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卞之琳詩本事與釋評三題

      2022-11-23 09:59:07蕭夢麟
      中州大學(xué)學(xué)報 2022年2期
      關(guān)鍵詞:張充卞之琳無題

      蕭夢麟

      (河南文藝出版社,河南 鄭州 450016)

      一、《斷章》前后因緣

      卞之琳的《斷章》寫于1935年。這個時期(1934到1935年末),卞之琳自認為是寫詩的第二個階段,也是他作為詩人真正出現(xiàn)的時期;特別是1935年,《距離的組織》《尺八》《音塵》《斷章》《航?!?,寫書齋生涯與情感,雅致知性,纖細入微,在語體詩里自成一格,惆悵中出現(xiàn)了開朗以致喜悅的苗頭,“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也多了起來”[1]。

      這種轉(zhuǎn)變,由兩個主要因素促成:一是認識張充和,“在一般的兒女交往中有一個異乎尋常的初次結(jié)識”[1];二是卞之琳1935年春夏在日本小住的一季,濾去了詩風(fēng)里北國蒼涼的風(fēng)沙,浮現(xiàn)出本來寧靜的明秀。

      往前追溯,1930—1932年是卞之琳寫詩的第一階段,他在北京大學(xué)讀英文系,在北國風(fēng)沙里破舊的故都,出入于波特萊爾的世紀(jì)末情緒與艾略特文明崩潰的“荒原”,承襲晚唐南宋詩詞的末世之音,隨著當(dāng)時寫“勞動人民”的新潮思想時尚,他常在長短句里寄情北平街頭沒落的小人物,如算命的、洋車夫等這些與他生活關(guān)系很遠的路人。這些淺掠社會現(xiàn)實皮毛的行句沒什么詩意,倒似在練習(xí)各種英法詩里習(xí)得的技巧。

      1933年秋,卞之琳在北京大學(xué)剛畢業(yè),打算以文學(xué)翻譯為職業(yè),在沈從文家遇見21歲的張充和,剛從蘇州來北京,愛吹笛子愛唱曲,聰敏直率,自由得像一只小鳥兒,輕快得像條游魚,照亮了卞之琳的眼睛。

      卞之琳也自知個性畏縮,沒有信心,“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對方的灑脫,看來一縱即逝的這一點,我以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顆朝露罷了”[2]。他決定趁自己還沒有深陷,趕緊逃避,去了保定育德中學(xué)教書,在保定待了一個學(xué)期,寒假(1934年初)返回北平。

      在北平,卞之琳很快得到機會,為胡適主持的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譯書,報酬較豐厚,成了主要生活來源。為此,1935年3月底,卞之琳去日本京都,投靠一個北大同學(xué),閉門譯書,當(dāng)時這里生活費比北平還便宜,不需簽證,從天津去買船票就是。

      在日本小住,所見修竹幽篁、板橋流水,楊梅枇杷、插秧采茶,仿佛回到了童時的境地, “說來也怪,我初到日本,常常感覺到像回到了故鄉(xiāng),我所不知道的故鄉(xiāng)……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境地……”[3]剛到日本的晚上,在若有若無的細雨中聽到尺八,五月間又在京都深夜聽尺八,猶有唐音,為他無意間開啟一個忘卻的故鄉(xiāng),不自知的故國的古香。過了一個月光景,卞之琳寫了短詩《尺八》,有明顯的古典色調(diào)。不過,《尺八》20行句子,3行出現(xiàn)“凄涼”,結(jié)尾出現(xiàn)“失去的悲哀”,其審美病態(tài)可以與其同學(xué)何其芳的《畫夢錄》聯(lián)想在一起?!冻甙恕繁黄渫瑢W(xué)笑為海派雜湊,他說自己后來也越看越不喜歡。

      1935年7月卞之琳回國交譯稿,但“非常懷念那邊,想仍然回到那邊去”。北平此時已成“邊城”,處境日益危殆。卞之琳只好應(yīng)李廣田之約,秋初去濟南再教中學(xué)。

      1935年10月在濟南,卞之琳寫了《斷章》《寂寞》《航?!贰兑魤m》等詩。雖然從大學(xué)二年級起,卞之琳就經(jīng)常寫新詩寄感和雜譯短詩,經(jīng)常發(fā)表,但實際上,作為詩人的卞之琳在1935年秋季才自成一家。

      《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

      看風(fēng)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這四行詩原在一首長詩中,但全詩僅有這四行詩卞之琳滿意,于是他將這四句抽出獨立成章,標(biāo)題也由此而來。周良沛在《永遠的寂寞》一文中說,此四行在新詩里可以與陳子昂《登幽州臺歌》相比。[4]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币荒臧牒螅逯疹}獻給張充和的詩集,即取名《裝飾集》。卞之琳的老友王辛笛在《“瑣憶”記痕》一文中講:《斷章》里的“裝飾”二字,叫他立刻聯(lián)想到1942年桂林明日社出版的卞之琳《十年詩草》(1930—1939),其中有一輯題作《裝飾集》,次頁標(biāo)明“給張充和”。而全書題端“十年詩草”四個字,又是張充和題寫的。這至少可以坐實,《斷章》中的“你”就是張充和。[5]104

      藍棣之為卞之琳作品選集作的序,也暗示了《斷章》關(guān)涉作者的愛情故事:“‘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看風(fēng)景人在樓上看你’,這兩句詩,寫盡了他的謹慎、矜持和顧慮?!盵6]

      寫《斷章》時,作者應(yīng)是在濟南。詩的景色可能與作者童年的故鄉(xiāng)印象有關(guān),[7]再者,章句里樓窗、橋上相映互看,張充和家鄉(xiāng)蘇州的景色也是這樣。據(jù)何曉木《張充和的百年人生》一書,張充和1935年4月因病休學(xué),9月離開北平南歸,回蘇州家里,此時張充和正住在蘇州。沉藏于潛意識的童年故鄉(xiāng)印象,對蘇州城里遠人的懷念和寄情,織成《斷章》里太湖流域古城水鄉(xiāng)的畫面景象。

      1935年10月26日,卞之琳寫《音塵》——郵差送來期盼的遠人的信,也是有關(guān)旅程、郵遞信札、關(guān)心遠人的,也寫得精致、矜持,調(diào)和了現(xiàn)代英法詩的元素和古雅的中文趣味:

      綠衣人熟稔的按門鈴

      就按在住戶的心上:

      是游過黃海來的魚?

      是飛過西伯利亞來的雁?

      “翻開地圖看,”遠人說。

      他指示我他所在的地方

      是那條虛線旁那個小黑點。

      如果那是金黃的一點。

      如果我的座椅是泰山頂,

      在月夜,我要猜你那兒

      準(zhǔn)是一個孤獨的火車站。

      然而我正對一本歷史書,

      西望夕陽里的咸陽古道,

      我等到了一匹快馬的蹄聲。

      二、《無題》組詩緣起考辨

      1937年3月—5月,27歲的卞之琳行吟江南,寫下《無題》組詩,既有一如既往的精致知性,又有了色彩和喜悅之情,是他作為詩人的代表作。

      《無題》組詩緣于1936—1937年作者數(shù)次探望張充和。早些年,對照卞之琳其他資料細讀《無題》,筆者以為是回憶1936年10月去蘇州看望張充和之行。但當(dāng)時就有疑問,卞之琳去蘇州前剛奔完母喪,怎么可能迅速陷入戀愛的喜氣。

      卞之琳排行最末,自幼深得母親寵愛,自出生至小學(xué)畢業(yè)的14年間,都在母親身邊度過。1927年去上海讀中學(xué),每年寒暑假都回來度假。他在上海讀中學(xué)期間,家庭經(jīng)濟就十分拮據(jù),1929年考取北大英文系后,其母變賣出嫁時帶來的金銀首飾,千方百計籌措學(xué)費。[2]

      在卞之琳《朋友和煙卷》《還鄉(xiāng)》《朋友和傘》里,都可見其對故鄉(xiāng)的懷戀;1936年5月卞之琳寓居日本所作《尺八夜》:“又看見修竹幽篁、板橋流水、楊梅枇杷……我仿佛回到了童時的境地……”1991年的《滄?,嵲挕?,回憶故居的春筍、鮮花、桑葚黑甜。

      對故居與故鄉(xiāng)的思念贊美,是對父母親眷戀的衍化,可見作者從小至高齡對母親和故鄉(xiāng)懷有的深厚感情。卞之琳奔母喪后,順路去看望愛慕的女子,尋找“友好”的安慰,也是情理之中。但在那樣的沉痛里,不會有詩中這樣喜悅的心情。不說古代三年之喪,僅就通常人情來看,也不可能。這個疑惑其實還是挺重要的。

      當(dāng)時尚未見到卞之琳表述喪母之悲的文字。雖然卞之琳說過,“一向怕寫自己的私生活,越是觸及內(nèi)心痛癢,越不想寫詩來抒發(fā)”[1],還是覺得有所缺失。

      至今,有關(guān)1937年春 “無題詩”,論者多沿襲北塔《卞之琳先生的情詩與情事》之論:在(卞之琳1936年秋去蘇州看望張充和)半年后,寫了五首《無題》。他的大部分情詩基本上都寫于1937年,可見這次蘇州之行對卞之琳的影響之大,“卞先生在蘇州與張充和相會是在秋天,而他寫這首詩時是在春天;整個組詩寫的是回憶起來的激情,應(yīng)該處理秋天的景象;但我們讀到的是一派春天的良辰美景”[8]。

      對照近年新出的文獻與研究,筆者以為,這些詩確實充滿了春天的氣息,那是因為本來就是寫于春景。這不是秋天的回憶,而是春天的寫真和向往。

      先從1936年蘇州之行說起。1936年10月,卞之琳在青島突然接到北平轉(zhuǎn)來的電報,說母親薛萬芝病危,他趕回家時,母親已于8月22日病故,享年51歲。他在故居住了兩星期。之后,10月21日專程去蘇州,待了一兩天。張充和之弟張宗和日記有記錄:“二十一日星期三……卞之琳來了,眼紅紅的,說起來剛死了母親,從青島回海門的?!?1日、22日,張充和姐弟二人陪同卞之琳,燕游蘇州各處名勝,山中水上,吃茶吹笛談詩。22日夜,卞之琳乘坐晚上十點的車離開蘇州。

      此行應(yīng)是卞之琳“做起了好夢”的開始。然后卞之琳經(jīng)上海乘船回青島,埋頭譯書。卞之琳這個時期的心情,在2014年吳心海發(fā)現(xiàn)的卞之琳集外文《“當(dāng)畢”》[9]里可以解讀。此文于1936年12月2日寫于青島。“當(dāng)畢”是法語Tant pis音譯,文中說:

      作“活該”講:既然自取了,Tant pis,工作??!作“管他”講:笑罵由他笑罵,Tant pis,工作啊!作“算了”講:到頭來都是一場空,Tant pis,工作??!

      文中訴說喪母之痛與為情困擾,“我最近受遭了人力所不能挽救的打擊,人力所自召的折磨”, 如陳越在《“若有其事”:卞之琳的愛情詩考釋》所說,此處“人力所不能挽救的打擊”當(dāng)是指其母親去世,而“人力所自召的折磨”則是指他為情所困而飽受煎熬,強作醒悟與解脫,其實只是自己的一種幻覺,實際上依然痛徹心扉。[10]

      與此同時,1936年冬張充和為卞之琳抄寫《數(shù)行卷 卞之琳》[11]。 可見1936年的探訪與同游,令雙方的關(guān)系有所增進,但是從《“當(dāng)畢”》看,卞之琳仍在痛苦與失望之中。

      卞之琳1937年1月回北平交卷,算了譯書的稿費,大有積余,“足夠我南返江浙,逍遙大半年,會友,寫詩,自由譯書”,于是春初南下江浙、上海等地轉(zhuǎn)悠,自由作譯。

      1937年3月20日卞之琳到南京,來到張充和姐弟住處,張充和此時在南京,為《中央日報》做“副刊編輯”。卞之琳23日離寧,清明時節(jié)在上海作譯。4月間,卞之琳再到南京見張充和。據(jù)張宗和日記,這回不遇,張充和出門躲避。

      目前已知1937年春卞、張有一次會面。這只是據(jù)張宗和所記的會面,也許還有其他的會面。春季相會,投射在10年后卞之琳的自敘小說《山山水水》里,是綸年(卞之琳)再到蘇州看望未勻(張充和):“那個春天綸年確曾第二度到蘇州來看她 ……從北平來,去上海,路過。下車住了兩天。”時春回大地,一個名媛撮合二人去一個園子里挖薺菜。

      1937年3月,卞之琳寫 《無題一》:

      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

      掠過你一絲笑影而去的,

      今朝你重見了,揉揉眼睛看

      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

      百轉(zhuǎn)千回都不跟你講,

      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載你。

      你的船呢?船呢?下樓去!

      南村外一夜里開齊了杏花。

      筆調(diào)一向內(nèi)斂冷靜的卞之琳,在好夢中、在對心上人的戀慕里,看見了世界的笑影和喜悅。人心的欣喜期待,與春潮與杏花互相起興,心內(nèi)心外的美互相煥發(fā)。喜悅是造化的本來面目,其中有生動活潑的力量。雖然下闕的第二句“水有愁、水自哀”是敗筆,是其個人認知對外境的歪曲。

      1937年4月,卞之琳寫《無題二》,下闕里喜悅之情表現(xiàn)得最充分:“窗子在等待嵌你的憑倚……/楊柳枝招人,春水面笑人。/鳶飛,魚躍;青山青,白云白……”

      4月,還寫了《無題四》,“隔江泥銜到你梁上,/隔院泉挑到你懷里,/海外的奢侈品舶來你胸前:/我想要研究交通史”。少年時初讀此篇,模糊覺得是寫給女性密友的。近年知道寫作本事后,看出詩人的親昵,不過表達得還是很文雅。

      5月寫《雨同我》:

      “天天下雨,自從你走了?!?/p>

      “自從你來了,天天下雨?!?/p>

      兩地友人雨,我樂意負責(zé)。

      第三處沒消息,寄一把傘去?

      我的憂愁隨草綠天涯:

      鳥安于巢嗎?人安于客枕?

      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幾寸。

      卞之琳章句中常有對鳥的關(guān)心,以及蜘蛛、蝸牛、魚、蜜蜂等纖細生物。本題中織起人與雨、鳥、天井、玻璃杯在自然中的關(guān)系,上闕洗凈鉛華,下闕玲瓏清澈。

      《無題五》:“我在散步中感謝/襟眼是有用的,/因為是空的,/因為可以簪一朵小花。// 我在簪花中恍然/世界是空的,/因為是有用的,/因為它容了你的款步。”可看出詩人的慕念和寄情。

      據(jù)陳越《“若有其事”:卞之琳的愛情詩考釋》,《無題》組詩的前四首,最初發(fā)表于1937年5月15日《文叢》1卷3號,署名“薛大惜”,題名《若有其事四章》,寫于1937年3月—4月。陳越說:他是拘謹?shù)?,小心翼翼的,不愿否定自己,又不能自我確認,于是只能以“若有其事”的態(tài)度來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激動之情……對于愛情懷有美好憧憬的詩人覺得這一次幸福似乎來臨了,情感基調(diào)是歡快和愉悅的,這一點不同于《“當(dāng)畢”》那種苦惱焦慮的心情。

      陳越敏感地指出,從《若有其事四章》中,可以看到詩人的情緒已非1936年底寫作《“當(dāng)畢”》時的那種焦慮與懊惱,也遠非那種單相思的苦悶與焦灼,分明有著兩情相悅的那種“哀愁中含了一點喜氣”和惆悵中含有喜悅的詩意。

      即是在1936年12月的《“當(dāng)畢”》與1937年三四月間的《若有其事四章》之間,卞、張關(guān)系必然有一個不同的轉(zhuǎn)折。但當(dāng)時陳越尚未看到相關(guān)史料,即1937年卞之琳在江南游訪期間見過張充和。他只能說卞1937年集中創(chuàng)作的詩作基本上都是起源于這份感情。

      1937年春季重會,此時距詩人喪母已半年。江南春景,伊人若有情似無意;上海有李健吾,西湖有蘆焚,好友相鄰。傷痛漸淡,良辰美景、喜氣發(fā)生,才寫了為將來留作紀(jì)念的幾首無題。

      又及, 1937年春的組詩,由于戀愛和女性的精神賦予,卞之琳看到并在組詩里表現(xiàn)了世界的正面內(nèi)質(zhì)。但幾乎每一首都有裂隙,如《無題一》的“水自哀”“水自愁”,《無題二》的“悵望”,《無題三》的“字淚”,《無題四》的“輕喟”,《雨同我》的“憂愁”,暮春時寫的《白螺殼》,尾句的“宿淚”。現(xiàn)實相對于本原,是有裂隙和歪曲的世界,但是怎樣面對和表現(xiàn)這種裂隙,是作者可以選擇的。像以上詞句,對于裂隙是美化、自戀的態(tài)度,認可無力、病態(tài)審美,與中國古詩詞里無望的情詩相承。卞之琳自己也明白,自嘲說:“我這種詩,即使在喜悅里還包含惆悵、無可奈何的命定感(實際上是社會條件作用)、‘色空觀念’(實際上是階級沒落的想法)?!?/p>

      5月在杭州陶社,卞之琳把本年所作《無題》等十八首加上前面兩年各一首,編成《裝飾集》,題獻給張充和。因為這些詩中的大部分本來就是寫給她的。8月7日,他住在雁蕩山慈悲閣,為張充和手抄一冊《裝飾集》。

      三、情種的傳統(tǒng)

      當(dāng)年讀罷《卞之琳文集》與其傳記,掩卷想起唐人詩:此情可待成追憶。不愛說話、溫文爾雅的卞之琳,從1933年秋初遇張充和,到1947年去國前蘇州話別,經(jīng)年山山水水,于蘇州、成都、昆明、重慶、上海等地追蹤相會,又至少四次為張充和去江南逗留,長則半年,短則幾天。

      如果根據(jù)張充和與其家人的說法,卞之琳似乎是在單戀。在《天涯晚笛》里張充和說:卞之琳一見之后,“拼命給我寫信,寫了很多信”,“他是另一種人,很收斂,很敏感,不能惹,一惹就認真得不得了”。不過有論者認為,她實實在在地“惹”了他卻“又不理他”,他們在事實上有過浪漫的拍拖。據(jù)裴春芳、解志熙等學(xué)者考證,沈從文《夢與現(xiàn)實》里有此事的映像:“她”因為抵補空虛,所以“生活上來了一個平常大學(xué)生。為人極端平常,然而外表好像很老實,完全可靠,正因為人無用也便無害,倒正好在她生活中產(chǎn)生一點新的友誼……隨后是性情上的弱點,不知不覺間已給了這個大學(xué)生不應(yīng)有的過多親近機會”,其中包括兩人一起看電影、吃飯、逛街、喝咖啡、鬧別扭又和好、玩至半夜等。[12]巫寧坤也在回憶中寫:20世紀(jì)80年代他去拜望卞之琳時,卞之琳告訴他說,“有人認為,他和充和的關(guān)系是他自作多情,其實當(dāng)年他倆之間的感情是很熱烈的”[13]。但即使若有其事,并不是通常有確定相許的戀愛關(guān)系。

      從昆明到重慶,張充和有個煮茗論藝的知音(或曖昧的密友),中年學(xué)者鄭穎孫,二人共事6年。與張充和同住的弟媳孫鳳竹,家信里說了不少鄭如何迷惑張充和的秘聞,稱其老油子,說張充和醉了睡在佛堂蒲團哭,罵個個都是王八蛋。[14]張充和去重慶后,卞之琳搬到她在昆明呈貢所住的“云龍庵”。關(guān)于1941年他住過來的情形,沈從文寫過:“然而這個大院中,卻又遷來一個寄居者,一個從愛情得失中產(chǎn)生靈感的詩人,住在那個善于唱歌吹笛的聰敏女孩子原來所住的小房中……每到小溪邊去散步時,必攜同朋友五歲大的孩子,用箬葉折成小船,裝載上一朵野花,一個泛白的螺蚌,一點美麗的希望,并加上出于那個小孩子口中的癡而黠的祝福,讓小船順流而去……詩人卻必然眼睛濕蒙蒙的,心中以為這個三寸長的小船,終會有一天流到兩千里外那個女孩子身邊?!薄八耆幻靼姿鶒勰降呐⒆樱瑤啄陙碚绾紊嬖诹硗庖粋€風(fēng)雨飄搖事實巨浪中。”[15]

      1941年暑假,住在這個小房里,卞之琳開始寫《山山水水》,寫“一對青年男女的悲歡離合”,其實是寫他自己。1943年中秋節(jié)寫完了全部草稿,1944年又開始用英文譯改?,F(xiàn)存《山山水水》殘章《雁字:人》,寫1940年夏末至1941年在昆明的情形,可看出情人怎樣描繪眼里的西施:

      從背后看去,她耳際發(fā)鬘微微顫動,伸手可撫的這一頭發(fā)絲的顫動,綸年覺得胸中起伏著什么,他趕快把話題轉(zhuǎn)開,談起了路上的耽擱……舉頭見明月似的,綸年仔細端詳一下她的臉,宛如秋霄的朗月,眼珠兩點光的栩栩,春風(fēng)當(dāng)真就拂過了全臉。

      這個真情的視角,有尊重,有愛憐,還很有教養(yǎng)。再聯(lián)想起沈從文“看虹摘星錄”獵色的視角,不可同日而語。

      1947年夏,卞之琳去牛津大學(xué)訪學(xué)前,至蘇州小住數(shù)日,與張充和話別,此別至1978年才又一見。在牛津,卞之琳仍在修訂《山山水水》英文稿。1948年11月,張充和與傅漢思舉行婚禮,12月17日啟程往美國,本月卞之琳匆匆啟程回國(他自己說是因為淮海戰(zhàn)爭),1月才到達香港。時夏濟安致夏志清信說到此事:“傅漢思將同張充和結(jié)婚,同時……看到卞的信,仍是一片癡情……卞為人極天真、誠摯,朋友中罕有,追求張充和,更是可歌可泣,下場如此,亦云慘矣?!?/p>

      1949年1月間,傳聞卞之琳怨恨沈從文,說沈從文對不起他。據(jù)近年幾位學(xué)者對沈從文相關(guān)佚文的考證,認為1938—1940年間,沈從文與張兆和曾有親密關(guān)系。[12]

      1950年代初期,卞之琳把《山山水水》全稿燒毀,一部稿子苦費了八年的時間與心力,終于自廢。他仍然不間斷地給遠在美國的張充和寫信,到張兆和家打聽張充和的近況。1953年,他南返江浙,參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化試點工作,一晚在蘇州城里滯留,“恰巧被接待在舊友張充和舊居——我過去熟悉的她曾獨住的一間樓室”。[16]

      1955年,卞之琳45歲時方結(jié)婚,之后的家庭生活里,疼惜妻女;1978年,張充和終成回國之行,也見了卞之琳。其時卞之琳正整理自選詩集《雕蟲紀(jì)歷》,三個月后撰成《雕蟲紀(jì)歷·自序》,回顧了寫詩與鐘情的記憶;1980年秋,卞之琳訪美兩月,三次去新港看望張充和;2000年2月,卞之琳去世,張充和隔海托人送來了花圈。

      當(dāng)年在雁蕩山大悲閣,卞之琳為張充和手抄的《裝飾集》,根據(jù)他的遺愿,捐贈給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館。該館字畫庫還有一幅書法長卷《數(shù)行卷 卞之琳》,是張充和1936年冬抄寫的五首卞之琳詩,卞之琳一直珍藏[5]105;卞之琳七旬時與晚輩偶爾講到張家小姐為他《十年詩草》題寫的書名,忽然神采煥發(fā),用詩意的陶醉描繪她的書香、學(xué)養(yǎng)、美麗、灑脫。[4]

      正如師陀語,這是一個情種的故事,“一往情深,是光榮的失敗”[17]。情種者,天生有鐘情的稟賦與純粹的品性。在中國古代,不乏性情純粹、不落俗套的男子的記載,如柳下惠,如青年時妻亡不復(fù)續(xù)弦的王維、傅山,殉情者如抱柱的尾生,他們在多妻妾、男尊女卑、不知尊重女性意志和個人感情的中國古代,矯矯獨立。但是像卞之琳這樣為沒有確定回應(yīng)的精神鐘情,守志過不惑之年,在古代有沒有同樣的例子?筆者只想起曾看到一則明清筆記,記述有男女二人少年訂婚,未曾見面,因世變離散,都守約不嫁不娶,至花甲重逢終成眷屬。似乎有點像,又有點不像。

      這或與卞之琳深造的英詩熏陶有關(guān)。此事可以聯(lián)想起葉芝之于茅德·岡(Maude Gonne)。葉芝23歲對茅德·岡一見傾心,到52歲最后一次求婚被拒,求而不得的傾慕化成一行行瑰麗的詩句。茅德·岡因此說,世界會為她沒有嫁給葉芝而感謝她。

      在卞之琳同時代,還是有同樣鐘情或者情種的故事,雖無果而甘心,所謂“宗教態(tài)度”的愛情,即“一方面是崇拜與犧牲”,愛慕而不求有之,如金岳霖,他并非傳說中的終身未娶(早年有同居女友,后來也考慮過與別人戀愛結(jié)婚),但作為友人他一直愛慕、守護林徽因。與金岳霖(金龍蓀)并稱清華三孫的陳岱孫、葉企孫,專注學(xué)術(shù)、終身未婚,有說二人都內(nèi)心愛慕王蒂澂(周培源夫人),[18]當(dāng)然不可捕風(fēng)捉影說二孫因此未婚,但像這樣懂得愛慕女性美好的有識之士,有情感理想,未娶應(yīng)該還是有個人的操守。以上提到的這些鐘情之事,迄今所知都是知命、止乎禮、不逾矩的,所以成為佳話。這幾位學(xué)人都曾游學(xué)歐美,櫛沐西風(fēng)。

      情種的傳統(tǒng),從西方文化有關(guān)女性和愛情的觀念里可以清晰溯源。據(jù)《托馬斯·阿奎那愛的學(xué)說研究》,從古希臘開始就有各種各樣愛的學(xué)說,發(fā)展到柏拉圖達到極致,其《會飲篇》談?wù)搻凵?,說愛本質(zhì)上就是永遠渴望美善,是對不朽的企盼,自然和靈魂不是那種靜止不動的不朽,它們是生生不息的,其實現(xiàn)的方式,就是生育,而且是在美中生育。[19]

      有關(guān)美、精致、喜悅、溫柔的精神殿堂,主要是女性精神掌管的。通過對具有這些品質(zhì)的女性的愛慕與贊美,可以獲得相應(yīng)品質(zhì)的開放和賦予,實現(xiàn)個人精神的孕誕、更新和成長。但丁的作品就充分表現(xiàn)了在對理想女性的愛慕里得到引領(lǐng)上升。這里暫不展開說了。

      從本篇所考卞之琳代表詩作的形成,可以看到造化怎樣通過美好愛慕之情點亮詩心,使人格進境,賦予生活光輝。這就是情種的成就和創(chuàng)造。

      猜你喜歡
      張充卞之琳無題
      護你一生周全
      《卞之琳》
      揚子江詩刊(2023年2期)2023-03-05 05:55:54
      卞之琳《斷章》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3:04
      張充和欲扔進紙簍的《仕女圖》
      百姓生活(2020年10期)2020-11-20 04:19:24
      張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生活PLUS(2018年5期)2018-05-14 11:55:31
      無題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愛情,是你窗外的風(fēng)景
      用新批評解讀卞之琳的《春城》
      無題
      張充和的“不舍”
      屯门区| 延寿县| 两当县| 镶黄旗| 潜山县| 岳西县| 临桂县| 乐清市| 柳江县| 五原县| 高台县| 河曲县| 吉林省| 舒城县| 沁阳市| 晋城| 大方县| 巴青县| 金塔县| 庐江县| 屏南县| 龙岩市| 孝义市| 安西县| 章丘市| 阜南县| 乡宁县| 共和县| 建德市| 太白县| 册亨县| 综艺| 乌兰县| 德惠市| 昔阳县| 临沧市| 高邑县| 寻甸| 青铜峡市| 宣威市| 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