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英
(隴西縣渭州學校,甘肅 隴西)
初中美術是一門蘊含美學素質教育的綜合性學科,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很多學生把美術當成是用于欣賞的課程,忽略了學習這門課程能夠給自己成長帶來的積極意義。因此,教師在對他們進行繪畫技能訓練的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美術學科本身的教育價值,改變學生僅僅停留在欣賞的學習狀態(tài)。
教師對美術這門學科有著這樣的認識: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更加輕松,有的學生擁有繪畫天賦,對美術創(chuàng)作充滿了濃厚的興趣。然而現(xiàn)實的情況卻是,在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中,學生顯得十分被動,大部分學生無法對繪畫產生興趣和好奇心,這就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很難在教師的教育模式之下得到有效提升。美術教學存在以下兩點問題。
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要求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但是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許多教師會忽視這一點,很難對學生實際的繪畫能力和美術基礎有充分的調查和了解,并沒有將學生視為美術教學中的主體,而是采取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開展美術教學,其內容枯燥且教學方式單一。
在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應當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學生在美術課堂中逐漸占據(jù)了主體地位,但是部分教師依然沒有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并且從美術學科的教學課堂來看,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缺失個性發(fā)展教育。初中美術教師對學生開展的美術教育過于形式化、一體化,導致所有學生都接受相同的教學內容,學生在一成不變的教育模式下思想逐漸固化,最終導致初中階段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程序化的現(xiàn)象,這種教學模式顯然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除此之外,初中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干涉較多,學生在課堂中的每一個學習步驟都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導致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喪失自主創(chuàng)作的能力,學習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更無法獨立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
教師要把啟發(fā)學生思考作為訓練他們繪畫技能的基本思路[1]。讓學生能夠在參與訓練的過程中準確掌握運用各項技巧的思維能力。通過對美術課本圖片以及文字語言的講解,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領悟能力更上一層樓。并要求他們模仿圖片中的色彩繪畫,使用鉛筆、水彩筆、畫紙等工具,完成一幅完整的美術作品。許多學生在初學階段會用鉛筆描繪出簡單的線條,當成一項繪畫技能來進行練習。這導致他們對美術作品的完整程度沒有任何概念,教師需要提醒學生完成構圖、繪畫、上色等作品創(chuàng)作流程,引導他們結合其他學科理解課本內容。
學生在學習“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造型藝術”時,能夠欣賞幾幅山川繪畫作品。從課文語言文字的描述中,開始產生對構思這一概念的理解。而課文所選取的作品都為描繪自然景觀的圖片,很難讓學生學習獨立構圖技能。因此,教師要讓他們通過完成完整的美術作品了解什么是構思,以及構思與構圖的區(qū)別。構思是指學生想要繪畫的內容,而構圖是指學生利用繪畫技能擺放作品物體的過程。通過為學生解答圖片作品中的色彩使用和構圖關系,以及作品中包含的地理學科自然現(xiàn)象,豐富繪畫技能訓練的內容和學生的整體感知。
教師讓學生欣賞課本中的作品圖片,可以讓他們初步認識到自己所要完成的訓練內容。但單純模仿他人作品的行為,會使學生在繪畫過程中缺少空間想象能力。因此,教師要把繪畫技能訓練當成初中美術教學的獨立課程,培養(yǎng)學生能力方向上的創(chuàng)新。其中應用網(wǎng)絡微課輔助初中美術教學,是避免傳統(tǒng)美術教學模式短板的一個可行方式,在學生繪畫技能訓練中存在一定的教育意義[2]。
如“有創(chuàng)意的字”這課內容,詳細介紹了用于表達信息的文字結構和字形,展示了字體設計的幾個美術作品。學生單從這些作品圖片中難以分辨出作品所運用的繪畫技能,而教師應用網(wǎng)絡微課繪畫技能訓練模式,則能夠以動畫形式展示作品的整體繪畫過程,了解到作品中所使用的線條繪畫技巧。教師可從課本內容之外再選取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文字美術繪畫作品,讓學生嘗試運用線條完成藝術字的繪畫。這能讓他們的美術繪畫功底更加深厚,方便學生調整自己在訓練期間的學習方法和握筆方法。
教師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繪畫技能作為初中美術教學提升他們技能訓練成果的重要方向。根據(jù)在畫紙上創(chuàng)造美術空間的學科特殊性,幫助學生認識運用色彩搭配完成美術作品的繪畫技能,并帶領他們欣賞藝術性較強的作品圖片,引入教學過程中的虛擬現(xiàn)實場景,讓學生能夠感同身受地對圖片進行重新繪制。通過改善學生對美術空間位置的感悟能力,使他們的繪畫技能得到整體提升。以提升學生綜合運用線條和色彩的繪畫技能的方式,實現(xiàn)初中美術教學中技能訓練的目標。
如“繪畫我們的校園”一課中,提到了視平線、取景構圖、平行透視等美術概念。這些概念是學生通過想象能夠理解的美術構圖方法,也是他們在欣賞美術作品時能夠保留想象力的一種思維方式。但怎樣把學生的想象用繪畫形式展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需要他們進一步加強個人的構圖能力和應用美術概念的思維能力。教師要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為重點,在初中美術教學課堂中創(chuàng)造適宜的虛擬現(xiàn)實場景,還原美術課本中作品在各個角度下的成像,讓學生理解有哪些內容是他們可以想象到的,有哪些內容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利用空間場景繪畫的基本技能。
教師對學生繪畫技能的訓練,主要集中在幫助他們認識美術作品、提高他們個人構思和繪制美術作品的能力上。但學生在大腦中理解這些訓練內容,和他們在實踐中完成訓練內容,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初中美術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通過實際的訓練方式,提升學生目前繪畫技能的學習水平:針對部分空間想象能力不足的學生,為他們普及運用線條完成作品構圖的基本技能[3];對訓練成果相對良好的學生,提出個人技能訓練提升方向上的更多要求。
如“設計我們的校園”一課中,學生需要在了解校園文化以及雕塑設計方法的基礎上,利用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完成對校園造型的設計。此時,他們可以借助常見校園建筑的造型,創(chuàng)造一個在立體空間狀態(tài)里的物品。再對多個物品進行擺放,完成課本中要求制作的校園照片模型,然后再選取其中的一個角度,對整個作品進行繪畫形式的還原。而課本學習提示中,讓學生對校園空間進行重新組合、排列,這就需要學生運用線條描述出自己對部分作品內容的想象。教師可根據(jù)他們最終繪畫作品的完成度,總結學生在空間想象能力及線條、色彩等方面繪畫技巧的掌握程度,為學生指出美術課本上需要重點學習的單元知識內容,并提出對個人進行訓練的作品指導訓練要求,提升學生在學習中難以掌握、發(fā)揮不穩(wěn)定的繪畫技能。
教師在開展初中美術教學時,應當從知識的講述與美術技能和方法的培訓,以及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這幾個維度出發(fā),注重學生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美術素養(yǎng)以及高尚審美情操的完善。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美術拓展活動“策劃與搜集畫展”時,通過師生合作教學模式以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出教學活動的主題,并在教學活動中向學生傳授新的美術知識,讓學生進行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動手策劃一場畫展。教師要在活動開始前給予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啟發(fā)學生從何處開始著手,然后再讓學生共同討論如何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展開討論,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要求學生能夠明確主題,并且側重宣傳,最后教師再對學生的活動過程作出點評,指導學生的優(yōu)勢與不足,并向學生介紹畫展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對畫展有基本的了解。例如,教師可以先明確一個畫展的主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供美術作品以及搜集的資料,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舉辦小規(guī)模畫展。在師生合作以及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中,共同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確保教學目標能夠順利達成。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并提出意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師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要以課本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依據(jù),指導他們參與繪畫技能訓練。教師通過講解美術作品圖片以及傳授技能實踐方法,幫助學生認真完成課本內容學習提示和作品繪畫技能學習,有目標且科學地引導學生完成訓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