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嶺南詩學(xué)與清詩寫作困境:梁九圖《十二石山齋詩話》述論

      2022-11-30 03:43:19孫道潮
      廣東開放大學(xué)學(xué)報 2022年3期
      關(guān)鍵詞:詩話性情詩學(xué)

      孫道潮

      (安徽大學(xué),安徽合肥,230039)

      自明代以來,嶺南詩派取得的成就已為海內(nèi)所重。胡應(yīng)麟《詩藪》中即有“嶺南詩派昉于孫蕡仲衍……咸足雄據(jù)一方,先驅(qū)當(dāng)代”句[1],區(qū)大相、陳獻章、梁有譽等都是當(dāng)時有名的詩人。與創(chuàng)作的繁榮相反,詩學(xué)理論著作領(lǐng)域卻一片沉寂,遙遙滯后于詩歌的發(fā)展,目前所知最早的詩話著作為晚明鄧云霄的《冷邸小言》。到了清代,隨著地域意識及鄉(xiāng)土觀念的不斷增強,以及翁方綱任廣東學(xué)政,“日與生徒講論,論詩風(fēng)氣才慢慢興盛于士紳間,到嘉、道以后終于出現(xiàn)詩話作者競出的局面?!保?]

      梁九圖是道光年間廣東有名的詩論家,學(xué)界已開始注意到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編選的地域總集,卻還沒有單篇文章論及他的《十二石山齋詩話》(以下簡稱《詩話》),僅一些詩話匯編辭典進行了簡要的介紹。梁九圖的《詩話》不僅促進了嶺南詩學(xué)的發(fā)展,還體現(xiàn)了晚清文人詩歌創(chuàng)作極意求新的意識。隨著對清代文學(xué)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有必要對其進行詳細的討論。

      一、梁九圖的生平與著述

      梁九圖(1816-1880),字福草,廣州府順德縣人(今佛山市順德區(qū)),號石圃居士、汾江主人、十二石山齋主人,曾任刑部司務(wù),善畫蘭,是道光年間嶺南有名的詩人、慈善家、社會名士,《順德縣志》和《民國佛山忠義鄉(xiāng)志》有傳。梁九圖早年曾中解元,在發(fā)榜時摔傷腿部,晚清佛山著名小說家吳趼人把他的經(jīng)歷寫成了短篇小說《跛解元》[3]。他修建的十二石山齋和汾江草廬,是“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梁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梁九圖愛石,對于選石、藏石有獨特的理解,十二石山齋即得名于道光二十四年,他游歷衡湘后帶回的十二顆蠟石。齋建成后,“四方名士能詩歌者,題贈盈篋”[4]4,僅《十二石山齋叢錄》就收錄有114位詩人題贈的作品,連遠隔五千里,素未蒙面的符葆森也寄來詩稿[4]102。梁九圖少年曾學(xué)詩劉潛蛟,與何星垣、吳彌光、陳文瑞、吳炳南等人交往親密,曾結(jié)觴詠詩社。他和道光年間廣州文壇名流“粵東七子”多有來往,張維屏曾為其詩集作序。

      據(jù)《順德縣志》記載,梁九圖一生著述超過十五種,傳世的至少有九種。分別是:與吳炳南合輯的《嶺表詩傳》,為地域詩歌總集,分《明詩傳》六卷和《國朝詩傳》十卷,部分詩歌后附有評點;詩集《紫藤館詩鈔》一卷;《十二石山齋叢錄》九卷,收時人題贈十二石山齋詩文,并附各人的部分詩作和評點;《摘句圖》一卷,專選好友岑澄詩句;《紫藤館雜錄》十六卷,為讀書時所作筆記;輯《紀(jì)風(fēng)七絕》二十一卷,分行省編撰,以竹枝詞、民歌為主;《十二石山齋詩話》,以評點清朝詩人尤其是廣東詩人為主。上述七種皆收入《廣州大典》,另有《談石》一卷,收入《美術(shù)叢書》二集第七輯,《梁氏支譜》四卷,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梁九圖詩學(xué)性質(zhì)的著作有《嶺南瑣記》《石圃閑談》《汾江隨筆》《笠亭詩拾》和《詩話》等,如今前四種只能在《十二石山齋叢錄》中窺得一隅,《詩話》則較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对娫挕钒姹据^多,有道光二十六年刊八卷本和同治五年刊四卷本。據(jù)《紀(jì)風(fēng)七絕》后梁九圖子神?所作的跋,由于咸豐甲寅之變,家中藏書大都被焚,因此“重刻十二石齋詩集、詩話、叢錄各種”,此刻本即是四卷本。另有十卷本,刻于道光二十八年[5],臺灣杜松柏所輯《清詩話訪佚初編》和蔡鎮(zhèn)楚《中國詩話珍本叢書》皆影印此本。經(jīng)過比較,十卷本后兩卷內(nèi)容不見于八卷本,當(dāng)是在后者基礎(chǔ)上進行了增補。又杜松柏本將謝堃的《春草堂詩話》和《詩話》合刊,因此為求參考全面與引用簡潔,本文以蔡鎮(zhèn)楚所輯十卷本為研究對象。

      二、本源論:危險的邏輯——性情與真詩

      在開篇的《自序》中,梁九圖就說“常以為詩必有移我情者,始謂真詩”。認為詩本性情這并不稀奇,尤其是自陳獻章以來,嶺南詩論家張萱、梁佩蘭、陳恭尹、程可則、廖燕等人,都以“性情”二字作為論詩標(biāo)準(zhǔn),與梁氏關(guān)系密切的張維屏亦持此論[6]174??滴跄觊g的嶺南詩人汪后來也標(biāo)舉性情,他認為“讀其詩而其人之性情見矣”。而當(dāng)詩人為文造情,就“譬如桃柳松柏,望其枝葉便知其根本。假如未老言老,不貧言貧,無病言病,此老杜之家;竊不飲一盞而言三百杯,不舍一文而言散百萬,此太白之家,竊皆不足以道性情也?!绷壕艌D認為汪語“發(fā)詩中有我之旨最透”[7]357,也就是說詩歌要有作者的性情,并且是真性情,這與他所標(biāo)舉的“作詩須有我在”是相同的[7]492。

      梁九圖還將真性情與人品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他說:“言,心聲也,故詩足征品。然亦有似絕不相符者,其中必有偽飾,細心領(lǐng)略,偽處自出,究不能逃吾之鑒,知言知人最是讀詩要著?!保?]40梁九圖強調(diào)人品對詩歌的影響,卻又認為詩中可以偽飾,這說明他對于“文如其人”這個古老命題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如何判斷詩中性情是偽飾還是真摯?梁九圖所用的方法是“想見”。如卷二評史可法詩:

      余近購得前明楊龍友墨蘭一幅,舊為吳忠愍公昜所藏。史正公可法題二絕云:嫩從采佩寄風(fēng)懷,有美常思物色佳。欲擷清香畏行露,幽花偏傍最危崖。不剪當(dāng)門豈好名,且收落葉愛殘英。深宮雅務(wù)親賢操,應(yīng)譜猗蘭聆正聲。讀之想見公性情之正[7]105。

      《桃花扇》中有楊龍友為李香君題寫墨蘭情節(jié),且吳昜是史可法麾下將領(lǐng),史可法為其所藏畫作題詩有很大可能。另史氏如今傳詩不過7首,肯定有很多佚詩,梁九圖所錄的兩首絕句,大概率確出自史手。第一首中的“采佩”讓人想到耳熟能詳?shù)摹凹x秋蘭以為佩”,美麗的花不易得,就像詩人保持美德也需要歷經(jīng)磨難一樣。第二首開篇即以反問語氣直言自己并不好名,又以孔子所作的《猗蘭操》作比,凸顯詩人的高潔志趣。在字里行間,確能感受到史可法的人品與性情。《詩話》中另有6處使用想見,倜儻、謹慎、風(fēng)尚、品概、風(fēng)致、心事、清介等皆可想見。這體現(xiàn)了梁氏對詩人主觀修養(yǎng)的重視,并且詩中之“我”的內(nèi)涵也不僅僅是人品。這也就拓展了性情的內(nèi)涵,不止是情感體驗和感興,亦包含個性與人品。

      在創(chuàng)作上,梁氏將性情列為必要因素,還賦予它靈感的意味:“詩本性情自然流露……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放翁道得甘苦出矣。”[7]11在詩歌批評上,他也以性情為最高標(biāo)準(zhǔn),如“韓詩多哀,白詩多樂,終是性情之偏然。二公能見性情,所以各有千古”[7]6。他認為性情的顯現(xiàn),是韓、白二人詩歌取得成就的關(guān)鍵原因。李商隱的無題詩和香奩體在他看來,也都是“言情之作,娓娓動人”[7]667,不分優(yōu)劣。

      將詩中性情的流露等同于真詩,這并沒有什么問題。但將真詩等同于好詩,則有待商榷。姑且不論他對王次回的評價“纖艷中亦有真摯可取者”[7]174,纖艷也確是一種美。“未覺一年為客久,翻嫌十日到家遲”是莫元伯所作,梁氏評其“極淺易而極真”[7]363。其實已經(jīng)認識到了淺易的缺陷,但因為真,他仍稱贊為妙詩?!拔嵋仃P(guān)羾于貢好擬古,未免過于摹仿,反失面目。”在清楚地看到同鄉(xiāng)人創(chuàng)作的缺點之余,他又對其能“書寫性情”的詩頗加贊賞,評其“風(fēng)致亦好”[7]642。認為“言情之作最足動人”[7]354,這當(dāng)然沒問題,但將性情視為評判詩歌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忽視獨創(chuàng)性、風(fēng)格、字句等因素,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其危險的邏輯。

      除了性情外,《詩話》中還7次使用“聲情”,分別用于評論朱彝尊、劉扶山、姚瑩、周向青、惠士奇、王昶、張云璈等人的詩歌??梢?,在梁九圖的批評話語中,“聲情”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概念。傅璇琮等的《中國詩學(xué)大辭典》認為,聲情是聲律中表達出來的情感,既可以是聲中之情,也可指聲情并茂[8]?!对娫挕穭t側(cè)重于情,如:

      唐人“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狀海上險怪可謂奇創(chuàng)。吳縣惠半農(nóng)侍講士奇衍為七言,云:“鯨眼長明無月夜,鱟身能使不帆風(fēng)”,聲情似更生動[7]501。

      前句出自王維的《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在想象友人渡海情景時,不實寫海上景象,而是虛構(gòu)遮天蔽日的巨鰲和眼射紅光的大魚,構(gòu)成了一幅光怪陸離的圖畫,對友人旅途艱險的擔(dān)憂隱藏在其中。惠士奇的詩,題為《送徐亮直編修奉使琉球》,同樣是送友人渡海,鯨眼使海上長明,鱟能用身體掀起巨風(fēng),一樣是虛構(gòu)的奇瑰景色,但卻賦予了鯨和鱟人性。它們的神異意味著使團的強大,希望友人出使成功的豪情也就寄寓其中。兩詩皆押東韻,但后詩七言節(jié)奏更為悠長,感情也更激昂。可見,梁九圖的“聲情”注重于情的表達。

      蔣寅指出,嘉道詩學(xué)以反思性靈詩學(xué)的流弊為邏輯起點,重提性情是詩壇對袁枚反思的常態(tài)[9]?!对娫挕穼υ对妼W(xué)亦有吸收和反思,對于袁枚所取得的成就,梁九圖是認可的。他稱袁枚為“名手”,并且認可其詩能自寄性情[7]287。對于性靈詩學(xué),他并不抵觸,他說:“詩患不典,又患過于用典,故考據(jù)家詩每多不佳。江南方子云正澍句云:‘交廣易添離別恨,學(xué)荒翻得性靈詩’是也?!保?]39《隨園詩話》引用了方子云句,并評其“非真讀書、真能詩者不能道”[10],顯然梁九圖認可性靈在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他推舉的“性情=真詩=好詩”這個危險的邏輯,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性靈詩學(xué)的常態(tài)思維。但他對袁枚的過度自我表現(xiàn)相當(dāng)排斥,直言:“余最不喜袁簡齋‘絕地通天一枝筆,請看依傍是何人’句,嫌其太自夸詡?!保?]148又說:“暴富貴人每有一種村氣……袁子才《館選還家》句云:‘嬌癡小妹憐兄貴,教把官袍著與看’。皆不覺流露?!保?]524對袁枚矜才使氣的批評,實際上也貫徹了梁九圖在談?wù)撔郧闀r,對詩人修養(yǎng)與人品的強調(diào)。但梁九圖所說的性情又與性靈不同,意指個性與情感體驗,而非性靈的天才論與自我表現(xiàn)。這與嘉道間,潘德輿、張云璈等詩論家反思性靈詩學(xué)而重提性情,有很多相似之處。

      三、創(chuàng)作論:影響的焦慮與求新的路徑

      沈蕙孫《讀詩五古》中有“后世為文藻,古人為性情”句,梁九圖評其“識詩之原”[7]681。為情而造文的古人是梁九圖學(xué)習(xí)的榜樣,《詩話》多次強調(diào)學(xué)古的重要性。首先,古人作詩的態(tài)度值得學(xué)習(xí)。梁九圖認為,古人作詩“不自滿足”,而“今人得單詞片語,便自以為佳,相去何啻天壤”[7]38。在詩歌美學(xué)上,古人亦多有可取之處,他多用“古音”“古節(jié)”“古香”等詞評點詩歌。如卷四評陳文述“麗藻有余,古香未足”[7]338,評林承芳“尤有古音古節(jié)”[7]505。對于古人,梁九圖并非全盤接受。他說“古人之詩,有后人所不能為者,亦有后人所不屑為者”[7]39,即使是陶、謝、李、杜等人的詩,亦有缺陷。他又說“詩患不學(xué)古人,又患太似古人”[7]176,也就是作詩不能受古人束縛,不可過度摹擬古人。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嶺表詩傳》中評論陳恭尹時也用了一樣的話[11],顯然他對這句論斷是頗為自矜的。

      美國學(xué)者布魯姆認為“詩的影響已經(jīng)成了一種憂慮癥或焦慮原則”[12],后世詩人面對前人的豐碩成果會進入一種緊張狀態(tài),即失去寫作的優(yōu)先權(quán)所帶來的巨大焦慮。生活于古典詩歌發(fā)展晚期的清代后期,“送別而云離別之苦,縱即沉痛亦屬前人窠臼”[7]194,“落花詩名作如林,寄意處多落跡象”[7]403,“瓊枝玉樹雖雅而陳解”[7]457,“塞下曲難出唐人范圍”[7]462等語,都是梁九圖面對古人所取得的成就,產(chǎn)生“影響的焦慮”的表現(xiàn)。正因于此,為了走出“太似古人”的歧路,梁九圖極意求“新”。除多次使用的“新穎”“新雅”“新警”等評語,以及對“發(fā)前人所未發(fā)”[7]277、道“未經(jīng)人道及”[7]130的詩句大加贊賞外,他還有“凡庸瑣題必須新意方得超妙”[7]488,“新奇沉麗之句,最易奪目”[7]578,“律格奇創(chuàng)最新耳目”等論述[7]497,可見“新”在他的詩學(xué)體系中的重要性。

      如何學(xué)古求新?梁九圖指出了一條清晰的路徑。首先,要讀書有主,即高云士所說的“讀書當(dāng)有主,方寸自權(quán)衡,不為古人惑,方可稱豪英”[7]241。其次,要根據(jù)“吾之爐冶”,結(jié)合“自得”來決定學(xué)古的對象[7]664,在學(xué)古中不能“貌合神離”,要“自存本色”[7]467。最后,在具體的創(chuàng)作中,梁氏主張“脫化”。脫化即師古加革新,可分為兩種,一是仿其意而變其詞,如卷三寫道:

      屈翁山有“世亂詩書費,家貧骨肉輕”之句,厲太鴻仿其意用之,《杜少陵祠》云:“文章羈旅賤,身世腐儒輕。”可謂精于脫化。又翁山《詠夷齊廟》云:“弟兄方讓國,臣子乃稱兵?!眹?yán)海珊《詠先賢仲子祠》云:“此邦無父子,吾道自君臣。”同一意匠[7]180。

      另一種是仿其詞而變其意,如: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苯^妙一幅曉行圖。華亭王總憲九齡句云:“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聲半馬蹄?!泵摶療o痕,而語尤動聽[7]25。

      脫化即脫胎轉(zhuǎn)化?!对娫挕分?,“脫化”也作脫胎、點化、化出等,如評高層云“淚兼花作雨,愁似草逢春”,“從老杜‘感時花濺淚’化出”[7]469;論梁樞“昔自衡陽來,今返衡陽去。風(fēng)送衡陽舟,目斷衡陽樹”句,“脫胎于番禺王震生《長安道所云》:‘妾本長安兒,生長長安道。生不識長安,夢是長安路’之作”[7]367。“脫化”來源自江西詩派“點鐵成金”“奪胎換骨”說,即“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規(guī)摹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實際上,清代詩學(xué)家批評詩歌時,經(jīng)常運用“脫化”一語。程景牧指出,清代詩學(xué)中脫化的內(nèi)涵是與“熟精《文選》理”捆綁在一起的,彰顯出對學(xué)問與義理的強調(diào)[13]。但在梁九圖的詩論體系中,“脫化”不僅是批評的著力點和創(chuàng)作的方法,還是詩歌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他說:

      唐虞以詩教胄子,是詩之來已久,特至周而體綆始大備。后人善脫胎者便成名家,如屈子兼風(fēng)雅之體,故怨誹而不亂;杜工部雅多而風(fēng)少,情韻稍遜矣;韓吏部頌多而雅少,往往曲中寓直;白太傅風(fēng)多雅少,第長于言情。其余諸家又本屈、杜、韓、白而變化之,等于自鄶以下矣[7]731。

      梁氏認為,必須善于脫化才能成為名家,后世所有的詩人都由屈、杜、韓、白四人脫化而出,因為脫胎自這四人,所以成就不能高出他們。但要想寫好詩,又不得不向前人學(xué)習(xí),進行脫化。乍一看是他的詩論具有矛盾性,但深思就會發(fā)現(xiàn),他的寫作目標(biāo)本就不是成為首屈一指的大詩人,而是成為略有所長的詩人,這也是他汲汲于“新”的原因。不得不指出的是,梁九圖已經(jīng)認識到了“新”詩并不等于好詩。他在評論李漁詩歌時說:“李笠翁詩出新意,不欲就前人范圍,然味淺詞粗,多流放誕?!保?]836晚清的許印芳說:“求新有求新之病,亦不可不知?;虿±w巧,或病棘澀,或病隱僻,或病荒誕,諸病不除,則求新反墮魔道中。”[14]當(dāng)代西方美學(xué)家也指出:“一切創(chuàng)造性都隱含新奇性,但是,并非所有新奇性就都隱含有創(chuàng)造性?!保?5]作為一個名氣不大的詩學(xué)家,雖然還是無意識,但梁九圖能認識到這點實在難能可貴。

      四、詩法論:疊法、不露與議論

      在梁九圖的詩學(xué)體系中,學(xué)古與求新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根柢。除此之外,他對于具體的詩歌寫法亦多有論述。梁九圖著重論述的詩法主要可歸為三種,其一是疊法。疊法又可分為三種,首先是疊字。他舉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和《鸚鵡洲》為例,指出“李詩三鳳、二凰、二臺,《鸚鵡洲》三鸚鵡、三洲、二江,四篇(加上沈佺期《龍池篇》和崔顥《黃鶴樓》)俱用重疊字,以為機軸,不覺其復(fù),但覺其妙要之”[7]171。梁氏認為“詩用疊字最難”[7]109,又說“詩用重疊字,昔人謂神韻全注此二字中,故名家每不輕下”[7]173。妙用疊字有助于提高詩歌的感染力,“七絕用疊字之法自有一種天然情韻,耐人諷誦”[7]446。在評論上,九圖亦多就疊法下筆。劉潛蛟有“萬樹梅花一聲笛,梅花村里落梅花”句,一聯(lián)中三用梅花,他不僅不覺繁復(fù),還認為“其妙處尤在善疊也”[7]47。

      梁氏對疊法如此贊賞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錢載。他對錢載的詩歌很是贊賞,認為有些詩不減他最推崇的蘇軾,還曾追和過他的《宜亭新柳六首》?!对娫挕肪砣姓f:

      前見翁覃溪方綱所選唐詩,錢萚石為之評,多言疊法。如謂杜工部“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為三疊句法之類,不勝枚舉……因閱《萚石齋詩稿》,有《樂游原》句云:“寧申岐薛亭臺里,車馬衣裳士女風(fēng)。”知其得力有由[7]214。

      上述的“層折”即是疊法的第二種。翁方綱的唐詩選本,因為敘述模糊,難以確定是何書。但錢載對疊法的重視是肯定的。翁方綱的門生,同樣是梁九圖至交的黃培芳在《香石詩話》中記載道:“錢萚石云:三百篇都是疊。此語可參?!彼€以杜甫《渼陂行》為例,詳細解釋了第二種疊法。如“湘妃漢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無”一聯(lián)中,“湘妃”“漢女”“金支”“翠旗”是雙字,“歌”“舞”“有”“無”是單字。在雙字間插入單字,“此即疊法,由三頓、五頓至一字一頓,各極其變,多用此等句則不虛弱”[16]。這與梁九圖所說的“層折”可“免薄弱之病”,大抵相同。

      實際上,翁方綱本人也多就疊法下筆。據(jù)筆者統(tǒng)計,僅在《杜詩附記》中,就有23條明確言及疊法,其中只有3處引自錢載,另有1處引自潘安仁,剩余19處都是翁自撰。《石洲詩話》也多就疊法展開,如卷五評元好問“遺山五古每疊一韻以振其勢”。但翁方綱更注重的是疊法的第三種——疊韻。所謂疊韻,即是律詩中,出句與對句也押韻。如卷十五評《哀江頭》“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一聯(lián)道:“臆字疊入,一韻動蕩頓挫。”評《李潮八分小篆歌》一詩,“宕字疊入一韻,以束其勢,與前焚字、分字二句之疊韻相應(yīng),亦音節(jié)之不得不然耳”?!对娫挕分幸步栲囃E論及過疊韻,不過已是與如今的概念相同,即是由韻母相同的兩個字構(gòu)成的詞。

      梁九圖著重論述的第二種詩法是“不露”。所謂不露,即“作詩當(dāng)透一層”[7]135,含蓄蘊藉?!对娫挕肪砣姓f:“晉安謝又紹閣學(xué)道承《送友南歸口占》云:‘親老偏為客,家貧卻在官。百端俄頃集,豈獨別離難?!高^一層,其難愈見?!保?]194將因離別滋生的難過掩蓋,卻發(fā)現(xiàn)縈繞在心頭的又豈止離別之苦?這種含蓄又能包蘊諸多的手法即是不露。對“不露”的推崇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廣東民歌的影響,“粵俗好歌,凡歌以不露題中一字,語多雙關(guān)而中有掛折者為善”[17]。馮達昌有《佛山竹枝詞》,梁九圖的評語即是“言外托諷,妙在不露”。另一方面是唐詩的影響,李必恒有“唐詩涵蘊深遠,比興居多,宋詩據(jù)事直言,敷陳大半”的論斷,梁九圖認為“分別唐宋,此最公當(dāng)”[7]454。劉潛蛟曾以蘇炳南《宮怨詩》教梁九圖,稱其“含蓄蘊藉,雅近唐音”[7]337,梁九圖若干年后對此詩仍印象深刻。梁九圖是堅定的唐詩支持者,對唐詩“涵蘊深遠”之美的支持也理所應(yīng)當(dāng)。

      在詩歌批評中,梁九圖也直接表現(xiàn)他對婉約蘊藉之美的喜愛。王鳴盛學(xué)詩于沈德潛,是乾隆朝有名的詩人,梁氏給他的評價卻是“意趣蘊蓄殊罕”[7]81,對其詩缺乏含蓄之美頗有不滿。常熟汪東山有“桃源自是人間世,卻遣童男問海山”和“神仙不作兒孫計,一任張巡働哭來”兩聯(lián),針對神仙虛幻而發(fā),他認為“皆蘊藉有味,妙不說破”[7]447。袁景文《題蘇李泣別圖》有“猶有交情兩行淚,西風(fēng)吹上漢臣衣”句,方九谷《妾安所居》有“廣殿多秋風(fēng),蟋蟀鳴幽闥。欲下玉階行,總是昭陽月”。梁九圖指出“短章全以一二字見意”,“漢臣、昭陽數(shù)字何等含蓄”[7]652。在詩中以含蓄不露的方式表達深厚的情感,顯然是梁九圖所推崇的。

      梁九圖的第三種詩法是“議論”,此法專就詠史詩而發(fā)。清代作為中國古代文學(xué)發(fā)展史的最后一個階段,在各種文體上都可說是集大成,詠史詩也是如此。據(jù)張煥玲等的統(tǒng)計,清代現(xiàn)存結(jié)集單行或獨自成卷的詠史集數(shù)量超七百三十種[18]。尤其是經(jīng)過乾嘉時期熱烈的史學(xué)氛圍浸染后,還出現(xiàn)了詠史組詩現(xiàn)象[19],如《詩話》中提及的張?zhí)拇濉稁熤裆椒吭伿贰范偈缀蛥亲佑埂蹲x史吟》一百三十余首等。難怪梁九圖給詠史詩極大的關(guān)注,《詩話》中所評點詩歌題材也以詠史為主。他還說:“余更欲匯集詠史一體,令古人事跡流傳無暨”[7]667,“余課諸侄多以詠古命題”[7]604。詠史詩是“詩才”與“史才”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論古貴乎有識”[7]390,“貴著議論”[7]178,好的議論要求作者必須“有識”,如吳子庸的詩“具有卓識,可掃后來無限謬談”[7]659。在梁九圖看來,只要有獨到的卓識,能寫出好的議論,即使語言纖巧、體卑格弱、詞調(diào)平易亦無礙?!罢摿泄湃隧氉R古人,避就出脫處,其能自成家者,縱體卑格弱,仍有一種勝人筆墨”[7]538。他又說:“詩忌纖巧,然有議論驅(qū)駕亦自無礙。”[7]542李真吾的詩“詞調(diào)雖平而識見極好”[7]672,他也倍加贊賞。顯然,議論的好與普通,已成為評價詠史詩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

      議論有識的表現(xiàn)共有兩點,其一是能道出新穎的觀點。如沈小如《讀漢高本紀(jì)》云:“肘腋未聞除產(chǎn)祿,腹心只辯醢韓彭”,指出外戚對漢朝統(tǒng)治的危害,“此意少人道及”[7]617。又邵心根《見觀競渡》有“夾江士女紛如蟻,試問何人通屈原”句,點出劃龍舟活動漸漸失去了紀(jì)念屈原的意義,“人人意中之言卻無人說出”[7]317。其二是能進行渾括的論述。在論人上,裴子光《詠范蠡》云:“廿年雪恥強于越,三徙成名富定陶”,對于范蠡的生平經(jīng)歷“頗能渾括”[7]692。在論事上,王士禛《淮安新城有感》記述南明小朝廷始末,梁九圖評其“括盡一時史事,真淋漓大筆”[7]34。渾括的議論還應(yīng)當(dāng)汲取前人的精華,如劉潛蛟的《詠荊軻》,“前人詠荊軻者夥矣,馮大木責(zé)其劍術(shù)之疏,劉繼莊誚其生劫之謬,屈翁山議及所副之非,王說作憫彼中心之義,然諸作皆未能包羅一切。此獨囊括前人而以翻空出之,中四語直是廿八字成句,格創(chuàng)氣雄,斷推杰構(gòu)”[7]845。

      梁九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心得不止這三大詩法,如論古詩中“須有整句,方不佻滑,若全對仗,殊易近律”;五絕詩“貴有余韻”,“詩之前當(dāng)先有無限意境”;“詩以理氣為體,詞華為用”,內(nèi)容與形式并重等等。這些議論都說明梁九圖的詩學(xué)深厚,還有很多可供探索的空間。

      五、風(fēng)格論:雄健奇崛與清超拔俗

      在審美上,梁九圖對于甜俗、庸腐的風(fēng)格分外排斥。為了避俗,由此衍生出對兩種風(fēng)格的追求,其一是雄健奇崛。梁九圖認為“詩詞多離奇變幻”,對于奇崛、奇警的詩多有贊賞。但他欣賞的并非是“郊寒島瘦”般奇詭之句,而是詩筆博大的雄奇。如他對吳維彰的評論:“詩筆雄健,力掃一切甜庸……詞意超拔,有王郎酒酣拔劍斫地歌氣概。”[7]186他還認為“七律最貴雄健”[7]106,“五律魄力最難雄渾”[7]361,“鍛煉精工易入纖小,所貴大力斡旋耳”[7]749。對雄奇風(fēng)格的推崇,直接繼承自嶺南詩學(xué)傳統(tǒng)。洪亮吉對陳恭尹詩的評論“尚得古賢雄直氣,嶺南猶以勝江南”[20],可以說是嶺南詩人的共有特色。今人陳永正在論述嶺南詩派時,也指出雄直不僅是詩派的一大特色,還是詩派的主體風(fēng)格[6]38。

      第二種風(fēng)格追求是清超拔俗。梁九圖指出“新奇沉麗之句,最易奪目,若清微淡遠,人多忽略”[7]578。清,指的是詩歌語言明晰審凈,氣質(zhì)超脫塵俗?!对娫挕分?,共37次使用清或包含清的詞來評論詩作,如評周靈菆、吳月湖、蒲松齡詩筆清,評伊秉綬、勞潼、達三詩有清氣,評阮樾蔭、郎文臺、詹湘亭詩清麗等。“超”又往往與“清”一起出現(xiàn),如評何小治“詩筆清健”“五律超拔”[7]159,評梁弼亭詩“清矯”“句法甚超”[7]276等?!对娫挕分惺褂眠^13次“超”或含超的詞評論詩歌,超意味著無雕琢跡象、新穎不俗。“超脫”和“擺脫”共出現(xiàn)過5次,如:

      《楊柳枝詞》最難超脫。許積卿詠云:本來楊柳無情樹,也復(fù)新來學(xué)世情。染出貴人衣上綠,不知甚事卻干卿。頗能翻陳出新[7]97。

      壽詩最難擺脫,故前人集中往往不存,間有存者,亦皆庸瑣。三水董栴圃廣文與吳星儕素未謀面,因壽征詩。星儕詩云:(詩略)。余特賞其立意獨超[7]210。

      歷代詩人都有《楊柳枝詞》,往往托物言志,如白居易借荒園之柳,抒懷才不遇之情。而許積卿卻一反常態(tài),認為楊柳只是一個普通的樹,并沒有那么多感情,在新意之外也帶有一絲解構(gòu)的意味。吳星儕的詩則以夢起筆,稱壽星為貶謫仙人,與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斑@個婆娘不是人”有異曲同工之妙??梢姡俺摗边€有突破現(xiàn)有的寫作教條、方式之意。值得注意的是,梁九圖的畫作也被陳瀅認為有沉雄而清淡之美[21],他對這兩種美學(xué)風(fēng)格的推崇,可能不限于詩學(xué)領(lǐng)域。

      前面提到,梁九圖在創(chuàng)作中也追求含蓄的美學(xué)風(fēng)格,含蓄與“清超”可以兼容,但卻是與“雄奇”截然不同的風(fēng)格。這不得不讓我們想到,桐城派名家姚鼐對“陽剛與陰柔”這兩種對立美的論述。在《海愚詩鈔序》中,他說:“吾嘗以謂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陰陽剛?cè)岫?。茍有得乎陰陽剛?cè)嶂?,皆可以為文章之美?!保?2]48姚鼐還對這兩種不同風(fēng)格之美進行了生動描繪:“其得于陽與剛之美者,則其文如霆,如電,如長風(fēng)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決大川,如奔騏驥……其得于陰與柔之美者,則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fēng),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鳴而人寥廓?!保?2]93梁九圖的“雄奇”可以說就屬于陽剛,“含蓄”“清超”與陰柔也非常相似。實際上,梁氏對于桐城派非常熟悉?!对娫挕分薪榻B過劉大櫆的文學(xué)主張[7]164,還數(shù)次稱引姚鼐、姚瑩的詩作,并給予很高的評價。并且梁九圖非常重視的“脫化”,也被姚鼐視為古文創(chuàng)作中關(guān)鍵的步驟[23]。遺憾的是,論述梁九圖對桐城派的吸收尚缺乏關(guān)鍵證據(jù),他所提倡的“雄奇”“含蓄”“清超”與“陰柔陽剛”是巧合的相似,還是有意識的吸收借鑒,還需要更多研究資料的出現(xiàn)。

      要言之,《十二石山齋詩話》廣泛而深入地論述了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許多理論問題,評論了大量的詩人、詩篇、詩句。梁九圖繼承了嶺南詩學(xué)傳統(tǒng),重視詩寫性情和詩人的修養(yǎng);面對前人取得的碩果,他主張在學(xué)古中求新;對于具體的詩歌創(chuàng)作方法,他也頗有心得;在美學(xué)風(fēng)格上,他追求雄奇與清超,也重視含蓄之美。當(dāng)然《詩話》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把性情的抒發(fā)當(dāng)作最高的標(biāo)準(zhǔn),將議論的好與壞當(dāng)作詠史詩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但瑕不掩瑜,它對清代前中葉四大詩學(xué)流派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借鑒,在嶺南詩學(xué)的發(fā)展完善中,發(fā)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对娫挕吠瑫r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不僅保存了很多名氣不大的文人詩作,還記錄了時人,尤其是廣東區(qū)域的居民在發(fā)現(xiàn)西方世界后作出的反應(yīng)。

      猜你喜歡
      詩話性情詩學(xué)
      時間的性情
      任何流沙都是水土(詩學(xué)隨筆)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3:56
      背詩學(xué)寫話
      閑吟居詩話(五則)
      中華詩詞(2019年10期)2019-09-19 09:00:04
      詩話
      中華詩詞(2019年10期)2019-09-19 09:00:02
      第四屆揚子江詩學(xué)獎
      揚子江詩刊(2017年1期)2017-01-17 06:25:11
      新詩話
      揚子江詩刊(2017年1期)2017-01-17 06:25:08
      感受書法 體味性情
      中國篆刻(2016年3期)2016-09-26 12:19:29
      硬、安、純——魯侍萍沒有大改的“真”性情
      語文知識(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3
      《復(fù)性書》性情觀再探——以“情”為中心的考察
      堆龙德庆县| 昭苏县| 板桥市| 景洪市| 双鸭山市| 大港区| 承德县| 平果县| 娄烦县| 漳浦县| 城口县| 张家界市| 庄浪县| 阜新市| 利津县| 永州市| 申扎县| 遂溪县| 定边县| 张北县| 鄂托克旗| 明溪县| 浦城县| 宁乡县| 措美县| 横山县| 武山县| 库尔勒市| 阳泉市| 车致| 沙田区| 泾川县| 昌图县| 新巴尔虎右旗| 五大连池市| 漠河县| 邢台县| 酉阳| 伊吾县| 乐昌市| 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