掌握扎實的英語對話,可以是自己閱讀到的好的英語句子。凡此種種,都可以作為打卡內容,分享到班級公共群。
不要小看這一依托信息技術手段所實施的英語每日打卡活動,它就像小任務一般吸引著學生。學生們每日都期待將自己積累的英語知識去說、去輸出、去傳遞。像有的學生便在某日的英語打卡活動中聲情并茂地朗誦了如下一段英語內容:I’m a farmer.I grow food.I’m a driver.I drive people to their homes.I’m a teacher,I teach students.I’m a singer,I sing wonderful sings.I’m a cook.I make delicious food.I’m a fireman.I put out fires…一段英語內容流暢地讀下來,這名學生的英語表達水平顯然得到了極好的鍛煉。
與此同時,每一名學生也都會認真聆聽他人英語打卡的內容,極大地開闊了學生視野范圍,也在無形中使其英語聽力水平得到了好的鍛煉。堅持每日打卡,學生們的英語聽說水平也能呈現(xiàn)質的飛躍與顯著的發(fā)展。
英語聽說能力是小學生英語學習應當形成與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于學生的英語學習乃至人生長遠發(fā)展都有極大的價值。為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一定要注重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更要想方設法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對學生進行英語聽說水平的訓練,這樣才能在創(chuàng)新英語聽說教學形式的同時,讓學生始終保持對英語的聽說熱情。這樣,他們才能主動說、正確地說,也才能聽清楚他人傳遞的信息,這樣的良性英語溝通才是學生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