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愛輝,毛 欣,王金娜,李玉嶺,張 謙,馬安寶,馬丙堯,5,毛秀紅,5*
(1.山東綠美生態(tài)環(huán)境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濰坊 261300; 2.山東農業(yè)大學,山東 泰安 271018; 3.龍口市園林建設養(yǎng)護中心,山東 龍口 2657013; 4.山東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省林木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山東 濟南 250014; 5.山東日照暖溫帶觀賞樹種培育國家長期科研基地,山東日照 2768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園林工作者在園林設計和建造過程中,為了提升園林景觀效果,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讓其更好地為使用者服務,有意識地增加了很多水元素,通過人工造景的手法,完成了一大批園林水景作品[1-4],如城市中沿河而建的濕地公園,穿城而過的人工水系,居住小區(qū)內大小不一、風格迥異的噴泉,用自然石塊堆疊而成的假山瀑布跌水,造型各異的養(yǎng)魚池等,不一而足。 然而,隨著水景建成時間的推移,原來秀美、靈動、令人向往的水景逐漸變成了“旱河溝”“亂石堆”,水景內垃圾積存,水體污染嚴重,水體發(fā)黑發(fā)臭,駁岸被破壞和水池池底斷裂造成滲漏,更有甚者被填平改成了綠地,著實令人惋惜。
究其原因,水景的設計、建造與后期治理維護脫節(jié),設計時只考慮到景觀手法和設計元素的表現(xiàn)而忽略了后期養(yǎng)護、治理的問題,造成水景在建成初期效果很好,因為養(yǎng)護維修不及時,造成后期近乎荒廢的結局。
水體發(fā)黑發(fā)臭的根本原因是人工水體缺乏自凈能力。 北方地區(qū)水資源嚴重缺乏,水景的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較高,為節(jié)省費用,大部分園林水景修建的面積不大,同時為了保持美觀,減少水體頻繁補充水源,在修建水景時就需要采用防滲設計。 人工水系建造過程中,大量使用混凝土、防滲材料等,隔絕了水體和泥土之間的聯(lián)系,而且水流的流動性不足,沖刷能力有限,這就造成了水體和周圍泥土巖石之間無法形成有效的微生物循環(huán)系統(tǒng),使得水體失去了自凈能力。 加之空氣中的塵土、周圍綠化樹木的落葉就會不斷落入水里,久而久之,清理不及時就會在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爛和積存,水質就會出現(xiàn)發(fā)黑發(fā)臭的問題。
人工景觀水體中常見的垃圾大概分為3 類,一類是周圍的枯枝落葉、泥土石塊等自然垃圾;二類是周圍居民不注意隨手亂扔的塑料包裝、食物殘渣等生活垃圾;第三類是水中伴生的動植物尸體。 這3 類物質相互混合,互相影響,逐漸沉淀后腐爛變質,從而造成水體嚴重污染。 由于景觀水體有防滲結構,流動性差,產生的這些腐爛物質無法有效去除,就會越積越厚。 另外,一些野生的水生植物在這種環(huán)境中生長旺盛(如鳳眼蓮、浮萍、一些藻類植物等),大量的水生植物的無序繁殖會進一步影響水流,形成惡性循環(huán)。 雖然園林工人定期清除漂浮垃圾,但是沉到水底的垃圾仍然非常多,需要集中清淤清潔才能保證水質的干凈。 徹底清淤時需要截斷水流,耗費較多的人力物力。
這里主要是指的植物根系對池壁和池底的侵蝕。 水系周圍總是濕潤的,對植物生長有利,有些植物尤其是部分喬木的根系非常發(fā)達,距離水景太近時,根系會從池底或池壁的石縫或混凝土中鉆進去,破壞水系的圍護結構,造成水體滲漏;另外,水生植物的根系在長期生長過程中會吸附在池壁和池底上,有時也會破壞池底的防水層造成水滲漏。
噴泉是園林景觀中關鍵的構成部分,是一種水景造型藝術,能體現(xiàn)動、靜融合,明亮開朗的氛圍,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具有凈化空氣、提升空氣相對濕度、減少環(huán)境溫度等功效,因而備受大家的鐘愛。 但是很多居住小區(qū)噴泉建成后卻因各種原因停噴。 具體如下:(1)北方的水質偏硬,空氣中的灰塵較多,水泵和管道中的水垢污泥不及時清理就會堵塞,造成設備損壞。 (2)隨著水質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也會使噴泉設備生銹的速度逐年加劇,一般噴泉設備使用年限為8~10年,但通常5~6年時間噴泉設備、管道就已經銹壞不能正常工作。(3)噴泉的編程器、電機、水泵等設備需要專業(yè)養(yǎng)護公司進行保養(yǎng)、清理、除銹等,每年的維護費用很高,對于使用人來講常常因為維護費用不足而無奈放棄,致使高大上的噴泉停噴,僅成了小區(qū)的擺設。
需要設計師在水景設計時對水景周邊環(huán)境有充分的認識,考慮項目本身所處地區(qū)的氣候特征、降雨特點、地下水位情況,將水景當成整個景觀生態(tài)一個整體,充分尊重并利用原有水系。
(1)在人工水景建設中可采用土工布池底防滲法,可以使池底盡量減少或不用鋼筋混凝土,土工布本身具有良好的防滲效果,還可以在上邊覆蓋一定的細沙和種植土,不妨礙水生植物的生長,形成一個內循環(huán)的生態(tài)體系,大大提高了水質的自凈能力。
(2)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計加氧噴泉也是對水質凈化的有效措施,一般在面積中等的人工湖泊和水景內使用。
(3)加大人工水景的設計深度也是提高水質凈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來說,大于70 cm 的深度的水通過上下的能量轉換,具備一定的自凈能力,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加大水深,有效避免水體變臭。
(1)加強對游客文明游園宣傳,在親水水體旁邊設置垃圾箱,減少人為垃圾往水體的投放。
(2)在水池邊種植設計盡量選擇少落葉或者常綠的植物,比如大樹盡量離開池岸一定距離,采取草坡入水的形式。 北方水邊多種植垂柳,其實垂柳落葉的問題比較普遍,這種情況下,盡量加大水深,增加人工清理頻率,避免落葉堆積發(fā)酵,也可防止水質惡化。
(3)在水體設計時要“以人為本”,為了便于水景清理,應提前預放抽水泵,最好一用一備,在清理水景時減少人力勞動,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清理頻次。 清理時務必將附著在池底和池壁上的苔蘚類物質以及水生植物的死株、枯葉等一次性全部清理干凈,在放水前還應對水池進行消毒處理。
(1)在設計和綠化植物選擇時,應根據(jù)植物的特性和水景的性質,及早進行預判,避免在水景周邊種植深根性植物,并與水景保持合適距離;
(2)對于水體內水生植物的栽植,可以在水體內砌筑種植池,將水生植物放在種植池內養(yǎng)植,在池底底部適當加強基礎構造,避免水生植物對水景池底大面積的的侵蝕、破壞;也可以將種植的水生植物放在花盆中,直接將花盆放在水池內,花盆四周用自然山石進行遮擋,也可以有效避免植物根系對池底的破壞。
(1)噴泉設施屬于園林景觀工程里面的重資產,在設計之初,應該對噴泉的使用頻率、綜合景觀效益、社會效益進行評估,確定需要后,再設計噴泉系統(tǒng),堅決避免不評估就盲目上馬,防止建完經階段性的使用后就棄之不管的浪費做法。
(2)噴泉系統(tǒng)一旦建成,需要定期的檢修和維護。 噴泉設備屬于比較精細的機械設備,在使用時間之外,需要專業(yè)人員進行定期的保養(yǎng)和維護,要制定詳細維護措施,這樣既能保證設備的使用效率,也避免長期不維護帶來的設備永久性損傷,這是保證噴泉設備使用年限和綜合效益最有效的措施。
(3)大型噴泉在設計前要適當控制規(guī)模和造價,最好能結合雕塑、燈光或其它景點組合設計,這樣也可以保證在枯水季節(jié)和噴泉不開時的景觀效果。
北方水資源有限,使用方應該首先保證與水有關的民生工程,創(chuàng)造條件將民生用水工程景觀化,不失為北方水景發(fā)展一個探索方向。 水景設計屬于景觀設計中較復雜的分支,在設計之初就需要詳細了解當?shù)氐膶嶋H情況,掌握各種氣候地理條件,對于建成之后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預判,并針對這些問題儲備相應的解決方案。 不建議為了景觀而生硬的創(chuàng)造人工水景,在沒有足量的水資源和能夠形成自凈水體的大面積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條件而盲目上馬水景工程是不可取的。
總之,水景作為園林景觀的重要表現(xiàn)元素,一直廣受群眾喜愛,為了設計和建設出造型優(yōu)美、效果持續(xù)的良好水景,需要結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權衡和決策,設計師在設計之初要進行廣泛的調查和研究,設計出落地性強、適應本地地理文化特點的水景景觀,讓園林水景在北方發(fā)揮出最大的園林價值和社會效益,滿足群眾的生活審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