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姍 陳霞 楊雯 張鵬 桂波 渠磊秋
老年病人常因骨質疏松引發(fā)椎體壓縮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導致劇烈疼痛、活動受限,嚴重危害健康[1]。罹患OVCF的老年病人若行保守治療,需長時間臥床,易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創(chuàng)傷小,能快速緩解疼痛,顯著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是治療OVCF最有效的方法[2]。 傳統(tǒng)的PKP多采用局部麻醉或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當PKP病人僅接受局部浸潤麻醉時,局麻藥難以彌散入骨質,且球囊擴張等操作常致病人劇烈疼痛,降低病人滿意度,妨礙手術順利實施[3]。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雖能提供良好的手術條件,但老年病人心肺功能減弱,全身情況較差,麻醉風險大,導致術后蘇醒延遲以及急性心肺功能障礙發(fā)生率高,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增加[4-5]。瑞芬太尼作為一種超短效μ受體激動劑,不依賴病人肝腎功能,能被組織和血漿中非特異性酯酶分解,起效快、恢復迅速,很少影響認知功能[6],已被應用于多種保留自主呼吸的監(jiān)護麻醉(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MAC)下短小手術的治療[7-9]。目前,對于瑞芬太尼抑制老年病人PKP術中疼痛反應有效濃度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病人行PKP時,瑞芬太尼抑制因球囊擴張引發(fā)疼痛反應的半數有效濃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以及95%有效濃度(95%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95)。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21)院倫審字第023號],選擇擇期行MAC下PKP的老年病人,按手術先后順序依次進入本次試驗,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年齡≥60歲;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Ⅲ級;經臨床、影像學診斷為OVCF,有PKP手術指征。排除標準:嚴重心肺功能不全;對阿片類藥物過敏;有慢性疼痛病史或長期服用阿片類止痛藥物史;認知功能和語言交流障礙。
1.2 麻醉方法 所有病人由麻醉科同一名高年資主治醫(yī)師實施麻醉,同一組手術醫(yī)生實施手術。入室后監(jiān)測心電圖、SpO2、上肢無創(chuàng)血壓、心率、呼吸頻率。開放上肢外周靜脈通路,輸注乳酸鈉林格氏液。經儲氧面罩吸氧,新鮮氧流量為3 L/min,靜注地塞米松10 mg、托烷司瓊5 mg預防惡心嘔吐,并靜注芬太尼0.5μg/kg。于俯臥位下行1%利多卡因10 mL局部浸潤麻醉。手術開始前5 min開始靶控輸注(targeted-controlled infusion,TCI)瑞芬太尼(批號10A11201,湖北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公司),骨水泥開始注入時停止瑞芬太尼TCI。按序貫法確定瑞芬太尼血漿靶濃度,首例病人血漿靶濃度為1.44 ng/mL,相鄰靶濃度之比為1.2。病人在球囊擴張時,疼痛數字評價表(NRS)評分>3分為陽性反應,反之則為陰性反應。出現陰性反應表明瑞芬太尼靶濃度發(fā)揮有效鎮(zhèn)痛作用,下一例病人則降低一個濃度梯度;相反,當病人出現陽性反應時表明瑞芬太尼靶濃度未產生有效鎮(zhèn)痛,下一例病人則升高一個濃度梯度。以此類推,直到出現6個由陽性到陰性的交叉點為止。
1.3 觀察指標
1.3.1 主要觀察指標:瑞芬太尼有效抑制球囊擴張時NRS評分的EC50、EC95。NRS評分:0分表示完全無痛,鎮(zhèn)痛效果優(yōu);10分表示難以忍受的疼痛,鎮(zhèn)痛無效;0~3分視為鎮(zhèn)痛滿意。
1.3.2 次要觀察指標:局部浸潤麻醉開始時間記為手術開始時間。觀察術前1 d(T0)、擺俯臥位時(T1)、手術開始時(T2)、骨水泥注入時(T4)、手術結束時(T5)以及術后4 h(T6)NRS評分。記錄病人心動過緩、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2.1 一般資料 共依次納入20例老年病人,男3例,女17例,ASA分級Ⅰ~Ⅲ級,年齡66~93歲,平均(80.75±6.70)歲,平均BMI為23.49±3.42,平均手術時長為(31.25±5.12)min,均順利完成手術。
2.2 各時間點NRS評分比較 與T0時點相比,T1~T6的NRS評分均顯著下降(P<0.05)。見表1。
表1 20例病人各時點NRS評分[M(P25,P75),分]
2.3 瑞芬太尼抑制因球囊擴張引發(fā)疼痛反應的EC50、EC95對6對陽性反應至陰性反應交叉點的瑞芬太尼靶濃度進行計算,瑞芬太尼抑制因球囊擴張引發(fā)疼痛反應的EC50為(1.01±0.14)ng/mL。見圖1。應用Probit概率分析法計算瑞芬太尼抑制因球囊擴張引發(fā)疼痛反應因EC50為0.950 ng/mL(95%CI:0.768~1.103 ng/mL)、EC95為1.179 ng/mL(95%CI:1.049~4.595 ng/mL)。見圖2。
注:黑色箭頭表示陽性反應至陰性反應交叉點;“1.01”為瑞芬太尼抑制因球囊擴張引發(fā)疼痛反應的EC50平均值圖1 20例病人術中瑞芬太尼TCI序貫圖
圖2 20例病人瑞芬太尼TCI效價強度分析圖
2.4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0例病人術中無心動過緩發(fā)生;有1例發(fā)生呼吸抑制,SpO2最低降至90%,經囑深呼吸,輕抬下頜后,SpO2回升至100%;有4例(均為女性)術后由俯臥位翻轉成仰臥位時感惡心,嘔吐少許胃內容物,靜注氟哌利多1~2 mg后癥狀明顯緩解。
序貫法試驗是研究藥物EC50和EC95的簡便方法,可以較敏感地反映藥物濃度與效應間的量效關系[10]。與恒速泵注給藥模式相比,TCI特點是起效快、維持平穩(wěn)且可控性好,適用于時間短、刺激大且變化迅速的手術[11]。Caron等[12]研究發(fā)現,瑞芬太尼TCI對行清醒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危重病人安全有效。黃鑫等[13]研究發(fā)現,PKP中球囊擴張時病人疼痛評分最高,因此本研究以球囊擴張時老年病人NRS評分為主要觀察指標,結果提示瑞芬太尼TCI能顯著改善PKP術中的疼痛評分,其有效抑制因球囊擴張引發(fā)疼痛反應的EC50為0.950 ng/mL,EC95為1.179 ng/mL。
瑞芬太尼臨床常用TCI濃度為1~6 ng/mL,具體濃度依手術類型、病人一般情況而定。在聯合使用右美托咪定時,1~3 ng/mL瑞芬太尼靶控濃度可保障眼科手術順利實施[14]。序貫法要求相鄰靶濃度之比在1~1.5之間為宜,本研究在預試驗結果基礎上,結合老年病人藥代動力學特點,將首例病人瑞芬太尼靶濃度設定為1.44 ng/mL,相鄰靶濃度之比設為1.2,結果顯示20例老年病人均順利完成手術,術中血流動力學平穩(wěn),僅1例發(fā)生輕度呼吸抑制。Kang等[15]在探討羥考酮抑制成年病人氣管插管反應時,采用序貫法試驗,提出需滿足6個陰性反應至陽性反應交叉點。本研究亦設定需6個陽性反應至陰性反應交叉點,結果顯示瑞芬太尼有效抑制老年病人PKP術中球囊擴張引發(fā)疼痛反應的EC50、EC95分別為0.950 ng/mL、1.179 ng/mL。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處。首先,20例老年病人年齡跨度較大,藥效學存在一定差異,未來擬細分年齡范圍,更精準探討瑞芬太尼有效抑制不同年齡段老年病人PKP術中球囊擴張引發(fā)疼痛反應的EC50、EC95。其次,瑞芬太尼血漿靶濃度是通過Minto藥代動力學模型算得的預測值,并非實際血漿濃度,存在一定偏差,但并不影響臨床應用。
綜上所述,瑞芬太尼TCI可顯著抑制老年病人PKP術中疼痛反應,其抑制球囊擴張引發(fā)疼痛反應的EC50為0.950 ng/mL,EC95為1.179 n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