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薇
(廈門理工學院體育部 福建廈門 361024)
中華武術在國際上具有非常迷人的魅力,自武術巨星李小龍打破中華武術門派的觀念,并將其傳承至世界各國,曾一度點燃了外國友人,對中華武術的向往和熱情,將武術上升為人類文明的層面。在國內(nèi),雖然因為奧運項目的原因,日本空手道、韓國跆拳道、日本柔道以及歐美拳擊在我國擁有著眾多的參與人員,但是作為武術的發(fā)祥地,在神州大地上,中國武術依舊以壓倒性的參與度得到了有效傳承[1]。中國的武術具有眾多的門派,從而在表現(xiàn)上會出現(xiàn)不同的武術類型,但不論何種武術都有其核心思想以及智慧哲學。正如人們經(jīng)常在影視作品或武俠小說中所看到關于武功的口訣和心法一樣,每一類武術也都具備相應的武諺文化。武諺文化既對武術特點和訓練方法進行了智慧的歸納總結,又包含著修身養(yǎng)性、平衡精神與肉體的武術哲學,是修煉武術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因此,在武術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研究中,該文將從武諺文化的視角進行分析,尋找科學有序的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路徑。
武術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宗門武術,一種是將門武術。顧名思義,宗門武術就是指我國武術門派,社會團體中的武術形式。由于宗門武術一般運用在擂臺比武、自衛(wèi)防身或是公門辦案之中,因此,其特點是靈活多變,適用于以一對一或是以一敵多的情況。而將門武術則是軍隊中的武術形式,由于將門武術一般應用在軍隊廝殺,攻城略地之中,因此,其特點是成千上萬的人在一起搏殺,沒有靈活的走位,只有前赴后繼地進攻。但不論哪種武術,都離不開武諺文化教學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武諺文化顧名思義就是指在武術運動中,總結武術的訓練方法,形成相應的口訣,以此來提高習武之人對相應武術的認知理解,從而有助于規(guī)范練習方向,提高練習效率,并且可以在練習過程中良好地培養(yǎng)練習者的思想道德體系,起到以武育人、以拳修心的效果[2]。在人們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聽到過武術諺語,如“入門引路需口授,功用無息法自修”“練時無人似有人,用時有人似無人”“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精”“眼功練得精,克敵占上風”“眼無神,拳無魂”,這些可以幫助習武之人提高武術技術運用的能力,并且增強對武術套路的理解,從而有助于在武術套路中挖掘相應的招數(shù)動作,提高武術技能。同時,“武”拆分為“止”和“戈”,就是阻止爭端的意思,“術”代表技術。因此,武術指一種用于阻止爭端的技術??梢院唵蔚乩斫鉃?,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讓對手失去行動能力,從而避免爭端出現(xiàn)。
在武術教學中,很多教師對武術的認知十分不足,他們只是簡單地把武術作為一種運動技巧和格斗技巧來看待,更有教師認為,武術只是體育活動的一部分。由于這些教師對武術認識的欠缺,無法正視武術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瑰寶的重要意義,針對于武諺文化中的武術諺語,就更是缺乏相應的認知。因此,在攻防技術、套路訓練、功力訓練的教學中,不能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價值引導,難以讓學生了解其中文化,感悟古人的哲學智慧,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武術教學的開展,造成武術教學改革的滯后性[3]。
在高校武術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武術素養(yǎng)不夠專業(yè),從而對武術教學中武諺文化的理解十分不到位,不能使其武術教學改革得到高效的實施,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武術不受重視。因為部分教師在學習期間將重點放在動作技術上,對于一些武術諺語的積累十分欠缺。雖然在練習時,或多或少地也接觸到武諺文化,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舊缺乏豐富的武術諺語作為武術教學改革的課程開展支撐,難以將僅有的武術諺語與課堂教學進行相應的結合,創(chuàng)新設計教學路徑。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武術教學中同樣適用。要想在武術諺語的層面上進行武術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就必須通過實踐,讓學生在實戰(zhàn)中,感受武術諺語的智慧與哲學,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武術諺語的認知。若是一直秉承于傳統(tǒng)的武術教學模式,單一地進行套路訓練,是無法提高教學效果的,因此,必須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將武術套路分解對面(練)以及進行相應的散手練習,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武術能力。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雖然教育模式得到了不斷的改革,但是在武術教學中仍然有非常多的教師秉承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學好武術,還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學生對武術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不利于長期的教學開展。尤其是在武諺文化之中,經(jīng)常只是當作口頭禪一樣不斷地提醒灌輸,在很大程度上會造成學生的厭煩,使學生對武術的理解受到局限,無法增強對武術訓練的引導效果,不能滿足當代教學的需求,導致在武術教學中出現(xiàn)很多的教學弊端,造成教學效率不斷下降,不利于以武諺文化開展武術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格斗健身得到了廣泛傳播,作為同一領域,傳統(tǒng)武術也在我國得到了良好的推廣。但由于傳統(tǒng)武術相之于現(xiàn)代格斗,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因此,在推廣傳播中人們往往只是對其技術和套路進行研究,而對于武術諺語蘊含的智慧哲學,缺少相應的深挖。很多武術教學改革中,雖然優(yōu)化了套路和技術動作的武術訓練模式,但是在教學中缺少思想建設,難以實現(xiàn)武術中提倡的身心兼修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提高武術諺語的認識,通過武術諺語來引導學生的思想,建設相應的道德武德。例如,武術教師需要對自己掌握的武術套路和技術進行追根溯源,了解其屬于哪一個武術體系。一般來說,教師的武術訓練技術和套路,屬于傳統(tǒng)少林流派分離出來的技擊技術,以長拳、南拳為主導,在部分地區(qū)也會出現(xiàn)相應的蔡李佛拳體系。教師通過對體系的了解,可以有效掌握相關的武術特點和發(fā)展文化,以及核心的武術諺語。如長拳,南拳善剛猛出拳,直線進退,由傳統(tǒng)少林武術發(fā)展而來,并在時代中得到不同的創(chuàng)新,經(jīng)過現(xiàn)在武術協(xié)會進行系統(tǒng)整理后,編入體育教材,武術理念主導健體防身,磨煉身心,具備一定的攻防技術和健體功能,其武術諺語為“拳打一直線,進退身自如”[4]。
教師在進行武術教學時,需要提高教學能力,以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以武諺文化進行教學,助力學生能夠有效提高武術技巧,并且做好文化傳承工作。具體可以通過將武諺文化運用在常規(guī)的單人訓練中。單人訓練通常是以教師的教學為基礎,通過傳授學生相應的技術,讓學生根據(jù)技術動作要求進行規(guī)范練習。學生通過不斷的訓練和思考,根據(jù)武術諺語的指導,掌握攻防技術,并且感悟其中的奧妙所在,從而達到自我提升的效果。為落實武術教學改革,教師可以實施一定程度上的創(chuàng)新。例如,教師可以在武術套路教學中,整合武術諺語,結合所教學武術內(nèi)容,憑借自身的理解和認知,賦予套路中每個動作相應的武術諺語,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同時,還可以在攻防技術教學中以假想敵作為技術訓練手段,學生通過運用教師所教學的招式,假想敵人以常見的正拳或是正蹬攻擊自己,以武術諺語指導學生做好攻防。例如,“攻講踢打摔拿通變,守求頂順化閃齊備”,從而需要靈活地運用攻防技術應對。這樣的訓練方法不僅可以隨時隨地靈活地進行訓練,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攻防預判能力,搶占先機,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文化傳承的開展。
武術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路徑,教師需要通過實踐的方式對學生的武術能力進行提升,可以運用武術諺語促進教學,幫助學生建立全面的武術體系,并為學生在武術方面的成長進步帶來相應的思想指導。例如,在武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摒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大膽創(chuàng)新運用實戰(zhàn)教學提高學生的武術能力。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武術課程內(nèi)容,安排相應的實戰(zhàn),通過實戰(zhàn)對抗,提高學生對武術技術的掌握能力。首先需要布置相應的實戰(zhàn)場地,其次是通過武術特點制定相應的實戰(zhàn)規(guī)則,并且為學生提供護具,作為安全保障。然后教師實施實戰(zhàn)比賽,并且認真觀察學生在實戰(zhàn)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最后教師需要對實戰(zhàn)進行總結,指出學生技術存在的問題,并且以優(yōu)秀的武術理念引導學生,(如“準備萬般一旦無,千招不如一招熟。手從腳邊起,側身步輕移,藏勢微彎膝?!保亩岣邔W生的武術素養(yǎng),并且有效地將優(yōu)秀武術文化傳承推廣,對武術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武術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中,教師可以結合現(xiàn)代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武術攻防技術、套路套型以及基本功結合武諺文化進行教學,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技術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還可以打開文化傳承渠道,為武術文化的推廣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教師在教學武術技術、套路和理論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播放相應的武諺文化3D 人體肌肉運動視頻進行教學延伸,如“拳如流星臂如鞭,腰走龍蛇眼似電”。從3D人體肌肉運動視頻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出拳時相關運動鏈的運用,腰背手臂肌肉的運動配合過程以及力量傳輸?shù)倪^程,從運動人體科學知識的角度,科學剖析武術諺語的智慧和精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對武術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并且在視頻講解過程中,可以廣泛接觸到武諺文化中的智慧哲學,從而良好地做到教學創(chuàng)新[5]。并且,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相應的武術教學課程,根據(jù)不同武術師范的教學視頻,從宏觀上提高學生的武術視野,進而增加學生對武術技術的理解,并且,通過觀看過程,能夠增加學生對武術諺語的積累,從而有助于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能夠高效地提升自我[5,6]。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健身的要求逐漸提高,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結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做到思想與精神的平衡,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發(fā)育。在武術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中,武諺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教學作用,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發(fā)揮武諺文化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武術能力,增強武術的實用性。此外,教師可以通過武術的教學訓練,挖掘武諺文化中的優(yōu)秀文化理念,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精神文化品質,為中華文化的傳承提供良好的作用。因此,在武術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中,教師需要提高教學方法和對武術的認識,從而促進武諺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