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詹锳先生人才培養(yǎng)理念與啟示

      2022-11-22 16:18:53李金善
      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古代文學愛國李白

      李金善,趙 然

      詹锳先生人才培養(yǎng)理念與啟示

      李金善,趙 然

      (河北大學 文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詹锳先生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開始于戰(zhàn)爭年代,轉型于異國他鄉(xiāng)的求學期,最終形成于回歸祖國后。詹锳對人才培養(yǎng)秉持先進的教育理念、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采用獨到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愛國情操,培育寬廣的國際視野與開放精神;抓住古代文學中對現(xiàn)實有指導意義的問題和項目,把學術研究和教學完美結合起來,采用文獻考證法和現(xiàn)代的科學索引法教學與研究,不僅注重中國古代文學扎實的基礎訓練,也注重中國古代文學的實踐教學。詹瑛的人才培養(yǎng)已取得了豐碩成果,對當今的古代文學教學與研究仍有啟示意義。

      詹锳;古代文學教學;人才培養(yǎng)理念

      1938年,詹锳從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后,到昆華女子學院師范學院任國文教員,后在遷往貴州的浙江大學、四川江津白沙國立女子師范學院、山東師范學院、天津師范學院(河北大學前身)、河北大學等高校任教。在60年的從教生涯中,詹锳不僅完成了豐富的學術論著,還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他不僅是一位成果豐碩的學者,更是一位循循善誘的教育家,在中國古代文學的人才培養(yǎng)和學術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貢獻。

      一、人才培養(yǎng)理念的形成過程

      詹锳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核心是“愛國情操”,它的形成經(jīng)歷了一個復雜的過程。從山東聊城的一個私塾孩童,到濟南的高中生,再到北京大學進步學生;從寫文言文、作對子的“小大人”[1]1,到哥倫比亞大學的洋博士;從南京“示威團”[1]1的熱血青年,到桃李滿天下的教育家,詹锳經(jīng)歷了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社會的急劇轉型期。隨著社會發(fā)展與個人成長,詹锳先生的學術視野不斷擴大,人才培養(yǎng)理念也逐步形成。

      (一)朦朧期:戰(zhàn)爭年代的革命意識

      詹锳既接受了傳統(tǒng)的私塾教育,又接受了現(xiàn)代學校的教育。在進步教師的引導下,詹锳心中埋下了愛國的種子,為他日后的中國古代文學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具有啟蒙作用。

      詹锳1916年出生于山東省聊城縣的一個商人家庭,不到五歲就進了私塾,開始學習《百家姓》《三字經(jīng)》《千字文》《弟子規(guī)》《四書》《詩經(jīng)》《左傳》等經(jīng)典。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正在濟南上高中的詹锳參加了北方學生到南京的請愿活動,請求政府抗日。他“親自聽過蔣介石騙請愿學生的鬼話”,“又親自看見請愿學生受到國民黨憲兵的迫害”[1]1。詹锳之所以參加進步學生運動,主要受到了濟南高中校長宋還吾以及任課老師的影響。宋還吾在山東任職期間,積極提倡民主,反對封建禮教,提倡新文化,扶植進步力量。他聘請王冶秋、李俊民、董秋芳等一批進步教師,其中李俊民、董秋芳直接教授詹锳。教師的引導開闊了詹锳的眼界,也培養(yǎng)了他的愛國情懷。1936年在反對日本侵略華北的“一二·九”運動中,詹锳參加了罷課、游行活動,后來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外圍組織“中國民族解放先鋒隊”。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詹锳到長沙臨時大學南岳衡山分校學習。1938年春,長沙臨時大學遷到云南,改名西南聯(lián)大。在西南聯(lián)大學習期間,詹锳“從陳寅恪學習‘元(?。┌祝ň右祝┰姟穆勔欢鄬W《詩經(jīng)》、從劉文典學《莊子》、從朱自清學陶詩、從馮友蘭學中國哲學史、從羅庸學杜詩”[1]252。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以后,詹锳到了云南昆華女子師范學校任國文教員。1940年,詹锳回到西南聯(lián)合大學中文系任教,閑暇之余,他在羅庸和聞一多的指導下開始研究李白,自此詹锳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逐漸集中在李白研究中。1941年,詹锳在貴州遵義浙江大學任教,1943年在四川江津白沙國立女子師范學院任教。20世紀上半期中國社會大動蕩的年代,陳寅恪、聞一多、劉文典、朱自清等學者既受到傳統(tǒng)士人文化心理的影響,又接受了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追求民主、自由之精神的鼓舞。“所以他們研究古代文學,無不浸透了當世的民族、民生關懷?!盵2]125

      這一時期,詹锳在大半個中國顛沛流離,看到了貧窮的國家和困苦的百姓。作為一個接受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知識分子,詹锳內(nèi)心的良知受到極大的震撼,他是帶著一種沉重的心情來研究中國的古代文學。此時,他人才培養(yǎng)理念尚在醞釀。

      (二)轉型期:異國他鄉(xiāng)的上下求索

      1947年,詹锳考取了美國的自費留學生,1948年5月,踏上了去往美國的輪船。詹锳先是到洛杉磯南加州大學學習比較文學,第二學期改學心理學。由于中學的數(shù)學基礎比較好,他的教育統(tǒng)計學成績優(yōu)異,為了維持生活,詹锳擔任了教育統(tǒng)計學的助教,幫助老師改習題、判卷子。1950年詹锳獲得碩士學位,同年9月又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攻讀心理學,師從美國教育心理學大師桑代克的小兒子小桑代克學習,1953年獲得博士學位。

      詹锳在美國學習期間,寫了《英美人如何學漢語》專題手冊,同時,在紐約亞洲學院教漢語和中國文學課。盡管“是通過教漢語,當統(tǒng)計學助教,講中國文學,到紐約市高等教育局工作,才和美國社會增加交流的機會,英語才會比較運用自如,也才能把心理學的書本知識和美國社會相印證,也才了解到美國人的長處和短處”[1]6;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詹锳的心里沒有忘記中國文學教學,只不過是教學的對象變成了外國人而已。在紐約攻讀的三年間,詹锳曾在紐約電影院觀看了國產(chǎn)彩色紀錄片《錦繡山河》,這部電影深深地震撼了他。影片當中,毛澤東同志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偉大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使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詹锳“兩眼流出了興奮的熱淚,我一定要回到祖國來”[1]6。由于詹锳當時在美國學的是心理學,美國認為屬于自然科學,在他申請回國時,移民局多方阻撓,經(jīng)過長達一年時間的反復申請和據(jù)理力爭,詹锳還沒有領到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心理學博士學位證書就回到了祖國,希望利用在美國所學的工業(yè)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以及計算機軟件等相關知識為祖國做貢獻。

      (三)形成期:回歸祖國的欣喜與無奈

      1953年,詹锳回到了祖國,由于當時抗美援朝停戰(zhàn)協(xié)定剛剛簽字,從美國回來的學者得不到信任,心理研究所沒有接受他。1954年3月,詹锳到天津師范學院(河北大學前身)任心理學副教授。他撰寫了將近20萬字的教材,由學校內(nèi)部鉛印供一年級學生使用。1958年康生發(fā)動了對全國心理學的批判,詹锳成為全校批判的重點,遭受停課。他與天津總醫(yī)院和第一中心醫(yī)院設計的醫(yī)學心理學實驗也夭折了,詹锳對心理學喪失了信心。正在此時,他出國前寫成的《李白詩論叢》和《李白詩文系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從此詹锳的教學和研究逐漸轉移到了中國文學方面。1960年,天津師范大學改名為河北大學。1961年,詹锳由教育系調(diào)到了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學,同時任中文系教授并兼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晚年又任古籍所所長。

      轉向中國文學教學以后,詹锳的教學和科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他的《齊梁文藝批評中的風骨論》《談杜甫的〈洗兵馬〉》在《光明日報》發(fā)表,《從杜甫詩文看他中年的思想發(fā)展過程》在《文史哲》發(fā)表,《〈文心雕龍·明詩篇〉義證》在《河北大學學報》發(fā)表。正當詹锳的教學和科研結出豐碩成果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詹锳先是因被定為“資產(chǎn)階級學術權威”而受到批判,繼而被當作“牛鬼蛇神”關入了牛棚,后又兩次參加“教育革命小分隊”,兩次下放勞動。在這期間,詹锳還奉命于校內(nèi)外講授柳宗元的《封建論》。他說自己“業(yè)務大大的荒疏了”[1]6。面對當時的政治運動,一代學人縱有一腔愛國情懷,卻也無可奈何。

      (四)成熟期:改革開放的累累碩果

      文革結束后,詹锳精神振奮,把精力都投入到教學和科研當中。1980年,以他為學科帶頭人的身份招收了四名碩士研究生。1986年,詹锳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博士導師,建成了中文專業(yè)第一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極大地推動了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的發(fā)展。詹锳在教學中始終堅守“愛國情操”,在教書育人方面有著鮮明的特點,培養(yǎng)出了一批優(yōu)秀學生,他們大多活躍在高等教育界。詹锳長期從事社會科學教研工作,因教學成果突出,成績顯著,1992年詹锳被稱評為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并榮獲人民教師獎章。

      二、人才培養(yǎng)理念與方法

      詹锳人才培養(yǎng)理念是西方培養(yǎng)理念與中國傳統(tǒng)儒家培養(yǎng)理念的融合與提升。詹锳深受私塾教育與儒家重德修身原則的影響,秉持以身垂范、言傳身教的教育方式。他將“愛國情操”貫穿在古代文學的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開放精神、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一)先進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

      1. 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愛國情操是詹锳人才培養(yǎng)理念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學生道德培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國情操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愛國情操是由深刻的愛國認知、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堅定的愛國行為構成的,三者是有機的統(tǒng)一體。

      詹锳深刻的愛國認知,源自幼年時的儒家教育。他不僅學習了傳統(tǒng)的《三字經(jīng)》《千字文》等兒童啟蒙讀物,還學習了《唐宋八大家古文》《古文釋義》等文學經(jīng)典,晚上還要給祖母念《三國演義》《精忠說岳》等演義作品,這些都給童年的詹锳埋下了愛國思想的種子。中學以后,詹锳接觸到了進步的思想。當時時局混亂,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百姓的顛沛流離都深深地震撼了青年時代的詹锳,他強烈的愛國情感。即使是在異國他鄉(xiāng)求學期間,詹锳也深深地愛戀自己的祖國,在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后,他不顧美方的百般阻撓毅然回到中國,深植在詹锳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最終化作了堅定愛國行為。

      詹锳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序——《李白詩中的愛國情操》中,借對李白愛國之情的闡明表達了自身濃烈的愛國情懷。蕭士赟在《分類補注李太白詩》中宣示了李白的忠君愛國思想,日本人村芳宏道在《元版〈分類補注李太白詩〉與蕭士赟》一文中也說明李白和杜甫一樣,“在詩中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忠君愛國思想”[3]16。新加坡大學的王國瓔的《李白的逐臣形象》重在闡述李白是受到了屈原的影響。詹锳則從另外角度探討李白的愛國熱情,“在安史之亂以前,李白反對的不義之戰(zhàn)的思想是非常明顯的??墒窃诎彩分畞y期間,李白積極要求參戰(zhàn)到抗敵救國的意志是十分堅定,建功立業(yè)的要求十分強烈,他念念不忘的是‘安社稷’‘濟蒼生’。我們說李白是一個愛國詩人,并非因為他忠于唐王朝,而是由于他具有為國為民嫉惡如仇的一片忠心”[3]16。詹锳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研究李白,欣賞的是李白的愛國情感。通過李白的詩文,深入他的內(nèi)心世界,發(fā)現(xiàn)“愛國愛民的思想情感是他詩歌的主流”[3]19。詹锳認為:“在現(xiàn)代大力傳播李白詩文,也培養(yǎng)高尚情操,增強全國人民的凝聚力?!盵3]19

      詹锳在描述時使用的是“情操”,而不是“情懷”。情懷,是一種心情,一種心境;情操,是情感和操守的結合,是指由感情和思想綜合起來的,不輕易改變的心理狀態(tài)。詹锳之所以提出“愛國情操”,而不是“愛國情感”“愛國情懷”等,其所強調(diào)的不僅僅是愛國的情感,更是愛國行動,是一種堅持。

      2. 培育學生的國際視野與開放精神

      詹锳作為留學海外的學者,其人才培養(yǎng)理念也體現(xiàn)在具有國際視野的開放精神。他主張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應該參與世界范圍內(nèi)的文化交流活動,不能自我約束封閉,而是要交流、溝通與合作。詹锳古代文學教學中的開放精神可以理解為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注重外語的教學,一是汲取國外漢學研究的營養(yǎng)。

      詹锳精通英語、俄語、法語。詹锳曾說:“學習文史的人一般不注重外語?!盵1]16很多人認為學中國文學史,外語沒有多大的用處,絕非必要;但是詹锳認為學術研究是多元化的,多角度的,只有懂外語才能與外國人交流,才能讀懂外語原著。他指出,中國文史界的學者出國講學,很少有人能用外語講演?!耙话憧偸钦埲朔g,而找到一個能夠并且肯做專業(yè)外語翻譯的人是很難的。即使找到這樣的人,翻譯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跟本人直接用外語講,效果要差得很遠。”[1]16外語是進行學術交流的必要工具,他對教學中的外語要求非常嚴格?!皻v屆的碩士生、博士生入學考試,由于外語不過關,大量考生名落孫山?!盵1]16詹锳在大學學習期間就注重外語學習。在北京大學上學期間,他“看到朱光潛先生精通中外文學,也開始注意學習外國文學”,旁聽過英國小說、莎士比亞等英語專業(yè)的課。他還連續(xù)學習了三年的法語,在羅常培的指導下,翻譯了法國漢學家馬伯樂的《唐代長安方言》下半部分。在他看來外語是溝通中國與世界其他各國橋梁,少了外語就如同“瞎子摸象”“離格太遠”[1]16。

      詹锳注重汲取國外漢學界的營養(yǎng)。在大學中文系任教六七年后,他“感覺到古代文學教師中頑固不化的腐儒很多,而且門戶之見很深,胸襟非常狹窄”?!斑@和他們知古而不知今,知中而不知外有關。”[1]4這也是他決定去美留學的一個原因。20世紀上半葉,日本的漢學家鹽谷溫、兒島獻吉郎、青木正兒等專家的著作已經(jīng)開始譯成漢語傳入中國,對當時中國的古代文學研究產(chǎn)生過影響。如兒島獻吉郎的《中國文學概論》對中國文學價值發(fā)掘,以及對中國文學史的研究和中國文學的研究的現(xiàn)代化進程曾起過推動作用。十年浩劫,中國的文史界一片荒涼,而國外漢學家在中國文史研究上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多突破性進展?!笆旰平僦?,日本以及其他國家的漢學研究已經(jīng)有了不少成果,像敦煌學,日本人、法國人都有大量的成果,而我們?nèi)绻粚W外語,不積極地從外國人的漢學著作當中吸取營養(yǎng),不直接看原文著作,怎么能迎頭趕上呢?”[1]17

      (二)優(yōu)化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內(nèi)容

      中國古代文學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發(fā)展,內(nèi)容豐富、龐雜,詹锳曾強調(diào):“研究古典文學,要抓住對現(xiàn)實有指導意義的問題和項目,不要鉆牛角尖?!盵1]17他把自己的學術研究和教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體現(xiàn)了教研結合的精神。他不僅注重中國古代文學基礎的積累,也注重古代文學的實踐教學。

      他一生教學和研究的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李白和《文心雕龍》。他認為這兩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課題對現(xiàn)實是有指導意義的,研究李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操”,研究《文心雕龍》有助于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20世紀40年代,詹锳在四川白沙國立女子師范學院為大家講授《文心雕龍》課程之時,他深感:“劉勰熟讀群經(jīng),博覽子史,于齊梁以前文集無不洞曉,而又深通內(nèi)典,思想綿密。原書大量運用形象語言,說明極其復雜而抽象的問題,許多句法都是化用古籍,非反復鉆研,難以探其奧義?!盵4]2《文心雕龍》作為中國古代的文藝理論著作,有對音樂的評論,而且把書法、繪畫等藝術理論的概念運用到了文學理論當中。西方的文藝理論的鼻祖是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其主要研究的內(nèi)容是史詩和戲劇,而中國的《文心雕龍》則涉及各種藝術門類。詹锳認為,《文心雕龍》是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文藝理論”?!皩τ诖龠M文學創(chuàng)作的百花齊放,克服創(chuàng)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會起到一定作用。《文心雕龍》可以幫助建立民族化的中國古代文藝理論體系,以指導今日的寫作和文學創(chuàng)作,并作為當代文學評論的借鑒?!盵4]6

      除育人理念外,詹锳的教學內(nèi)容也主要圍繞李白研究與《文心雕龍》研究。他在為本科生授課的時候側重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在為研究生授課的時候則注重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這為學生們將來獨立開展科學研究打下基礎。如組織學生進行《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的編寫。這部著作是國家古籍整理規(guī)劃重點項目,也是原國家教委古籍整理工作重點項目。1982年詹锳開始著手《李白全集》的整理工作,1986年河北大學于天津成立古籍整理研究所,李白全集整理的項目改歸該所負責。詹锳自述:“在培養(yǎng)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過程中,結合教學,組織編寫,終于完成了全稿?!盵4]20《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歷時十余年,全書340萬字,是一部集大成的巨著。該書以目前可以見到的李白集底本的最早刻本——宋蜀本為藍本,參校清以前的總集和李白選集17種。詹锳所指導的葛景春、劉崇德、陶新民、丁立群、張瑞君、詹福瑞等多名研究生都參與其中。學生們經(jīng)歷過這部體量巨大、學術分量極重的著作的編纂工作之后,都養(yǎng)成了良好的科研工作習慣。

      除基礎理論教學外,詹锳還積極帶領學生參加實踐活動。1982年,他指導四位碩士生在天津圖書館校勘《李白全集》。這年秋天,他“率領碩士生到南京、上海的圖書館進行??睂嵙暎缓筝氜D往成都參觀杜甫草堂,又在該處記錄了李白集的多種善本”[1]258。受實踐活動教學方法影響最深的是葛景春,他是最早跟隨詹锳做李白研究的學生。1982年,他隨詹锳在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發(fā)現(xiàn)了元代刻本《文心雕龍》,后來又到清華大學圖書館做??庇洝_@些古代文學的教學實踐活動無疑給葛景春日后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畢業(yè)之后他一直從事李白研究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三)獨特的教學方法

      詹锳的古代文學教學與他的學術研究方法緊密相連,既使用傳統(tǒng)的文獻考證法,又結合現(xiàn)代的科學索引法,二者相輔相成,更好地引導學生研究古代文學?!耙环矫嬉蚱苽鹘y(tǒng)詞章學的那老一套,一方面也不要把古人的文學理論現(xiàn)代化。把古人美化成現(xiàn)代人,或是用現(xiàn)代的標準來衡量古人,那都不是研究學問、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盵1]17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詹锳又融入了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1. 文獻考證法

      詹锳在論著當中多次談到學術研究的原則是“無征不信”,強調(diào)要實事求是。他認為,自己所從事的中國古代文學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屬于考據(jù)之學,對于詞章的理解,通常是通過考據(jù)來論證。他要求學生在治學過程中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主張首先學習乾嘉學派的方法,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

      在整理《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時,詹锳堅決反對學生轉引類書,即使一上午只能注釋一條,也一定要認真、準確。學生找不到原書,不能隨便注釋。對于前人的注釋,學生必須要一條一條加以鑒別,引文出處要一一核對。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自己研究領域里的相關文獻資料,他要求學生日常進行大量的文獻閱讀,并學會做筆記,掌握最新的研究動態(tài)。他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學會體會前人的學術思想、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同時還要注意保持懷疑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當研究開始后,學生要大膽猜想、細致考證、慎下結論。有時詹锳把考證的見解在課堂上直接展示給學生。據(jù)河北大學原中文系教師劉玉凱回憶,詹锳在講課時涉及到《文心雕龍》的考證時說:“《隱秀》中的句子‘秀句所以照文苑’,應該是‘隱篇所以照文苑,秀句所以侈翰林?!盵5]48這些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科學索引法

      詹锳在留學期間受到西方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的影響,認為文學作為社會科學,也應該有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研究方法??茖W索引法是一種引導學生學習古代文學非常有效的方法。詹锳認為:“文學欣賞具有主觀性的一面,但是文學理論、文學研究不能完全憑借主觀?!盵1]13作為人文社會科學范疇的文學研究、古籍整理也需要學生使用科學索引法,學會使用索引方能節(jié)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古代文學的研究需要學生掌握和占有大量的文獻資料,“過去我們主要是靠背誦,現(xiàn)在背誦也不可廢??墒堑浆F(xiàn)在,各種學問、各種作品分門別類,不可能像在私塾里似的,花很多時間來背誦,而且也不能??坑洃泚斫鉀Q問題。因而文學研究者就需要利用索引”[1]15。詹锳還注重利用現(xiàn)代化的科學手段進行教學研究工作,如使用計算機技術建立古代文學相關的數(shù)據(jù)庫,為各類作品的檢索提供方便。

      3. 會議討論法

      會議討論法是詹锳在整理《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時常用的一種育人方法。詹锳根據(jù)整理研究進度和教學的需要,經(jīng)常和學生一起開會討論項目的進度。

      會議討論法是學生針對教師設定好的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大家在討論中獲取知識。其優(yōu)點在于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口頭表達組織能力。在討論前教師就需要做充分的準備,把握好現(xiàn)場的氣氛和節(jié)奏。詹锳在培養(yǎng)研究生的時候常使用這種法,“采用研討會(Seminar)的方式,對《李白全集》的重點篇目進行討論,初稿由大家編寫,我對大家的初稿加以修改批示,再由原編著者進行修訂,交來后我再精心修改。這樣教學研究互相促進,收到了明顯的效果”[1]12。這種育人方法雖然增加了詹锳的工作量,但是在培養(yǎng)學生古代文學的研究能力上很有幫助。

      三、人才培養(yǎng)的成效與啟示

      詹锳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今天看來不僅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有借鑒意義,而且對其他學科的教學仍有啟示意義。

      1. 教育厚植愛國情懷

      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逼鋵嵳查A在6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就是這樣做的,李白的愛國情操、《文心雕龍》中體現(xiàn)的“民族化的中國古代文藝理論體系”,都深深印在了學生的心中。詹锳認為:“中國文學是源遠流長。歷史上的文學作品,是中國人民的精神財富……如果衡量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古代的文學藝術是不可抹殺的。”[1]13-14他把古代文學的教學與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緊密結合在了一起,將愛國主義的情懷以及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深入課堂。雖然在當時并沒有課程思政的說法,但以今天的眼光來看,詹锳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都滲透著課程思政的理念。

      2.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一般認為,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科研都是理論性比較強的。但詹锳能夠在教學和科研的過程中,秉持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帶領學生去全國參加實踐活動。詹锳帶領學生去成都杜甫草堂是課堂的延伸,多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對杜甫和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其他的實踐活動也促使學生們發(fā)現(xiàn)了《李白集》的多種善本。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不應當停留在課堂上、書本中,拘泥于在故紙堆里尋找新的發(fā)現(xiàn),教學與科研不能脫離社會實際;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科研既要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理論功底,同時又要引導學生走向廣闊的社會生活進行實踐。

      3. 教育的國際視野

      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nèi)是屬于孤立的、封閉式的,全球意識薄弱。改革開放以后,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視野雖然開始逐步打開,但不可忽視的是,目前一些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仍然停留在中國國內(nèi)的一方天地,基本上是屬于孤立的、割裂的、封閉式的。伴隨著當今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密切,中國古代文學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不僅是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學,更是要在與國外文學的交流比較中認識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中國古代文學教育和研究的國際視野有助于學者能夠從世界文化與中國文化比較中發(fā)現(xiàn)問題。

      詹锳在中國古代文學教學與研究上傾注了畢生的心血,他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教育理念,融合部分西方教育理念,具有前瞻性、指導性和創(chuàng)新性,是留給后人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1] 河北大學中文系古籍所. 詹锳先生80華誕紀念文集[M]. 保定: 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8.

      [2] 詹福瑞. 俯仰流年[M].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17.

      [3] 詹锳. 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M].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10.

      [4] 詹锳. 詹锳全集: 第一卷[M].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6.

      [5] 朱文富. 河北大學的先生們[M]. 保定: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21.

      Zhan Ying’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Its Implication

      LI Jin-shan, ZHAO R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Mr. Zhan came from the revolutionary consciousness during the wartime, transformed when he studied overseas and finally formed after his return back to China. His educational thought includes three aspects: educational idea,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idea of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noble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standard, patriotic sentiment, broad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open spirit.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to combine academ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perfectly through the problems and projects which have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reality from ancient literature. The teaching method integrates the literature textual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modern scientific index method, which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solid basic training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but also focus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Up to now, his educational thought has been instructive.

      Zhan Ying, ancient literature teaching, educational thoughts

      2022-01-26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基金項目“古代文論研究文獻輯錄學術史考察及數(shù)據(jù)庫建設(1911-1949)”(18ZDA242)

      李金善(1962-),男,河北文安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E-mail: 447643551@qq.com

      I207

      A

      1001 - 5124(2022)04 - 0001 - 07

      (責任編輯 夏登武)

      猜你喜歡
      古代文學愛國李白
      古代文學圈中的“鄙視鏈”
      藝術啟蒙(2022年11期)2022-12-06 09:34:04
      愛國擁軍矢志不渝 扶危濟困不遺余力
      公民與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韓國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探析
      紙上的李白(三)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38
      紙上的李白(一)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4
      愛國學·曬佳作
      中國漫畫(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愛國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聲(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倒下的那一刻
      戲劇之家(2016年5期)2016-04-05 16:24:41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3
      在文化語境中闡釋中國古代文學
      宽城| 桐柏县| 都兰县| 侯马市| 深圳市| 察哈| 永吉县| 抚松县| 武冈市| 四子王旗| 恩平市| 巫山县| 泸西县| 将乐县| 略阳县| 旬阳县| 海伦市| 泰顺县| 梁河县| 柘城县| 衡阳县| 江安县| 武穴市| 翁源县| 景泰县| 积石山| 和顺县| 长子县| 房山区| 同心县| 望谟县| 彭州市| 滦南县| 吉林市| 岚皋县| 麻城市| 锡林郭勒盟| 汝南县| 盱眙县| 诸城市|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