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娟
(甘肅隴南文縣城關一小,甘肅 隴南)
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德育教學又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德育教學聯(lián)動多學科,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融合部分德育教學的內容,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內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學的枯燥性,還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受到正面價值觀的引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人格。
小學生的閱歷較少,接觸的知識較少,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形成錯誤的思想,做出錯誤的行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內容,首先,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應以知識為導入點,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現象,健全學生的心理健康。其次,有利于提高英語教學的課堂效率。德育教學中要求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主動思考、面對事情辯證地判斷,英語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以教材內容為案例讓學生思考“當自己身處在當時的情景內應如何做?”提出自己的觀點,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課后完成,提高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最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對德育教學的認知,學生由被動地接受德育知識轉變?yōu)橹鲃恿私庹嫘畔?,并且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對事情形成自己的思考。
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大量的短對話,對話中不僅涵蓋了英語教學中的各項知識點,還包括了許多生活中的場景。對話產生的交流、情景都是德育教學的重要素材,對此在英語教學時教師可以對教材中的短對話進行深入挖掘,并且滲透德育教學的內容。例如,在Where are you from?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對話,了解I am come from...的句式,從中延伸出I am Chinese,I come from China.的內容。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徐悲鴻在國外留學時的愛國舉動,當外國人歧視他的國家時,他并沒有退縮,而是承認自己的國家,帶上了“我是中國人”的胸牌,用英文翻譯I am Chinese,通過這一案例向學生滲透愛國教育,提高學生的愛國意識。挖掘教材,引入德育的知識點,加深學生知識點的同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應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同學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為每一個學習小組布置不同的教學任務,學生小組內完成任務。小組內的組長、成員任務分配都要由小組成員自主選擇,教師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成員之間出現矛盾后,教師觀察每個小組內的配合情況,當成員之間出現矛盾后,首先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當學生無法解決問題后教師再介入,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責任意識,挖掘學生存在的潛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日常教學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在日常與學生交流中,受到學生幫助時要對學生說“謝謝”,更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與學生交流,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影響學生的行為。
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諸多西方文化的內容,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對比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并且讓學生思考中國文化與國外文化的差異,引導學生形成初步的文化價值觀,樹立文化自信。例如,在“節(jié)日”單元的教學中,教師提問學生知道的節(jié)日有哪些,結合教材內容講述各個國家的節(jié)日以及來歷,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以及本國文化。在介紹各國文化后,提問學生“最喜歡什么節(jié)日,為什么?”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辯證地看待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也有利于學生使用辯證的思維看待問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要求教師對教材內容深入挖掘,由教材中的內容延伸出各種優(yōu)質故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也應該以身作則。教師還可以引入東西方文化的對比,引導學生客觀地看待文化,樹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