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鴻
《禮記·月令》談到五月,稱“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即說五月是陰氣與陽氣、死氣與生氣激烈爭斗的時節(jié)。端午節(jié)作為夏季的重要人文節(jié)日,一直以避瘟驅毒、禳災祛病為中心主題。《荊楚歲時記》所載“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或是“以五彩絲系臂”①宗懔撰,杜公瞻注、姜彥稚輯校:《荊楚歲時記》,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第49頁。,皆為避瘟疫、禳毒氣。實際上,除了此類襄助祈福行為外,端午節(jié)俗還充滿了“爭競”與“爭斗”,是一個“大爭之節(jié)”②劉曉峰:《端午的“爭”與“斗”》,《中國藝術報》2021年6月11日,第8版。。《荊楚歲時記》中所載“是日,競渡,競采百藥”③宗懔撰,杜公瞻注、姜彥稚輯校:《荊楚歲時記》,第47頁。與《隋書·地理志》所記揚州“五月五日為斗力之戲,各料強弱相敵,事類講武”,皆是以民眾的競技行為“順時令,助陰氣”,促進陰陽的轉換與和諧。④蕭放:《〈荊楚歲時記〉研究:兼論傳統(tǒng)中國民眾生活中的時間觀念》,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77頁。
在端午節(jié)俗的“爭斗”與競爭行為中,龍舟競渡廣受關注,斗草之戲卻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肚G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jié)。荊楚人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⑤宗懔撰,杜公瞻注、姜彥稚輯校:《荊楚歲時記》,第49頁。這段話展現(xiàn)了南北朝時荊楚人端午節(jié)俗的生活畫卷:五月初五,人們相約來到野外,在草叢中競走,任足部沾滿清晨的露水,祈愿百草露水能祛濕熱之氣。在戶外踏百草的過程中,人們陶然喜悅,采擷百草比斗,有了斗草之戲?!都螒c重修揚州府志》亦載:“自朔至午日競以角黍相餉,人家懸菖蒲艾虎。西校場演武斫柳,觀者如堵墻,其日多禁忌,采藥者率以其期,少年相率斗草賭勝負?!雹薨⒖水敯⑿?,姚文田、江藩祝纂:《嘉慶重修揚州府志》(二),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71頁。與龍舟競渡一樣,斗草之“斗”與“競”皆為節(jié)氣的“競爭”活動,對于“四季順利流轉、五谷豐登、年景豐裕不可或缺”①[荷] 約翰·赫伊津哈:《游戲的人:文化的游戲要素研究》,傅存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65頁。,二者都是“以真正意義上的純粹游戲精神來保佑這個世界平安幸?!雹赱荷]約翰·赫伊津哈:《游戲的人:文化的游戲要素研究》,傅存良譯,第5頁。。
到了宋代,斗草之風日益盛行,時間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端午③金風:《風靡古代的游戲:斗草》,《中國民族展覽》,2019年第15期。。作為端午節(jié)俗之一的斗草,日漸成為民間游戲生活的內(nèi)容之一。實際上,無論是作為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端午”的節(jié)俗內(nèi)容,還是作為民間游戲的構成部分,斗草都是人們在“適應周圍環(huán)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chuàng)造”④文化部外聯(lián)局:《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公約選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2頁。的。尤其是作為民間游戲的斗草,是真正自由與自主的,其中有“某種超越生命直接需求并賦予行動意義的東西在‘活動’”。⑤[荷]約翰·赫伊津哈:《游戲的人:文化的游戲要素研究》,傅存良譯,第1頁??梢哉f,在斗草中,人類創(chuàng)造并擁有了一個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詩意世界。本文即以民間斗草游戲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資料,結合田野訪談,探析斗草游戲中蘊含的深層文化意義,同時提醒人們重視游戲中人與植物、人與自然生態(tài)的親知關系,珍視人與自然通達的游戲樂趣。
斗草最早的文獻考證見于梁元帝宗懔的《荊楚歲時記》。該書談及南北朝時期荊楚人五月五日的節(jié)俗生活時寫道:“今謂之浴蘭節(jié),又謂之端午。四民蹋百草,今人又有斗百草之戲?!雹拮阢磷?,杜公瞻注、姜彥稚輯校:《荊楚歲時記》,第45頁。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不分階層,呼朋引伴來到野外踏百草露水,采來百草爭斗,以此祛毒祈福和嬉戲玩耍。斗百草,即是人們在端午時節(jié)的田野中,怡然歡欣地采來花草爭斗比賽。作為端午節(jié)俗活動的一部分,斗草之戲因為定期反復出現(xiàn),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代繪畫作品,如明代正德青花嬰戲紋碗(國家博物館收藏)上的“斗草”、明末清初畫家陳洪綬的《斗草圖》與清代畫家金廷標的《群嬰斗草圖》,都有斗草畫面的直觀呈現(xiàn)。歷代詩文中,更是描繪了一些“閑來斗百草,度日不成妝”(崔顥《王家少婦》)的女性以及“弄塵復斗草,盡日樂嬉嬉”(白居易《觀兒戲》)的兒童。由此可見歷代民眾對斗草的喜愛。發(fā)展到后來,斗草的時間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端午時節(jié),人們在閑暇時節(jié)即可自由進行。
與其他節(jié)氣儀式活動和游戲一樣,“獲勝”是斗草的目標,其比斗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比斗花草數(shù)量多寡、品種貴賤,或是以對仗的形式互報花草名目,以對得貼切者為佳,這種斗法叫“文斗”。二是比斗花草草莖的韌性,兩人各持交互后的草莖,用力相拉,草莖先斷者為輸家,這種斗法叫“武斗”。文斗和武斗因其競技方式一個靠口、一個靠手,亦被叫作口斗和手斗。⑦王文寶:《中國民間游戲》,北京:華齡出版社,2010年,第99頁。不同的人群會根據(jù)各自喜好、自身稟賦與實際能力協(xié)商比斗的方式。在對斗草的比斗方式進行個案闡釋與分析前,有必要對所斗之“草”作較為詳盡的文化釋義,即人們是如何看待生長于田地間的草的呢?或者說人是如何與自然界生長的草建立聯(lián)系,又是如何取用草的呢?對草的理解、認識和利用,至少涉及以下意涵,即人在自然中求取生存之需的同時,如何超越平常生活的世界,在自然中有意義地游戲。
有關草的文化意義,可從“草”的詞源考古講起。草的繁體字為“艸”?!墩f文·艸部》云:“艸,百芔也。從二屮?!雹贊h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八卷本),成都、武漢: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3172頁。其中,“芔”是“卉”的繁體,可見“草”即各種草木花卉的總稱?!墩f文解字》艸部下445個漢字大多與草木有關,即是生動的說明?!墩撜Z·陽貨》中的“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亦是用“草木”來代指草本植物。在農(nóng)耕生活環(huán)境中,草木隨處可見。草木既是農(nóng)耕文化的自然生態(tài)景觀,也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存資料與親密伙伴。那么,人們是如何認知草的呢?大體來看,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草”作為草本植物的總稱,與“藥”緊密相關。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云:“藥(藥),治病草也,從草,樂聲?!边@即意味著,可治療疾病的“草”皆可為“藥”?!痘茨献印ば迍沼枴份d有神農(nóng)“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雹趧玻骸痘茨献印?,長沙:岳麓書社,2015年,第203頁??梢哉f,談及治病救人的草藥,自然避不開“本草”這一術語。《中藥辭?!氛J為:“本草為中藥學的古稱,本草即本源于草之意?!雹蹏烙狼澹骸吨兴庌o海》(第二卷),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6年,第1398頁。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藥學,本草的基礎性知識背景同時體現(xiàn)了中式博物學的特點,即“格物致理”的“物理”與中國式的事物分類和認知。④彭兆榮:《本草》,《民族藝術》, 2014年第1期。在經(jīng)典藥學著作《本草綱目》中,草木有五行、五氣、五色、五味、五性與五用之別。按照植物的性能、形態(tài)與生長環(huán)境等特點,《本草綱目》將植物藥類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五部,其中草部又分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類和雜草等小類。草作為藥即人們常說的藥用植物,對應的是疾病的治療,在草木分類中,屬于十分有用的一類。草藥醫(yī)生們常采用多種不同傳統(tǒng)的草本藥物,以恢復病人的身體健康。
在草木世界中,人類生活無法繞開一類特殊的植物,即雜草。作為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雜草不同于自然生長的植被植物,也不同于人類有意識栽培種植的植物,它常被視為“作物的大敵”⑤[蘇]契卡林:《農(nóng)業(yè)技術的雜草防除法》,方墾譯,上海:新農(nóng)出版社,1952年,第1頁。,因其爭奪農(nóng)作物的養(yǎng)料、水分和陽光,損害作物發(fā)育生長而不受農(nóng)人歡迎。有關雜草的定義,幾乎都圍繞著植物與人類活動或者愿望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假如人們主觀意愿如此的話,所有的植物都有可能被視為雜草。⑥強勝:《雜草學》,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9年,第1頁。這即意味著,人們可以憑借自己的喜好與標準列出自己的雜草名單,那些出現(xiàn)在“錯誤地點”與“錯誤場合”的植物,都是雜草。⑦[英]理查德·梅比:《雜草的故事》,陳曦譯,上海:譯林出版社,2015年,第13頁。譬如出現(xiàn)在花盆里的車前草,或是菜地里的鵝腸草,甚至是前段時間為了某種目的栽種現(xiàn)在覺得不必要的任何一種植物,都會因雜草之名而被毫不猶疑地拔除掉。人們?yōu)榱藲⑺啦皇軞g迎的雜草,甚至發(fā)明了除草劑。相較作為藥用的草本植物而言,雜草妨礙了人類的種植計劃,在人類的主觀判斷中屬于極端無用之草,其終極命運是被拔除和消滅殆盡。
在長久的農(nóng)耕生活中,人們早就與自然、與身邊的植物結成了親密無間的關系。草木作為自然生態(tài)與鄉(xiāng)土景觀的組成部分,不只是為人類和牲畜提供身體機能所需的能量給養(yǎng),同時也為人類的閑暇生活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玩耍材料。那些隨處可得的、隨意摘取卻不會對其整體生長造成影響的植物,常會成為人們娛樂生活中的“玩具”。譬如用紅薯藤制作項鏈,或是紫茉莉的花朵做成耳環(huán)玩耍,或是采來花草玩斗草等,這些游戲往往和植物的生長時節(jié)有關,同時也與農(nóng)耕文化的節(jié)奏相關,常在農(nóng)耕生活的特定時節(jié)展開,“作為臨時活動插入生活”,它們就如“一首間奏,一段我們?nèi)粘I畹哪婚g表演”①[荷] 約翰·赫伊津哈:《游戲的人:文化的游戲要素研究》,傅存良譯,第10頁。,裝點并充實著人們的生活。
簡單來講,在人類的文化生活中,草同時被認知為具有不同功能和不同意義的對象。草既可以是特別有用的草,又可以是特別無用的雜草,同時還可以介于二者之間,以無用之用成為人類玩耍嬉戲的“玩具”,和人的生活、情感和記憶有著親密的聯(lián)系。斗百草中用到的“百草”正是介于極端有用與極端無用之間的草。如果說端午節(jié)期間,人們斗百草是為順應時令助推陰氣以達到禳災祛病的功能,那么節(jié)日之外的斗百草則可謂人們依著本性生活,在生活必須或物質(zhì)功利范圍之外,在“愉快的靈感”精靈的召喚下②同上,第303頁。,為了游戲而游戲,為了獲勝而游戲,為了過生活而游戲。
在民間游戲與競技中,斗戲是一個大類別,人們斗蟲、斗禽、斗獸、斗植物,可以說萬物皆可相斗論輸贏。這些斗戲,既有祈神娛神的功能,又有嬉戲玩耍的意義。就斗草而言,《點石齋畫報》談及“斗草風清”,以為“斗百草之戲本為春閨韻事,今人或于天中節(jié)行之”③艮心:《斗草風清》,《點石齋畫報》,1893年第340期。,其中的“天中節(jié)”即端午節(jié),即說人們在端午節(jié)斗百草為禳災祈福,節(jié)日之余斗百草則純粹為了游戲。在長久的游戲娛樂過程中,人們不斷完善斗百草之戲。歷代詩文、小說與戲曲中有關斗草的描述不勝枚舉??梢哉f,斗草已是文學作品中的一大主題,甚至有專門的“斗草”詞牌名,如敦煌曲子詞中的《斗百草》(四首):
建寺祈長生,花林摘浮浪。有情離合花,無風獨搖草。喜去喜去覓草,色數(shù)莫令少。
佳麗重明辰,簪花競斗新。不怕西山白,惟須東海平。喜去喜去覓草,覺走斗花先。
望春希長樂,南樓對北華。但看結李草,何時染纈花。喜去喜去覓草,斗罷且歸家。
庭前一株花,芬芳獨自好。欲摘問旁人,兩兩相捻笑。喜去喜去覓草,灼灼其花報。④張劍注釋:《敦煌曲子詞百首譯注》,敦煌:敦煌文藝出版社,1991年,第229—233頁。
這四首詞內(nèi)容自然清新,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漫溢喜悅,活潑生動地呈現(xiàn)了斗草的完整過程:覓草、斗草、斗罷回家以及看見花草喜不自勝的狀態(tài)。對于斗草歸家的余味與看見花草便想到采花斗草這兩個階段因發(fā)生在正式比斗之后,因此常被人們忽略。那么,文斗和武斗之“斗”具體表現(xiàn)如何呢?
游戲作為特定時空范圍內(nèi)進行的一種自愿活動或消遣,遵循自愿接受但又有絕對約束力的規(guī)則⑤[荷] 約翰·赫伊津哈:《游戲的人:文化的游戲要素研究》,傅存良譯,第32頁。,斗草游戲自然有其約定的玩法和規(guī)則。在仇英的《漢宮春曉圖》中有斗草(文斗)的場景。圖中四位女性圍坐庭院,她們手里正拿著花草比斗,用過的花草散亂地放在一邊,在她們右側還站立著兩位熱切觀戰(zhàn)的女性。除了繪畫作品,文學作品中亦有文斗的生動描述。例如《紅樓夢》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藥茵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中,眾人為寶玉等人的生日安席飲酒作詩,各屋的丫鬟們也聚在一起斗草取樂: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個人,都滿園中頑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來兜著,坐在花草堆中斗草。這一個說:“我有觀音柳?!蹦且粋€說:“我有羅漢松?!蹦且粋€又說:“我有君子竹?!边@一個又說:“我有美人蕉。”這個又說:“我有星星翠。”那個又說:“我有月月紅?!边@個又說:“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蹦莻€又說:“我有《琵琶記》里的枇杷果?!鼻W官便說:“我有姐妹花?!北娙藳]了,香菱便說:“我有夫妻蕙?!雹俨苎┣郏骸都t樓夢》,北京:華文出版社,2019年,第648—649頁。有學者對《紅樓夢》中描述對斗草游戲所提植物進行了考證,其中,觀音柳為檉柳、星星草為吉祥草、月月紅為月季、姐妹花為七姊妹、夫妻花為并蒂蘭花。見潘富俊:《紅樓夢植物圖鑒》,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第178—183頁。
這段引文活潑有趣地描畫了斗草的場景:斗草者于庭院中尋覓花草,然后圍坐比斗采集花草的多寡,同時以對仗形式互報草名。以大觀園中的斗草為例,斗草的步驟有:
一是覓草。尋覓、采集和準備斗草所需的花草是斗草的第一步。覓草,意味著游戲者需要對所采植物的名字、特征和典故等有所了解,就此而言,覓草算得上是博物知識的競爭。斗草前所覓花草的多寡會影響比賽的輸贏,若在眾人用盡花草后還能取出幾種,便會勝人一籌,因此斗草者常會悄然準備以求正式斗賽時出其不意。詩句“水中芹葉土中花,拾得還將避眾家。總待別人般數(shù)盡,袖中拈出郁金芽?!保ㄌ拼踅ā秾m詞》)便是對此的貼切描述。明代布衣吳兆在萬歷年間游金陵時寫就的《秦淮女兒斗草篇》中,“密取畏人窺,疾行防蘚滑”②杜松柏主編:《清詩話訪佚初編》第一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第215—218頁??坍嫷囊嗍嵌凡菡邠膶κ指Q見所采花草因而小心翼翼藏匿的畫面。除了花草的多寡,準備珍稀物種亦能增加斗草獲勝的機會,于是癡迷斗草的人們會提前做足準備。《開元天寶遺事》中所載“長安王士安,春時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為勝,皆用千金市名花植于庭苑中,以備春時之斗也”,③王仁裕等撰,丁如明輯校:《開元天寶遺事十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97頁。便是早早將名貴花木種在庭院中,只為春時斗花獲勝做好萬全準備的佐證。諸多典籍中,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恐是安樂公主,《隋唐嘉話》中有如下記載:
晉謝靈運須美,臨刑,施為南海祇洹寺維摩詰須,寺人寶惜,初不虧損。中宗朝,安樂公主五日斗百草,欲廣其物色,令馳驛取之。又恐為他人所得,因剪棄其余,遂絕。④劉餗撰,程毅中點校:《隋唐嘉話》,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52頁。
為了獲得斗草的珍稀材料,安樂公主別出心裁地打起維摩詰像上珍貴胡須的主意,甚至因為擔心為他人所得,狠心剪棄了其余的胡須。胡須自然不是花草,安樂公主的斗草材料似乎有作弊的嫌疑。然而從此記載可以見出,準備充分的花草與不同尋常的材料是贏得比賽的重要一步。
二是斗草。斗草材料準備好后,便是互報花草名或比斗花草多寡了?;蠡ú菝婕罢Z言文字的對仗,需要具備一定的語言修辭能力。前述引文中,大觀園的丫鬟們用觀音柳對羅漢松、君子竹對美人蕉、星星草對月月紅、牡丹花對枇杷果等,這幾組皆是對仗的植物名,完全符合文斗的要求,即“要對得工,天然巧。凡花草每出斗賽,即丟棄,如有好名目者,花對花,草對花俱可。只要名目相對,平仄相當,自然工巧,方妙?!雹脔U在齊:《蒲團上語·叢書集成續(xù)編·第90冊·子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第205頁。
一般來說,斗賽中采摘丟棄的花草不會是珍稀的藥用草本植物。當然,若是人在藥圃卻熱衷斗草,既不忍心采摘名貴草藥,又不愿失掉游戲的樂趣,便有可能改變斗賽的規(guī)則,只比斗植物名字而不采摘花草,在《鏡花緣》第七十六回“講六壬花前闡妙旨 觀四課牖下竊真?zhèn)鳌敝芯陀腥绱硕凡莸奶嶙h。文中寫到眾人在百藥圃中采摘植物斗草,紫芝以為不可,便道:
若依妹子斗法,不在草之多寡,并且也不折草。況此地藥苗都是數(shù)千里外移來的,甚至還有外國之種,若一齊亂折,亦甚可惜。莫若大家隨便說一花草名或果木名,依著字面對去,倒覺生動。②李汝珍撰,張友鶴校:《鏡花緣》,北京:作家出版社,1955年,第564頁。
的確,珍貴的藥用植物若是用于娛樂便暴殄天物了,用來玩耍的草自然是介于草藥與雜草之間的草。眾女子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于是《鏡花緣》第七十七回“斗百草全除舊套 對群花別出心裁”中便有了在苗圃中覓花而不采花,只報花草名斗草的場景,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長春對半夏、金盞草對玉簪花、狗兒草對雞冠花、蝴蝶蘭對蜜蜂草、銀杏對金果等多對植物的名字,包括了百余種花草樹木。③同上,第567—575頁。可見藥圃百草匯集,芬芳璀璨,人在其中游戲玩耍,自然身心喜悅。
在文斗中,有時會附加少量文雅賭資以增加樂趣。如“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賭珠璣滿斗”(宋·李清照《清平樂》)、“何如斗百草,賭取鳳皇釵?!保ㄌ啤む嵐取恫缮!罚┑缺闶菍Α百€斗”的有趣描述。簡單來說,斗草(指文斗)是女子社交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其中體現(xiàn)了豐富的自然知識、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古老的民間智慧與傳統(tǒng)的博物文化。女性斗草者甚至因此被人們視作“自然和文化知識的傳播者”④姜虹:《女子益智游戲“斗草”中的植物名稱與博物學文化》,《中國科技史雜志》,2017年第2期。。
作為“斗物類”游戲,武斗類斗百草的核心在于百草韌性與參與者力量的對抗性。因為斗草所用植物不同,不同地區(qū)的斗草(武斗)叫法不一,筆者所在的川渝地區(qū)稱作“打官司”或“拉將”,山東地區(qū)叫“拉巴條”⑤葉濤:《山東民俗》,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74—375頁。,北京等地叫“拔根”或“拔老根”,這些俗稱生動呈現(xiàn)了游戲雙方博弈、牽制、較量的張力。其中,“打官司”一名更是展現(xiàn)了游戲如打官司般相斗,糾結不休,陷入麻煩。⑥蔣藍:《老游戲》,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02頁。
清代畫家金廷標的《群嬰斗草圖》描畫的便是斗草的全過程。圖中10個孩童三三兩兩散落田野,他們或是正在找尋可斗之植物,或是蹲下扯拔花草,或是衣衫兜滿花草,或是蹲圍小圈比賽所采花草種類(可算文斗),或是站立比斗花草(即武斗)。其中,武斗所選植物為車前草中間婷立的花梗。實際斗草中,因為所處地理、生態(tài)、氣候與習俗不同,各地民眾選來比斗的植物與方式自然有所差別。如浙江省溫嶺市澤國鎮(zhèn)斗草所用植物主要為“鵓鴣酸”?!稘蓢?zhèn)志》記載:“春夏間,摘取俗名‘鵓鴣酸’的草,去莖皮留莖芯,兩草十字相交互拉,以拉斷對方為勝”①浙江省溫嶺市澤國鎮(zhèn)志編纂委員會編:《澤國鎮(zhèn)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17年,第242頁。,“鵓鴣酸”即路邊常見的酢漿草科酢漿草屬酢漿草。具體而言,武斗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一是覓草。覓草即確定適宜比斗的百草種類并挑選最佳的斗草材料。綜合文獻資料與田野訪談記錄,武斗常用之植物有車前草、酢漿草、牛筋草和楊樹葉梗,有些地方也用狗尾巴草。就車前草而言,文獻中有如下記載:
車輪菜,《本草》名車前子。一名當?shù)?,一名芣苢,一名蝦蟆衣,一名牛衣,一名勝舄菜?!稜栄拧吩疲厚R舄,幽州人謂之牛舌草。生滁州及真定平澤,今處處有之。《川沙廳志·藥之屬·車前子》:俗名癩蛤 草,又名打官司草。②徐光啟撰,石聲漢校注:《農(nóng)政全書校注》(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343頁。
芣苢,車前也,大葉長穗,好生道旁。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婦人無事,相與采此芣苢,而賦其事以相樂也。采之未詳何用。或曰:其子治難產(chǎn)。③朱熹集注:《詩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5—6頁。
由上引文可見,車前草的物名大多與其生長在道旁及牛馬足跡中有關。在盎格魯-撒克遜語中,“車前草”亦意味著“緊跟人類腳步”的“長在路邊的寬葉草”④[英]理查德·梅比:《雜草的故事》,陳曦譯,第80頁。。因為車前草花梗長度合適,有良好的韌性,加上隨手可得,便成為合適的斗草材料。
其他常用的斗草植物有牛筋草和酢漿草。牛筋草俗名為路邊草、千人踏,⑤蔣長遠、周德銘:《中草藥臨床驗錄》,重慶: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1984年,第107頁。川渝地區(qū)的民眾喜用該草斗草,將其喚作“官司草”或是“將草”。酢漿草亦常生長于路邊草叢或是河谷林下,其生命力與繁殖能力極強。同時,酢漿草葉柄較長,適合拎在手中玩耍。此外,北方某些地區(qū)秋季喜用楊柳科落葉喬木白楊樹的葉梗進行比斗。秋天滿地落葉,路旁常有孩童興致盎然地斗楊樹葉梗。由此可見,人們選來武斗的植物通常生長于路邊,它們數(shù)量眾多且繁殖迅速,同時具有良好的韌性,且長短合適便于把握玩耍。當然,這些斗草游戲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端午時節(jié)。
確定可斗的植物種類后,還需要在田野間精心挑選最佳的材料作為游戲的戰(zhàn)將。一位兒時喜歡斗草的四川朋友分享其覓草的經(jīng)驗時談道:
主要觀察官司草的形狀,如果草籠茂盛,葉子寬大,那叢官司草肯定會有很多很好的“大將”。如果葉子狹長細小,官司草上面分的穗一般就會只有兩三根,肯定一拉就斷。草莖越粗越長的,上面穗狀發(fā)叉越多的,就越容易贏。⑥訪談對象:小石,女,漢族,四川樂山人,35歲;訪談人:付海鴻;訪談時間:2021年7月10日。
于田野間尋覓最好的斗草材料,是每一位參與游戲的人為贏得斗草游戲所做的第一步準備。正式游戲開始前,除了覓草,還有養(yǎng)草的經(jīng)驗處理。
二是草的處理。草的處理是指對選中的斗草植物進行保養(yǎng)與處理,以增強其韌性,提高正式比賽時獲勝的機會。以“斗老根”為例,正式比賽前,游戲者常會認真處理葉柄,要么將葉柄泡鹽水里使葉柄更加結實耐磨,要么用悶的方法,把揀好的葉柄放在鞋里,慢慢用腳的熱量把葉柄熏黃熏黑,使葉柄變得柔韌又結實。①曹中平、李曉城編:《中國民間游戲總匯·角力卷》,林繼富主編:《中國民間游戲總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年,第5—6頁。在王安憶的《小鮑莊》中,有如下經(jīng)典描述:
撈渣和鮑仁遠家二小子玩“斗老將”。鮑五爺幫著撈渣捋楊樹葉子,捋了滿滿一大鞋殼,一小鞋殼。鮑五爺捂一只鞋,撈渣捂一只鞋,一捂捂兩天。捂出來的楊樹葉梗子,黑得油亮,比麻還韌。鮑仁遠家二小子的楊樹葉梗子捂得嫩,拉不過撈渣。斗一個,斷一個,斗一個,斷一個。急眼了,越急越斷。②王安憶:《小鮑莊》,廣州:花城出版社,2021年,第36頁。
悶老根的方法是斗草游戲者之間公開的秘密,這些經(jīng)驗代際相承,并在朋輩之間共享。當然,斗老將的也有女孩,但是女孩因為不喜歡男孩用腳捂過的“臭氣熏天”的楊樹葉梗,常會拒絕與男孩斗老將。③訪談對象:小喬,女,漢族,沈陽人,34歲;訪談人:付海鴻;訪談時間:2021年7月3日。因此,在斗草中便會自然結成同性社交游戲圈。在文學作品之外,斗草游戲者亦有“養(yǎng)草”的鮮活記憶,一位四川朋友興奮地回憶道:
回家后,把扯來的“將草”進行分類:一類是比較差的,差的就先派出去比賽,拉斷了也不覺得可惜;一類是好的將草,要把它們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放在席子下面鋪的稻草里,壓上兩三天,將草的水分被稻草吸掉后會變得綿實,韌性會更好。不過,不能放久了,放久了就很容易脆。④四川鄰水一帶將斗草稱作“拉將”,所用的牛筋草在孩童口中便是“將”或者“將草”。訪談對象:海龍,男,漢族,四川人,40歲;訪談人:付海鴻;訪談時間:2021年7月3日。
為了在游戲中獲勝,年少的斗草者一絲不茍地處理著斗草的材料,其中充滿游戲的專注與熱忱。同樣,酢漿草的葉梗若想提高斗贏的機會亦關涉經(jīng)驗。一位柳州籍友人談道:
酢漿草的表皮剛剝掉的時候很濕,一拉就會斷,因此不能馬上拿去斗,需要拎在手里幾分鐘,等它稍微干些的時候再拿去斗,注意不能太干,太干就容易斷。⑤訪談對象:小昭,女,壯族,廣西柳州人,42歲;訪談人:付海鴻;訪談時間:2021年6月24日。
可見斗草中涉及斗草材料的細節(jié)處理與把握,這是斗草者共有的知識經(jīng)驗,當然,實際處理的過程還涉及游戲者對這些知識經(jīng)驗的掌握程度,這個過程是游戲者“勇氣、韌勁、智謀,以及不可或缺的最后一點,他的精神力量——他的‘公道’(fairness)”⑥[荷] 約翰·赫伊津哈:《游戲的人:文化的游戲要素研究》,傅存良譯,第12頁。的考驗和體現(xiàn)。“公道”自然與游戲的規(guī)則有關,無論是材料選擇,還是比斗過程,都有雙方需要遵守的規(guī)則,作弊是不被允許的。
三是斗草。斗草步驟中,“斗草”指的是游戲雙方借助植物完成韌性與力量的比斗,既是正式游戲的開始,亦是游戲的完成。因為選用植物不同,具體斗法會有差異,常見的有三種:1.交叉相斗。用楊樹葉梗和車前草斗草時將雙方選用的葉?;蚧üJ纸徊婧?,各持己方的葉?;蚧ü?,斷者為輸,不斷者為贏;2.穿插相斗。用牛筋草“打官司”即是如此,挑選長度合適的牛筋草稈莖,先在莖端(含穗狀花序部分)各自打個結,再將長草莖相互穿入對方的草莖結中,然后拉緊,用力比斗,直到一方的牛筋草被拉斷。3.纏繞相斗。挑選酢漿草長葉莖,小心剝?nèi)テ渫馄?,只留下纖柔的草心與三片倒心形葉子。兩人各執(zhí)一根草心,纏繞糾結后相拔,同樣,葉莖斷者敗,不斷為勝。
斗草時除了考慮植物的韌性,還需要懂得如何交叉草莖、如何使用巧力,這些都是贏得比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一位熱衷斗草的伙伴分享道:
打官司是有竅門的。和對方的官司草交叉時,要盡量用自己的官司草最粗的部分去交叉,拉的時候手要抓牢;拉的過程也要注意用力,遇到旗鼓相當?shù)牟萋貙容^費時費勁,有時候拉到手板心都紅了都不能決一勝負。這個時候需要猛然用力,以最快的速度把對方的官司草拉斷。①此處的官司草即牛筋草。訪談對象:小碩,女,漢族,四川樂山人,36歲;訪談人:付海鴻;訪談時間:2021年6月25日。
斗牛筋草需要游戲者經(jīng)驗的積累和智力的投入,斗車前草和用楊樹葉梗拔老根時亦如此。幾種斗草植物中,酢漿草的葉莖最為纖弱,牛筋草韌性最強,因而斗酢漿草所用力量最小,牛筋草則最為費力?!对~中城市》一書中,作者回憶用力斗草的場景時,描寫到:
用自己的草繩套住對方的草繩,像拔河一樣雙方各自用力回拉,眼睛一閉,身體向后傾斜,突然不知誰的繩子就斷了,雙方一個趔趄,小伙伴們轟地一笑,待站穩(wěn)了再細看誰贏誰輸,這時候所有玩伴的頭都湊在一起,眼睛瞪得亮亮的,看清楚后又是一陣哄堂大笑,這是斗草最令人難忘的時候。②吳琳:《詞中城市:品讀宋詞中的人文景觀》,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第55頁。
引文中的“趔趄”生動說明了游戲者斗草時的傾盡全力與專注投入。就斗力而言,斗草中的角力主要涉及人的上肢,且主要表現(xiàn)為手的力量,具有體育能力提升的功用。在江蘇三師附小教師嵇宇經(jīng)1928年編訂的《民間游戲》一書中,作者就試圖將社會上的游戲引入學校,借助不同的游戲盡體育之能事。③嵇宇經(jīng)編,嚴少陵、計志中校訂:《民間游戲》,上海:商務印書館,1928年,第1頁?!按蚬偎尽保炊凡荩┍阄涣?0種民間游戲之中,“六年小學一二三年用——上肢同時活動”④同上,第99—100頁。。可見學校體育教學引入斗草,就在于斗草時涉及的上肢力量比斗。
簡單來講,相較博物知識與語言修辭的文斗,以植物韌性分勝負的武斗雖不涉及太多高深的植物知識與精妙的語言對仗,然而游戲所用之植物需要在田野間勘察、挑選、采摘,甚至涉及斗草材料的處理技巧,其間所費精力與心思,除了自然野趣與游戲的娛樂功能外,其實還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民俗生活中人與自然、人與人親密無間的相處之道,值得細加探究與學習。
斗草和其他民間游戲一起,構成了民間日常游戲生活的底色。踏青斗草,無論是文斗還是武斗,都是民眾生活中的一件雅事、韻事和趣事。
歷代詩文、小說、繪畫與戲曲中,有關斗草的描述數(shù)不勝數(shù)??梢哉f,對喜愛斗草的人士而言,斗草不僅是游戲本身,同時還是詩意生活的體現(xiàn)?!秲x鄦漫稿》中的《戲擬斗草會啟》便是對斗草之于詩意雅致生活的最好注解,輯錄原文如下:
東風徧扇,芳草成茵,遠碧連天,濃陰匝地。南浦銷魂之地,畫舫縈青。西堂夢醒之時,池塘縐綠。閨情無賴,遠道多迷,甫過挑菜之辰,莫負嬉春之月。爰於月之某日,敬邀環(huán)佩畢蒞園林,行曲徑以尋芳,集空階而斗草。山上蘼蕪莫采,易惹相思;汀前之杜若休搴,不堪持贈。雙雙結伴,來尋蛺蝶之花;兩兩牽裾,好佩鴛鴛之草。倘逢芣苢,雅合宜男,若遇萱蘇,真堪蠲忿。刺能傷手,不須架上薔薇,臭結同心,最好階前蘭蕙。結成好侶,拾此葳蕤,匯集群芳,課其殿最。錦標誰得,占來香國之魁;寸草不名,罰以花間之跪。春光欲暮,勝會不常。聊訂簡章,幸臨芳躅。①云間儀鄦:《儀鄦漫稿》,《上海小說叢報社》卷六,上海:中國圖書公司記和印刷所,1916年。
這則會啟意在春日消逝前,邀約女性友人一同斗草(文斗),除了對所采花草做了要求,還對斗草的獎懲做了說明,那些說不出一花一草之名的人,會被罰以“花間之跪”。會啟內(nèi)容清新活潑,節(jié)奏明快,讓人眼前浮現(xiàn)眾女子兩兩相攜結伴覓草、嬉笑斗草的美好景象,并對此生出向往之情。“戲擬斗草”一文,看似閨中女子的無聊之舉,實則是人在春日草木葳蕤的情境中油然而生的詩意,是人類借斗草之戲表達的天真情感,因為人在草長鶯飛的田間踏尋百草,匯集群芳,比斗應答之際,便在“植物的生長與人類心靈的覺醒之間畫上了一條平行線”②[法]葛蘭言:《古代中國的節(jié)慶與歌謠》, 趙丙祥、張宏明譯,趙丙祥校,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37頁。。人在花草的枯榮中感知四季的更替,人的身心與花草、與自然有了某種隱秘的連接,因而“斗草”游戲不僅是游戲,同時也是對自然的吟詠與互動,更是人類心靈與自然萬物的相生相長。
斗草是在自然中借助草木完成的游戲,無論是文斗還是武斗,均充滿了自然野趣,人在踏尋百草的過程中,全身心地感受自然的舒暢與游戲的歡樂。對這一悠然美好的過程,《看山閣閑筆·斗草》描述如下:
踏青斗草,佳人韻事。手提筠籃,各求異草,團坐于碧蒲席上,卷羅袖,出春纖,從容斗之,不覺草薰人韻,笑語生風。③黃圖珌:《看山閣閑筆》,袁嘯波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13頁。
求異草、團坐、卷羅袖、出春纖、從容斗之,整個過程自然、喜悅、自在,用“不覺草薰人韻,笑語生風”概括甚為貼切。實際上,斗草中體現(xiàn)的人與自然互動、人與植物游戲的過程,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全部打開,是人全身心觀看、聆聽、嗅聞、觸摸自然的過程,是認知自然、認知美、感知環(huán)境與萬物交流的過程,也就是奧爾多·利奧波德所說的對自然過程的感知,這種感知是“無法用學位或金錢換得的”①[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xiāng)年鑒》,李靜瀅譯,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2017年,第229—230頁。。對自然的感知和體驗,也就是對自然的認知探索,是“承認大自然的權威,人法天、人向大自然學習”,相對那種“分割、隔離、控制自然世界,試圖馴服、壓榨、勒索自然世界”的“不自然的認知”②劉華杰:《博物人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102頁。,自然的認知不僅關乎個體的生命體驗,同時關乎人類生命展開的寬度與厚度,更是影響著人與自然萬物相處的方式和態(tài)度。
斗草游戲中,感知自然的過程亦是人們學習研究自己的鄉(xiāng)土的過程。筆者訪談中,一位伙伴興致勃勃地談道:
我小時候一般都是在甘家灣(受訪人所在的自然村落)周圍路邊去找。我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大石壩和劉家灣,三隊也去過,但比較少。一般來說,紅苕地和苞谷地里的將草(牛筋草)長得比較好。尤其是苞谷稈砍了后,大豆長得好的時候,將草很多。③訪談對象:海龍,男,漢族,四川鄰水人,40歲;訪談人:付海鴻;訪談時間:2021年7月5日。
從引文可見,為尋找最好的牛筋草,年少的斗草者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與此相關的鄉(xiāng)土植物知識。幼小腳步向田野地標“大石壩”和“劉家灣”探尋的過程,亦是一次短途的自然冒險。在尋覓花草、親知自然的過程中,熱愛斗草游戲的人們逐漸勾勒出一幅自己專屬的斗草植物地圖與田間作物日歷,完成了對生活于此、游戲于此的地方的第一次個人探索。這地方“融合了人與自然的秩序,是人們直接體驗世界的意義中心”④[加]愛德華·雷爾夫:《地方與無地方》,劉蘇、相欣奕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21年,第213頁。。這樣的體驗,在個人生命故事中,亦是值得回憶與書寫的生動經(jīng)歷。⑤歷史學家陳絳在其晚年的口述歷史中,就回憶了如何用酢漿草斗草的活潑情景。陳絳口述,郭志坤撰稿:《陳絳口述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6年,第7頁。同時,對于有過同樣游戲經(jīng)歷的人而言,斗草便成為了他們共有的生命記憶。
簡單來講,在斗草游戲中,游戲者們建立了親密互動的“游戲圈子”,即游戲社交關系。斗草者們探索身邊的自然與鄉(xiāng)土世界,在認知花草的過程中親近與感知自然??梢哉f,斗草游戲超越了物質(zhì)的功利主義,游戲者在游戲中與植物建立的是一種親密無間的、關乎心靈的關系,這種關系單純友善且詩意盎然。
斗草和其他游戲一樣,有自己的進程與意義。在端午的節(jié)俗生活中,人們通過斗草順應時令幫助陰氣上升,以此達到祈神禳災之目的;在民間斗賽游戲中,人們?yōu)楂@得游戲的愉悅感和滿足感而斗草,為斗草而斗草。就此而言,斗草是真正的游戲,因為“其目的就是游戲,供它使喚的精靈就是愉快的靈感”⑥[荷] 約翰·赫伊津哈:《游戲的人:文化的游戲要素研究》,傅存良譯,第303頁。。
人類需要游戲,因為人類的本性需要尋找樂趣。柏拉圖曾言:“過生活須得像做游戲,玩玩游戲,獻獻祭品,唱歌跳舞,如此這般,人方能取悅眾神,方能御敵自衛(wèi),方能賽場取勝”①(古希臘)柏拉圖:《法律篇》,轉引自(荷)約翰·赫伊津哈:《游戲的人:文化的游戲要素研究》,傅存良譯,第303頁。。以斗草為例,人類早就知道如何在自然中借助身邊之物游戲玩樂,取悅眾神,也取悅自己。只是到了科學技術與網(wǎng)絡游戲異常發(fā)達的當下,機械時代的人們不知不覺間疏離了自然的游戲玩樂。玩具制造業(yè)的興起,亦讓人們遠離并忘卻了親知自然的民間游戲。勞動務工人群從鄉(xiāng)村流動到城市,也影響了民間游戲的傳承。②林繼富:《總序》,曹中平、李曉城編:《中國民間游戲總匯·角力卷》,林繼富主編:《中國民間游戲總匯》,第15頁。多種原因的合力導致了斗草類民間游戲的邊緣化。傳統(tǒng)社會中親自然與親鄉(xiāng)土的斗草之戲與大部分民間游戲一樣,早已是蒙上灰塵的“老古董”。人類似乎離開機器制造的玩具就不會游戲了,過去在自然中游戲的生活似乎已經(jīng)變成了歷史?;蛘驗槿绱?,斗草中人與自然、人與植物、人與鄉(xiāng)土、人與人的生動交集,人從中獲得的生命感動與愉悅滿足,才顯得愈加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