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
太行柿 梁有權(quán)攝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擔糧,果實掛滿山,大地蕩秋香。
秋分前后是太行山的豐收季節(jié),房前屋后,樹下崖上,到處都曬滿秋天的果實,繽紛色彩點綴在山間。那薄霧繚繞、晨曦初露的山村,仿佛都附著了靈性,構(gòu)成一幅完美的太行秋景圖。
秋樹垣位于山西省黎城縣的深山里,村落依山勢筑建,遠離塵世車水馬龍的喧囂。正是太行山柿子成熟的季節(jié),遍布山間的一株株杮樹,葉子盡落,樹下鋪了一層。樹上,橙黃的杮子密密地墜著,如一盞盞暖暖的小燈籠。放眼望去,山野清寂,只有這些尚未采收的杮子,一派絢麗?!皥@林夕照明丹柿,籬落初寒蔓碧花”,多靜,多美!
樹上碩果累累,有的青中泛黃,帶著一點即將成熟的羞澀;有的黃中透紅,像是半醉半醒的紅唇,鮮艷誘人;有的紅得像嬰兒的腮,柔軟嬌嫩,讓人不忍心觸碰。更有那熟透的柿子,調(diào)皮地撥開樹杈的遮擋,挺出嬌艷可愛的果實,密實誘人,透明得像一盞盞金色的燈籠,在陽光的照耀下,晶瑩鮮亮。山腳下、地堰邊,棵棵柿樹果實累累,串串紅柿陶醉了柿鄉(xiāng)的人們,構(gòu)成了一層層金浪翻滾的豐收景象。
鄉(xiāng)親們趁著柿子剛采摘下來還沒變軟,忙著削皮、懸掛、晾曬,制作美味的柿餅。秋季晾曬山果,已經(jīng)成為山里人多少年延續(xù)下來的傳統(tǒng)和習俗,不管外面的市場怎樣,山里的柿子年復(fù)一年地開花結(jié)果,鄉(xiāng)親們也年復(fù)一年地重復(fù)著傳統(tǒng)的手工勞作。山村農(nóng)家小院里里外外,大姐大娘娃娃們在歡笑聲中忙著打理柿子,路邊、院落、房頂、屋檐、樹上一切能利用的地方?jīng)]有一處空閑。懸掛晾曬起來的柿子如同一面面橘色的彩墻,壯觀奪目,再加上鄉(xiāng)親們忙碌勞作的身影,成就了一幅原汁原味的山村曬秋圖。
太行山里的柿子個兒不是很大,但皮薄汁稠,甘甜如蜜,被老鄉(xiāng)們稱為蜜罐柿子,用其制成的柿餅多年來市場看好,很受歡迎。制作柿餅的過程并不復(fù)雜:首先,將硬的柿子去皮。這道工序看上去簡單,實則是一項技術(shù)活兒,因為柿子不像蘋果通體圓形,雖然有專門的削皮工具,還需要手勁兒一致,保持均勻的力度,才不至于將柿子表面削得坑坑洼洼。其次,懸掛晾曬。將削完皮后的柿子掛在事先搭好的木架上,這個步驟與前一工序相輔相成。削皮的時候不能去蒂,用繩子在留下的柿蒂纏繞一下才能掛住,掛好的柿子要晾曬一個多月,才能成為甜甜糯糯的柿餅。
在太行人的眼里,柿子渾身都是寶,即使是削下來的柿子皮,也可以制作美食。人們將柿子皮晾曬兩天,待稍干的時候收起來捂兩天,然后第二次晾曬。曬干之后的柿子皮磨成粉,可以和玉米面一起做成饃饃或者團子,都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