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弛
(上海市靜安區(qū)彭浦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072)
本文在研究中,病例分別對應了西醫(yī)的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紫癜、功能性便秘(食物不耐受)、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無論是疾病本身,還是每位患兒的癥狀中疊加的一些其他疾病的過敏癥狀,加味桂枝湯都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改善了過敏程度,這也與現(xiàn)代藥理研究中指出的桂枝湯具有調節(jié)免疫作用相吻合的,故當學習擅用桂枝湯治療過敏性疾病。曾俊芬等[1]研究發(fā)現(xiàn)桂枝湯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為免疫抑制活性部位,能夠顯著抑制T、B淋巴細胞的增殖,對遲發(fā)型超敏反應小鼠模型的耳廓腫脹有抑制作用。張衛(wèi)華等[2]采用變應性鼻炎大鼠模型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桂枝湯可以調控環(huán)磷腺苷-蛋白激酶A-環(huán)磷腺苷反應元件結合蛋白(cAMP-PKA-CREB)信號通路并增加水通道蛋白5(AQP5)蛋白及mRNA的表達,從而減輕變應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的炎性反應。這一系列由過敏介導的疾病,都有類似癥候,因人而異發(fā)病皆有所不同,但都可以運用加味桂枝湯有效地緩解癥狀,這體現(xiàn)了中醫(yī)的整體觀,將患兒看作是一個人的整體,因營衛(wèi)失和加之外邪侵襲而致病,得以取桂枝湯之調陰陽和營衛(wèi),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一方治多病,而非僅僅狹隘地局限在鼻鼽則疏風通竅、紫癜則清熱止血、便秘則通腑瀉下、臟躁則鎮(zhèn)驚安神。
病例:王某,男,14歲,2022年7月23日初診。
主訴:反復鼻塞、打噴嚏一年余。反復鼻塞、打噴嚏,流清涕,受風受寒癥狀加重,偶有清嗓子,現(xiàn)白天動輒出汗,夜間盜汗,注意力不集中,納一般,寐欠安,多夢,二便調。查體:形瘦,面色欠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咽扁(-),鼻甲蒼白水腫。診斷:過敏性鼻炎;辯證:肺脾兩虛,營衛(wèi)失調,邪滯鼻竅;治法:調和營衛(wèi),解表祛邪,益氣扶正。處方: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6g 大棗9g 生姜6g 煅龍骨30g 煅牡蠣30g 五味子9g 蒼耳子9g 白芷6g 石菖蒲9g 玄參10g 當歸10g 防風9g 黃芪9g,7劑。
二診(7月30日):鼻塞、打噴嚏較前明顯減輕,無清嗓子,汗出減少,盜汗已止,注意力欠佳,納尚可,寐欠安,二便調。查體:咽扁(-),鼻甲無蒼白水腫;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處方:桂枝6g 白芍9g 炙甘草6g 大棗9g 煅龍骨15g 煅牡蠣15g 五味子9g 白芷6g 石菖蒲9g 玄參10g 當歸10g 防風9g 黃芪9g 遠志6g 茯神12g 生地15g 百合10g,14劑。
按:肺開竅于鼻,風邪從鼻而入,客于鼻竅,發(fā)為“鼻鼽”。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肺氣虧虛,脾常不足;腠理疏松,衛(wèi)表不固,水谷精微化生不足,鼻竅失養(yǎng);故邪氣入侵積聚于此,則出現(xiàn)鼻塞、打噴嚏。營為陰,衛(wèi)為陽,營氣不能內守而斂藏,衛(wèi)氣不能衛(wèi)外而固密,則津液從皮毛外泄,故患兒出現(xiàn)自汗、盜汗。將桂枝湯化裁為桂枝龍牡湯,可調和陰陽,且營陰不外泄,衛(wèi)陽能固秘,汗證除則陰液不耗,榮于周身,衛(wèi)外固則邪不可入侵。以蒼耳子、白芷解表散風通竅,當歸、防風養(yǎng)血祛風等隨證加減,玉屏風散益氣扶正固表,見效快,祛邪兼顧扶正則病情不易反復[1]。
病例:李某,男,7歲,2022年7月23日初診。
主訴:雙下肢反復出現(xiàn)瘀點瘀斑一個月。一個月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雙下肢皮膚瘀點、瘀斑,約3天后逐漸消退,后又反復出現(xiàn)新發(fā)皮疹,期間曾出現(xiàn)一次不明原因腹痛,至華山醫(yī)院就診,查血常規(guī)正常,診斷為“過敏性紫癜”。現(xiàn)雙下肢可見散在數枚暗淡紅色硬幣大小皮疹,壓之不褪色,無瘙癢等不適,無腹痛,無小便不適,訴約一月前曾因進食大量寒冷食物后出現(xiàn)口水多吐涎癥狀,伴食欲不振,脾氣大,寐安,大便約2日一行,便不干。查體:咽(-),扁桃體I°腫大;鼻甲蒼白水腫;雙下肢可見散在數枚暗淡紅色硬幣大小皮疹,壓之不褪色;舌淡紅苔白膩,脈弦細。診斷:過敏性紫癜;辨證:脾虛濕困,瘀阻經絡;治法:調營衛(wèi)、化痰濕,祛風通絡止血。處方:桂枝9g 赤芍9g 炙甘草6g 大棗9g 干姜6g 蒼耳子9g 防風6g 蟬蛻6g 半夏9g 當歸9g 三七2g 黨參9g 草豆蔻3g 厚樸6g,7劑[2]。
二診(7月30日):原有皮疹顏色轉淡變小,雙腿各有一枚新發(fā)淡紅色黃豆大小瘀斑,口水較前減少,納尚可,寐安,大便2日一行,無腹痛發(fā)作。查體:咽扁(-),鼻甲稍蒼白水腫;雙下肢可見數枚暗紅色瘀點及兩枚黃豆大小淡紅色瘀斑,壓之不褪色;舌淡紅苔薄白膩,脈弦細。處方:桂枝9g 赤芍9g 炙甘草6g 大棗9g 干姜5g 蒼耳子9g 防風6g 蟬蛻6g 姜半夏9g 當歸12g 三七3g 黨參9g 草豆蔻3g白術9g 仙鶴草9g,7劑。
三診(8月6日):雙下肢皮疹均消褪,吐涎較少,納寐尚可,二便調。查體:咽扁(-),鼻黏膜稍蒼白;雙下肢未見明顯皮疹;舌淡紅苔薄白膩,脈細。處方:桂枝9g 赤芍9g 炙甘草6g 大棗9g 干姜3g 蒼耳子6g 防風6g 蟬蛻6g 姜半夏9g 當歸12g 三七3g 黨參9g 白術9g 仙鶴草9g 砂仁3g 六神曲12g 香附5g,7劑。
四診:以桂枝湯與參苓白術散合方14劑鞏固癥情,調和營衛(wèi)兼健脾益氣燥濕,以防反復。
按:紫癜是小兒常見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好發(fā)于學齡兒童,小兒素體正氣虧虛是發(fā)病之內因,外感時邪是其外因。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氣血未充,衛(wèi)外不固,外感寒濕之邪,蘊于皮毛肌肉之間,與氣血相搏,血行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膚。桂枝辛溫,辛能散邪,溫從陽而扶衛(wèi);方中芍藥選用赤芍,赤芍苦寒,苦能泄散,以散瘀涼血、清營消斑;芍藥臣桂枝,君臣相配,一則邪正兼顧,調和營衛(wèi);干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大棗之甘,佐芍藥以和營里;甘草甘平,有安內攘外之能,用以調和中氣及諸藥矣。隨癥以蒼耳子、防風、蟬蛻共奏疏風、通竅、透疹之效,半夏、厚樸、草豆蔻燥濕化痰通絡,當歸、三七養(yǎng)血散瘀以止血,仙鶴草補虛收斂止血,紫癜逐漸消退,后期以調脾胃以固后天之本,黨參貫穿始終健脾益氣以助生血攝血。
病例:邵某,男,9歲,2022年7月9日初診。
主訴:大便困難一年余。近一年大便困難,3日一行,便干結,無腹痛,伴挑食,食欲不振,時有鼻塞、鼻癢,畏寒,納寐尚可,注意力不集中。伴生長發(fā)育遲緩。查體:鼻甲蒼白水腫,腹軟,無壓痛無包塊;面色欠華,舌淡紅苔白膩脈細緩。辯證:脾虛濕滯,腑氣不通,治法:調和陰陽,健脾助運,通腑行氣。處方: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6g 大棗9g 干姜6g 蒼耳子9g 防風6g 蟬蛻6g 僵蠶9g 當歸10g 川芎6g 番瀉葉2g 生白術10g 太子參9g,7劑。
二診(7月16日):大便兩日一行,便軟色黃,無腹脹腹痛,稍有鼻塞,無鼻癢流涕,納寐尚可。查體:鼻甲稍蒼白,腹軟無包塊;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緩。經查過敏原(食物不耐受)示牛奶+、雞蛋+,囑回避過敏原,輪替食用。處方: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6g 大棗9g 干姜6g 蒼耳子9g 防風6g 蟬蛻6g 當歸10g 番瀉葉2g 生白術10g 太子參9g 枳實9g 半夏6g 杏仁9g,7劑。
三診:大便一日一行,便稍干,鼻塞好轉,注意力欠佳,納寐可。查體:鼻(-),腹(-);面色轉潤,舌淡紅苔薄白脈細。處方: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6g 大棗9g 蒼耳子9g 防風6g 蟬蛻6g 當歸10g 番瀉葉1g 生白術10g 太子參9g 枳實9g 半夏6g 白芷9g 石菖蒲6g 遠志6g,14劑。
按:便秘病位在大腸,屬邪滯大腸,腑氣閉塞不通,可因小兒脾虛氣弱運化無力,或后天喂養(yǎng)不當,恣食生冷致脾胃運化失調,痰濕陰寒積聚于胃腸,傳導失常,糟粕不行?!督饏T翼·便秘》曰:“冷秘者,寒冷之氣,橫于腸胃,凝陰固結,陽氣不行,津液不通?!惫室怨鹬{和陰陽,榮養(yǎng)氣血,溫潤助運,大便自可有力推動。患兒正氣虧虛,外邪入侵,在鼻則發(fā)為鼻鼽,在腸則表現(xiàn)為便秘,故隨癥加味蒼耳子、防風、蟬蛻等藥以祛風除邪,枳實、杏仁等消積潤腸,白術、太子參益氣助運,番瀉葉行滯通便,癥緩后逐步減量。運用加味桂枝湯在改善大便困難的同時,可以調暢患兒氣血,消補兼施,對患兒的鼻炎、生長發(fā)育遲緩、注意力缺陷等一系列癥候都有裨益,切忌一味追求通便而用大量清熱瀉下藥,易傷正氣而病程日久。
病例:顧某,男,6歲,2022年1月8日初診。
主訴:注意力不集中半年余。近半年來注意力不集中,行為拖拉,學習困難,小動作多,易發(fā)脾氣,丟三落四,無明顯反抗攻擊行為,伴盜汗,納可,寐欠安,二便調。既往有過敏性鼻炎史。2022年1月3日曾查WISC-R示語言IQ112、操作IQ108,總IQ112。SNAP-IV量表示:注意力16/1.8;多動、沖動16/1.8;混合32/1.8;對立違抗12/1.5。DSM-IV報告示:注意缺陷(IA)6/9;多動沖動(HI)3/9。查體: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數。辯證:營衛(wèi)失調,陰不攝陽,虛陽浮越,心腎不交,治法:調和營衛(wèi),滋陰潛陽,寧神益智。處方:桂枝6g 白芍9g 炙甘草5g 大棗9g 生姜3g 煅龍骨15g 煅牡蠣15g 生地15g 百合9g 淡竹葉9g 龜甲6g 菖蒲9g 五味子6g,7劑。
二診(1月15日):注意力欠佳,行為拖拉,學習困難,小動作較前稍減少,無情緒異常,盜汗改善,納可,寐欠安,二便調。查體: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數。處方:桂枝6g 白芍9g 炙甘草5g 大棗9g 生姜3g 煅龍骨30g 生地15g 百合9g 淡竹葉9g 龜甲6g 菖蒲9g 五味子6g 遠志6g,7劑。
三診(1月22日):注意力渙散較前有改善,學習任務尚能完成,偶有思想不集中,行為拖拉情況,無哭鬧發(fā)脾氣,無盜汗,納可,寐轉安,二便調。查體:舌淡紅苔薄白脈細。處方:桂枝6g 白芍9g 炙甘草5g 大棗9g 生姜3g 生龍骨15g 生地15g 百合9g 淡竹葉9g 龜甲6g 菖蒲9g 五味子6g 遠志6g 蓮子9g 山藥9g 山茱萸6g,14劑。
四診:以桂枝湯與孔圣枕中丹合方,并以健脾而固后天之本,隨癥加減28劑,注意力明顯好轉,無沖動任性、動作過多等表現(xiàn)。
注意力缺陷多動癥又稱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時期行為障礙性疾病?!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氛f:“陰平陽秘,精神乃至。”若臟腑陰陽失調,則陰失內守、陽躁于外。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腎精未充,腎氣未盛,生長發(fā)育迅速,陰精相對不足,導致陰不制陽,陽勝而多動。又因患兒衛(wèi)表不固,營衛(wèi)失調,陰不攝陽,虛陽浮越,心腎不交,水火不濟,心神失守而情緒多變意識渙散;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肝陽上亢,而多動。方用桂枝湯和營衛(wèi),調陰陽,陰主靜、陽主動,陰陽平衡則動靜協(xié)調。配合孔圣枕中丹,龜甲、龍骨、遠志、石菖蒲四藥合用,取其龜者介蟲之長,陰物之至靈者也,龍者鱗蟲之長,陽物之至靈者也,又龜能補腎,龍能鎮(zhèn)肝;遠志能通腎氣上達于心,菖蒲能開心孔而利九竅,以共奏補腎寧心、開竅益智之效。小兒??梢蚝筇祓B(yǎng)護不當,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或病后失養(yǎng)、臟腑虛損,致心神失養(yǎng)、陰陽失調,故后期應佐以健脾之藥,“脾藏意,腎藏志”,脾腎同補則髓海充、意志堅。
結束語:
桂枝湯并不拘于太陽中風證,現(xiàn)代運用中遠非治療感冒那么局限。近現(xiàn)代醫(yī)家蒲輔周云:桂枝湯“和解之法,具有緩和疏解之意,使表里寒熱虛實的復雜證候,臟腑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歸于平復……”。對于兒科疾病,小兒未發(fā)育健全,患兒或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臟腑虛損,外邪乘之,疾病往往虛實夾雜,氣血陰陽失衡,故桂枝湯加味應用廣泛,可以調和陰陽衛(wèi)營,扶正與祛邪同治,但應辯證準確,善于化裁變方,吾必竭力探索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