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坤 李佳睿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的主要病理改變?yōu)楣瞧べ|變薄、骨量不斷縮減、骨密度降低,骨微結構破損、骨脆性提升,易造成骨折。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OP發(fā)病率逐年遞增,不容忽視。OP作為“寂靜的疾病”,防治十分必要。但臨床常用西藥副作用較大,遂從中醫(yī)“上工治未病”觀念出發(fā),本文對近年來有關中醫(yī)藥防治OP的相關文獻進行總結分析,并對中西醫(yī)最新研究成果作簡要綜述。
中國首次居民OP流調學數(shù)據(jù)提示[1]:50 歲以上人群OP患病率達19.2 %,65歲以上達32.0 %,且女性患者的高患病現(xiàn)狀較國際結果更嚴峻;50歲以上暫未患病但骨密度不達標人群占比46. 4 %。高登發(fā)等[2]統(tǒng)計了2015年至2018年,2 100例年齡小于50歲的男性以及絕經(jīng)前女性的骨密度數(shù)據(jù),其中OP患者占19.86 %。預計至2050年,全球有高達626萬人發(fā)生脆性骨折,且患者大多來自發(fā)展中國家[3]。
OP初期往往無明顯的臨床表現(xiàn)因而容易被疏忽,又名“寂靜的疾病”,病情進展后,骨量逐漸縮減、骨微結構損壞,繼而造成疼痛及脊柱變形,但也有部分病患仍沒有相應臨床癥狀,僅在脆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PF)發(fā)生后,才得以診斷。OP 分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兩種,原發(fā)性包括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老年骨質疏松癥(senile osteoporosis,SOP)和特發(fā)性骨質疏松癥[4]。
骨骼主要生長發(fā)育階段包括童年期與青春期,青春期結束骨骺閉合,接下來的5~10年骨代謝活躍,骨骼不斷構建、塑形、重建,攝入的鈣被敏銳地吸收并匯集于骨骼,骨骼最為健壯;30歲前后達峰值骨量,骨形成與骨破壞相對平衡;增齡后及婦女絕經(jīng)后,約束破骨細胞能力減弱,骨吸收速度大幅度加快,骨重建不平衡,處于骨丟失狀態(tài)。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病機制歸納為青少年時期的低峰值骨量,內(nèi)分泌及激素代謝紊亂、臟腑功能障礙及不合理生活習慣等多因素[5]引起骨量丟失過多,或低峰值骨量與骨丟失過多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醫(yī)學將OP歸為“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疇,是以先天稟賦不足、后天攝養(yǎng)失調為內(nèi)因,以外邪侵襲為誘因,所致臟腑陰陽氣血失調、經(jīng)絡運行痹阻、骨枯髓減的全身慢性退行性疾病,與先天稟賦、年齡、性別、體質、飲食起居、情志等因素有關,病機為腎精虧虛、脾胃虛弱、肝郁血虛、氣滯血瘀[6]。
腎藏精、主骨、生髓,腎精充沛與否,會影響生、長、壯、老、已的生長規(guī)律?!渡瞎盘煺嬲摗费裕印八钠?,筋骨堅,發(fā)長極,身體盛壯......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則齒發(fā)去”。增齡伴隨臟腑功能耗損,腎精虛虧,“天癸竭”,骨絡失榮,骨枯而髓減,以致骨量減少,骨骼痿弱失用;此外也提及與先天稟賦的關聯(lián),孕期胎兒80 %的骨量來自母體[7],母體的營養(yǎng)情況,能夠左右胎兒的先天稟賦、骨量積累,甚至一生的骨健康水平。脾為后天之本,主四肢肌肉?!鹅`樞·決氣篇》中提到,“谷入氣滿,淖澤注于骨,則骨屬屈伸”;脾胃健運,則骨骼強壯有力;然絕經(jīng)后婦女及老年人,脾虛運化不利,筋骨失養(yǎng),四肢乏軟。肝藏血、主筋,司運動;女性經(jīng)孕產(chǎn)乳,數(shù)傷于血,絕經(jīng)后多情志不遂,肝氣郁結,且老年人精血皆虧,可致筋骨失養(yǎng),骨絡不榮。郁而化火,再耗肝陰,血脈不得滋養(yǎng),則髓枯而病發(fā)。王清任用身痛逐瘀湯,治療腰腿及周身痛如針刺,也是以活血逐瘀治法作為切入點治療;《靈樞·本藏篇》言“經(jīng)脈流行,營復陰陽,筋骨勁強,關節(jié)清利”;氣血充沛,暢通無阻,則關節(jié)潤滑,骨骼壯實;氣血痹阻,血瘀阻絡,骨絡失養(yǎng)則病發(fā)[8]。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表述了“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巨大價值。保證人體骨骼健壯是保障健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寂靜的疾病”,防病于先更為緊要。中醫(yī)“治未病”理論不僅涵蓋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提到的“三級預防”內(nèi)容,還包含從孕期養(yǎng)胎、防病養(yǎng)生、康復保健、飲食起居以及情志等多方面??偨Y專家建議:①應從孕期開始監(jiān)測,并遵醫(yī)囑進行有目的的預防;②應規(guī)律適度地進行康復治療,如五禽戲、太極拳等,以防止跌倒并降低骨折的風險;③應順應四時、均衡膳食、保證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生活習慣;④應適應環(huán)境變化,保證充足且適度的日照;⑤應保持情志舒暢;⑥增強有關骨骼健康的認識,定期體檢,并保證合理補鈣及維生素D;⑦應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定期復查、整體診療、終身調護[9]。
黃芪甲苷[10]為黃芪主要化學成分,能有效調節(jié)FoxO3a/Wnt2/β-catenin通路,降低去卵巢大鼠OP的發(fā)生;續(xù)斷主要活性成分為川續(xù)斷總皂苷Ⅵ[11],可推進成骨細胞增殖與分化,調節(jié)OPG/RANK比值,使骨形成與骨吸收相對平衡;補骨脂異黃酮為補骨脂提取物,李嘯群[12]首次報道其能約束由RANKL介導的NF-κβ通路,約束破骨細胞功能及其分化。并補充了體內(nèi)實驗,發(fā)現(xiàn)其可減輕去勢小鼠OP癥狀,但須注意,存在副作用肝損傷,肝病患者應禁用;骨碎補,能提高骨密度,抑制骨小梁變化,減少脂肪細胞及組織的增生,并猜想其可通過減少脂肪組織的形成,對去勢大鼠起骨保護作用[13];杜仲能對骨小梁微體結構進行優(yōu)化、刺激成骨細胞、約束破骨細胞,從而提高BMD[14];山茱萸提取物可提高OP大鼠的骨量與生物力學特性[15];黃佳純等[16]發(fā)現(xiàn)山茱萸新苷I可優(yōu)化內(nèi)質網(wǎng)折疊蛋白的速度,推進成骨細胞相關蛋白表達量,激活Wnt/β-catenin信號通路,推進成骨細胞增殖;淫羊藿主要成分含有淫羊藿苷,在抗OP、修復骨缺損、提高骨結合、治療骨關節(jié)炎等方面具有一定療效[17],并可優(yōu)化骨代謝能力,提升BMD,降低骨折率[18];葛根素作為植物性雌激素,在無副作用的前提下,能提高護骨素水平,增加骨量,降低RANKL與ALP水平,拮抗破骨細胞功能,防治OP[19];鹿茸主要活性成分是提取物鹿茸多肽,對模擬PMOP的去勢大鼠給藥13周,可以達到提高血清中鈣磷含量,有效約束骨吸收,優(yōu)化骨質量的效果[20];丹參提取物丹參素作為多酚類活性成分,可以有效改良大鼠的骨形態(tài)計量學指標、約束破骨細胞活性、調整其分化因子OPG、RANKL的水平,且作用效果與濃度成正相關[21]。
左歸丸可約束去勢大鼠骨吸收,促進骨形成,優(yōu)化大鼠骨顯微結構以及BMD,并為“腎-精-髓-骨”理論提供有力支撐[22];六味地黃丸與中成藥芪骨膠囊,均可調整肝腎陰虛證型OP,可上調JAK/STAT信號通路IRF1、OSM的表達,促進骨鈣素的生成,提升BMD,從而提高病患的生存質量[23];金匱腎氣丸可影響ALP、IL-6及OPG水平,約束破骨細胞,推進骨形成,優(yōu)化骨組織微結構,上調BMD,繼而優(yōu)化OP病患的狀態(tài)[24],被譽為“千古補腎陽第一方”;青娥丸可影響MMP3-OPN-P53通路,啟動破骨細胞凋亡,約束骨丟失,提高去勢大鼠腰椎及股骨BMD[25];杜仲健骨方由杜仲、淫羊藿、懷牛膝、補骨脂組成,功效為補腎陽、填髓健骨。具有類激素樣作用,對大鼠骨組織蛋白表達水平起到推動效果,削弱骨折風險,防治OP[26];補正續(xù)骨丸可調控自噬相關信號通路p70S6K與4EBP1的水平,約束骨吸收,從而對 PMOP 及OPF起防治作用[27];仙靈骨葆膠囊可能是通過推進骨組織中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的表達,約束H3K9me3水平的途徑,繼而改善去勢大鼠的OP癥狀[28]。
選腎俞、脾俞、足三里、大椎,治療去雙側卵巢6月齡雌性大鼠,針刺3個療程,BMD呈上升趨勢,學者提出“治未病”理論之預防性針刺,可有效抑制機體“過亢代償”狀況[29]。
選三陰交與關元艾灸12周,能提升血清中雌二醇含量,降低堿性磷酸酶水平,使骨小梁更加粗壯,提高BMD與骨強度,優(yōu)化骨形態(tài)[30]。
選腎俞、脾俞、足三里、血海等,埋線配合常規(guī)治療3個月,VAS評分顯著下降,疼痛明顯緩解,BMD增強。可能的機制為約束骨吸收,減慢骨轉換,從而修復骨損傷[31]。
選腎俞、脾俞、三陰交、足三里進行3個療程治療,能有效提高去勢大鼠BMD,降低骨量減少,減緩骨力學退變[32]。
中醫(yī)非藥物療法已增添功法鍛煉等特色療法,譬如保持太極訓練可保障PMOP患者的骨小梁及皮質骨密度的維持[33],并可作為健身防治方法中的首選;易筋經(jīng)也可達到良好效果[34]。新編五禽戲可以減慢由增齡帶來的BMD改變,有益于OP防治[35]。
抗OP是一個長期乃至終身性的過程,當前西醫(yī)治療方案存在不同程度的用藥風險;相比而言,中醫(yī)藥防治骨質疏松癥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勢,治療方法相對安全、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異、副作用較少等。雖然同樣伴隨一定的問題,譬如:在辨證論治方面仍然存在著主觀因素的影響,證型的標準化規(guī)范問題仍有不足;單味中藥及中藥復方運用相應的信號通路進行靶向治療時,暫不能確定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副作用。不過隨著醫(yī)學水平的不斷完善,類似于中醫(yī)“證素辯證法”模式[36]的探討也在逐漸深入;眾多關于利用信號通路完成靶向治療的研究結論,也在日新月異地不斷完善。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醫(yī)藥在防治骨質疏松癥方面一定會更加向前發(fā)展,給廣大患者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