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間鯉/文
讓我們來開一個腦洞:華山之巔最適合干什么?
武俠迷搶答:那還用說?當(dāng)然是修煉絕世武功。
詩人們提出異議:華山有大好的風(fēng)光,打卡題詩才是王道。
隱士團體:沒聽說過華山是歸隱圣地嗎?這里最適合隱居啦。
大家的想法差異如此之大,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華山是一座特別有故事的山,不同的人關(guān)注的故事不同,眼里看到的華山也不同。快來參加一場“華山故事會”,看看華山都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小秘密吧!
提起華山最出圈的梗,非“華山論劍”莫屬。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里,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五絕”排名,就是通過華山論劍評比出來的。
在金庸的另一部作品《笑傲江湖》中,華山派是五岳劍派之一,男一號令狐沖正是出身于此。他還在華山思過崖上得到了一代大俠風(fēng)清揚的指點,學(xué)會了獨孤九劍。
古龍的《楚留香傳奇》也有華山派的設(shè)定,其中最高深的劍法叫清風(fēng)十三式。正所謂“拳出少林,劍歸華山”,眾多武俠小說給華山刷足了存在感。
為什么華山在武俠作品里出鏡率這么高呢?
首先,華山派可不是作家們的憑空想象,它是真實存在的,開山祖師就是全真七子之一的郝大通。而且,華山派也真的有武功傳世,雖然不像獨孤九劍那么玄乎,但也自成體系,頗有強身健體的功效。
而且,華山以“奇險第一山”名號著稱,因為它是五岳中最高的山,山勢陡峭,攀登難度很高。武俠世界中,安排武林高手們在這樣一座山上比武論劍,本身就是對實力的一種考驗。
金庸先生筆下的經(jīng)典人物“老頑童”周伯通就驗證過這一點,他是這么對郭靖講述第一次華山論劍的情景的:
“那時是在寒冬歲盡,華山絕頂,大雪封山。他們五人口中談?wù)?,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個人終于拜服我?guī)煾缤踔仃柕奈涔κ翘煜碌谝??!?/p>
好家伙,險峰絕頂、飛雪連天,這不就是為絕世高手量身打造的切磋副本嗎?
怪不得許多武俠迷都會去華山尋夢了,在歷盡艱苦登上華山之巔、俯瞰美景的那一刻,四舍五入相當(dāng)于代入周伯通啊,這個沉浸式武俠體驗必須好評!
毫不夸張地說,華山是一個處處都藏著故事的地方。
在華山西峰,有一塊有故事的奇石:斧劈石,它攔腰裂成三段,如同被斧頭劈開的樣子。傳說華山的神女三圣母因為私下凡塵犯了天條,被兄長二郎神壓在華山西峰的巨石下,三圣母的兒子沉香長大后用神斧劈山救母,一家人才得以團圓。
事實上,斧劈石的奇景是花崗巖球狀風(fēng)化的結(jié)果,但由此衍生的《寶蓮燈》故事,無疑是許多人童年非常美好的記憶。
東峰的下棋亭也是個有故事的亭子。相傳宋太祖趙匡胤在華山和道士陳摶打賭下棋,趙匡胤一連幾盤都被陳摶殺得懷疑人生。隨后他以華山為賭注要求再下一局,結(jié)果又把華山輸給了陳摶。后來,趙匡胤就免去了華山一代百姓的賦稅,所以有“自古華山不納糧,皇帝老子管不住”的說法。
而華山的“仙掌崖”和“神足窩”就更有意思了,它們是兩處形似巨大掌印和足印的奇景,傳說都是巨靈神所留。在上古時代,陜西的華山和山西的中條山本來是一體,昆侖山的水系被大山阻斷,泛濫成災(zāi)。天帝遂派巨靈神下凡,腳蹬中條山,掌推華山,把二山分開,昆侖山的水系由此入海,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
這些神奇的故事當(dāng)然都是人們的美好想象,它們結(jié)合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像在壯麗美景中注入了靈魂,為華山增添了許多人文魅力。
都說華山天下險,到底有多險?
唐人李肇的《唐國史補》記載過這么一件趣事:說大文學(xué)家韓愈被貶出京城,和朋友去爬華山散心,在充分領(lǐng)略了崇山峻嶺的美景之后,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這座山,他下不去了!
韓愈下山那條路叫蒼龍嶺,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它像一條筆直沖向天際的龍一樣,坡度極其陡峭,山勢如刀削,兩邊都是萬丈深淵。要知道唐朝那會兒,這條路是沒有護欄的,得純靠人自己爬,最陡的那一段甚至要跨在嶺脊上手腳并用。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這么險峻的路,韓愈一個文人,往下看一眼腿就軟了。聰明的他果斷把行李都扔了試圖減輕重量,再往下一看——不行,還是恐高!
就這樣,韓愈的心態(tài)崩了,他在嶺上慟哭了一場,開始寫遺書。朋友勸不動,只好自己下山去找了華陰縣令求助,這才把韓愈救下來。后來,有人在嶺上刻了“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來記載這件趣事。
韓愈自己也是心有余悸,在長詩《答張徹》里寫道:“洛邑得休告,華山窮絕陘。倚巖睨海浪,引袖拂天星。日駕此回轄,金神所司刑。泉紳拖修白,石劍攢高青。磴蘚澾拳跼,梯飚飐伶俜?;诳褚颜χ福拐]仍鐫銘。”這個心理陰影的面積可以說是非常之大了。
恐怕連韓愈自己也沒想到,這事到這里還遠遠沒完。
明朝的時候有位百歲老人叫趙文備,他在華山游玩,游到“韓退之投書處”,頓時被戳中了笑點,大笑不止。有好事者就在石刻的旁邊又刻了一句:“蒼龍嶺韓退之大哭辭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p>
到了清朝,有個叫李柏的人登山到此,看到石刻覺得好玩,也來湊了個熱鬧,他作了一首詩:“華之險,嶺為要。韓老哭,趙老笑,一哭一笑傳二妙。李柏不哭亦不笑,獨立嶺上但長嘯?!?/p>
另一位清朝人畢沅來到陜西當(dāng)巡撫,聽說了這一串八卦,心想看把你們能的,還不是因為路不好走?于是大筆一揮:修路!遂組織石工給蒼龍嶺修了臺階,后來華山的路才一代一代完善起來。
趙文備:我承認我笑點挺低的,但韓愈這事確實太好笑了,哈哈哈。
李柏:經(jīng)過登山親測,我的笑點和哭點介于老韓和老趙之間。
畢沅:修了路,媽媽再也不用擔(dān)心你被華山嚇哭了。
韓愈:我并沒惹你們?nèi)魏稳恕?/p>
華山是咱們中華文明最早的發(fā)祥地之一,國學(xué)大師章太炎認為,中華和華夏的“華”,就是借華山而得名。所以,華山又有“華夏之根”的美稱,它的文化寶庫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
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爆笑校園)202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