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成
漳州市長泰區(qū)價格認定中心,福建 漳州 363900
涉案財物價格認定工作要高效率高水平開展,必須做好工作依據的收集與必要的風險管控。因此,對工作依據的搜集原則、搜集方法、搜集中的風險控制進行研究,對于推動涉案財物價格認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關于工作依據搜集的指導,我國行政執(zhí)法工作執(zhí)行的《價格認定規(guī)定》《價格認定行為規(guī)范》就明確指出,工作依據收集時要遵循科學、合理和合法原則,提高涉案財物價格認定的準確性[1]。我國司法工作也對涉案價格認定依據收集進行了規(guī)定。例如,《刑事訴訟法》鼓勵采用多種價格認定依據來源和收集方法,并對不同類型的依據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定[2]。正因為我國法律法規(guī)對涉案財物價格認定依據收集有明確規(guī)定,價格認定人員更應該依照法律規(guī)定全面、嚴謹地收集依據,并對于工作流程中的一些風險點采取針對性的管控措施,確保價格認定工作依據科學、全面,能夠很好地支持價格認定工作的開展。
我國涉案財物價格認定依據來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法律法規(guī)、技術標準文件、技術規(guī)范要求文件。這部分文件的法律效力最大,也是價格認定工作人員在進行工作的時候,首先需要關注的認定依據來源[3]。這部分的工作依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第一,是具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頒布的相關法律。例如,由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價格法》,由人大通過的《監(jiān)察法》,還有《刑事訴訟法》《刑法》等等,這些是涉案財物價格認定工作的重要支持。第二,具有地方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制定的法規(guī)文件、價格認定法規(guī)類文件,例如省或自治區(qū)以及享有地方立法權的直轄市,在國家法律的框架下頒布的有關價格認定的地方性法規(guī)。例如,四川省、甘肅省、云南省等多個省份都有自己的鑒證管理條例。第三,價格鑒證工作技術相關的標準文件和規(guī)范文件,這些文件的頒布主體有兩種:司法機關聯(lián)合其他部門發(fā)布的《扣押、追繳、沒收物品估價辦法》、相關工作的《補充通知》等;價格主管部門、價格認定機構針對工作技術標準發(fā)布的一些規(guī)定、準則等等,如《被盜財物價格認定規(guī)定》《價格認定協(xié)助書》《毀壞財物損失價格認定規(guī)則》等。
二是公檢法等機關單位提供的證據資料。包括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陳述或供述,證人證言、物證、書證等,還包括勘驗檢查的筆錄、鑒定意見,以及各類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等。這些證據資料是價格認定工作人員所必須獲得的價格認定協(xié)助材料,在確保材料真實、合法的基礎上作為涉案財物價格認定的依據。
三是價格認定人員收集和開具的證據資料。價格認定人員收集的資料不僅包括外部調查獲取的資料,也包括認定人員自己查驗、勘驗、測量、繪圖、拍照等所作的記錄及對外部資料的整理、分析等加工后形成的材料。價格認定人員收集和開具的證據資料有勘驗記錄、市場調查報告、聽證意見和測算說明等。
涉案財物價格認定依據的收集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全面性原則。全面性原則要求采用多種途徑和方法來收集價格認定依據,避免因一種收集途徑或方法導致的依據收集不全面,最終影響價格認定結果的準確性。因為不同銷售渠道不同商家的同一款商品價格可能不同,這就需要價格認定依據收集時要“貨比三家”,選取調查商品價格的中位數作為價格認定的結果。二是客觀性原則。價格認定人員要尊重事實,避免主觀臆斷的價格認定依據收集行為。很多涉案財物的同類商品在市場上銷售的商家多、數量多,會增加價格認定依據收集的難度,一些價格認定人員為了省事就憑經驗和猜測來揣度涉案財物真實價格,就失去了價格認定依據收集的客觀性原則。三是公正性原則。在價格認定依據收集過程中要排除任何人為因素的干擾,確保價格認定結果的公平公正。在價格認定依據收集過程中,認定人員可能會接觸到案件當事人,當事人可能會通過金錢賄賂認定人員,或者是通過情感打動認定人員,讓認定人員的價格認定結果對自己更有利些。價格認定人員要持身守正,拒絕金錢誘惑和情感蠱惑,杜絕人為因素對價格認定依據收集的干擾。
涉案財物價格認定依據收集時應根據財物的物理特征和涉案金額大小合理選擇認定依據收集方法。常見的價格認定依據收集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當面調查。對涉案人員和單位進行實地調查詢問。例如,直接詢問涉案財物的商家該商品的信息。二是查詢資料。查詢與涉案財物價格有關的票據、訂單和發(fā)票等文件資料。三是查驗。對于沒有滅失的涉案財物都要進行查驗,主要查驗涉案財物的名稱、類別、型號、數量、價格、基準日和購買時間等信息,對于有損毀的涉案財物,還要查驗其損毀程度、折舊率、修復方法等。如果涉案財物已經滅失,也要根據認定機關開具的協(xié)助書和輔助性資料進行查驗工作。四是多渠道市場調查。利用走訪、問卷調查、查詢等方法對涉案財物價格進行市場調查。走訪調查時要做好筆錄和錄音工作。問卷調查要選擇好樣本,設計好問卷內容,問卷內容要全面客觀詳細,也要考慮問卷題目數量,不宜過多或過少。在調查問卷統(tǒng)計時要排除填寫不認真、不完整的廢卷,避免影響問卷調查結果的準確性。網絡查詢要選擇權威網站,確認好涉案財物的種類和規(guī)格,再查詢。五是聽取意見。多以聽證會、座談會的形式來聽取意見和建議。認定人員收集到的依據難免有不全面和不準確的時候,通過聽取意見可以集思廣益來彌補個人收集價格認定依據的不足,提高涉案財物價格認定的準確性。
在受理環(huán)節(jié),代替提出機關對涉案財物基本情況如購買信息、類別等進行確認的風險很大。此環(huán)節(jié)容易因職責不明而出現(xiàn)責任糾紛。價格認定人員主要對涉案財物的信息和價格進行認定。例如,涉案財物的名稱、類別、型號、數量、價格、基準日和購買時間等信息。提出機關需要將這些依據信息進行查驗,來規(guī)避認定機關的風險。但是在日常認定機關的認定工作中,認定人員為了提高認定效率會拿著空白的價格認定書來提出機關進行審核查驗。受理人員要根據提出機關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表格填寫工作,涉案財物的信息和價格只能以參考的形式呈現(xiàn)給經辦人員,即涉案財物價格尚未定價就要求提出機關辦理查驗,一旦價格認定結果出現(xiàn)問題,就難以確定是認定機關的責任還是提出機關的責任。尤其是涉及涉案財物真?zhèn)舞b別、維修方案等技術工作時,應該由提出機關進行查驗,不能單憑肉眼對涉案財物的觀察而草率定價,導致涉案財物價格認定結果不準確。
查驗環(huán)節(jié)的風險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價格認定協(xié)助書與涉案財物查驗結果不一致,價格認定協(xié)助的內容沒有得到完整的反映。如果協(xié)助書與查驗結果不一致,認定機關不能自己決定涉案財物的真實價格,應該自己核對查驗過程,自檢無誤后再提交到提出機關進行查驗,如果還是存在偏差,則要與提出機關進行協(xié)商,說明涉案財物查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偏差可能存在的原因。如果查驗結果與協(xié)助書的內容不一致,認定機關應該出具涉案財物基準日時的證明或者讓提出機關重新開具協(xié)助書,來降低認定機關在查驗環(huán)節(jié)的價格認定風險。二是正確處理損毀的涉案財物價格認定協(xié)助書和輔助材料不齊全的情況。涉案財物有損毀勢必影響其真實價格,而且損毀的涉案財物在價格認定時難度更大,會出現(xiàn)提出機關出具的協(xié)助書和輔助資料不完整和不全面的問題,需要認定機關對涉案財物進行查驗后,代替提出機關完善涉案財物的損毀程度、折舊情況和修復方法等信息。避免在提出機關沒有明確涉案財物的損毀程度、折舊情況和修復方法等信息的情況下對涉案財物價格進行最終認定。但是認定機關代替提出機關補充損毀的涉案財物信息,使得價格認定風險完全轉移到自己身上,所以認定機關要認真對待查驗環(huán)節(jié)的依據收集工作,降低認定風險。
市場調查是涉案財物價格認定的基礎,市場調查的范圍和精細度直接影響涉案財物價格認定的準確性和合理性。在市場調查過程中價格認定依據的收集存在以下風險:一是憑借以往經驗和主觀感受進行價格認定,或直接根據提出機關的協(xié)助書、輔助資料進行價格認定,忽略了市場調查的重要性。二是不符合我國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范性文件中對調查人數的規(guī)定。很多市場調查都是由一人完成。一人完成涉案財物價格的市場調查難免存在主觀臆斷問題,也會由于個人能力有限導致調查范圍和深度不夠,從而影響涉案財物價格認定的準確性。因此應該嚴格按照法律關于市場調查人數的規(guī)定,避免一人完成市場調查工作的情況。三是市場調查過程、方法和記錄都太簡單,難以真正反映涉案財物價格的真實信息。市場調查要有詳細的計劃和安排,然后按部就班地落實,在調查過程中要做好記錄,避免調查數據的丟失和不完整。四是市場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涉案財物信息不合理或不完整后沒有采取合適的處理方法。在對涉案財物市場價格進行調查時,有時候會發(fā)現(xiàn)調查結果與提出機關提供的證據不符。為了降低認定機關的風險,需要再次將涉案財物移交到提出機關進行進一步查驗,再與調查結果進行比較,如果還是存在分歧,則以聽取意見環(huán)節(jié)的結論為主。
涉案財物價格認定依據收集的聽取意見環(huán)節(jié)是整個價格認定的收尾工作,其目的在于將難以定價的涉案財物以座談會和聽證會的形式由提出機關、認定機關和專家等對價格認定提出建議和意見。聽取意見適用于難以定價的涉案財物,往往涉及專業(yè)領域和技術性難題,通過聽取意見的方式能夠集思廣益,彌補單個機關或個人價格認定存在的片面性和主觀性問題[4]。在聽取意見環(huán)節(jié)涉及認定機關、提出機關、當事人和專家等多方人員和單位。因此,要認真區(qū)別對待各方的意見,明確自己的職責,分情況處理該環(huán)節(jié)的風險。首先,如果聽取認定價格方面的意見,一方認為選取的參照物或調查對象不正確,使得認定價格有問題,這就需要負責該問題的責任方進行整改;其次,如果聽取的是關于涉案財物的名稱、類別、型號、數量、價格、基準日和購買時間等信息的建議和意見,則需要價格認定人員將意見向提出機關反映[5]。
涉案財物價格認定是司法行政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關系到刑事案件的偵破效率以及量刑,也關系到司法公正,而涉案財物價格認定依據的收集和風險管理直接影響涉案財物價格認定的準確性。因此,認定機關要做好涉案財物價格認定依據的收集和風險管理工作。首先,認定人員要端正態(tài)度。在進行價格調查和認證時要講證據和依據,多收集涉案財物相關的價格信息,理性分析這些價格信息,避免主觀臆斷,并通過集體審議機制來彌補個人價格認定能力上的不足。其次,要遵循全面性、客觀性和公正性原則。在涉案財物價格認定工作中,要注重認定工作依據收集的全面準確性。最后,要關注價格認定全過程的風險管理工作。針對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認定依據收集過程中的潛在風險,采取針對性的防控措施,需要認定價格多與提出機關溝通交流,共同解決價格認定方面存在的問題,確保涉案財物價格認定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