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華
(臨沂市人民醫(yī)院,山東 臨沂 276034)
肺結核的典型臨床癥狀為咳血、咳嗽、低熱,在早期階段并無明顯自覺癥狀,患者容易忽略病情[1],隨著病情發(fā)展,進入中晚期后治療難度明顯提升。肺結核的病理過程復雜,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臨床表現(xiàn)、病情發(fā)展程度等選擇治療藥物。目前,常規(guī)應用一線抗結核藥物聯(lián)合治療,但并不能使所有肺結核患者獲得滿意療效。左氧氟沙星作為二線抗結核藥物,具有確切的抗結核分枝桿菌效果,在肺結核治療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1.1作用機制 左氧氟沙星通過抑制細菌DNA回旋酶的作用,阻礙DNA復制、轉錄,導致細菌死亡;也可以通過抑制拓撲異構酶Ⅳ的活性,而干擾細菌DNA的合成,從而產生抗菌作用;還可以通過誘導菌體DNA修復從而造成DNA錯誤復制,導致細菌死亡。
1.2藥代動力學 左氧氟沙星口服生物利用度接近99%,藥物血漿蛋白結合率24%-38%[2],半衰期為4-6 h,約85%的藥物以原形由尿排出,約5%的藥物經膽汁排泄。食物可延遲血藥濃度達峰時間,與含鐵、鈣、鎂等離子的食物或藥物同服可降低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組織和體液分布廣,肺臟、腎、前列腺組織、尿液、膽汁、糞便、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藥物含量或濃度均高于血漿。
2.1初治肺結核 李敏[3]選取82例肺結核患者,治療組在對照組一線抗結核藥物基礎上加用左氧氟沙星,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1%,高于對照組的80.4%。史亞男[4]的研究顯示,觀察組(在對照組藥物基礎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空洞、病灶組織消失時間、痰菌轉陰時間較對照組快且生活質量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別不明顯。
2.2復治肺結核 復治涂陽肺結核是結核菌規(guī)律治療2個月以上或不規(guī)律治療大于1個月仍為痰涂片陽性[5]。復治肺結核是比較頑固,其耐藥性比較強,容易復發(fā)。張學忠等[6]研究發(fā)現(xiàn),相對于A組患者(應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結核),B組患者(在A組藥物基礎上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8.57%,高于A 組的68.57%。余萍[7]的研究也顯示,經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化療后,患者其病灶吸收率、空洞閉合率和痰菌轉陰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前者不良反應率明顯低于后者。郭洋等[8]的研究觀察到在復治涂陽患者治療中,左氧氟沙星與一線抗結核藥物聯(lián)合應用可在短時間殺滅結核桿菌,無交叉耐藥性,安全性較高。
2.3耐藥肺結核 我國每年新發(fā)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約12萬例,其中廣泛耐藥肺結核近1萬例,疫情嚴重,分布廣泛。耐藥結核病出現(xiàn)的原因復雜,其中抗結核藥物使用不當是主要原因,而耐藥又是抗結核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發(fā)生可能造成肺結核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升高[9]。郝鳳娟[10]選取當?shù)啬退幏谓Y核患者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經過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治療后,痰菌轉陰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藥物毒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董茹婷等[11]亦進行了相關研究,觀察到研究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療有效率為86.96%,高于對照組的52.17%,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13.04%,低于對照組的32.61%。
左氧氟沙星對于肺結核患者治療效果較好,但同時也可能帶來一定的毒副作用,如胃腸道反應、神經系統(tǒng)癥狀、骨骼肌肉系統(tǒng)癥狀、過敏反應、光敏反應、肝功能損害、血液系統(tǒng)損傷、心律失常、靜脈炎、白內障、誘發(fā)癲癇等[12]。動物實驗表明,喹諾酮類藥物可導致幼年動物承重關節(jié)部位軟組織的永久性損傷,如關節(jié)腔糜爛、骨關節(jié)糜爛及其他關節(jié)病變以及肌腱炎、肌腱斷裂。臨床上對肺結核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前,應首先向患者詳細說明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并在治療期間觀察患者各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并及時作出處理。
左氧氟沙星抗結核分枝桿菌活性較高,其聯(lián)合一線抗結核藥物治療肺結核療效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應以及用藥限制,要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合理用藥,注意歸納當前的肺結核藥物治療情況,為后續(xù)收治此類患者安全用藥提供參考依據(jù),也應積極探索抗結核治療的新靶點,以發(fā)現(xiàn)對肺結核更有效、安全的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