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瓊
“全通道”法運用較多的是原中國音樂學院院長金鐵霖教授。
金鐵霖教授的夫人馬秋華現(xiàn)為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她也是推崇“全通道”法。在她的聲樂實踐中,“全通道”法是極其重要的推介內(nèi)容。
在很多學習聲樂的歌者中,“全通道”法受到很大的追捧,成為聲樂及提高聲樂技巧的一個好的方法。
“全通道”法在有關資料中提到的不是很多,因為這種方法學習和運用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同時也是在中國音樂學院金鐵霖的弟子中,有一些高層次的歌手在運用,因為這種方法是聲樂中發(fā)聲、吐字、共鳴等訓練和歌唱中達到一定層級的時候才能接觸到或運用上。
聲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聲樂考級中也是從低級逐漸向高級漸進的過程。這也同上學一樣,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一般不能跨越式跳進,除了有個別訓練的孩子,才能有跳級的機會。
在金鐵霖的教學文集中,多次提到“全通道”法,但是什么是“全通道”唱法?怎么唱?沒有具體的介紹,因此這種唱法有點神秘的色彩。
在馬秋華的教學視頻中,也多次提到“全通道”法,并且有具體的學生進行示范,這讓我們見識了這種唱法的簡單過程,讓我們對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實際“全通道”法在美聲唱法中也遇到過,但是找不到提起的資料。從馬秋華的教學視頻中我們看到,馬秋華指導的學生是美聲唱法的歌手,這說明美聲唱法也是用“全通道”法的技術應用。
在金鐵霖的教學文集中,“全通道”法在本科階段也曾提及,但提的很少,主要是要進入到研究生階段,提的開始多起來,說明作為一種歌唱技術,并不是為大多數(shù)人普遍掌握。這里邊有的因素應引起我們的重視。一是“全通道”唱法作為一種歌唱技術,有一定的學習難度,二是要得到一定進步的聲樂水平的提高,學習這種唱法是有很大幫助的。三是聲樂的方法說著簡單,但沒有一定的悟性是無法領悟的,不是認真或刻苦的問題,認真和刻苦領會錯了或方法錯了,就會更麻煩。因此,聲樂并不是誰想學都能學的。既然我們并不是多見“全通道”唱法,這種唱法有什么好處?那么我們就通過實際景象來見識一下“全通道”唱法的魅力。
2002年12月24日,中澳建交30周年。在兩國間的系列活動中,有一場演出十分矚目。這場演出就是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好日子——宋祖英悉尼個人獨唱音樂會》。
這場音樂會在著名的悉尼歌劇院舉行。悉尼歌劇院坐落在海濱,白色的帆船造型,一建成就成為全世界的焦點,成為全世界著名音樂家及團隊神往的圣殿,能進入到這個殿堂來演出是非常榮幸的事情。
悉尼歌劇院自運行以來,接待了無數(shù)的歌唱家的演出,大多為西方國家著名的美聲唱法的歌唱家。悉尼是文化名城,觀眾眾多,對高層次的音樂盛宴十分歡迎。但是自悉尼歌劇院建成以來,從來沒有中國的音樂家在這里演出。
宋祖英在國內(nèi)是一流歌唱家,但在悉尼并不出名,因為中國的歌唱家只在國內(nèi)活動,眾多歌唱家也是在中國的舞臺演出。經(jīng)過比較,宋祖英是最優(yōu)秀的人員之一,也可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提起宋祖英的名字,出了國門就沒有人知道了,為什么?因為中國的音樂家沒有走出國門,中國的藝術家過去也有出國演出的,但是觀眾很少,宣傳的力度也很有限,并且大多數(shù)觀眾是華語觀眾,可說是很難有成名的機會。但這次宋祖英參加音樂會在悉尼引起一定的轟動,這位來自東方的美女歌唱家本身就是一個新聞焦點。
宋祖英提前15天來到悉尼,重點和樂隊彩排,因為這場音樂會歷時幾個小時,并且不是一場,是好多天,這樣不彩排是做不到的。悉尼歌劇院的樂隊以西洋樂為主,而宋祖英的歌曲基本是中國民歌,這對樂隊也是一個挑戰(zhàn),必須多次彩排和彌合。
天有不測風云,這次演出還沒等演出就出故障了,怎么回事兒?
由于宋祖英體質問題,到了悉尼感冒了。
感冒對于普通人來說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對于宋祖英來說可是天大的事,為什么?因為感冒后音質會受到影響,特別是聲音嘶啞。那就更要命,演出要對觀眾負責,觀眾是來享受美妙音樂的,聲音嘶啞觀眾是不會接受的,怎么辦?延期或取消演出,票都賣出去了,這是合同。
在這緊要關頭,一個人物扭轉了局面,這個人物就是宋祖英的老師金鐵霖。
宋祖英每逢重大演出都將金鐵霖作為顧問帶在身邊,這次演出也是這樣。面對宋祖英感冒這一特殊情況,金鐵霖提出了一個方法,這個方法是什么呢?
這個方法就是“全通道”唱法。
金鐵霖提出用“全通道”法來解決問題,宋祖英眼前一亮,因為她是中國聲樂第一位碩士研究生,“全通道法”在碩士學習的過程中是掌握的。
因此,在排練階段,宋祖英采用金鐵霖的“全通道”唱法進行演唱,不僅讓人聽不出來她感冒了,還不累,因為排練過程當中時間很長。必然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如果沒有“全通道”唱法的支撐,她的感冒和超長時間的演唱是很難堅持下來的。
通過一個半月的排練和十多天的演出,宋祖英在感冒一直沒好的情況下,圓滿地完成了這次演出,而能取得成功,“全通道”唱法功不可沒。
宋祖英在悉尼感冒,老師金鐵霖現(xiàn)場指導,一個音一個音的糾正調(diào)整,做到了作品的完美呈現(xiàn)。而這場感冒沒有影響宋祖英的正常演出。在彩排過程中,金鐵霖聽到聲音在什么位置,支點在哪,氣息在哪,什么程度力量大一點,位置高一點等等,要求都給宋祖英教授。因此,宋祖英“全通道”法一戰(zhàn)受益。
這件事收錄在金鐵霖的聲樂文集中,讓我們看到了輝煌的宋祖英獨唱音樂會背后的故事。
宋祖英因為感冒,身體無力,四肢發(fā)軟,發(fā)聲嘶啞,她很是著急,她的顧問金鐵霖提出用“全通道”法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讓宋祖英順利的完成了獨唱音樂會的演出任務。
我們在唱歌的時候,氣息是重要因素。一般的歌者在學習聲樂的時候,老師都說氣息的問題。正常情況下,歌聲是在氣息的支持下進行的,大多數(shù)氣息的支持,老師強調(diào)的都是吸到丹田或肚腹之中,有了氣息的支持,聲音才有力量。
不過有許多歌者感受不到氣息能到肚腹之中,沒有氣息支持,聲音都在口腔附近,飄在口腔外邊,聲音給人的感覺很用力氣,但沒有氣息支持,顯得很累,也堅持不了多久。出現(xiàn)這種問題,有很大因素就是學員沒有領會到氣息到肚腹之中的。有時我們在練習的時候要求學員吸氣,把腰腹撐起來,大多數(shù)學員都能做到,摸他的腰部也確實能撐開,但真正歌唱的時候還是原來那樣。
這種原因是老師叫吸氣都能吸,但老師忘告訴學員一句話,就是在歌唱的時候也要保持吸氣的那種狀態(tài),也就是說這種狀態(tài)一直在整個歌唱過程中始終保持。對于這一點學員體會不了,因此唱歌的時候沒有氣息支持,原先唱歌啥樣,現(xiàn)在還是啥樣。
要是保持住氣息對于有些人來說并不容易,這有時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做到,但是對于領悟快的人,還是很快就能做到要求的,因此聲樂是因人而異的。
“全通道”法,在金鐵霖指導宋祖英的過程中,要求聲音直到腳尖,這種唱法我們實踐過程中大多數(shù)人做不到,他并不是真的將聲音達到腳尖,而是心里的一種意念,這種意念有點氣功的味道。
因為宋祖英開獨唱音樂會,有很多歌曲的高音是很高的,或者是很長的,氣息到達腹腔是不夠用的,只有將聲音扎到腳尖才能很好地體現(xiàn)。
對于用氣運到腳尖上的傳說是有一些的,據(jù)說是有位外國男高音歌唱家在海灘唱歌的時候,唱完后發(fā)現(xiàn)腳能把沙灘扎得很深,超出常人的限度。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就是用氣運到腳上,扎到沙子里去的結果。
我國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在舞臺唱歌的時候,也有將腳插到舞臺地板的感覺,這要是在沙地上,估計也是一個深坑。
“全通道”法唱歌除了要達到腳尖有感覺外,也要求頭上百會穴有氣息的感覺,但這氣息并不是始終保持頭到腳都有氣息感覺的,要是那樣會很累,而是要求唱歌的時候氣息是隨著歌曲的內(nèi)容,需要流動出現(xiàn)的,這樣才能感覺不是很累,要不堅持不了一個月的排練和演出的需要。
李谷一是金鐵霖老師的第一個學生。在中國的女歌唱家序列中有這樣的一句話,50年代王昆,60年代郭蘭英,70年代李谷一,80年代彭麗媛,90年代宋祖英。
而進入70年代,李谷一成名后,他的老師就是金鐵霖。
李谷一是民歌手出身,是在全國匯演中因湖南花鼓戲《補鍋》成名,但花鼓戲屬地方戲種,如果走花鼓戲的道路就會限制李谷一歌唱家的發(fā)展。因此,她需要找一個好的一流的聲樂老師指導。經(jīng)人介紹,金鐵霖成了李谷一的聲樂老師。
在李谷一的聲樂學習過程中,高音是一個難關。她過去也請教過一些老師,如郭淑珍等前輩,雖然解決了一些問題,但要再提高就有困難了。這個時候,李谷一開始跟金鐵霖學聲樂,針對李谷一聲音的特點,金鐵霖讓她用“全通道”法嘗試,后來李谷一的聲線線絲吐出后穿透力極強,感覺不出用力,但聲音很高,人稱“氣包聲”。
李谷一的問題是湖南人吐字有地方方言,像花鼓戲那種山區(qū)說話像喊的那種風味,影響她的聲樂形象。所以除了學習標準話以外,聲音的修飾是重點。
金鐵霖在訓練聲音修飾的過程中是一個音一個音來調(diào)整的,我們在他的教學視頻中看到的只是皮毛的東西,真正的課程教學我們是看不到的。
歌唱是一種體力勞動,特別是演出過程中,一個歌唱家一般只能唱幾首歌,如宋祖英那種唱一臺晚會的情況是很少的,因為那樣會很累,體力受不了。
戴玉強就有很深的體會。戴玉強是伐木工人出身,體格很好,力氣也很大,由于是音色好聽,逐漸成為歌唱家。在最初的十幾年中,戴玉強唱歌很賣力氣,因為他是男高音歌唱家,高音是他躲不過去的坎。為了唱高音,他需要運用很大的力氣,一場演出下來,三首歌就氣喘吁吁,下臺之后得休息十多分鐘才能說話,要不心臟受不了。
自從他跟金鐵霖學習聲樂之后,特別是學習“全通道”唱話之后,這些唱高音費勁的現(xiàn)象就幾乎沒有了,各種高難度的高音收放自如,他也成為更加優(yōu)秀的歌唱家。
在馬秋華的教學中,這幾種上課方式都使用。
在馬秋華講“全通道”法的時候,重點提到支點的問題,在金鐵霖的教學中也經(jīng)常提到支點,金鐵霖的支點一般指的是上衣上數(shù)第二個紐扣的位置。這是因為金鐵霖上大學的時候是在中央音樂學院,教材主要是蘇聯(lián)內(nèi)容較多。支點說是第二個紐扣,還有一個原因,那是那個時候穿中山裝的比較多,這樣說都能知道,但現(xiàn)在穿中山裝的就沒有了,再說第二個紐扣就不好找了。馬秋華也常提到支點在第二個紐扣處,但是從教學視頻看,它的支點在第二紐扣處在“全通道”唱法教學中,支點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jù)歌曲的變化而變化的。有時她說支點在后脖子處,有時說在后背處,從這可以看出支點是流動的,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如果固定不變,歌者的聲音就會發(fā)死僵硬,因此這一點應引起注意,支點也要及時調(diào)整。在什么位置會最合適,要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和感覺來處理,這也是聲樂課程進入到一定階段才能接觸到或達到的。
對于歌唱來說,重點就是氣息,支點和共鳴。講聲樂的老師均離不開這三點。這三點貫穿于歌唱者的全過程,但是要做到更高更完美的歌唱效果,這三點要不斷地學習和體會或提高,那么“全通道”法氣息也是躲不開的內(nèi)容。
“全通道”法的氣息與平時的氣息有一定的區(qū)別,一般講氣息是保持在肚腹之中,有氣息的保持聲音不能斷,能持久地將聲音支持下去,有利于唱歌的完成。
但是“全通道”法的氣息要比普通的氣息高一些,特別是高音區(qū),這就需要“全通道”法的運用,比如說全通道法的要求氣息流動,從頭到腳尖,但是這需要訓練,我們有些歌者訓練時體會的是可能到達腳跟,也可體會到扎到沙子里的感覺,但是要是達到腳尖,有的達不到,這說明訓練的方法有待進一步地改進。
要想做到從頭到腳的氣息貫通,就要靠意念來解決,說白了就是有點氣功的方式,自我感覺氣息到頭部,又到腳步,全身均有氣感,目的就是要將氣息全身打通。
表情訓練是根據(jù)作品的內(nèi)容來變化的,通過喜怒哀樂來表現(xiàn)作品,感染觀眾,吸引觀眾,傳遞作品的力量。要做到這點,歌者要了解作品。在大學的碩士研究生課程里,有作品分析課,就是要了解作品,融入作品里,更好地發(fā)揮作品。因此,要根據(jù)作品的需要來設計自己的表情和情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