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歷史虛無主義對中共黨史的解構及其應對

      2022-11-24 19:55:43陳德祥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虛無主義黨史馬克思主義

      陳 鄉(xiāng),陳德祥

      (湖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潮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進入我國,并在我國社會思潮領域和學術派別中占得一席之地。這一思潮將人類歷史的規(guī)律、本質和主流置于解構、消解、否定的敘事邏輯中,以虛無人們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方式來顛倒歷史的是非曲直、擾亂民眾思想觀念。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借以“重敘歷史”“反思歷史”等口號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進行“理性反思”“重新評價”“還原真相”等,肆意解構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否定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歷史成就,詆毀領袖人物和革命英雄,質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對人們歷史觀和價值觀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逐漸消解人們對共產黨的認同和對黨史的正確認知,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因此,對歷史虛無主義在中共黨史領域中甚囂塵上的蔓延趨勢和基本樣態(tài)做全面而科學的探析,研究其解構中共黨史的方式和本質,并思考糾正這一趨勢的現(xiàn)實路徑,有利于維護黨的領導和國家政治安全,亦是新時代加強黨史教育的必要途徑。

      一、三重樣態(tài):歷史虛無主義解構中共黨史的現(xiàn)實表征

      歷史虛無主義對中共黨史的虛無和解構主要集中在對歷史事件的碎片化敘事、對黨史人物的主觀化詮釋,以及對黨的意識形態(tài)的多元化認知。這一反動的政治思潮采取多種方式消解人們對黨史的正確認知、對黨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以達到動搖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根基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目的。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歷史虛無主義試圖“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深刻揭示了這一思潮的真實政治意圖。

      (一)碎片化敘事黨的歷史事件,遮蔽黨的歷史主流和本質

      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歷史發(fā)展進程是由各個時期前后接續(xù)的歷史事件和活動組成的整體歷史,歷史的整體性體現(xiàn)著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和主線。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者以“重新審視”黨史為名詆毀和否定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史和社會建設史,反對以整體的視角來對黨史予以“宏大敘事”,而是采取后現(xiàn)代主義的“碎片化”敘事方式,對中共歷史事件進行肆意解讀,以微觀解釋宏觀,以事件的局部解釋各類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用局部歷史否定黨的整體歷史,割裂歷史的整體性,導致黨史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不能為人們正確認識和把握。

      歷史虛無主義主張“還原歷史真實”,以歷史細節(jié)歪曲黨史的主要脈絡和內在實質。在談論抗日戰(zhàn)爭兩黨貢獻的時候,歷史虛無主義學者總會拿出一些所謂的“客觀資料”,詆毀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根據(jù)地是“游而不擊”。在抗戰(zhàn)問題上,國民黨常以此來詆毀共產黨斗爭策略,歷史虛無主義者便借此來質疑抗戰(zhàn)時期共產黨的抗戰(zhàn)動機,試圖歪曲歷史事實。就事實本身而言,共產黨的絕大部分根據(jù)地都是反掃蕩、反清鄉(xiāng)和反蠶食斗爭中堅實的“敵后”力量,而非消極避戰(zhàn)的“游而不擊”隊伍。歷史虛無主義以肆意解讀和拼接歷史細節(jié)來蒙蔽和欺騙人們,企圖誘導人們對黨史產生錯誤認知,試圖瓦解人們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和擁護。

      歷史虛無主義主張“重新評價歷史”,以局部歷史否定黨的整體歷史。中國共產黨百年來領導人民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任務,黨的奮斗史即是依循著這一主題主線而展開的。而歷史虛無主義者試圖把黨史分割為革命和建設兩個孤立部分,否認革命歷史為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奠基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動力,無視黨的歷史的整體性和連續(xù)性。歷史虛無主義學者把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時期割裂開來,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把黨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過程中遭遇的挫折和失誤夸大為整個改革開放前的錯誤,或是否定黨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針和政策的社會主義性質,等等。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通過對黨某一時期的錯誤進行片面的、過度的甚至歪曲性的闡釋和評價,破壞了黨的歷史的整體性和真實性。

      (二)主觀化詮釋黨的歷史人物,消解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的合法性

      在黨的建設和奮斗史上,諸多黨的領袖和革命英烈做出了不可抹滅的歷史貢獻,其中也有一部分背叛國家和民族的叛徒和反革命分子,歷史虛無主義虛無黨史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就在于此。打著“學術研究”的旗號對各類黨史人物進行顛覆式的解讀,以主觀情感和觀念先行來假設和編造歷史,對相關歷史事件以偏概全,肆意談論歷史人物的歷史功過;或根據(jù)偶然性因素臆想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對黨史人物在歷史上所作出的理論貢獻予以質疑。

      歷史虛無主義采取“以偏概全”的方式主觀臆斷黨史人物的歷史功過。歷史虛無主義者對歷史資料的運用通常以偏概全,以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經常把文獻的歷史和現(xiàn)實的歷史當作意義相同的東西混淆起來”[2],以歷史細節(jié)的真實性掩蓋全局的真實性。歷史虛無主義者根據(jù)毛澤東發(fā)表的“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的論斷,抨擊毛澤東“孤陋寡聞、輕視美國”,抹黑他的個人品格;在長征問題上,歷史虛無主義者指出毛澤東的“抬轎子論”導致了中央縱隊行動遲緩,最終湘江戰(zhàn)役以慘敗告終,丑化毛澤東的個人形象。顯然,歷史虛無論者罔顧《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對毛澤東的科學合理評價,貶低和丑化毛澤東的偉大歷史人物形象,并以他晚年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錯誤為由,全面否定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作用。鄧小平曾指出:“對毛澤東同志的評價,對毛澤東思想的闡述,不是僅僅涉及毛澤東個人的問題,這同我們黨、我們國家的整個歷史是分不開的。”[3]歷史虛無主義對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的否定和虛無即是否定和虛無我們黨和新中國的整個歷史,否定黨領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虛無黨的領袖人物在黨史、國史中的領導地位和歷史功績。此外,歷史虛無主義僅憑蔣介石的日記就下了蔣介石可以改寫中國近代史的論斷,并認為中國近代史是“土匪史觀”[4],以此極力美化蔣介石這一歷史人物的形象。這無疑是以妄斷歷史人物的功過來虛無中國歷史,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合法性。

      歷史虛無主義采取“重新考釋”的形式否認黨史人物的理論創(chuàng)造貢獻。歷史事件的客觀性不容人的主觀臆測和判定,而歷史虛無論者則以主觀主義為立場、以個人主觀目的和偶然因素為前提“重新考釋”歷史事件。毛澤東的理論貢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成果,在中國社會主義理論史上和黨的執(zhí)政史上具有開辟性的地位。而別有用心的歷史虛無主義者“針對毛澤東的理論成果,提出他的《實踐論》《矛盾論》是抄襲的”[5],將《矛盾論》視為蘇聯(lián)教科書和國內理論家的馬克思主義著作的翻版,甚至是根據(jù)個別人的回憶錄進一步武斷地提出其初稿很有可能由毛澤東的秘書陳伯達所撰寫[6]。事實上,毛澤東在撰寫《矛盾論》初稿時,陳伯達尚未抵達毛澤東當時所在之處——延安。歷史虛無主義者對毛澤東同志的理論貢獻的評價完全罔顧歷史事件的客觀真實性,偽造和虛構黨史人物的理論創(chuàng)造,挑戰(zhàn)黨的領袖的權威。另外,毛澤東的晚年錯誤更是歷史虛無論者用以抨擊毛澤東思想的“武器”。究其根本,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黨的領袖人物的詆毀實質上反映了其在政治上的訴求就是否定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的合法性,從否定毛澤東個人到否定中國共產黨群體,從質疑黨的歷史的真實性到質疑黨在現(xiàn)實中的領導和執(zhí)政地位的合法性。

      (三)“理性”化認知黨的意識形態(tài),動搖黨的指導思想的主導性

      歷史虛無主義打著“理性思考”“解放思想”的旗號,在思想理論領域提出了所謂“告別烏托邦”“告別主流意識形態(tài)”“去意識形態(tài)化”等具有鮮明價值取向的主張,其實際上就是企圖動搖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是西方反社會主義的政治觀和西方中心主義價值觀,同歷史虛無主義的唯心主義歷史觀本質一脈相承[7],威脅黨的指導思想的主導性。

      歷史虛無主義以“理性思考”為名否定社會主義。在我國史學界,部分學者對歷史研究冠以“理性思考”的名義,對黨的歷史進行“重新評價”。在他們的言論中,“五四”以來中國因選擇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離開了所謂的“以英美為師”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誤入了歧路;宣稱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沒有資格搞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以后搞的不過是小資產階級的空想社會主義[8]。中國革命是在中國反帝、反封建的過程中,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并通過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來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歷史虛無主義論者則拼命美化和歌頌帝國主義、美化歷史中的反動勢力和反面人物,發(fā)出只有改良主義才能救中國的言論。顯然,以上歷史虛無主義論斷是對黨在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的極大否定。

      歷史虛無主義以“解放思想”之名質疑黨的理想目標。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打著“學術研究”“解放思想”等幌子,有意模糊不同性質、不同時期的問題,質疑或否定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銷蝕瓦解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理論基礎[9]。某些歷史虛無主義者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割裂和對立,用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策來否定馬克思主義,如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允許并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私有制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有人便將《共產黨宣言》中消滅私有制的理論與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相對立,甚至將消滅私有制當作是“舊共產黨”的主張,維護私有制才是與時俱進的“新共產黨”的主張。而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在馬克思主義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才制定的,并非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悖。歷史虛無論者的目的是要否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方針政策,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否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二、以假亂真:歷史虛無主義解構中共黨史的基本套路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究其根本是一種唯心主義歷史觀,具體表現(xiàn)為社會意識本體論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歷史思維、價值中立的基本立場,與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相對立,使人們無法正確認知黨史的主流和本質、無法把握黨史發(fā)展規(guī)律、無法堅守正確政治立場和價值目標,對中共黨史的學習和研究造成了實質性的思想動蕩,最終給人民對中國發(fā)展道路的自信心造成一定的沖擊。所以,揭示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虛無中共黨史的理論邏輯,理清這一思潮理論本質,能夠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黨史觀。

      (一)以意識本體的唯心主義誤導人民的黨史認知和民族認同

      一是從主觀認知出發(fā)判定黨的歷史,無視歷史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歷史虛無主義者以“重新評價”“重寫歷史”的名義對既定的歷史事實和歷史現(xiàn)象進行任意“打扮”“虛構”,他們雖然接納史實的科學性和史料的合理性,但是卻對其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主觀性,以個人主觀意志來肆意篡改歷史事件,這是對歷史發(fā)展邏輯的無視,也是對歷史客體本身的不尊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就是以主觀代替客觀、將社會意識視為本體的唯心史觀,構建了“社會意識形態(tài)本體論—歷史偶然論—歷史假設論”的理論框架,眾多個體意志合力的結果呈現(xiàn)出歷史發(fā)展的偶然性和無規(guī)律性,人民群眾只能通過細節(jié)來了解歷史,無法真正認識到黨史的本質和規(guī)律,從而陷入歷史虛無主義者所制造的歷史“假象”。

      二是用當下的認知來判定黨的歷史,無視歷史的時代性和局限性。歷史虛無主義將歷史和現(xiàn)實等同起來,以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來看待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對歷史展現(xiàn)出“為我所用”的姿態(tài),對現(xiàn)實和歷史做簡單的比附,這顯然喪失了評判歷史事件的歷史科學立場。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出,研究歷史的目的在于探求歷史本質的原貌和歷史規(guī)律的真實,而不是以當下的認知水平或所謂“人之常情”“世之常理”來臆想推測歷史事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fā)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yè)績來?!盵10]歷史虛無論者對革命領袖人物的評判大都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這完全背離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原則,使得人們無法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待歷史人物在中華民族奮斗歷史中的地位,消解了人們的民族認同感。

      (二)以形而上學的歷史思維扭曲黨史發(fā)展的整體性和科學性

      一是以偏概全,用孤立的眼光看待黨的歷史。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中,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lián)系的,歷史以時間的發(fā)展而呈現(xiàn)出相應的階段性和特殊性,但是歷史事件前后相繼,同一時期的不同事件之間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一貫以碎片化歷史的方式來對歷史進行重新解讀,將歷史細節(jié)無限放大甚至否定其他歷史事件,顛倒歷史的主流和支流的關系,瓦解歷史的整體邏輯,以形而上學的孤立觀點來看待歷史,這必然會扭曲黨史發(fā)展的整體性。在這種情況下,歷史研究的科學性和整體性被歷史細節(jié)所虛無,使一部分人在夸大、臆測和捏造某些非主流的歷史事件的輿論下,無法真正認知歷史的主流和支流,更無法對歷史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對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的自信心也隨之下降。

      二是凝固不變,用靜止的眼光看待黨的歷史。歷史虛無主義者以靜止的思維考察歷史,將某些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史實從其所屬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單獨抽離,脫離相應的歷史背景對它們進行評判和分析,割裂歷史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歪曲、虛無歷史發(fā)展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比如在對改革開放的前后歷史做評論時,歷史虛無主義者將前后兩個時期割裂開來,或前期否定后期,或后期否定前期,無視這兩個時期之間的連續(xù)性和整體性。這是對黨領導改革開放偉大歷史成就的扭曲和虛無。就實際而言,改革開放是一個整體歷史過程,前后期相互銜接才使得黨和人民逐漸探索出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歷史的發(fā)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考察特定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只有將其置于整個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才能夠予以辯證的科學判斷。

      (三)以價值中立的基本立場解構黨的政治立場和價值追求

      一是以“價值中立”為原則,消解黨的政治立場。在歷史虛無主義者的價值觀中,歷史研究必須以“價值中立”為原則,要摒棄歷史研究者的個人價值立場才能夠將歷史真正的面貌予以展示,亦不受任何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干預和影響,以客觀態(tài)度來看待、考察歷史發(fā)展是否正確、科學。在這種價值原則的指導下,歷史虛無主義對我國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進行的重新“考證”,認為社會主義改造和改革開放中出現(xiàn)失誤是因為這兩個歷史抉擇根本就與我國社會建設不相適宜,若沒有進行改造和改革,選擇了“另一種可能”,我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便不會有諸多社會矛盾和問題。在這一思潮的思想主張中,“另一種可能”成為了所謂“價值中立”原則下的選擇結果,任何歷史選擇出現(xiàn)問題即會被否定。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理所當然被歷史虛無主義者放大,成為其歪曲和否定我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理由,而作為這一道路對立面的資本主義道路間接地成為歷史虛無主義者的政治立場。

      二是以“普遍價值”為準繩,消解黨的價值追求。歷史虛無主義者在“價值中立”原則的指導下,力圖以“真實”的價值觀和立場來剖析歷史,探索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和推動力——“人”的價值評判標準。在歷史虛無主義的形而上學思維中,將“抽象的人性論”作為出發(fā)點,以此作為探析“人”的社會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在“先后向人性論”的基礎上,“人”的“普遍價值”即“自由”“平等”“人權”等成為衡量和評價歷史人物的價值標準,而這些價值觀念都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反封建和神學的過程中提煉而來的,帶有鮮明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屬性。顯然,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主張背后掩藏著的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其通過對中國黨史和國史的歪曲和褻瀆來消解中國人民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和歸屬,在多領域將自己的思想滲透給民眾,意圖煽動人民將資本主義作為價值追求。

      三、強基固本:歷史虛無主義解構中共黨史的治理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就,非常重視對人民群眾的價值觀教育,對社會中的各種錯誤思潮做了強有力的抵制。但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以和平滲透和隱晦傳播的方式持續(xù)對我國國民的歷史觀和文化觀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這一思潮的政治意圖鮮明地指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黨對此高度關注和堅決抵制?!胺磳v史虛無主義是一場嚴肅的政治斗爭……是一項艱巨復雜而又具體細致的政治任務”[11],面對這一形勢,我們必須從黨史研究、黨史教育、黨史傳播、制度建設等維度建立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防線。

      (一)加強黨史研究,筑牢唯物史觀,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敘事邏輯

      黨史工作者進行黨史敘事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正確的黨史研究方法客觀呈現(xiàn)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發(fā)展脈絡,以科學的黨史研究思維探索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以此才能在黨史研究領域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唯心主義敘事邏輯,廓清其消極影響。

      其一,樹立唯物史觀的大歷史觀,在黨史研究工作中辨析歷史虛無主義。黨史研究首先要堅持唯物史觀的指導,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用辯證的、歷史的、實踐的觀點來解讀和運用歷史,揭露歷史虛無主義的唯心主義敘事邏輯,讓其在思想學術界無所遁形。其次要樹立大歷史觀,系統(tǒng)、具體、歷史地分析黨領導的中國社會各個發(fā)展階段的社會運動特征及其規(guī)律,同時要將中國社會歷史的發(fā)展置于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和全球風云中來分析黨的領導特征和歷史的發(fā)展邏輯,而不是忽視歷史事件的時空聯(lián)系,科學探究黨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提出具有系統(tǒng)性、預見性、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戰(zhàn)略策略。

      其二,培育歷史思維,科學把握黨史的整體性和規(guī)律性。一方面,黨史研究要從全局視野來分析和評判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歷史本就是一個復雜且厚重的統(tǒng)一體,是現(xiàn)象和本質、主流和支流的統(tǒng)一,既不能因為某個歷史細節(jié)而否定某個歷史事件,不能因為某一歷史成就回避歷史進程中的失誤和曲折,也不能因為某些失誤和曲折而否定歷史成就。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判要以歷史的眼光來看待,將其置于具體的歷史條件下來分析。另一方面,黨史研究要從發(fā)展的視野來把握歷史發(fā)展的階段性和連續(xù)性。歷史的發(fā)展需要按照時間發(fā)展順序來進行考究,但是事件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不可被忽略,所以要用歷史思維來考察中國共產黨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綜合性過程。

      (二)加強黨史教育,提升認知水平,防御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滲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特別強調,要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12]10。黨史學習教育是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的重要途徑,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和黨史故事對人民進行宣傳引導和思想教育,保持對各種錯誤思潮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

      其一,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引領黨史教育,強化中共黨史的價值意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12]10。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引領黨史教育,首先要揭示黨史背后蘊藏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偉力,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武裝人民的頭腦,提升人民的理論思維。在對黨史理論知識進行教學和傳授的過程中,要闡釋其馬克思主義理論淵源及中國社會特殊背景,從原著中悟原理,從實踐中悟真知,增強黨史的學理性,引導人們深入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其次,黨史教育要強化講政治的理論導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來引導人們的理論思辨和行動自覺。黨史教育要把準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嚴格遵循我們黨關于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的指示,準確把握黨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其二,改進黨史教育方式,強化中共黨史的影響力。一方面,要加強黨史的宣傳話語體系建設。在重大歷史節(jié)點和重要的歷史紀念日要對重大黨史事件和黨史人物進行理論宣講、知識競賽,充分運用新媒體進行宣傳;在偉人故里、革命圣地、黨史紀念館、革命博物館等地方舉行紀念活動,聯(lián)合學校開展實踐教育活動,增強黨史教育的時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強黨史育人隊伍建設。黨史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是廣泛推進黨史教育的基礎,要重視以中國特色黨史學科體系對黨史人才的培育,壯大黨史研究、教育和宣傳隊伍,要聯(lián)通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充分發(fā)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實現(xiàn)大中小學黨史教育的銜接遞進,確保黨史知識循序進入教材、課堂和學生頭腦。

      (三)搞好黨史傳播,擴大黨的影響,壓縮歷史虛無主義的滋長空間

      黨史傳播是新時代增強意識形態(tài)工作話語權和領導權的重要途徑,傳播黨史知識和理論旨在使人們認識和理解的黨的核心價值觀和光輝歷史,從而增強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共識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史傳播關乎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是遏制歷史虛無主義在我國社會思潮領域滋長蔓延的有力武器,必須加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創(chuàng)新黨史傳播手段,擴大黨史的傳播力和引導力。

      其一,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增強黨的思想的統(tǒng)攝力。馬克思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在思想方法和價值立場上是根本對立的,要用其壓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就必須使其深入人民群眾的生活,為人民解決問題,維護人民的利益。黨和政府要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重大問題和主要矛盾,落實民生政策,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原則為人民的問題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法;黨和政府的理論宣傳和思想教育要貼合群眾實際,以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向人民群眾講述事實和道理。馬克思主義只有成為黨和政府切實回應人民群眾需求的思想武器,才能凝聚起全國人民的實踐力量和精神信仰,才能在多元化社會思潮中占得意識形態(tài)領導地位、以黨的思想的崇高權威統(tǒng)攝人民群眾的思想。

      其二,創(chuàng)新黨史傳播手段,拓展黨史傳播空間。黨史傳播要發(fā)揮新媒體存史育人的作用,以當下廣大受眾的學習和閱讀習慣來對傳播內容和形態(tài)做出針對性的調整。一是傳播內容的分眾化、差異化。要使廣大人民群眾更有效地學習黨的歷史,就要打造內容多樣的黨史文化作品,迎合不同群體的需求,令人坐得住、看得懂、悟得通。二是傳播形態(tài)的多樣化。黨史傳播場域越來越廣泛,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廣大人民群眾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黨史逐漸成為趨勢,因此黨史傳播要創(chuàng)新傳播形態(tài),如“黨史微課”、《黨史日歷》、“學習強國”等新媒體產品,可以滿足人們“輕閱讀”的需求,有效提高黨史知識入腦入心的學習效果。

      (四)強化制度建設,用好法律武器,打擊歷史虛無主義的違法行為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我國社會思潮領域引發(fā)的負面影響直接有損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是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治理的關注重點,利用法律法規(guī)等國家力量對歷史虛無論者的違法違規(guī)行為進行懲處極為必要,尤其是網絡輿論環(huán)境治理亟需國家制度的維護。

      第一,強化意識形態(tài)安全防護,完善法律約束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qū)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13]。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在加強對人們的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的引導之外,還要以法律進行約束,以此維護意識形態(tài)安全。黨和政府要嚴格貫徹落實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工作機制,對一切歪曲、否定黨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黨的路線的言行都要追究法律責任、黨紀責任。各級組織應該增強法治思維,切實履行意識形態(tài)工作主體責任,落實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工作機制。同時,黨員干部更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錘煉黨性,增強紀律意識,在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作斗爭中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

      第二,強化互聯(lián)網媒體監(jiān)管,完善網絡輿論機制。當前,互聯(lián)網已然成為負面輿情發(fā)酵、錯誤思潮傳播的策源地和放大器,因此,對歷史虛無主義在互聯(lián)網陣地的肆意妄為必須加強監(jiān)管和治理。一是要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黨和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網絡監(jiān)督和管控機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guī)的基本要求依法整治各大網絡平臺,建立清晰的網絡治理標準,對任何散播歷史虛無主義言論的博主和公眾號進行責任追求,充分發(fā)揮法規(guī)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的指導性和規(guī)范性[14]。二是加強網絡空間文化建設,弘揚主旋律,“積極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導向功能、思想引領功能和道德規(guī)范功能”[15]。在網絡平臺上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風尚,發(fā)揚榜樣和模范的示范引領作用;要以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作品來充盈網絡文化內容,讓網絡空間充滿正能量和主旋律,讓歷史虛無主義無處滋生,營造風正清朗的網絡空間。

      “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中共黨史與黨和國家的命運休戚與共。當前,歷史虛無主義對中共黨史的解構和虛無對黨的領導、國家的基本路線、國民的思想信念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估量,侵擾社會和諧秩序、意識形態(tài)安全。面對這一形勢,我們勢必要將黨百年來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積蓄的立國興國的智慧和力量傾注于意識形態(tài)領域,以堅定的政治立場、強大的精神力量、理性的心理狀態(tài)抵制和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樹立正確的黨史觀,肩負起實現(xiàn)黨和國家事業(yè)永續(xù)發(fā)展的歷史重任。

      猜你喜歡
      虛無主義黨史馬克思主義
      第一次學黨史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黨史上的今天
      海峽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舉旗亮劍遏制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堅定道路自信 理直氣壯 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必須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
      夏津县| 静安区| 革吉县| 大连市| 东辽县| 琼海市| 柳林县| 和林格尔县| 大足县| 芮城县| 华容县| 班戈县| 香港 | 定州市| 紫阳县| 丰顺县| 咸宁市| 来安县| 雷山县| 正阳县| 长子县| 延川县| 循化| 江口县| 耒阳市| 巴彦县| 南木林县| 白玉县| 民县| 明星| 洛隆县| 舞阳县| 虹口区| 新化县| 湘潭县| 新闻| 富阳市| 繁昌县| 大化| 柞水县|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