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玲,史健良,班天妤,潘維娜
(吉林省氣象服務中心,吉林 長春 130000)
在信息網絡技術快速發(fā)展背景下,多種新媒體平臺如雨后春筍般逐漸涌現出來,在改變人們傳統(tǒng)社交模式的同時,視頻產品也走進人們的視線,特別是短視頻,由于融合了視頻、聲音和文字,可以讓受眾更加直觀想象的感受到信息傳播者的真實意圖,再加上產品的趣味性和傳播信息量較大,在吸引受眾關注的同時,傳播面也更廣,甚至還可以通過短視頻與受眾之間展開積極互動交流,進而為受眾提供更加優(yōu)質服務[1]。將其有效運用到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中,可以促進氣象服務工作模式的創(chuàng)新升級,并在充分發(fā)揮短視頻傳播優(yōu)勢中,更好地發(fā)揮防災減災作用。
花費時間較短,現在絕大部分短視頻的時長控制在15~30 s,非常適應現代人們快節(jié)奏的生活,并且以往人們進行網絡溝通,時間過長容易讓人感覺到枯燥無聊,而短視頻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局面,人們開展溝通交流的方式也發(fā)生了極大改變,只需要使用智能手機就能夠完成短視頻制作,并且短視頻內容質量也能得到有力保障,人們只需要通過短視頻平臺就可以對視頻展示內容進行互動交流。
由于短視頻有時長限制,在利用短視頻發(fā)布相關信息時,需要將注意力放在重點內容展示上,并且為了能夠讓更多人關注和理解,在錄制短視頻時還要對圖文、音頻等功能進行有效利用,在使視頻內容變得更加豐富生動的同時,也能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分享,最終取得更為理想傳播效果。
短視頻一經發(fā)布后,就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大范圍傳播,再加上互聯(lián)網從旁提供支持,平臺之間聯(lián)系也更加緊密,人們也能借助網絡對短視頻進行不同平臺轉發(fā)共享,在進一步擴大短視頻傳播力的基礎上,相應短視頻發(fā)布目的也能順利達成[2]。
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多,具體包含氣象災害知識宣傳、及時發(fā)布氣象預警信息、天氣實時實景播報等內容,并且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近幾年氣象狀況也變得更加復雜多變,相應雨雪、臺風、暴雨等極端惡劣天氣出現頻率也越來越高,繼續(xù)采用以往方式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不僅無法幫助公眾及時了解氣象變化信息,還不能推進防災減災工作貫徹落實到實際,而氣象短視頻的有效應用,就可以推動防災減災工作模式的轉型升級,依托短視頻將相關氣象災害信息及時傳遞給社會大眾,并在取得較好傳播效果中,為防災減災工作深化落實到實處奠定良好基礎。
以往要將氣象災害相關信息傳遞給公眾,主要是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方式實現,而這些方式雖然可以讓公眾了解到更多與氣象災害相關的訊息,但是操作起來需要耗費較長時間,使得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開展具有一定滯后性,實際工作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而氣象短視頻的有效運用,就可以借助各大多媒體平臺,讓社會公眾通過短視頻對相應訊息進行及時了解和獲取,整個過程不僅不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而且傳播效率和范圍比較大,社會公眾氣象災害防控意識和能力也會明顯提升。
新時期背景下,對氣象服務工作提出嶄新要求,尤其是在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時,由于時間緊、任務重,采用傳統(tǒng)方式整個工作效率十分低下,相應工作質量也無法得到有力保障,而氣象短視頻運用到其中,涉及到的防災減災工作都能夠借助多媒體平臺和信息網絡在短時間內完成,并且因為短視頻傳播速率較高,因此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更多人關注,在不斷提升氣象服務水平的基礎上,防災減災工作任務也能深化落實到實處,并促進氣象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朝著更好方向發(fā)展[3]。
氣象短視頻在防災減災工作中應用,涉及到的內容包含增強公眾氣象防災減災意識、提升公眾自救互動能力、科普氣象基本原理、宣傳氣象法律法規(guī)等,并且要順利達成防災減災工作目標,就要結合實際需要對多種氣象短視頻產品進行打造,以為實際工作有效開展和相關任務順利達成提供有力支持,但是從實際來看,氣象短視頻產品類型還較為單一,更多是對氣象基本原理進行解釋和相關天氣信息進行及時發(fā)布,涉及到的氣象災害預防、自救互救能力培養(yǎng)等內容產品鮮少涉及,不僅對防災減災工作有效開展帶來極大影響,還嚴重制約了氣象短視頻優(yōu)勢作用充分發(fā)揮。
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開展和落實,需要社會公眾積極主動參與其中,才能夠取得更為理想效果,然而在依托氣象短視頻開展防災減災工作時,卻沒有對社會公眾的真實氣象短視頻需求加以考慮,導致所制作的氣象短視頻內容沒有吸引公眾注意力,這對后續(xù)開展防災減災工作也會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在與公眾就視頻展示內容進行互動交流方面,更多是對視頻內容進行發(fā)布,與受眾之間進行互動交流比較少,也就無法及時解答公眾就視頻展示內容提出的疑問,防災減災工作質量也會大幅度降低。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不斷發(fā)展和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傳統(tǒng)紙質媒體已經被電子媒介所取代,而近幾年新興發(fā)展起來的短視頻也深受大眾喜歡和青睞,現目前短視頻行業(yè)用戶數量已經超過5×108戶,簡單來說平均兩個互聯(lián)網用戶就有一個人在使用短視頻app,并且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然而防災減災工作的開展,對氣象短視頻進行發(fā)布,所選擇的渠道比較少,還要積極拓展短視頻傳播渠道和路徑,在向社會大眾廣泛普及氣象知識的同時,提高防災減災工作效率與質量[4]。
盡管社會大眾開展生產生活對天氣預報的依賴程度比較高,但是大部分人對氣象工作都較為陌生,甚至出現質疑氣象預報準確率的情況,這無疑也對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有效開展帶來不良影響。這時候要對這一問題進行妥善解決,氣象部門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對氣象短視頻進行精心制作,視頻內容則可以從防災減災科普宣傳知識入手,實際操作中要盡可能的減少冗長枯燥文字使用,而是用短小精悍、生動形象圖畫視頻所代替,不僅可以激發(fā)公眾觀看討論興趣,還能取得較好宣傳效果,如:在對雷電天氣及雷擊事故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就可以借助短視頻對雷電天氣和雷擊事故進行生動形象模擬,在揭開氣象工作神秘面紗的同時,也能幫助社會公眾掌握更多預防雷擊事故的有效方法,并在一步步接近科學和了解科學中,贏得社會公眾廣泛支持,氣象知識宣傳工作效果也能得到有力保障,并為氣象防災減災工作貫徹落實打下堅實基礎[5]。
防災減災在氣象服務工作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別是在出現臺風、暴風雪、強降雨等極端惡劣天氣情況時,需要在第一時間將相關氣象信息傳遞給社會大眾,在引起大眾廣泛關注的同時,掌握一定預防自救方法,進而避免這些極端惡劣天氣帶來較大影響[6]。實際操作中,氣象部門就可以依托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的公眾平臺,對相應氣象短視頻進行制作,并將監(jiān)測到的冰雹、暴雨、臺風等災害性天氣信息融入其中,向公眾發(fā)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由于短視頻制作時間比較短,對視頻進行發(fā)布也不會受到時間地點限制,在遭遇突發(fā)性氣象災害時,就能夠快速捕捉這些氣象信息,并制作成短視頻進行及時發(fā)布傳播,可以提醒所處地區(qū)人們引起注意,并掌握一定防御措施,在防止較大危害事故發(fā)生的同時,防災減災工作質量也能得到明顯提高。如:在監(jiān)測到區(qū)域近段時間有雷電大風冰雹災害性天氣信息以后,當地氣象部門就可以依托自身建立的微信、微博、抖音等公眾平臺,對相關短視頻進行制作,為使視頻內容更加直觀、形象和生動,操作中還可以將雷電黃色預警文字、電閃雷鳴圖畫添加其中,并對雷電活動軌跡、時間等進行重視提示,不僅可以起到很好預警作用,還能為人們出行提供有效指導[7]。
在新媒體不斷發(fā)展背景下,短視頻也以短小精悍、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等特點,極大滿足了受眾對外界信息便捷獲取和碎片化閱讀的需求,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開展,也借助這種信息傳播方式,實現了工作效率與質量有效提升。然而操作中卻出現氣象短視頻制作與發(fā)布,沒有充分考慮受眾真實需求情況,對氣象服務工作水平與質量提升也帶來極大影響,相應防災減災工作開展成效也大打折扣[8]。為改善這一狀況,在開展防災減災工作對氣象短視頻進行應用時,就要深入到社會大眾群體當中,對公眾真實氣象短視頻需求進行了解和分析,甚至可以圍繞依托氣象短視頻開展氣象知識宣傳、災害天氣預防等傳播活動,就視頻展示內容與受眾展開積極互動交流,在這過程中針對受眾提出的相關氣象、災害等問題,也要做出準確、詳盡解答,針對受眾就氣象短視頻制作內容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也要認真聽取,并將提出的有建設性的意見有效融入到制作氣象短視頻當中,甚至可以以此作為依托,對氣象短視頻內容、形式等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在更好滿足人們多樣化氣象短視頻需求的同時,與受眾之間的關系也會更加緊密,并在相互溝通和協(xié)作中,助力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任務和目標更快更好達成。
隨著短視頻不斷發(fā)展,短視頻內容質量也呈現出良莠不齊狀態(tài),再加上短視頻拍攝方法十分方便,視頻傳播速度也比較快,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拍攝短視頻獲取社會公眾關注,而這些短視頻展現內容無法為公眾提供任何有價值信息,這也提示著氣象短視頻在防災減災工作中,要注意保證和提升短視頻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人們關注,并為防災減災工作高效高質開展奠定良好基礎[9]。實踐中,氣象部門人員可以緊抓當日氣象熱點,如:氣溫、降水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等,借助現代攝影技術將戶外的場景和天氣狀況進行實時拍攝下來,并制作成為短視頻在官方網站平臺上進行發(fā)布,可以為社會公眾提供第一手氣象信息,而權威平臺發(fā)布、視頻內容質量有保障等從旁提供支持,一經發(fā)布也能吸引更多人關注、點贊和轉發(fā),實際閱讀量和傳播力也會明顯提高。甚至還可以將主持人出鏡解說的畫面剪輯加入到短視頻當中,并注意融入活潑有趣的主持風格,既能夠獲取氣氛,又能夠增加傳播效果,如:某地區(qū)天氣抖音平臺在1 月20 日共制作發(fā)布了天氣信息短視頻10條,主要是因為當天出現了暴風雪惡劣性天氣情況,不僅造成片區(qū)交通嚴重堵塞,還引發(fā)一些地區(qū)停電,這時當地氣象部門及時組織防災減災工作,并利用短視頻對一天的天氣實景進行實時發(fā)布,人們也能及時通過官網平臺對相應氣象信息進行獲取和了解,實際出行也能做好相應防范措施,并盡量避開受災害較為嚴重地區(qū),在為防災減災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時,實際工作成效也能得到有力保障[10]。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急劇惡化,近幾年出現極端惡劣天氣情況的機率越來越高,而直面突發(fā)事件和及時采取防范措施,是第一時間化解危險和降低災害損失的關鍵,在這過程中對氣象短視頻進行有效利用,可以為防災減災工作高效高質開展提供有力支持。然而要想取得理想效果,除了要準確認識到氣象短視頻的傳播優(yōu)勢以外,還要對當前防災減災工作開展氣象短視頻應用現狀進行深入了解,然后聯(lián)系實際做好氣象科普宣傳、發(fā)布災害預警信息、天氣實時實景發(fā)布等工作,促進氣象短視頻在防災減災工作中深化應用,實際工作效果也能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