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靜
(淮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多麗絲·萊辛(1919—2013)是英國最具影響力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通過關注女性和自然,來反思現代社會文明。2007年憑借《多麗絲·萊辛研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天黑前的夏天》同樣是其杰出的作品之一。她所創(chuàng)作的小說通常結構新穎,敘事方法奇特,主題多樣化,故事情節(jié)總能深深地吸引讀者,深受廣大文學愛好者的喜愛和關注?!短旌谇暗南奶臁分匦聦徱暳伺缘膬刃氖澜缂懊悦Ec困惑,講述了主人公凱特作為一名家庭婦女在夏日的短暫經歷,面對迷失自我、走出家門、重新尋找自我、獲得新生的感悟的一系列經歷。這部作品敘述是基于女性視角下,描寫中年女子內心的情感變化以及與自然相處的模式。生態(tài)女性主義是婦女解放運動和生態(tài)保護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倡導保護環(huán)境、尊重婦女,致力于消除性別歧視?;谏鷳B(tài)女性主義解讀《天黑前的夏天》,能夠更加明晰女性與自然、與自我之間的關系,深化讀者對小說的理解。
《天黑前的夏天》的主人公是凱特·布朗,是一位年近四十的賢妻良母,凱特與丈夫結婚后的20年里始終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相夫教子,為家庭奉獻自己的一切。在一個夏天,凱特的丈夫外出工作,子女長大成人,均相繼離開了家庭,僅剩凱特一個人,她內心感到十分孤寂和落寞,認為家庭不再需要她。后凱特在丈夫的安排下,進入一個國際食品組織,擔任翻譯工作,遇見了年輕帥氣的杰弗里,兩人陷入熱戀,并共同前往西班牙旅游。事后凱特并不看好這次戀情,獨自回到倫敦,生了一場大病后,在莫琳的公寓租了一間房子,等待丈夫和孩子們歸來。在等待中,凱特走出家門,伴隨忽隱忽現的夢境,她遇見一只奄奄一息的海豹,歷盡千辛萬苦將海豹送回大海的懷抱,最終凱特也重新找回了自己。
控制自然與控制女性都是在父權中心體制下運作的,將人置于主導地位,壓迫自然的人類中心主義的本質,則是男性中心主義。在父權制控制下成長的女性,特別是家庭主婦,通常容易迷失在家庭生活中,甚至選擇長期壓抑自我、犧牲自我。
凱特生活于一個英國中產階級家庭中,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家庭婦女,在長期的生活中,將照顧丈夫和孩子們作為自己的第一任務,以妻子和母親的雙重身份存在。作為家庭主婦,凱特主要依靠丈夫來獲取經濟來源,生活中認真為丈夫和孩子服務。她一直全心全意地照顧著家人們,設身處地地為她們著想,自己選擇一味地隱忍和妥協(xié)。她精心地裝扮自己,僅僅是為了符合自己的身份,一個住在郊區(qū)豪宅中的中產階級太太而已,也是為了討丈夫的歡心。經營婚姻生活的過程中,凱特將自己界定為給予和付出的一方,為了保證家庭收支平衡,沒有與丈夫共同前往美國,而是在家庭中照顧兒子,為孩子們默默付出。由于長期生活在父權制管控的家庭中,習慣了以男性為主導,所以凱特的家庭地位非常低。例如在凱特丈夫的朋友需要尋找翻譯時,并沒有詢問凱特的意見,就為她做好了決定和安排,即便凱特持有反對意見也無濟于事。家中的孩子們同樣認為父親為母親決定她的生活是非常正常的,在父權制管控下,男人是主體,女人則是他者,凱特則長期被定義為他者的角色,他者并不受到父權社會的尊重。因此,無論是凱特的丈夫或是孩子們,對她的重視度都非常低,認為凱特可有可無,即便是她用心良苦經營的家庭和照顧的子女,都選擇了對她忽略和遺忘。一方面,丈夫對她保持著不冷不熱的態(tài)度,曾經產生過婚外戀情。另一方面,四個孩子逐漸長大,想要擁有自己獨立的世界,并不愿意母親存在其中。凱特是十分孤獨的,且無奈地面對婚姻和家庭,她內心十分困苦和掙扎,也逐漸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困境。長期以來,凱特并不追求自己的位置,而是將家人作為自己生活的全部,在家庭生活中迷失自我,心甘情愿成為丈夫的附屬品。然面對丈夫的出軌和孩子們的遠離,真正喚醒了凱特沉睡的內心,她感覺自己的內心猶如針刺般疼痛,特別是自己已經名存實亡的夫妻關系,是摧毀凱特內心的導火索,使其不僅十分受傷,同時也對未來非常迷茫。
身處迷茫和困境之中的凱特,踏上了屬于自己的夢之旅。她來到北方的斜坡上,卻遇到了一只擱淺的海豹,海豹就躺在陰涼山坡邊一塊干燥的大石頭上,發(fā)出痛苦的呻吟聲,在面臨死亡前作最后的掙扎。對于海豹而言,大海不僅是其生存的家園,同時也是生命的保障,當海豹脫離大海后,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只能無助地掙扎,這與脫離家庭束縛的凱特,在寒冷的北方土地上處境相似。面對這樣的局面,凱特逐漸意識到自己被家人忽略,作者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女性與大自然相關聯(lián),凱特由海豹的遭遇聯(lián)想到自己的痛苦。[1]
充滿傷痕且垂死掙扎的海豹,引發(fā)了生態(tài)女性主義者的思考,作者曾從另一個角度揭示海豹受傷的原因。杰弗里在西班牙旅游的過程中,發(fā)現許多年輕人在被污染的海邊游玩,小說中也多次寫到飛機,暗指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對自然能源的消耗量巨大,由于過度開采自然資源以及使用燃料導致全球變暖,大海也因此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破壞了海豹原本的生存環(huán)境。此時的凱特身穿彩色連衣裙,這正是紡織業(yè)的產物,然而這些生產者們?yōu)榱双@取更高的經濟利潤,將沒有經過處理的廢水直接流入海洋,導致了十分嚴重的污染問題。同時小說中也提到,此時海邊正是旅游旺季,雖然當地經濟效益大幅度增長,但卻給海邊環(huán)境造成不可逆的污染。在科技高速發(fā)展背景下,人們對利益的重視度不斷提高,逐漸衍生了機械自然觀,這一觀點認為自然沒有生命,并且質料是被動的,揭示了對自然及資源的掠奪和操縱。海豹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海洋環(huán)境,說明人類不斷摧殘著大自然,威脅了海豹的生命。關于自然災害的描寫,同樣揭示了人類破壞自然的結果,人類并沒有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反而認為這是上帝所為,這種推卸責任的表現,實質上則是人類中心主義的表現。在人類中心主義的視角下,自然與女性的地位一般無二,與男權社會的觀點相似,無論是自然或女性,都是被壓迫的對象。作者通過表示對等級制度的反對,來暗示人與自然之間的不平等。
女性與自然之間包含符號與象征的、經驗或地位的聯(lián)系,許多自然事物均以女性形象體現出來,來消解二元對立,所以,在分析共情關系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兩個維度著手:
在《天黑前的夏天》這部小說中,女主人公凱特對待花園的態(tài)度,實質上也體現著女性對自然的態(tài)度。小說中是這樣描寫凱特對待她的花園的,凱特想趁著這個夏天將自己的花園好好修整。這是她精心照料了20多年的花園,每一方泥土都如此熟悉,是凱特辛勤的人工堆積而成,同時蚯蚓和霜凍也為她的花園提供了不少幫助。凱特耐心且細心地修整著自己的花園,體現出她對大自然的精心呵護以及女性與自然之間友好的情誼關系。蚯蚓和霜凍是凱特的助手,體現出女性對自然具有較高的認同感,同時也與土地和動植物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20多年來,凱特對待自己花園中的一草一木均十分精心地照顧,凱特并不愿意由于一時的疏忽或圖方便而導致花園中的草木受到任何傷害。同時凱特也會因為花園中的花草樹木受到損壞,而感到悲傷和難過,她對花園的耐心呵護,如同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她把水壺擱在火堆旁邊,沒有放在草坪上,否則草地上一會兒就會留下焦黃的一圈,把尚未燃盡的木柴從火中拔出,要是下雨了,得記得給它們和剩下的柴火蓋上雨披?!盵2]從作者的這段描寫中能夠發(fā)現,凱特對待草坪是非常溫柔的,不愿意讓高溫對草坪產生一丁點兒的破壞。同時她也善待大自然,將剩下的木頭熄滅,以此來節(jié)約資源。女性對于大自然的呵護實質上來源于其母愛的本能,凱特正是這篇小說中大自然的守護者,她與大自然建立了親密無間的關系,這也體現出女性和自然更為親密。
每個女性都希望有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空間,在《天黑前的夏天》中,花園是凱特放松內心緩解自己焦慮情緒的小世界,平日里精心照顧花園中的花草,也是十分快樂和滿足,她非常享受鮮花和草坪帶給她的視覺享受。在照顧家人十分疲憊時,凱特則會到自己的小花園中,觀賞這里的一草一木,用大自然神奇的生命力舒緩情緒,逐步忘記自己內心的不安和焦慮,享受花園帶給自己的寧靜和放松。在這部小說中,花園實質上是一個安慰者的角色,她為凱特自我舒緩和脫離現實生活提供了空間,同時也是她內心安全感和歸屬感的來源,因此花園成為凱特獨有的避風港。并且花園是整個家庭的構成部分,通過精心照料花園能夠讓家人觀賞美好的景物,繼而呈現出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這也是凱特在經營婚姻過程中一直追求的。不僅僅是家庭中的花園,外面的大自然同樣帶給凱特更多的勇氣和無限的放松。在與莫琳回顧自己的過往時,凱特曾回憶起自己與孩子們坐在河岸邊,一起看小河流水、看葉子,甚至伴隨著小石頭蕩起的波紋而高興大叫。對于凱特而言,自己最美好的回憶則是與自己的孩子們和大自然相處,在大自然中仿佛凱特能夠重新找到內心的情感慰藉,使其內心倍感安慰,在與孩子們的愉快相處中,家庭氛圍也變得更加和諧。[3]大自然不僅是女性的庇護所,同時也為其賦予更多的勇氣和力量,使其在面臨困境時能夠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小說中描寫凱特非常吃力地越過積雪,走到樹前,折下一枝花握在凍僵的手中繼續(xù)前行。大自然中這枝不太起眼的小花,為凱特繼續(xù)前行帶來了充足的勇氣。
凱特帶著海豹一起到達北方,經歷一系列的變故以后,凱特逐漸學會了聽從內心的真實想法,并跟著自己的心向前行。凱特在照料家人的同時,自己的生活也更加豐富,找回了迷茫的自我,并且凱特幫助海豹回歸了大海,海豹獲得了新的生命,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杰弗里生病后,凱特獨自一人在酒店生活的時光,以及和莫琳在租房的生活里,使她逐漸意識到,她一直以來都是在跟從別人的生活節(jié)奏,對于別人的看法、想法過度在意。個體總是能夠在自省與交流中,重新獲得自我意識。在凱特的故事中,無論是與外界、他人的交流,以及對自己過去種種的回憶,實質上都是一個自省的過程,凱特在不斷自省中形成了客觀的自我認知,明確了自己內心深處的真正需求。并且凱特終于明白,之所以她一直感受到不安和困惑,主要原因是她始終生活在別人的目光下,想要成為社會標準所框定的典范,而并未順從自己真實的內心而做出決定和選擇。作為女人而言,只有明確自己內心的真正需要,才能走向自由和獨立。在凱特病愈以后,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她不再追求精致的衣服,而是注重舒服,即便白發(fā)肆意生長,凱特也選擇接受真實的自己。凱特在自我追求的過程中,對家庭、對生活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凱特最初認為,她的種種束縛均是家庭帶給她的,認為想要活出自我必須處于家庭的對立面,是繁瑣的家庭生活使其不幸和迷失自我。然而在經歷一段時間以后,凱特開始明白,家庭帶給她很多很多美好的回憶,這些回憶是不可磨滅的,同時也是帶給她最多溫暖的,是不可替代的。在不斷的自我重構中,凱特意識到,自己必須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始終遵循自己的內心,并忠于自己的每一個選擇,其次她才是家庭中的妻子與母親,有自己需要履行的家庭責任,需要合理權衡自我和家庭,才能真正獲得解脫。
凱特在漫長的北行之旅中,發(fā)現這只海豹,為了挽救它的生命,她堅持不懈尋找水源,經歷了冰雪和黑暗中的掙扎,才將海豹真正帶回到海邊。同時,她抱著海豹走在綠蔥蔥的草坪上,山花爛漫地開著,她也感受到原本的海水更加清澈和蔚藍,一群海豹正躺在礁石上曬太陽。凱特幫助海豹重新回歸大海以后,她看著那只傷痕累累的海豹,不禁感慨良多。作者在關于海豹回歸大海的描寫上,運用了大量筆墨,海豹回歸了自己的團體中,同時也獲得了新的生命,此時的海水同樣包含生命的意義。[4]凱特望著大海、太陽、花朵和草地,同時也感覺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滿著希望,亦象征著海豹的未來。海豹歷盡千辛萬苦,即便滿身傷痕,最終終于回歸了自己生存的家園,回到群體的海豹找到了新的自我,象征著凱特也將在未來的生活中重構自我,獲得新的心境。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描寫,通過將人與自然相聯(lián)系,來體現人與自然的團結、和睦相處,對二者的健康發(fā)展均具有積極意義。作者通過描寫海豹回歸大海,來映射凱特的自我救贖,充分體現出女性對自然的關懷和熱愛,用自己善良的心幫助海豹重新回到大自然,她也實現了自我救贖。實質上,將海豹送回大海的過程中,她經歷著種種的磨難和迷茫,前行非常困難,正如同家庭生活中的凱特,時常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在大自然的鼓勵之下,凱特并沒有放棄幫助海豹,而是通過不懈努力,將海豹送回大海。正如同凱特在家庭中找回自我,解決了自己面臨的問題和困境。將海豹送回大海以后,凱特內心中不再擔憂,因為那是海豹的家園,體現著女性對自然的呵護和尊重,以及人與自然構建的和諧關系。
綜上所述,小說《天黑前的夏天》是體現女性自我意識覺醒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指南?;谏鷳B(tài)女性主義角度出發(fā),解讀這部小說中女性與自然、自我之間的關系,能夠更深層次領悟作者所傳遞的內涵,繼而促使人們不斷提升生態(tài)意識,面對大自然必須要樹立積極保護的心態(tài),消除對大自然的歧視,共同構建和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