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東
(張家港市人大常委會,江蘇張家港215600)
“暨陽城北皆洪流,尚是江尾已海頭。”我想,上帝對張家港是心存私心,甚至是懷有偏心的。
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歷經萬里奔波及179個直彎,奔流入海之前,在張家港回眸一笑,放慢腳步,拐了最后一個彎,在有限的99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吝珠玉,布下了南橫套、東橫套、朝東圩港、黃泗浦、奚浦塘、新沙河、暨陽湖、沙洲湖、梁豐湖、鳳凰湖、香山湖、一干、二干、三干至七干河等河湖,然后奔流入海。張家港就這樣很幸運地得到了長江的眷顧,成了她掌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睆埣腋蹆烧呒婢撸扔兄钦叩撵`性,又有仁者的胸懷。在水的波光瀲滟中,靈動曼妙、溫婉清麗、生機無限,包容千年云煙、千年光陰,衍生了“水墨江南”的旖旎風光、“錦天繡地”的興盛風水、“剛健大氣”的城市風骨、“敢于爭先”的城市精神……
張家港是一座泡在水中的城市,一個長在夢里的水鄉(xiāng)。水的表情,就是張家港的表情;水的內在,就是張家港的內在。
因為水的滋潤,這座城市擁有了深雋的文蘊?!盎贸鰺熖}傍玉京,須知片石是三生。春隨香草千年艷,人與梅花一樣清?!保ㄐ煜伎汀堆a小香山梅花堂詩》)徐霞客雖遍游名山大川,卻依然對家門口這座香山情有獨鐘。香山、鳳凰山、鷙山,雖海拔不高,也不峻峭,卻私藏江南,被母性的長江攬在懷里,玉樹臨風,聽濤沐月,草木蔥蘢,百鳥剪云,鐘鼓聲聲,梵音裊裊,隨季節(jié)變幻出一幅幅俏麗和錦繡。因而,這里從來都不缺風景與故事、惦念與稱頌?!昂雨柹缴媹D開,絕壑懸崖亦壯哉。華表不聞仙鶴語,醴泉曾引鳳凰來?!保ㄔ罹S楨《游秀峰·吊陸狀元》)在兩三千年的歲月沉浮中,留下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吟誦之作,驚艷了歲月,壯麗了詩行。傳唱五千年、以《斫竹歌》為代表的河陽山歌;填補了崧澤文化時期沒有高等級大墓的空白、為研究長江下游社會文明化進程提供了新的考古資料、被國家文物局確立為“2009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的東山村遺址;距今5500年左右、屬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類型的徐家灣遺址;因吳王夫差在此養(yǎng)鹿而得名的鹿苑;因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坐騎在此受驚嘶鳴而得名的馬嘶;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千年古鎮(zhèn)慶安;建于明代天啟五年(1625)的三孔拱橋弘濟橋,宋朝年間稱楊舍橋元代稱暨陽橋、約在明朝洪武年間改為現名的青龍橋;因西施短住香山期間上山采花而得名的采香徑;位于楊舍城區(qū)中部,南北走向、因明代在此建有兵營而得名的營房弄……雖說在無聲的歲月中,這些名字衍成了志書上的一段段描寫,卻難掩斑駁氣息,靜默如琴鍵,在徐徐清風中,唱響戀曲。
暨陽湖(嚴偉國 攝)
因為水的滋潤,這座城市擁有了美妙的勝境。生態(tài)寶島雙山島,一望無際的雙山大伯墩蘆葦蕩,被譽為長江生態(tài)大保護典范、被選為2022年央視中秋晚會外景地的張家港灣,擁有蘇南第一油菜花海的江蘇省生態(tài)休閑農業(yè)示范區(qū)常陰沙,漫山遍野、梅香撲鼻的香山梅嶺,因紀念唐代高僧鑒真第六次成功東渡日本而由尊勝禪院更名的千年古剎東渡寺,因兩棵千年銀杏樹而成為網紅打卡地的雙杏寺,揚名蘇南、傳播農耕文明的江南農耕文化園以及別有韻味的楊舍老街,充滿詩意的江楓漁火,情趣盎然的林里小坐……哪一處不令人意趣盎然?哪一處不讓人流連忘返?因為水的滋潤,這座城市流傳著無數名流的逸事。秦始皇東巡路經河陽山、夫差養(yǎng)鹿在鹿苑、西施采香在香山、黃歇開浦名黃泗、蕭統(tǒng)紅豆寄相思、鑒真東渡櫻花國、蘇軾賦詩梅花堂、韓世忠慶安抗金兵、劉伯溫酒醉河陽山、施耐庵河陽著《水滸》、張士誠屯兵張家港、陸器殿試中狀元、港口蔣廷錫和蔣溥父子宰相傳佳話、鹿苑錢氏“一門九進士”聲名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錢昌照、水利專家張光斗……慕名至此或出生于此的風流人物,大賢俊杰,濃釅了城市靈魂的底色,抬升了城市精神的海拔,讓人們有了愛戀的底氣和仰望的理由。
張家港灣的黃昏(嚴偉國 攝)
因為水的滋潤,這座城市擁有了富饒的物產。年豐歲稔,魚米之鄉(xiāng)。清水大米、長江三鮮、鹿苑皇室叫花雞、弄里芹菜、沙上羊肉、沙洲優(yōu)黃、水蜜桃、菊花酒、高莊豆腐、長江蟹、野茭白、江灘鴨、金花菜、西施糕、拖爐餅……這些吃食,穿越歷史而來,長滿鄉(xiāng)愁,以頑強的生命力,扎根生活日常,成了貫穿一生的味蕾記憶。不啻是富饒的物產,這座新興的港口工業(yè)城市,以萬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創(chuàng)造了全國超千分之三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始終位居全國百強縣前三,寫就了一座城市的傳奇。
近十年來,張家港的水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好,由“一時美”變?yōu)椤耙恢泵馈?,讓這座城市成了全國最適宜人居的地方之一,先后榮獲了聯合國人居獎、全國環(huán)境保護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等殊榮。所謂“好水養(yǎng)好樹,好樹養(yǎng)好鳥”,張家港雖沒有“有鳳來儀”,但隨處可遇的白鷺、麻雀、珠頸斑鳩、白頭鵯、八哥、伯勞、喜鵲、灰椋鳥、北紅尾鴝、黑水雞等上百種鳥類,足以形成“百鳥朝鳳”的壯觀。它們是精靈,是天使,是貴客,舉家遷徙,呼朋喚友,擇木筑巢,臨水而居,在這里繁衍生息,給張家港投上了深情的一瞥、信任的一票。
“眼見著臺風來了,在抵近的那一刻,突然拐彎?!倍嗌倩兀傩諅儾粍賾c幸——張家港真是個好地方。是??!打開中國地圖,像張家港這樣通江達海區(qū)位優(yōu)越的風水寶地人間福地雖說很多很多,但張家港無疑是比較突出的。當年,在歷經五次失敗后,66歲高齡、雙目失明的律宗大師鑒真,背負著神圣的使命和高貴的夢想,第六次從張家港黃泗浦起航東渡。經過一個多月的海浪顛簸,成功抵達日本薩摩國阿多郡的秋妻屋浦,帶去了佛學、醫(yī)藥、建筑、印刷、絲綢、瓷器等,被日本人尊稱為建筑之父、律宗之祖、文化恩人。從這里出發(fā),什么樣的彼岸不能到達?張家港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讓人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偶爾,我靜坐張家港灣,凝望著無邊的青葦,凝視著葦竿上的水鳥,頓時突發(fā)奇想,希望自己做一個與卡夫卡相似的夢,醒來后成為一只翠鳥,盤桓在港城的上空,如屈原所言“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飲風唱詩,碧波濯足,沉醉于歲月靜好、現世安穩(wěn)的煙火人間,過一種簡單而又詩意的慢生活,不知季節(jié)已換。而所有這一切,都得益于長江的饋贈、長江的偏愛。
“月從水底沉鉤去,船似鷗邊泛葉來。”張家港的氣質是獨特的,張家港的氣度是少有的。她活出了自我的腔調,自我的風骨。張家港,她熏陶我的是一種情懷,一種靜水流深、低調奢華的情懷;一種真誠爽樸、大氣厚道的情懷。
沉穩(wěn)如山,豪放如江,內斂如河,胸襟似海,這就是張家港。
這座城市不大,長江卻情愿在她的膝下駐留;這座城市很小,卻流連了多少張家港兒女尋夢遠方的腳步,成了無數新張家港人魂牽夢繞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