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成
初中化學學科知識點零散,學生學習時間比較短,在學習中如果沒有科學的方法很難形成好的化學思維。同時化學學習本身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學生需要透過現(xiàn)象觀察化學本質。討論式教學方法是一種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互動交流的學習模式,學生需要做好資料收集、課前自學等活動,在課堂上不斷與他人互動討論、集思廣益,從而對知識有深層次的了解。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通過討論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的情況,打造互動型課堂氛圍,優(yōu)化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對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有良好幫助。
一、討論式教學法的內涵
討論式教學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在化學課堂上,教師及學生圍繞某一個目標,通過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圍繞目標將自己的想法、觀點表述出來,從而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教師在應用討論式教學方法時,需要對課堂有良好的駕馭能力,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引導每個層次的學生表達出自己想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討論式教學方法具備以下幾點優(yōu)勢。
一是討論式教學方法的應用更容易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化學研究的前沿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如怎樣防止自行車棚銹蝕、新型合金材料有什么特點等。學生在討論知識時,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收集材料,在此過程中學生還會感受到化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并且會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對化學知識結構的構建,這逐步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化學素養(yǎng)發(fā)展。
二是討論式教學方法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實驗能力提升。在化學學科中,實驗是很重要的內容,很多化學原理都是通過實驗來證明的?;瘜W實驗也是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的重要因素,在實踐中,初中化學教師可以借助化學實驗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深化學生對化學實驗的理解,促進學生實驗能力提高,為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討論式教學法的應用分類
(一)問題式討論法
問題式討論法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前根據(jù)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設計針對性比較強的問題,指引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例如,在“化學鍵”講解中,因為其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就可以借助一些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如氯化鈣和氯化氫形成的化學鍵有什么差別,為什么。教師有目的地將教材中的疑難點設計成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初中生本身的學習水平、認知規(guī)律存在差異,討論式教學可以讓不同水平的學生之間進行良好互動,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二)隨機式討論法
這種討論方法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的狀況,如學生的情緒反應、聽課情況等,教師要具備良好的課堂把控、駕馭水平,能結合課堂發(fā)生的情況對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出調整,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討論活動。在課堂上,當學生表現(xiàn)不積極或者回答問題不流利時,很有可能是學生沒有完全掌握學到的知識,此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的交流互動,讓學生在交流中強化對知識的認識。
(三)實驗式討論法
實驗式討論法主要是學生根據(jù)化學學習中存在的疑惑提出假設,然后通過實驗進行問題處理,在此過程中由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促進學生學習效果提升。初中化學是學生今后學習化學的基礎,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時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但是有的化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習難度比較高,同時有的化學知識還涉及化學實驗,需要學生通過實驗操作來驗證化學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圍繞實驗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質疑,進而進行討論,最終得出結論。這樣的學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對化學理論知識的理解。
(四)習題討論法
教師在引導學生處理習題時,不能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可以讓學生針對自己解題中的迷惑點進行互動討論。在習題訓練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獨立解題,如果學生遇到問題,則可以通過相互交流的方式來找到問題解決思路。這種討論方式可以很好地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中的缺陷,有助于學生查缺補漏,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
三、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討論式教學法的要點
(一)構建良好討論情景
首先,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改變自身滯后的教學思想,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為學生構建一種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在課堂上產(chǎn)生自由的認識。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處于單向傳遞信息的狀態(tài),教師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在今后的課堂上,初中化學教師可以從學生需求入手,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要注意構建合理的學習小組,合理搭配小組成員,讓優(yōu)等生、學困生各得其所,明確小組每個成員任務,便于學生討論活動的良好推進。其次,為了促進學生討論活動高質量地開展,教師要注意給學生設置具有啟發(fā)性的討論題目,讓每個學生都獨立思考、準備發(fā)言。最后,學生還應該做到善于傾聽他人的想法,促進營造健康的課堂討論氛圍,促使討論式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
(二)選擇正確討論時機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討論式教學方法時,教師還需要把控好課堂討論時機,這樣才能獲得好的課堂討論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結合教材的特點、教學目的,適時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如果涉及化學規(guī)律、總結實驗現(xiàn)象等知識,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討論。此外,學生在學習中如果遇到困難、無法解決的問題,更要借助團隊討論的方式來解決。通過討論分析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
(三)精心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
在討論學習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同時要深入學生小組中,對各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保證學生討論的有效性。在學生小組討論期間,教師需要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放手討論,讓學生敢于交流表達。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對學生的動向進行觀察,認真傾聽學生發(fā)言,捕捉有用信息,讓學生能在討論中得到提升。在課堂上,針對理論性比較強的概念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方式,深化學生理解。而對于抽象性、微觀性比較強的知識點,初中化學教師就要多鼓勵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相互討論自己的邏輯順序。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還應該讓各組學生把自己組的討論結果展示出來,給予學生必要的點評,便于學生提升。
(四)及時激勵及評價
初中化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需要及時觀察學生小組討論狀況,對表現(xiàn)比較好、討論質量高的小組進行表揚,同時教師也要激勵沒有參與小組討論的學生。對于學生討論結果,不管正確與否,教師都應該進行鼓勵,特別是學困生,教師更應該增加對他們的表揚,增強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另外,在學生討論中,有的學生思想相對放松,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這時教師就需要有意識地對這些學生進行引導,并對學生的不正確思路、不準確想法進行鼓勵性指引,便于學生在討論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四、初中化學教學中討論式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針對化學實驗進行討論
初中化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需要特別注重化學實驗的開展,這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化學原理,有助于學生深層次地把握化學理論知識。相關調查顯示,當學生對某一個知識點開展激烈討論或者是對某個知識點進行深入思考時,就會對這一知識點產(chǎn)生很深印象。所以在實踐中,初中化學教師還可以將討論式教學融入實驗課,在實驗課上引導學生討論、思考,促使學生可以對化學實驗原理有充分認知。
例如,在“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中,為了深化學生的理解,教師就可以給出學生不同的實驗方案。
1.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實驗:紅磷與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反應,氧氣質量是多少?該如何計算生成物的質量?
2.紙的燃燒反應:將一沓紙放在托盤天平上,通過調節(jié)讓天平達到平衡。接著將托盤天平上的紙張點燃,觀察托盤天平是否保持平衡,探究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3.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將去過鐵銹的鐵釘放在適量硫酸銅溶液中,然后將燒杯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重,得出質量為1;經(jīng)過一段時間觀察后,再次稱量燒杯,得出質量m=2,對比前后質量的變化情況。
教師引導學生對三個實驗展開討論,通過分析討論可以得出,實驗1、實驗2之所以會出現(xiàn)固體物質反應前后質量減少、增加的情況,主要是由于在計算中沒有考慮到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及生成物質的質量。在實驗3中,通過對硫酸銅與鐵的置換反應,能讓學生對反應前后各物質質量的總和關系有充分了解,深化了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的認知,促進了學生學習效果提升。在討論式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觀點碰撞的情況,而學生也會在觀點碰撞下做到自我反思、相互補充,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將相關原理講給學生,這樣的課堂活動既能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又能保證課堂的充實、有效,同時也實現(xiàn)了對學生綜合能力及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結果預測討論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有一部分知識點,尤其是化學實驗知識點,其重難點內容更加偏向于結果,而學生在學習中也需要對結果有良好記憶。對此,教師可以將討論式教學法融入這部分內容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討論中得到提升。在課堂上,教師先給出學生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結果,并且要求各組學生說出所得結果的理由。例如,在講解“燃燒”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準備兩個長短不同的蠟燭及密閉的透明罩子,接著向學生提出問題:“同時點燃這兩根蠟燭,然后放入玻璃罩中,哪一根蠟燭會最先熄滅?”對于這樣的問題,學生會表現(xiàn)出很高的熱情,學生在探索中會綜合應用燃燒的條件、空氣成分、燃燒產(chǎn)物等知識點,這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融會貫通,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對其中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歸納。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不斷鞏固的過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借助討論讓學生不斷鞏固、復習知識。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相比較,討論教學法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進行,學生在好奇的心理下會主動地參與趣味討論,設計出各種與所學知識相關的問題,同時學生也會在好勝心理的驅使下努力學習知識,并在討論中證明自己的觀點,促進了良性循環(huán)的形成。在實際教學中,初中化學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需求,每天為學生設計一道難題,讓學生在課下自主思考,在隨后課堂上,教師讓學生針對難題進行討論交流,通過討論交流新思路,便于學生集百家之長,為學生的綜合學習提供指引。
(三)化學原理創(chuàng)新實踐討論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會學知識、會用知識,促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從而為國家、社會貢獻力量。在實踐教學中,初中化學教師還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良好結合,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入手,引導學生探索自然科學,實現(xiàn)討論式教學與創(chuàng)新實踐的融合,促使學生在討論中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
例如,教師在教學中指引學生根據(jù)生活實際開展“水火箭制造”活動,讓學生可以將化學原理應用于實際創(chuàng)作中。學生通過化學反應生成大量氣體,然后將瓶子發(fā)射出去,最后進行發(fā)射路程競賽,教師對獲勝小組學生進行必要的獎勵。理論與實踐本身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如瓶子的發(fā)射角度、瓶子質量、反應物量等,這些都會造成最終結果差異。各組學生要想獲得競賽勝利,還需要不斷實驗、討論和調試,這樣的活動不僅能促進學生討論能力提升,也可以促進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的發(fā)展,并且學生也會在活動中意識到理論與實踐融合的必要性,從中體會到創(chuàng)新的樂趣,調動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初中化學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創(chuàng)設相應的討論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完成討論,這樣既可以激活學生興趣,又能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入。初中化學教師通過小組討論與課堂教學的融合,能讓學生在獲取化學知識的同時對化學內涵有深入的思考,并且良好的討論情境也能促進師生關系的改善,形成了和諧的課堂氛圍,實現(xiàn)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也會將學到的化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
五、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下,課堂教學越來越重視趣味性、多元化,強調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程度。初中化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借助討論式教學方式,引導每個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讓學生在主動討論、交流中內化化學知識,拓展學生的化學解題思路,強化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水平,推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