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時代”的時空旅行:基于闡釋場域視角再解讀列寧時代觀

      2022-11-23 20:36:22劉晶晶陳殿林
      萍鄉(xiāng)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帝國主義列寧場域

      劉晶晶,陳殿林

      “時代”的時空旅行:基于闡釋場域視角再解讀列寧時代觀

      劉晶晶,陳殿林

      (合肥工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從西方到東方,從俄國到中國,在時代的變遷中,“時代”也經(jīng)歷了一場時空旅行。作為一個重要的理論“中轉(zhuǎn)站”,列寧的時代觀有著深刻且系統(tǒng)的分析。在場域理論下,以場域為新視角考察列寧時代觀的理論體系,并闡釋其多維價值。在理論維度,列寧承接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原型;在歷史維度,俄國語境下的時代觀成為指導實踐的理論武器;在現(xiàn)實維度,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觀提供有益借鑒。

      列寧;時代觀;闡釋場域

      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在從西方到東方,最終傳入中國的過程中,列寧的思想起著重要作用。對列寧時代觀的把握程度直接影響到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理解程度,要把握新時代的深層次內(nèi)涵,便需要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特別是列寧的“時代觀”。

      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都有關于“時代”的觀點和闡述,列寧也提出過大量關于“時代”的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以來,“時代觀”在學界成為研究領域熱點之一,有大量文章以列寧的經(jīng)典著作《帝國主義論》為文本,并結(jié)合國家觀對“時代觀”進行分析。事實上,在列寧的多部著作中,都有關于時代觀的深刻論述,如《論民族自決權》《我們綱領中的民族問題》《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打著別人的旗幟》等。另外,在對列寧時代觀的文本解讀中,除了傳統(tǒng)的句讀、段讀以及宏觀范疇的概念解讀外,還可以嘗試引入當代新的理論框架,以不同視角挖掘列寧時代觀的內(nèi)在邏輯,從而在列寧所處的時代與當代之間搭建更多的解釋路徑。毋庸置疑,只有真正認識列寧的時代觀,才能理解“時代”的整體內(nèi)涵。

      基于此思考,本文首先從馬克思恩格斯等經(jīng)典作家的著作出發(fā),厘清列寧時代觀的理論淵源,在解讀列寧的時代觀中嘗試引入場域理論,轉(zhuǎn)換對列寧時代觀的解讀視角,并試圖在時代變化的背景下,透視列寧對其時代觀的闡釋,以及在理論、歷史與現(xiàn)實交織錯雜中的多維價值。

      一、“時代”的起點:概念的引入

      時代是人們根據(jù)世界整體所處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對不同歷史階段進行劃分的結(jié)果。通過對時代的劃分可以準確把握自身所處的環(huán)境特征和最終走向,順應歷史之潮流。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時代的問題上主要是從經(jīng)濟角度考慮,即以生產(chǎn)力和社會經(jīng)濟形態(tài)對時代進行劃分。在《1857—1858年經(jīng)濟學手稿》中馬克思提出:以自然條件下“人的依賴關系”,商品經(jīng)濟條件下“物的依賴性”,人的“自由個性”的發(fā)展作為不同時代的特征和本質(zhì)。

      當然關于時代的劃分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換言之,不同時期、不同人物、不同國家都有不同的劃分標準,這點在馬克思等人的著作中也有所體現(xiàn)。比如馬克思在《〈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序言》中劃分了人類社會的“時代”,根據(jù)社會經(jīng)濟形態(tài)的演進,將時代劃分為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xiàn)代資產(chǎn)階級的生產(chǎn)方式,但在其他的一些著作(如《雇傭勞動與資本》)中,馬克思又以生產(chǎn)關系為依據(jù),將時代劃分為古典古代社會、封建社會和資產(chǎn)階級社會。

      列寧提出“時代”一詞最早是在《〈哈爾科夫的五月〉小冊子序言》里,其中列寧縱觀大局,并引用普列漢諾夫?qū)τ谑澜缇謩莸姆治觯J為在當時一觸即發(fā)的世界緊張局勢和政治高壓空氣下,革命形勢的迫在眉睫就是那個時代的主題。他還評述道:“正是這樣一個群情激昂、突然事變一觸即發(fā)的時代就要到來了。”[1]13當然,在這里列寧還沒有對“時代”給予確切的定義,只是在前人所提出的概念的基礎上使用這一詞,并初步認識到當時所處的時代與以往存在區(qū)別。

      二、“時代”的時空旅行:列寧的闡釋場域

      任何一種理論或概念,其解釋目的和導向功能都離不開闡釋發(fā)揮作用。在布迪厄的場域理論中,他將闡釋系統(tǒng)看作是一個場域,也就是闡釋場域[2]134-136。在這個特定的場域中一些原本普通而沒有特殊含義的詞匯被專門化、系統(tǒng)化、抽象化,與此同時在場域內(nèi)部又存在多種復雜的要素。而“時代”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概念被引入后,不僅形成了關于時代的場域,而且在對不同的歷史人物的闡釋和理解中也形成了一個個既獨立又互聯(lián)的闡釋場域。事實上,以不同的視角思考列寧的時代觀,在某種意義上就構成了一個關于列寧時代觀的闡釋場域。就“時代”的歷史發(fā)展脈絡而言,時間場是作為時代的歷史發(fā)展表征存在;而對于每一個時代而言,又存在一個空間場為當時的實踐活動提供一定的場所范圍。在列寧的文本中從時代場到空間場,闡釋場域的內(nèi)容展示了列寧時代觀理論的自身發(fā)展和變化軌跡,也對列寧的理論有了更多的解讀?;诖耍枰獙α袑幍臅r代觀在復雜場域中進行闡釋和界定。

      (一)時間場:歷史發(fā)展的表征

      如果承認研究時代的必要價值,那么就必須對于列寧的時代觀作進一步考察,但是時代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顯然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理論又該以何種形式去把握時代呢?又能否直接把握所有時代的具體形式?顯然這是不可能的,當然也是不必要的。在列寧看來,把握時代的關鍵前提在于我們理解時代的發(fā)展方式和最終走向,如此便能在最大程度上接近“時代”的各種形式。

      1.時代的方向:進步觀

      布迪厄提出的場域理念認為,場域與慣習有著互相影響的關系。時代在發(fā)展中逐漸形成一個方向,也就是在時間場域中形成了關于發(fā)展方向的慣習[2]166-167。在列寧的時代觀中,這一慣習就相應地表現(xiàn)為在長期的社會與歷史的發(fā)展中,時代也隨之形成同步的方向。由于社會是一定時代中的社會,而時代又是不同社會形式的載體,因此,這一方向就表現(xiàn)為與人類社會的進步方向的一致性。

      列寧關于“時代”的進步方向的論述諸多,其中以“帝國主義時代”為典型。在列寧的著作中他曾經(jīng)多次使用了“帝國主義時代”這一概念,并且在列寧的時代觀中,“帝國主義時代”是落后時代的象征,是“進步”的反義詞。從時代的方向來看,時代進步的趨勢要求“帝國主義時代”的最終宿命是必然被拋棄。深入考察發(fā)現(xiàn),列寧對“帝國主義時代”的定義主要是從其性質(zhì)和階段來理解的。首先在“帝國主義時代”的性質(zhì)方面,列寧認為“帝國主義”本身已經(jīng)處于“腐朽性”和“垂死性”。正是由于這種“腐朽性”決定了在帝國主義這個時代的最終趨勢是要被比其更具有先進性的“時代”所代替,盡管在形式上當前的“帝國主義時代”仍在腐朽的邊緣掙扎;另外,從所處的階段上來考量“帝國主義時代”,其未來趨勢也必然是不斷進步的。在列寧所處的時代的“帝國主義”是“垂死的但還沒有死亡的資本主義”,因此,就社會發(fā)展的總體階段而言,此時的帝國主義尚處于過渡階段,準確地講這個階段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階段。

      無論是對未來時代的發(fā)展方向的展望還是對當前時代的判斷,列寧的著作和論述無不體現(xiàn)出其隱含的關于時代的觀點,即時代的方向是以進步為基本原則的,盡管在某些時間段內(nèi)的表現(xiàn)尚不明顯。

      2.時代的前景:使命觀

      慣習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持久而又潛在的行為傾向系統(tǒng),相似的客觀條件下所構成的慣習趨于一致。在時間場域中,時代的前進方向或多或少會受到慣習的影響,當時間的場域不斷延續(xù),且范圍進一步擴大時,時代的最終結(jié)果和走向也會受到慣習的影響。時代理論并非純粹地就時代而論時代,而是肩負著未來發(fā)展的責任和使命。

      在列寧的時間場域中,時代的前進方向已成為一種慣習,因此由于場域中慣習的存在,時代在向前發(fā)展的過程中,不僅受到前進趨勢的影響,還會在時間場域中形成時代的發(fā)展使命。這種使命觀是列寧基于世界的經(jīng)濟和政治基本矛盾運動的狀態(tài),并聯(lián)結(jié)無產(chǎn)階級的歷史使命,最終賦予時代鮮明的使命特點。盡管列寧針對時代的方向提出了進步觀,但是就每個時代而言,進步是其發(fā)展的長遠目標。在錯綜復雜的現(xiàn)實社會歷史條件下,每一時代需要設定一個具體的目標,這種目標最終形成時代的使命,與進步觀相比這種使命是每個時代短期的目標。

      (二)空間場:實踐活動的場所

      實踐活動是在一定的場所中展開,尤其是在社會發(fā)展中,時代為實踐提供活動空間。因此,在歷史演化中不同時代事實上就是由多個不同的場域構成,而且這些場域之間有著自身特有的邏輯和必然性。據(jù)此,將時代劃分為另一種闡釋場域,也就是在不同時代所形成的空間場域中考察其個別特征和內(nèi)在聯(lián)系。

      列寧的時代觀是在分析世界政治經(jīng)濟矛盾運動基本狀態(tài)的基礎上,作出的實質(zhì)性與一般性判斷,并明確無產(chǎn)階級的歷史使命就是在時代問題下的革命必然道路,賦予“時代”鮮明的實踐特征。列寧的時代觀是貫穿列寧主義的邏輯鏈條,是打開列寧主義的一把鑰匙。

      1.時代的標準:劃分觀

      在每一個場域中由于存在多種界限和區(qū)別,因此在場域內(nèi)部也存在不同場域的劃分。在空間場域中,同樣存在不同的場域,因而也就構成了不同的時代。針對這些時代的劃分,列寧在他的著作中不僅承認在現(xiàn)實中存在時代差異的問題,還認為必須要把握不同時代的區(qū)別,對其進行劃分才能完整地認識歷史。在此意義上,列寧進而嘗試像馬克思恩格斯一樣,根據(jù)當下的歷史對時代進行劃分。

      布迪厄曾提出:“一個場就是一個有結(jié)構的社會空間,一個實力場有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有在此空間起作用的恒定、持久的不平等關系,同時也是一個為改變或保存這一實力而進行斗爭的戰(zhàn)場。”[2]145因此在時代的空間場域中,各種力量不斷博弈,矛盾叢生。特別是在列寧所處的時代,隨著壟斷組織普遍發(fā)展,資本輸出不斷增加,俄國面臨的國際和國內(nèi)矛盾不斷加劇,在此背景下,俄國革命形勢已經(jīng)一觸即發(fā)。

      在當時的時代場域中,金融壟斷掩蓋了經(jīng)濟上的危機實質(zhì),資產(chǎn)階級完全喪失革命性。因此,對于資本主義的時代也應從民族運動的角度給予不同說明,進而將當下稱為跨民族的階級斗爭大發(fā)展的時代,應當以民族運動的角度區(qū)分兩個不同的資本主義時代。

      但列寧又是以何種具體標準去劃分不同時代?實際上學界存在一些對列寧的時代劃分標準的認知偏見。從列寧的《打著別人的旗幟》文本出發(fā),一些研究者認為,列寧對于時代劃分的標準是政治形態(tài)下處于中心的階級。但這樣的理解不但歪曲了列寧的原意,而且遠未觸及問題的根本,深陷于“時代不變”的泥潭。雖然在這里列寧提到了階級一詞,但并不意味著他是簡單地以階級作為劃分復雜時代的標準,結(jié)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他只是為了與第二國際的錯誤觀點作斗爭,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法作為批判的工具。

      當我們將考察目光轉(zhuǎn)移至《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運動中的分裂》時,可以發(fā)現(xiàn),實際上列寧在這里早已明確提出劃分時代的真正標準。此時的列寧實際上是以歷史中的重大事件作為劃分時代的依據(jù)。而在其文本中再次論證了這一觀點,列寧指出:“第一個時代是從法國大革命到普法戰(zhàn)爭,……第二個時代是資產(chǎn)階級絕對統(tǒng)治和衰落的時代,……資產(chǎn)階級處于第一個時代的封建主所處的地位?!盵1]143-144由此可知,列寧對于時代的劃分標準主要有兩點:第一,具體的歷史階段,這里的歷史是指客觀的“大事件”;第二,判斷哪一個階級可以作為革命力量推動社會進步。以這一原則為出發(fā)點,從列寧提出的關于“時代”的論述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劃分概念——帝國主義時代和無產(chǎn)階級革命時代。

      2.時代的關系:統(tǒng)一觀

      在場域理論中,每一個場都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的結(jié)構,并且內(nèi)部之間相互聯(lián)系。在列寧的時代觀的空間場域中,處于不同場域的時代之間也并非是完全孤立隔絕。從同一時代的內(nèi)部出發(fā),列寧提出了“大時代”與“小時代”的觀點。

      列寧認為,當時的俄國正處于帝國主義的“大時代”。列寧所談的大時代主要有三層含義:一是全局性。時代的本質(zhì)就是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現(xiàn)象的所有的總和,在理解時代的時候要把握全局觀,從全面的角度把握這些總和才能更好地理解時代的含義。二是必然性。即反映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不是以偶然的、間歇的形式呈現(xiàn),是以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和穩(wěn)定的形式呈現(xiàn)。三是世界性。“時代”的含義在地域范圍上具有世界性。只在某個地區(qū)、某個民族或者某個時間段內(nèi)的現(xiàn)象并不能將其稱為世界范圍內(nèi)的大時代??偠灾? 理解時代還必須注重把握時代的特征。

      “大時代”與“小時代”并不是脫離世界而孤立存在的,在具體的歷史現(xiàn)實中往往表現(xiàn)為國際時代與國內(nèi)時代的統(tǒng)一,當然這主要是基于時代本身具有世界性。需要指出的是,國際所處的時代并不是以本國之外的任何國家為基礎,而是以世界范圍內(nèi)的整體歷史現(xiàn)狀為參考坐標。因此,列寧在思考俄國革命形勢和革命走向的時候,具有世界的、全局的、歷史的眼光。他尖銳地指出,俄國革命“是和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zhàn)相聯(lián)系的革命”。在帝國主義發(fā)展不平衡的大時代下,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提供了更多的契機,使得其更容易突破帝國主義統(tǒng)治,特別像俄國這種帝國主義統(tǒng)治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更容易率先取得勝利。俄國革命的特殊性在廣闊的時代格局下舉世無雙。列寧進一步指明,如果將俄國革命的特殊性引入到東方國家,將會帶來更加不可思議的新的變化?!霸跂|方……國家里,今后的革命無疑會比俄國革命帶有更多的特殊性[3]”,換言之,本國的國家戰(zhàn)略的制定和實施要基于當時的時代條件下認識到的時代特征和國際國內(nèi)局勢,同時國內(nèi)出現(xiàn)的特殊的情況不能代表整個時代的特征,而是要在全面歷史地把握基本時代特征之后分析國內(nèi)出現(xiàn)的具體的特殊情況,以此為基礎,把握革命的形勢和國家的發(fā)展道路。

      三、列寧時代觀的多維價值

      以“時代”為切入點,針對列寧的時代觀在不同的場域中給予闡釋,不僅在理論上是對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的完善和發(fā)展,同時也是對列寧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以非歷史文獻的形式進行考察。最重要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對“時代”的含義尋根溯源,越顯示出列寧的時代觀的價值所在,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理論維度

      在理論發(fā)展中,列寧的時代觀一方面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等人對于時代的基本論述,同時也體現(xiàn)出諸多哲學思想和智慧。在時代觀中,列寧提出了大小統(tǒng)一的時代,這是對馬克思的“時代觀”的創(chuàng)新,由此構成了列寧時代觀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其鮮明的實踐性。正是基于俄國的國情和帝國主義發(fā)展的特征,列寧形成了創(chuàng)新的時代觀。

      在理解列寧時代觀理論時,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不乏一些經(jīng)典的哲學思維和智慧。特別是在列寧關于不同時代的劃分以及相互之間關系的論述中所提出的大小時代觀,有著鮮明的辯證法思想。首先“大”與“小”只是相對而言的,當前的“大時代”隨著歷史條件的轉(zhuǎn)化可能成為“小時代”;而“小時代”在這種轉(zhuǎn)化的過程中也可能逐漸消失。同時“大時代”與“小時代”之間又并非孤立隔絕的,兩者在同一個場域中發(fā)生聯(lián)系并相互作用。其次,列寧在對“時代”內(nèi)部力量的論述中,又體現(xiàn)了矛盾論的思想。同時代中必然存在不同力量的較量,時代內(nèi)部的社會矛盾往往交織纏繞,如階級之間的矛盾,經(jīng)濟政治之間的矛盾,而這些矛盾在時代內(nèi)部始終處于被解決和再產(chǎn)生的過程中,這些矛盾解決的結(jié)果決定了時代發(fā)展的方向,最終形成了時代的使命觀和進步觀[4]??傊?,列寧時代觀不僅豐富了馬克思恩格斯等對于時代的論述,而且在理論中蘊含著辯證法和矛盾論等哲學思想。

      (二)歷史維度

      列寧不僅在理論上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時代理論進行創(chuàng)新,而且還將其時代觀的基本原理運用于實踐,在判斷俄國的國情和革命形勢后形成了關于帝國主義的時代觀。從列寧關于當時所處時代的論述中我們可以側(cè)面考察當時俄國的歷史社會狀況。

      列寧對時代的分析和判斷主要集中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文中。當時的俄國正處于帝國主義時期,準確地說是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時代,在這一階段,俄國的帝國主義發(fā)展實際上已經(jīng)十分腐朽,而且國內(nèi)的各種矛盾顯然已經(jīng)被激化。更重要的是,列寧通過對時代的方向和使命的把握,認為此時的資本主義顯然已經(jīng)不能克服自身的矛盾,甚至有不斷加劇的趨勢。對于俄國而言就需要適應這種時代趨勢,為社會主義革命創(chuàng)造機遇。正是基于此,列寧提出了“帝國主義是無產(chǎn)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的論斷。借助對時代觀的闡述,列寧不僅把握到了當時資本主義發(fā)展產(chǎn)生的新變化和未來可能的走向,而且為俄國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指明了方向[5]。

      (三)現(xiàn)實維度

      在列寧所處的時代,戰(zhàn)爭與和平的問題貫穿于其中。列寧據(jù)此所形成的時代觀不僅適合俄國國情,也是當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需要思考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定位自身在社會歷史中所處的階段,把握時代的命運和脈搏。正如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雖然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判斷并沒有改變。

      以列寧的時代觀為基礎來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要審視新時代中的變與不變,從而區(qū)分新時代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合理邊界。毫無疑問,按列寧等人對時代劃分的定義,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并不屬于世界歷史范圍內(nèi)的時代,而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階段。在對列寧的時代觀的場域分析中,考察他關于時代的劃分標準、時代之間的關系以及時代的走向和使命,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可以更深入理解[6]。比如根據(jù)列寧在時代統(tǒng)一觀中的大小時代的劃分,可以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及其在社會主義建設所處階段的關系更為清晰的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于中國的國情而言仍然是“大時代”,而在這個大時代之下,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zhuǎn)變,又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小時代”。列寧的時代統(tǒng)一觀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在承認中國關于“小時代”理論創(chuàng)新的同時絕不能忽視整個“大時代”環(huán)境。

      從“時代”概念出發(fā),它從來就不是一個一維的、靜止的概念,因此,無論是馬克思恩格斯還是列寧他們都從多重維度對其進行考察。尤其是列寧的時代觀在理論與現(xiàn)實之間,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之間,本國與外國之間實現(xiàn)了多維度之間的平衡。同時通過列寧時代觀,我們對當時俄國的歷史細節(jié)有了更多了解,更重要的是實現(xiàn)了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統(tǒng)一,可以說列寧的時代觀使馬克思的理論從西方傳入東方,從俄國走向中國。但是,在某種意義上,列寧的時代觀又并非就此戛然而止,另一個重要的啟示就是要始終以時代的眼光去看待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時代觀,即便是對列寧的時代觀也應如此,這對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1] 列寧.列寧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3.

      [2]布迪厄,華康德. 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M]. 李猛,李康,譯. 北京:中國編譯出版社,1998.

      [3] 列寧. 列寧選集:第4卷(第三版修訂版)[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76–778.

      [4] 楊金海. 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時代觀的研究——紀念列寧誕辰150周年[J]. 蘭州學刊,2020(10):5–13.

      [5] 高岸起. 論列寧時代觀[J]. 學術探索,2012(10):6–9.

      [6] 胡瑞霞. 馬克思國家觀及其當代啟示[D]. 西安:長安大學,2017.

      Time and Space Travel in “Tim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retation Field—— Reinterpretation of Lenin’s View of the Times

      LIU Jing-jing, CHEN Dian-lin

      (School of Marxism,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Anhui 230000, China)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from Russia to China, in the change of times, “times” has also experienced a journey. 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transfer station”, Lenin’s view of “times” has a profound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field theory,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Lenin’s times view from a new perspective of field, and explains its multidimensional value. In the theoretical dimension, Lenin inherited the theoretical prototype of Marx and Engels; In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the times view in the Russian context has become a theoretical weapon to guide practice; In the realistic dimension, the doctrine of the times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 to build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ety.

      Lenin; view of times; interpretation field

      A82

      A

      2095-9249(2022)01-0024-05

      2022-01-14

      劉晶晶(1997—),女,河南??h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

      〔責任編校:吳侃民〕

      猜你喜歡
      帝國主義列寧場域
      基于“自主入園”的沉浸式場域教研
      幼兒100(2023年36期)2023-10-23 11:41:34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fā)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民主論辯場域中的法律修辭應用與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20:10
      中國武術發(fā)展需要多維輿論場域
      武術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 12:22:48
      托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國主義寓言
      列寧晚年意識形態(tài)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帝國主義教唆國民黨軍發(fā)動第四次“圍剿”
      黨史文苑(2016年21期)2016-12-01 10:50:26
      組織場域研究脈絡梳理與未來展望
      民意調(diào)查:列寧和斯大林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列寧的贈言
      无为县| 卢氏县| 屏南县| 新郑市| 伽师县| 东丰县| 安顺市| 丰顺县| 拉孜县| 德惠市| 西安市| 朝阳区| 光山县| 博兴县| 阿勒泰市| 高要市| 二连浩特市| 铅山县| 兴宁市| 巴南区| 壶关县| 永修县| 双流县| 绥阳县| 攀枝花市| 新安县| 苗栗市| 鹰潭市| 汝南县| 天柱县| 鄂州市| 衡阳市| 瑞丽市| 铜鼓县| 东宁县| 南漳县| 怀远县| 东港市| 仁布县| 沈阳市|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