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新
自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體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個行業(yè)均走向了不同的變革道路。在這種背景下,我國的教育形式也發(fā)生了許多改變。課本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如何學會使用數學思維解答問題,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整段過程中,需要學生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有許多教師習慣帶領學生一起對知識重點進行反復訓練,反復做題。雖然通過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但卻忽略了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诖?,作為小學教師,應在低年級學生的學習中便加強對其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夠通過此次分析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語言,是人與人直接實現有效溝通的基礎。不過,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會忽視語言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其實,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清晰。簡單來講,語言屬于一種比較特殊的社會現象,語言的整體構成相對比較復雜,主要由發(fā)音、詞匯以及語法等幾方面組合而成。有部分學者在長期的語言研究中得出這樣的結論:數學語言的運用與其他語言運用有很大的不同之處,數學語言在實際運用方面主要是用來表述各種術語、概念、規(guī)則等,往往所表述的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擴展性;還有部分學者認為,數學語言其實也是由眾多符號、文字、圖形等組合而成的一種專業(yè)性語言,是人們在長期的研究與思考中得來的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解決各種各樣的數學問題,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個人意見的表達和想法極其重要。然而,在部分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中,由于教師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并不重視,從而嚴重影響了小學生參與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便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對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重要性的認知,并積極改進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訓練,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一些表達數學語言的機會。通過這種方式開展數學教學,更有助于我國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充分體現培養(yǎng)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若站在長遠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不斷豐富小學生在數學語言方面的表達形式,有助于小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二、提升升數學教學效率
如何才能不斷提升數學教學效率成了眾多數學教師最關注的問題,而首先要做的便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強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訓練。在進行數學語言訓練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時刻關注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積累程度。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多為學生安排一些課后小任務。比如,可以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搜索一些數學例題或者數學應用題,通過幫助學生擴大該方面知識點的閱讀量來鍛煉學生的記憶力,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來積累數學語言。另外,數學語言與其他語言相比,最明顯特征便是簡潔嚴謹。那么,這要求小學生在回答數學問題時擁有比較嚴謹的數學邏輯,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有一個精準認知。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加強學生在數學語言方面的訓練,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各個數學單位的運用能力。比如,一個人身高約145厘米,而不會用米、分米等進行描述;一個人體重約50千克,而不會用克、噸等進行描述。另外,當教師針對數學應用題開展教學時,需告訴學生在解題最后標注好相應的單位名稱,這能使小學生運用單位名稱的能力越來越精準,解題思路更加規(guī)范化。當教師鍛煉學生對數學題目的理解能力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將大致的解題思路以及題目羅列出來。以計算題“43+56”為例,可以引導學生將算式拆分成“40+50+(3+6)”,然后再對“90+9”進行計算,得知最終結果為99。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展開訓練,可以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語言的方式來發(fā)現計算方式和相應的規(guī)則。此外,當教師對幾何類數學知識向學生展開教學時,建議可以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小學教材“認識正方體”一節(jié)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取一個正方體放置桌面,然后再帶領學生一起對正方體的各個面進行觀察,最終可以發(fā)現無論學生站在正方體的哪一個面進行觀察,都只能同時觀察到正方體的三個面。所以,教師在情境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實物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對實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再通過數學語言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觀察進行描述,進一步促進小學生數學思維空間的發(fā)展。
三、加強對小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在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激發(fā)學生想說、要說的興趣,這對提升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效果會更佳。眾所周知,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的知識相比會更加具有抽象性,這樣一來,數學必然比其他學科更加晦澀難懂。那么,這便需要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付出比其他學科教師更多的努力,盡可能地使學生發(fā)現數學的魅力,感受學習數學的愉悅感。同時,教師要積極完善教學理念,盡可能地使數學教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根據對相關數據的調查發(fā)現,在小學數學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缺乏積極性,無法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中是最常見的一種現象。這能直接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會有種害怕心理,害怕教師在課堂中將詢問的眼神轉向自己,更害怕回答數學教師的問題,不敢發(fā)言、不喜歡發(fā)言。那么,對此類情況,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想辦法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讓學生感興趣,他們才會有想要說的欲望。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巧用數學語言所具備的獨有性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另外,教師不論是在數學教學中還是在其他學科教學時,對學生的賞識和鼓勵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做到不吝嗇自己對學生的贊美,這種方式可以對學生形成一種激勵,使學生在課堂中做到敢說、要說。在數學學習的課堂中,當學生剛剛萌發(fā)了想要舉手發(fā)言的想法時,這并不意味著學生愿意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回答問題。那么,當教師面臨這種情況時,可以先不斷鼓勵學生、激勵學生,使學生不畏懼發(fā)言才是目前課堂教育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一方面,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明白,班級是一個整體,一個團隊,嘲笑他人是非常不好的習慣。同時也應讓學生明白,無論班級中的哪一個學生不小心說錯了,都應當都是自己說錯了,因為班級中的學生是一個會相互影響的整體。除此之外,教師雖然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盡量以鼓勵教學為主,但是并不是要對學生的所有發(fā)言進行鼓勵,只是需要通過鼓勵的方式盡可能減輕學生在回答教師問題時的壓力,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使學生能做到勇于發(fā)言。
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語言的感知力,讓學生能充分體會數學語言的魅力,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愿意并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溝通中。數學語言所具備的最明顯的特點便是精確性較高,嚴謹性較強。因此,教師需告訴學生,要想準確地利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必須熟知數學語言所具備的特點。雖然并不一定必須要求小學生在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的過程中都做到正確無誤,但是最好能盡可能地幫助學生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微小錯誤。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并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
四、加強對小學生進行演示操作訓練
當教師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展開教學時,由于這個時期的小學生還沒有完全形成比較規(guī)范的語言邏輯,對數學這種抽象性比較高、邏輯性、嚴密性均比較強的語言處于懵懂時期。針對這一階段的學生教師可以充分、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加強對學生進行操作訓練,多為學生提供一些動手、動嘴機會。比如,低年級的數學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教具演示活動以及學具操作活動,有計數器、數位表、數字卡片等。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先進行相應的演示,然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演示全過程,當學生對演示過程觀察完成之后,引導學生對演示全過程進行表述,或者也可以一邊動嘴描述演示全過程,一邊動手對之前的觀察進行操作。當在進行如何使用口訣求商的教學時,建議教師可以以計算乘法或者復習求商口訣為切入點,將乘法題進行合理改編。比如,桌面上有10個蘋果,在一盒中放入2個蘋果,那么教師可以問:“一共可以將蘋果放入幾個盒子中?”拋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先利用教具進行現場演示,然后引導學生以回答問題的方式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教師還可以問:“一共10個蘋果,平均一個盒子可以放2個蘋果,那么最終需要3個盒子可以將蘋果平均裝完,對嗎?”此時,必然會有學生舉手答道:“不對?!苯處熆梢越又鴨枌W生:“為什么不對?那應該需要幾個盒子呢?”學生會回答:“一個盒子中放入2個蘋果,10個蘋果一共需要5個盒子才可以將蘋果平均裝完。因為每盒2個,如果只分3盒,那按照乘法口訣3[×]2=6來講,還有4個蘋果沒有被分到,應繼續(xù)添加盒子分?!蓖ㄟ^這種一邊演示、一邊提問的方式開展教學,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并能夠帶領每一名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中。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也使學生在不斷的問題回答中鍛煉了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五、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敢說、會說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身處怎樣的教學環(huán)境,良好課堂氛圍更有助于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由此可見,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優(yōu)質教學效果的基礎。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盡量為學生打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數學教學課堂氛圍。當學生身處這種教學氛圍中學習時,更容易放松心神,更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意見。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教師總會忽略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且越是高年級的學生,愛說、愛表達的學生便會越少。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來自教師,有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比較嚴厲,學生由于懼怕教師,害怕一旦說錯便遭到教師的批評而不敢說;其二,來自學生對自我能力的不自信,害怕在回答問題時出錯而被身邊同學嘲笑;其三,是因為有的學生膽子比較小,不敢說。針對這三種情況,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使用鼓勵式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要敢說、不用害怕說錯。只要愿意說,便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中,對愿意主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的學生要及時給予鼓勵,若是回答正確應當及時對其提出表揚。若學生回答錯誤也不要急于批評,可以向全班學生這樣說:“雖然這位同學的回答是不對的,但是這位同學勇氣可嘉,作為他的學習同伴要及時幫助他,而不是嘲笑他。人都會有不小心出錯的時候,只要及時找出問題所在,及時改正就可以了。”當教師這樣說完之后,其他學生自然會為這位學生的勇氣投來贊嘆的目光,這個學生也不會感覺到說錯話被人嘲笑的尷尬。這樣做可以有效避免日后這個學生在遇到問題卻不敢說的情況,也可以使其他學生明白,答錯問題沒有關系,只要敢說便已經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另外,當教師面對不敢在課堂中回答問題的學生時,可以先為這類學生安排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進行提問,當學生回答完問題時要及時給予學生表揚。學生長此以往地在這種氛圍中學習,便不會再感覺到學習是一種壓力。為學生營造的輕松、民主的教學氛圍,可以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做到想說、敢說、會說,自然也能幫助學生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六、結語
綜上所述,語言是人們相互溝通的基礎,更是人們思維延伸的重要外在形式,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力的重要性,通過多種形式盡可能地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氛圍,使學生想說、要說、敢說、會說。不同的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做到獨立地、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數學觀點,有助于促進小學生數學素養(yǎng)以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提升。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