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很多人是靠閱讀重啟一段人生的,比如美國作家杰克·倫敦?!恶R背上的水手:杰克·倫敦傳》中如此記載,杰克·倫敦家境貧寒,媽媽罹患精神病,他是在這樣不太常規(guī)的環(huán)境中度過童年期成長起來的。為了謀生,他9 歲開始賺錢,做過推銷員、報童、帆船水手、搬運工等形形色色的工作,甚至一度淪為街頭混混。
這樣一個桀驁、不守規(guī)矩,有時候甚至靠拳頭說話的人, 有一個極大的長處——愛看書。杰克·倫敦稱自己像野狼一樣地看書,任何書拿到手里都會死命地看。17 歲時,他跟隨船只從美國西海岸到日本海捕獵海豹,在這一次航行中,他在船上細讀了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和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兩位作者創(chuàng)作的兩位女主人公對愛的詮釋、與世俗的對抗,以及悲慘的結(jié)局,對他造成了很大影響,促使他成為一個小說家,這兩本書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杰克·倫敦的小說《熱愛生命》為很多人所熟知和熱愛,這是一個發(fā)生在美國淘金熱時期的故事。淘金者在返程時扭傷了腳踝,在近乎絕境的冰天雪地中,同伴拋下他獨自離開,他一個人在掙扎求生中,不幸遇上了一頭同樣傷殘的狼,為了活下去,淘金者在與狼的斗爭中,最終將狼咬死,故事的最后他到達了海邊,遇到了船只得以獲救。很多讀者對杰克·倫敦的這部小說和《野性的呼喚》印象深刻,其實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長篇小說《馬丁·伊登》?!恶R丁·伊登》寫的是一個愛情故事。青年馬丁是一個剛開始寫作的作者,作品不被承認,生活窮困潦倒,愛戀的姑娘也漸漸與他疏遠。突然有一天他的書被廣泛認可,他成了一個名利雙收的作家,曾經(jīng)的愛人回過頭來找他——最深刻的愛情充滿了名望的功利性和金錢的腐朽味,世人以為的皆大歡喜使他感到極為諷刺和虛偽。這部小說是杰克·倫敦最重要的作品。《馬丁·伊登》與《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大有關(guān)系,同樣深刻地表達了愛、愛的實現(xiàn)和愛的喪失。
杰克·倫敦一生的經(jīng)歷極為復雜,他的作品寫得卻那么單純,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讀書使人單純,而且越是經(jīng)歷復雜、際遇沉浮的人,越能從中得到救贖。杰克·倫敦的善、他的精神追求跟一般人的理想主義不一樣,因為他知道惡是什么,讀書和寫作使他變成一個復雜的好人。
(摘自《梁永安:閱讀、游歷和愛情》,北京時代華文書局,王家訓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