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波
(四川省武勝職業(yè)中專學校 四川武勝 638400)
近年來,國家倡導雙減政策,頒布職業(yè)教育法,這一系列教育政策的轉變與調整,使中職學校學生的數(shù)量迎來了蓬勃發(fā)展。從每年的招生情況來看,許多學生上中職學校除為了掌握一技之長外,同時還為參加高考,升入高等職業(yè)院校繼續(xù)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近年來的高校選拔性考試對中職學生文化基礎知識提出更高要求[1]。
《英語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為:通過學生在校三年的學習和實踐,掌握一定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樹立對英語語言學習的信心。其次,在英語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具備英語的聽、學、讀、寫能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最后讓學生通過對英語語言的學習,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人生面臨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和工作情境中能夠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流。而當前中職學生普遍存在著對英語學習的認識不足,對英語學習缺乏信心,以及缺乏堅持的毅力和學習興趣。此外,英語學習的方法陳舊,以及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英語考核評價機制的不合理等也是重要因素?;诖?,本文就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些初步探索。
大多數(shù)學生是中考落榜者,中考總分一般在400分以下,有些分數(shù)或許更低。這些學生文化基礎知識差,特別是英語基礎普遍更差,甚至只有學生連最基本的英語常識都不懂。
從每屆招收的學生來看,個別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識不到位,加之大多數(shù)農村學生可利用的資源較少,因此,部分學生產生了對英語學科放棄的心理。
此外,部分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后沒有升學壓力,而且就業(yè)形勢尚可,大部分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2]。
由于中職學校的學生處于青春發(fā)育期,部分學生對自身認識不足,紀律性差,常常在課堂上干一些和學習無關的事,嚴重影響了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導致教師業(yè)務水平很難得到提升。此外,部分老師僅把教書育人當作一個職業(yè),得過且過,缺少教書育人情懷。部分學校以就業(yè)為主,也無升學壓力,放任學生不管。部分學校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專業(yè)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學上認識不到英語學科對學生職業(yè)生涯的重要性,教師對英語教學方法陳舊,過度依賴“教參”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建議,在教學上缺乏創(chuàng)新思考的能力。同時沒有深入研究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從而導致專業(yè)面狹窄,缺乏知識綜合分析能力。上述種種原因影響了英語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目前,由于英語教學時間不足,英語課程的聽說讀寫任務較多,加之每次英語課程間隔的時間長,因此缺乏必要的學習環(huán)境,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不理想。
中職學校英語課堂上,“填鴨式”的落后教學模式被許多老教師奉為法寶,教師在課堂上一味滿堂灌的方式,主觀地認為講得多才是對學生負責的表現(xiàn)。然而,這種教學方法使原本對英語學習還有一點學習興趣的學生漸漸失去了興趣,對英語基礎差的同學更是一種致命的打擊。
基于以上原因,我個人認為,要想改變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需要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1)提高學生對英語課程的思想認識
《中職英語課程標準》的目標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中等職業(yè)教育實際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凸顯職業(yè)教育類型的特征。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xiàn)行教材內容有機融合,挖掘英語教學素材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弘揚職業(yè)精神、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注重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強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職場文化教育。因此,從思想上就要讓學生認識到英語課程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3]。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是困擾中職生英語學習的最主要原因,我曾經對一個班級進行調查,對英語學習感興趣的學生不足10%,那如何讓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就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與課堂教學效果休戚相關,因此,教師在面對英語課堂教學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地了解每一個學生原有的英語基礎,根據學生的基礎來制定教案、備課;在授課時注重新課導入的新穎性,可以使用名言、故事、歌曲、游戲等多種形式來導入新課 ;在記單詞和課文方面,盡量采用多媒體,圖片投影等直觀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一部分中職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興趣,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這部分學生在初中時英語基礎就太薄弱,甚至大面積的空白,以致在課堂上想聽,但是聽不懂。為此,在教學中,如何增強學生的英語基礎就顯得尤為的重要。針對這一情況,我的方法通常就是先調查學生對英語字母的拼寫和書寫情況,從最基礎的26個字母的拼寫入手,然后反復強化音標和音標的組合。當學生掌握了最基礎的音標,并能夠自主地拼寫單詞之后,我才開始正常授課。每一堂課的內容也不可過多,一節(jié)課只圍繞一個點展開,對一個點反復練習強化,直到大部分學生掌握為止。這樣有利于互補他們在初中英語的薄弱的基礎知識,進而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3)課堂重塑學生學習英語信心,端正學習態(tài)度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部分學生由于基礎知識薄弱害怕被老師點名回答英語問題,因此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非常膽怯,不敢開口,或者是回答問題的時候聲音不洪亮。這時候我經常采用的是鼓勵學生的方法,幫助學生克服自卑膽怯的心理,重新建立自信。當然,對不同的學生會采用不同的鼓勵語言,比如,對于基礎較差的同學回答問題時,我會用“have a try”“you should believe yourself”“you can do it,don’t be shy”學生回答正確之后,我會用到“good”“pretty good”“excellent”等不同的詞來表揚學生。我曾經調查過一部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態(tài)度,他們的答案是:“正因為我的文化成績,尤其是英語成績不好,我才來上中職的”入校后又由于英語課程的縮減,因此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與初中時截然不同,在英語課堂上不是聽不懂就是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教師應該反復強調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不僅如此,作為一名合格的中職畢業(yè)生,除了自己所學的本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過硬外,同時還應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和敬業(yè)精神,為將來能夠在工作崗位上進一步學習和深造提供契機[4]。
(4)探究多樣化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生硬死板,教師一味地灌輸教學內容和知識點,阻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例如,傳統(tǒng)英語課堂中,通常都是老師把詞組拼讀出來后,讓學生反復地進行練習,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雖然學生當場能讀能記,但效果不佳,印象不深,很容易忘記。等到下一次抽查的時候,對于所學的知識還是一片空白,久而久之,造成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針對這種被動吸收知識的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取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教師分小組布置任務,然后在教學時請每個小組一到兩位成員自愿匯報預習的情況,針對學生不會的單詞、短語等進行教學。當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單詞短語之后,鼓勵學生假定場景,運用所學的單詞、短語自編自導自演一句話。教師也可以讓部分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先自定場景,互相對話,當全班同學發(fā)現(xiàn)錯誤時及時進行糾正,然后再請接受能力弱的同學重復正確的對話。這樣既能讓基礎好的學生進行了自我挑戰(zhàn),又讓基礎差的同學得到了鍛煉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交際能力和日??谡Z能力。
(5)重視師生交流,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中職學生在行為習慣、學習方法上都存在著許多的缺點與不足。此外,教師多應該弱化學生的缺點,放大學生的閃光點。我們不能因為學生的部分缺點去挑剔學生、貶低學生,用輕視和挖苦的語言去對待他們,這容易讓學生關閉心靈之門,把老師拒之于心門之外,并且不再相信老師,更不愿意真誠地與老師交流。我們都知道:愛和信任是教學的前提,教學不僅是教和學的關系,也是師生思想和感情互相交流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犯的小小的錯誤,教師應用一個眼神,或者一個肢體動作提醒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真正的關心與愛護。在學生對于課堂問題進行討論的時候,教師應積極支持并參與學生的討論,滿足不同層次學生被尊重的需要。對于學生在學習內容上所犯了錯誤,教師應允許、容忍學生的錯誤并且理解他們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對這些錯誤加以糾正。同時充分建立獎勵機制,讓每個同學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課后,任課教師應多從班主任和其他方面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真心實意關心學生,尊重和信任學生。做到課堂內外既嚴格要求又關心愛護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敞開心扉,我們才能及時掌握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從而有針對性地教育和引導學生[5]。
(6)加強內在修養(yǎng),開展教學研討,重視專業(yè)培訓,提升教師整體教學水平
英語新課標的頒布,要求教師不僅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科知識的吸收,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肩負起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因此,教師應不斷反復地學習英語教學大綱,認真鉆研教材編寫者編寫的每一個知識點,多思考編寫者為什么要這樣做,其用意是什么,體現(xiàn)了怎樣的思政目標,從而在教學實踐中才會注意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和教材的內在聯(lián)系。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教學研討,無論是在備課、上課、說課、評課等多種授課方式上,學科小組成員積極參與討論,把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運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針對學科開展的線上培訓,首先,思想上要引起重視;其次,按時參加培訓;最后,再把培訓介紹的各種先進的理念和方法與自己的實際教學結合起來。不管是教學研討,還是專業(yè)培訓,做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以便更好地落實英語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7)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中職英語課程標準》中還提出,中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多元評價體系,應采用課堂性評價、課堂目標達成評價、單元性評價、實踐性評價等多種評價相互交叉的方式。其目的是樹立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為此,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找到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科方面的閃光點,從而培養(yǎng)他們追求進步、積極向上的精神。
通過以上的分析,英語教師應提高學生對英語課程的思想認識,轉變學生對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其次,教師如何在課堂重塑學生學習英語信心、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關鍵。教師應針對學生基礎薄弱點鞏固學生學習基礎,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交叉式的教學評價,充分發(fā)掘與贊美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同時,教師應加強內在修養(yǎng),開展教學研討,重視專業(yè)培訓。長期堅持下去,相信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