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嬌
我的每段戀情,總不能長久。一過了熱戀期,就會爭吵不斷。而且,熱戀期一般也只有兩三個月,最長不超過一年。
我也反思了,是不是我的要求太高、太多。后來,我索性就不再給對方設(shè)置條條框框,遇到感覺不錯的男生,就主動去追求。
但真正在一起后,我才發(fā)現(xiàn)對方與我想象的不一樣,我們很容易起沖突,無法相互理解。盡管我也在努力讓彼此都做出改變,但我們還是會吵架、冷戰(zhàn)。有時我對愛情很失望,也不想再付出、堅持了。
感覺談戀愛很心累、很迷茫,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找一個什么樣的人,都有些害怕進入親密關(guān)系了。為什么我總是遇不到適合的人呢?是不是我的戀愛觀出了問題?
克里斯多福在《親密關(guān)系》一書中說:“人們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guān)系背后的真正動機,其實在于需求?!?/p>
有時我們看似降低了外在的要求和標準,降低了對方進入我們內(nèi)心世界的門檻,但對對方的期待,往往藏在潛意識里,一旦雙方從陌生人、朋友轉(zhuǎn)變?yōu)榍閭H,那么潛意識里那些期待與需求便不斷冒出來。
而這些期望,與個體自身的需求有關(guān)。比如,有些女孩子,未確定戀愛關(guān)系前,獨立、堅強、善解人意,而一旦確定戀愛關(guān)系后,就變得粘人、敏感、控制欲強,很需要呵護、陪伴,甚至很情緒化,需要對方滿足自己。當對方未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式來滿足自己時,就容易患得患失,感到失望、難過、憤怒,想要去改變、教育,甚至攻擊、懲罰對方等等。
熱戀期中,人們往往會美化自己,也會美化對方,愛的是想象中的對方。熱戀期后,開始接觸真實的對方,這時,花花看到原來對方與自己想象中不一樣,她有些失望,想去改造對方,讓對方變成自己理想中的男友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而當我們?nèi)テ谕蛞髣e人改變時,其實是內(nèi)心覺得對方不夠好。是對方真的很差嗎?不一定。不夠好的感覺,往往是我們自己認為的,即使對方再好,我們始終不會覺得滿足,而這阻礙了我們接納和欣賞對方。
其次,當發(fā)現(xiàn)對方不是她想象中的男友時,花花試圖改造對方。而這一意圖,遭遇挫敗,花花的失望、憤怒隨之而生。失望和憤怒,讓我們想要懲罰對方,甚至以此逼迫對方去改變,不再付出、指責、冷戰(zhàn)便成了一種逼迫的方式。而當指責、冷戰(zhàn)也無法逼迫成功,無法讓對方心甘情愿改變時,勸說自己放棄對方,換一個對象,也成了一種應(yīng)對方式。
若花花能在對伴侶感到失望時,反躬自省、正己修心,問問自己“為什么會感到失望?”“此時此刻,希望從伴侶身上得到什么?”“這種需求,到底是從哪里來的,有沒有更深層的原因?”或許,她就能發(fā)現(xiàn)自己潛意識里的需求。
也只有當我們把投射在他人身上的愛恨需求看清,撤掉“有色眼鏡”,才能真正看到對方、看到自己,彼此尊重、彼此溫暖,讓親密關(guān)系維持下去。
責編/劉璐
E-mail:76864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