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敏
(永春縣岵山中心小學,福建 永春 362602)
語段是篇章的基礎,是學習語文的主要素材。語段教學是小學語文重要的教學任務,如何扎實有效、靈動機智地進行語段教學,學習文章表達的技巧是小學語文教師們需關(guān)注的重要話題。
當前,閱讀教學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過分注重于“深挖文本”,教師網(wǎng)上查找一些閱讀補充資料或鏈接相關(guān)的動畫視頻,拋給學生學習,使整堂課顯得很充實飽滿;二是瑣碎的“問題引導”,教師把文本拆得七零八落,設計成一個個小問題,師生再進行膚淺的對話、流于形式的小組合作及自主探究,這樣貌似精彩紛呈,其實并沒有真正引導學生實質(zhì)性地學習語文。
“讀思達”教學法是余文森教授在2017 年首先提出的,指依據(jù)認知加工理論的信息輸入、信息加工、信息輸出的認知規(guī)律,按閱讀、思考、表達的步驟進行完整學習。[1]如何把這種教學法運用于語段教學中,實質(zhì)性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本文所要探討的話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指出:“第二學段應注重誦讀、積累成語典故、新鮮感的詞語、精彩句段等,豐富自己的語匯?!笔裁词恰皟?yōu)美語段”?講究寫作技巧、擁有華麗辭藻的語段毋庸置疑都是優(yōu)美語段;在一定的語境下,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也是優(yōu)美語段。實際上,語段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注意選取適合學生學習的、有價值的,才是最優(yōu)的。
“關(guān)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正是第二學段首次提出的語文要素,凡是學生認為有特色的、感興趣的詞句都可以關(guān)注。
如《大青樹下的小學》,怎么引導學生找新鮮感的詞句呢?可以通過想象朗讀的方式學習。好多同學發(fā)現(xiàn)第一自然段比較新鮮。教師追問:為什么覺得這個自然段比較新鮮?可以交流一下你們的看法。通過交流,大家發(fā)現(xiàn)第一自然段的表達很有特點??梢蕴釤挸鲞@幾種句式:一是“從……從……從……”;二是“有……有……有……還有……”;三是“向……向……向……”發(fā)現(xiàn)這三種有特色的表達后,可以順勢引導學生回想生活中熟悉的畫面,如上學路上、課間活動、校園生活等,再選擇合適的句式進行模仿訓練。
再來看第三自然段,這里也是很多同學認為比較新鮮的句子。設問:樹枝為什么不搖了?小鳥平時不是愛嘰嘰喳喳叫嗎?此刻為什么不叫了?蝴蝶怎么不飛舞了呢?哦,原來他們都在認真聽同學們讀課文呢!教師點撥:這里寫周圍動物、植物的安靜,其實就是為了襯托出同學們上課時的專心,大家再美美地讀讀句子,用心體會一下,課后再摘抄下來。在反復的朗讀中,學生就能領(lǐng)會到這樣寫的妙處,語言表達學習就這么潤物無聲。
當然,每個學生對新鮮感的詞句感受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特別是價值性較高的詞句,不僅要積累,還要達到理解運用的程度。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品味、積累、運用有新鮮感的詞句,能有效優(yōu)化閱讀輸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原動力。
各種類型的精彩句段,往往能營造“鏡頭式”的畫面,深化文章的主旨。在學習課文時,教師可以下足功夫,引導學生精讀方方面面的語段,體會作者的匠心。
五年級《慈母情深》一課,作者通過幾個場景和細節(jié)描寫來體現(xiàn)慈母對孩子深切的愛。引導學生一遍遍反復朗讀課文后,要求找出最令自己感動的細節(jié)描寫,做上批注再交流。課文第19 自然段的描寫令人動容,下面?zhèn)戎卣務剬@個片段的教學處理。設問:同學們讀一讀,找找這個片段有什么特點?學生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了:這里反復出現(xiàn)了三個“我的母親”,請聯(lián)系母親廠房的環(huán)境,再觀察插圖中作者的表情,說說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反復強調(diào)呢?帶著這個問題,帶著你的理解再用心讀讀這個片段。在一次次朗讀中,學生感受到這三個“我的母親”,表現(xiàn)出“我”的心情也在逐步發(fā)生變化:母親竟然這么瘦弱,一開始“我”不敢相信;后來確認后,又覺得很是心疼,讓我們深深體會到母親工作的艱辛,以及“我”內(nèi)心的復雜。教師順勢強調(diào):這些細節(jié)描寫充分體現(xiàn)了文章的主題——慈母情深。
精讀各種類型的精彩句段,可以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優(yōu)化閱讀輸入,增強學生的語感,為表達打好基礎。
三年級正是習作表達從片段過渡到篇章的關(guān)鍵時期,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一個新臺階,需要教師用心地輔導,有效引導學生學會品讀、摘抄、積累各種優(yōu)美語段,才能有力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讓學生輕松、平穩(wěn)過渡。[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特別指出了語文學習應該重視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只是簡單地培養(yǎng)學生讀背記誦能力,教師還應根據(jù)學科的特點,注重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思考中領(lǐng)會學習方法,以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葉圣陶曾說過:“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笨梢?,“授之以漁”更為重要。教師在備課時,要有意識地捕捉語段的表達特點,有針對性地精心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從品讀語段中思考、發(fā)現(xiàn)表達特點,然后提煉寫法,才能真正達到“授之以漁”。
如三年級《搭船的鳥》一課,第四自然段的描寫富有動感,把翠鳥捕魚的神速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可以這樣設計教學:先讓大家自由朗讀,再說說翠鳥捕魚的特點。接著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抓住什么描寫翠鳥捕魚的特點。在點撥下,學生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了連續(xù)的幾個動詞用得很精準,把翠鳥捕魚的畫面展現(xiàn)出來了。這時候,再通過播放翠鳥捕魚的視頻,教師相機解說畫面,突出這幾個動詞,讓學生結(jié)合真實的畫面,再次體會這些動詞的精準表達。隨后教師提煉寫法:我們可以使用精準的動詞,把連貫的動作表達準確生動,讓場景描寫富有畫面感。綜上,遇到這類有特點的語段,可以按以下流程教學:問題引導—自由讀段—思考表達—發(fā)現(xiàn)特點—提煉寫法。
教師轉(zhuǎn)變以往“填鴨式”教學方式,真正以學生為本,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自主發(fā)現(xiàn)表達特點,長期用這種方式啟發(fā)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思辨力、學習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修辭,能讓語段的表達更精彩生動、有吸引力。在語段教學時,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欣賞修辭之美,感受語言的魅力,體會語段的表達效果。
如《觀潮》一課,運用多種修辭把大潮到來的聲勢寫得極具畫面感和動感。教學第四自然段,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體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語段,再看看插圖,談談大潮在眼前時有何感受?生1:我好像看到了潮水的樣子,像是一堵墻。生2:我仿佛聽到了潮水巨大的聲響,“轟隆隆——轟隆隆”。教師引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大家看看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學生一眼就看出是比喻,教師追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生1:把逼近的浪潮比作齊頭并進飛奔的戰(zhàn)馬,太形象生動了,我看過古代戰(zhàn)爭片,千軍萬馬一齊奔騰,場面太壯觀了。生2:這場面,讓我覺得太震撼了,地動山搖的聲音,小心臟都受不了。[3]最后教師再小結(jié):同學們,這就是比喻的魅力,運用這種修辭,形象生動,能讓場面描寫具有很強的畫面感,留給別人想象的空間。在習作表達中,適當?shù)剡\用修辭,可以使文章錦上添花。
比喻、擬人、設問、排比是小學階段常用的修辭手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guān)注這類表達,通過朗讀,啟發(fā)學生思考,感受修辭之美,并鼓勵學生在習作表達中嘗試積極運用這類修辭,讓表達更精彩。
“閱讀”“思考”都是為“表達”服務,學生一系列的知識儲備都是在為表達奠定扎實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表達的情境,才能讓知識很好地“輸出”,在運用中提升表達能力。
敖漢名師王叢的教育專著《語文教育向何處去》一書中指出:“學習語文的目標是運用,手段是模仿?!睆哪7轮袑W習運用,是一種扎扎實實的學法。
關(guān)注表達是新教材的一個亮點,也是重點,三年級就提出了“習作的時候,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的要求。
在《海濱小城》這一課,有幾個自然段都是采用總分寫法,圍繞開頭一句,從各個方面來寫小城的美??梢砸龑W生發(fā)現(xiàn)這種表達特點,再進行仿寫訓練,布置學生仔細觀察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校、公園或街道等,選取一個角度,試著用“中心句”的寫法,抓住景物特點,展現(xiàn)環(huán)境的美。如,先以“學校的愉悅園真美”開頭,再通過描寫愉悅園里的三角梅、米蘭、鳳凰樹以及各種形狀的桌椅來展現(xiàn)“愉悅園的美”。
像這類的范式仿寫練習,在課后練筆和語文園地中都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自主發(fā)現(xiàn)語段表達的特點,再設計相關(guān)的仿寫練習,要求按“模式”仿寫。學生模仿范文學習,學起來就輕輕松松了。
葉圣陶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統(tǒng)編教材編排的課文都是比較有文學價值的,教師精心挖掘教材,機智地捕捉教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遷移,更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如三年級下冊《肥皂泡》的第三自然段,用詞非常講究,以細膩的筆觸寫出小冰心吹肥皂泡極其輕柔的特點。細細研讀,就會發(fā)現(xiàn)“慢慢地吹起”“輕輕一提”“輕輕地扇送”,這些動詞非常精準、細致,讓讀者眼前仿佛能浮現(xiàn)小冰心吹肥皂泡的畫面來。教師可以敏銳地捕捉到這些詞語,拓展設計有梯度的語言訓練。第一關(guān)基礎題:補充動詞。如:悄悄地()、緩緩地()、小心翼翼地();第二關(guān)提升題:以圖創(chuàng)境。出示一幅《兒童捉蝴蝶》圖,讓學生仔細觀察,以填空的形式,說說捉蝴蝶的細致動作,引導學生精準用詞。如:只見她先(慢慢地弓)著背,(輕輕地彎)著腰,然后(緩緩地踮著)腳,(悄悄地靠近)蝴蝶……教師再適時小結(jié):同學們今后在寫活動場景時,也要像這樣精準、細致地描寫動作,才能營造出鮮活的畫面感。
總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的,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機智地捕捉、創(chuàng)設教點,將“讀思達”教學法完美融合在一起,以閱讀促進思考,進而提高表達,經(jīng)過長期訓練,方能扎扎實實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優(yōu)化閱讀輸入、啟發(fā)學科思考、注重表達輸出三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語段教學扎實、靈動,學生有法可循,真正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語段教學的方法遠不止于此,還有待于教師們且教且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