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銅仁市是個文明古老的城市,富有可歌可泣的繁多景觀,如文筆塔、水晶閣、東山寺、銅巖、六家洞、清水塘、大扒洞、涼灣水庫、周逸群烈士舊居,都是銅仁市民耳聞目睹的,值得大書特書,廣為流傳。
文筆峰上的文筆塔,是銅仁的象征性建筑。文革初期銅仁中學的何國富老師寫了一篇大學報,胡說文筆塔是鎮(zhèn)壓苗族起義的豐碑,于是銅仁中學的文革主任何宗福便帶領全校師生將大學報送到銅仁軍分區(qū)獨立營,獨立營就讓戰(zhàn)士用炸藥包將文筆塔炸了。文革后,銅仁中學的校長胡光權等人集資重修了現(xiàn)今的文筆塔,在原地址,但更堅固寬大。
水晶閣,是銅仁市綠樹成蔭,水天一色的奇觀。解放前,美國傳教士常住此地。有渡船在錦江擺渡,也有人坐著小船在釣魚。每到春暖花開或秋高氣爽的時節(jié),常有中小學生,帶著炊具在水晶閣的叢林中野炊。銅仁市黨校曾在這里開班培訓年輕干部,為銅仁各單位輸送新鮮血液。
東山寺建立在銅仁的東山上。東山是離銅仁最近的綠色景觀,緊緊靠錦江河,整個山體都被青翠的樹木覆蔽著,夏天銅仁市民喜歡帶著家人到東山寺避暑,有打麻將的,有下象棋的、圍棋的,有打羽毛球、跳繩的,有唱歌跳舞的。尤其是每年端午節(jié),銅仁市舉辦龍舟競賽,東山是觀龍舟競賽的最佳處。有的全家老小,一大早就到東山選擇最佳觀光點,東山西側是觀龍舟競賽的最佳處,目睹搶鴨子的盛況。
銅巖位于銅仁大小錦江的交匯處。巖上建有小亭,嚴禁游人上亭,以免損壞可觀的景色。每年的端午節(jié),銅仁市都要舉辦龍舟競賽,其競賽的出發(fā)處,就是銅巖。五只船一組,一聲笛響,鑼聲齊鳴,直向東山江中奔去,途中船上放飛鴨子,讓眾多游泳愛好者奔去搶鴨子。有一年銅仁中學的學生最兇狠,搶了十二只鴨子,學校還辦了一次鴨子宴,師生樂開了花,至今還傳為笑談。
六家洞在銅仁錦江下流,由于水位落差大,是銅仁最早建立的發(fā)電站。錦江河水清澈,魚類繁殖條件優(yōu)良。據(jù)銅仁中學的羅蒙福、周永烈兩位老師講,他們曾常到六家洞釣魚。一次他倆穿著草鞋站在水中釣魚,一天下來釣了六七十斤魚,小的不要,放生了,大點的一齊用繩子套著抬回家的?,F(xiàn)在六家洞的魚更多,釣魚的人絡繹不絕。
清水塘,離銅不過三里地。清水塘的井水,清涼爽口,路過的行人都喜歡到井邊取水喝。自來水廠,將清水塘的水抽調送往銅仁市區(qū),供市民飲用。每逢炎熱的夏天,不少年份都有人在清水塘開店,用甜酒沖上清水塘的井水,供行人飲用。因此,清水塘和清水塘的水,是銅仁市民最喜歡的。
大扒洞,離銅稍遠一點,可它是銅仁山青水秀的最佳去處,沿途建有許多賓館、旅店,還有發(fā)電廠。平坦的大道上,小車來來往往;道路兩邊,綠草叢生,鶯飛燕舞,漫游的人群,三三倆倆,說說笑笑,載歌載舞;荷塘採蓮人,塘邊釣魚人,江邊旅游人,嘻嘻樂樂,各有所好。
涼灣水庫,白水村的涼灣水庫,是銅仁修建最早的大型水庫。最早在六四年時,庫中的魚就有二三十斤一條的,各單位都去買魚。每到下大雨,庫水漫流,許多魚都游出水庫,白水村的許水渠、小河中到處都有魚,還有團魚、黃鱔。白水村的老鄉(xiāng)們將鯉魚、團魚、黃鱔拿到銅仁出售的不少。其味絕佳,可飽口福,難以忘懷。
周逸群烈士舊居在銅仁市東山下,原湘劇院對面周氏木質古房。解放后周家后代一直住在這里。每年清明節(jié)都有許多中小學生到周逸群舊居憑吊,緬懷烈士貴事。銅仁錦江公園塑有周逸群烈士的塑像,每天都有很多游人到烈士塑像前默哀致敬。
我愛銅仁,更愛銅仁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