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屬于醫(yī)療手段之一,是有效挽救生命的方法,而血液制品目前僅能依靠健康人體獻血供應(yīng)以及提取,從而導致臨床用血問題緊張,甚至引起手術(shù)停擺現(xiàn)象,威脅廣大居民生命安全[1]。隨著國內(nèi)醫(yī)療新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完善,加之人們生活水平的飛速提升,人民的健康需求日益提升,就醫(yī)患者人數(shù)大幅度增加,從而促使臨床用血量日益增多[2]。此外,輸血雖然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但在客觀上仍存在經(jīng)血傳播疾病的幾率,這也使得血液安全問題成為人們共同關(guān)注的熱點,甚至不少人談獻血色變[3]。為了應(yīng)對目前輸血安全所遭遇的挑戰(zhàn),國內(nèi)先后制定并頒發(fā)了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以保證血液安全,降低獻血以及輸血患者感染疾病的幾率[4]。為了了解無償獻血者人群的健康狀況以及血液篩查不合格分布情況,分析其規(guī)律,為無償獻血招募提供指導依據(jù),保證獻血過程體檢工作、健康征詢工作的順利開展,本文以天津站為例,對血液篩查不合格情況以及對無償獻血招募的指導作用展開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59603例無償獻血者基線資料。其中男性48022例,女性11581例;年齡:18-25歲21564例,26-35歲17451例,36-45歲12762例,>45歲782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9101例,高中及以上40502例。入組標準[5]:①所有研究對象年齡在18-55周歲;②男性體重≥50kg,女性體重≥45kg;③收縮壓90-140mmHg,舒張壓60-90mmHg;④脈搏60-100次/min;⑤體溫無異常;⑥一般健康狀況較佳。
1.2 研究方法 (1)基線資料獲取:借助市血液中心9.0采血系統(tǒng)完成對所有入組人員基線資料的統(tǒng)計、記錄,主要內(nèi)容涵蓋下述幾項:①性別;②年齡;③文化程度。(2)血液檢測:采集所有入組對象的血液標本,開展常規(guī)血紅蛋白、丙氨酸轉(zhuǎn)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體抗體(TP)及乳糜血等指標檢測。血紅蛋白用瑞典HemoCue Hb 301血紅蛋白分析儀定量檢測血紅蛋白,男性數(shù)值≥120為合格,<120為不合格,女性≥115為合格,<115為不合格。ALT檢測借助速率法進行檢測,檢測結(jié)果≤50為合格,檢測結(jié)果>50為不合格。應(yīng)用離心法判斷獻血者的乳糜血,血清透亮為合格,渾濁為不合格。HbsAg以及TP采用膠體金法檢測獻血者的HbsAg以及TP,在試紙條的觀測區(qū)僅對照線位置出現(xiàn)一條帶則HbsAg、TP為陰性,是合格的血液。在觀測區(qū)同時出現(xiàn)三條帶則HbsAg及TP皆為陽性為不合格。在觀測區(qū),對照線及HbsAg檢測線位置處各出現(xiàn)一條帶為HbsAg陽性TP陰性,為不合格。在觀測區(qū)對照線及TP檢測線位置處各出現(xiàn)一條帶為TP陽性HbsAg陰性,為不合格。各種試劑均批檢合格,且在有效期內(nèi),儀器設(shè)備均在校驗有效期內(nèi)使用。檢測過程中做好質(zhì)控工作,保障結(jié)果的可靠性與真實性。
1.3 觀察指標 分析59603例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不合格情況,比較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不合格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借助SPSS21.0軟件實現(xiàn)本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的表示通過(±s)實現(xiàn),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表示通過[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59603例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不合格情況分析 59603例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不合格率為12.79%(7621/59603),不合格原因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分別為ALT、乳糜血、HbsAg、血紅蛋白以及TP,占比分別為7.9%、1.65%、1.45%、1.31%、0.47%,見表1。
表1 59603例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不合格情況分析(n,%)
2.2 不同性別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不合格情況評價 男性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總不合格率為13.24%(6357/48022),高于女性的10.91%(1264/11581)(P<0.05),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不合格情況評價[n(%)]
2.3 不同年齡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不合格情況評價 26-35歲及36-45歲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總不合格率分別為15.26%(2663/17451)、14.74%(1881/12762),均高于18-25歲的10.37%(2237/21564)以及>45歲的10.73%(840/7826)(均P<0.05),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不合格情況評價[n(%)]
2.4 不同文化程度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不合格情況評價 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的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總不合格率為13.65%(2608/19101),高于高中及以上的12.38%(5013/40502)(P<0.05),見表4。
表4 不同文化程度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不合格情況評價[n(%)]
目前,在醫(yī)用輸血所用的血液中,血液均是源自無償獻血者,然而無償獻血者存在一定的不穩(wěn)定性,無法有效保證血液質(zhì)量以及數(shù)量,從而導致檢測過程中出現(xiàn)部分血液報廢的情況[6-8]。血站的存在主要是為醫(yī)療機構(gòu)直接提供臨床所需血液資源,而血液來源為無償獻血者,因此來源于無償獻血者的血液安全對于各級醫(yī)療機構(gòu)而言均是極其重要的,準確掌握無償獻血者傳染病情況對輸血安全防控具有現(xiàn)實意義[9-11]。有研究表明,想要提高無償獻血者的血液合格率,從而為各大醫(yī)院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源,關(guān)鍵在于明確引起該類人群血液不合格的原因,繼而開展針對性干預(yù),最終達到提高血液合格率的目的[12-14]。
本文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不合格率為12.79%,不合格原因包括ALT、HbsAg以及抗-HCV等。這在既往有關(guān)報道中得到佐證,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不合格的首要原因為ALT。其中ALT往往反映了獻血者的肝臟功能異常,而肝臟損害往往是受寄生蟲影響亦或是其他病毒感染導致。且生活習慣亦是導致肝臟健康的關(guān)鍵因素,如通宵熬夜、酗酒以及精神壓力較大等均可能引發(fā)肝臟問題[15-16]。因此,加強ALT以及HbsAg獻血者初篩質(zhì)量管理可顯著降低血液篩查不合格率,確保血液安全。此外,男性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總不合格率高于女性。這反映了性別和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不合格有關(guān),且男性不合格率更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相較于女性而言,男性生活衛(wèi)生習慣較差,加之社會活動較為頻繁,繼而導致其發(fā)生感染的風險增加。此外,26-35歲及36-45歲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總不合格率均高于18-25歲以及>45歲無償獻血者。這表明了年齡和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不合格有關(guān),且26-45歲獻血者的血液篩查不合格率較高。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處于上述年齡階段的獻血者往往在家庭以及社會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社交活動相對較多,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接觸的人和物復雜多樣,感染風險增加。與此同時,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的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總不合格率高于高中及以上。探究其原因,文化水平較高的獻血者往往自我健康意識較為強烈,個人衛(wèi)生習慣較佳,感染相關(guān)疾病的幾率較低,從而保證了血液篩查的合格率。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有待完善之處,如本研究納入對象均為天津站獻血者,從而可能導致研究結(jié)果存在偏頗和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應(yīng)開展多中心試驗,繼而獲取更為準確、可靠的依據(jù)。
綜上所述,天津站血液篩查不合格率為12.79%,合格率有待提高。其中血液篩查不合格的發(fā)生更可能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有關(guān),提示了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當以女性、文化水平較高、年齡處于18-25歲以及>45歲為理想的無償獻血者,可制定針對性的招募策略,指導無償獻血招募工作,進一步壯大天津市無償獻血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