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琛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為貫徹“以學定教”的理念,小學的閱讀教學方式不斷革新。在小學教育階段,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是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同時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深度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重點內容之一,教師應培養(yǎng)小學生深度閱讀習慣,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知識和技能,拓寬小學生學習的思維方式。在閱讀中感受到歡樂,能逐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為課堂增添趣味,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深度閱讀的好習慣。
一、 小學開展語文深度閱讀的重要性
“精讀一本書,勝過泛讀十本書。”深度閱讀即在淺析文章或書籍的基礎上,進一步剖析人物的性格特點、文章整體結構、情感特色等,加深學生的理解,提升文化素養(yǎng)。隨著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革新,許多學校逐漸重視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明確要求語文教師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創(chuàng)新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逐步貫徹“以學定教”的理念,以此制定更明確的教學目標和策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語文教師要正確認識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注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和課堂參與感,積極引導學生品讀文章,從而形成自己的感悟。首先,開展深度閱讀教學,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提高習作水平。比如,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繼而幫助學生分析文章的情感、主旨、行文脈絡,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使其從深度閱讀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如語言運用、寫作思路、分析主旨等,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語文深度閱讀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若語文教師再加以精辟的指引,關注學生的閱讀感受,就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開展語文深度閱讀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好奇心。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奇心較為強烈,語文教師可抓住學生的特點,采用激勵性教學方法,慢慢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提高其閱讀興趣。比如,低年級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來逐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積極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故事,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以《龜兔賽跑》為例,語文教師在講解故事時,可先拋出“誰會取得勝利?誰的速度更快?第二輪比賽兔子又會怎樣跑呢?”這些問題,促進學生進行激烈的討論,繼而層層深入,理解故事情節(jié),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揭曉答案,最后一起分析兔子失敗的原因,提升學生的感悟。這樣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加強學生間的交流,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出現的弊端
(一)閱讀課外書籍的誤區(qū)
教師經常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但是,在開展深度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在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時,小學語文教師很少引導其主動閱讀和思考,學生總是被動地進行閱讀,這樣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思考能力,閱讀效果固然達不到預期效果。再者,在課內閱讀方面,即便小學教師逐漸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性,但因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會過于注重文章條理的梳理、內容的理解、詞句的分析,沒有給學生充裕的時間發(fā)表自己的想法,以教師單向輸出為主,學生被動地接收知識,久而久之,學生會懶于表達個人觀點,一味地跟隨著教師的思路和步伐,缺乏自主閱讀和獨立思考,難以提高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效率。
(二)教學模式的陳舊輸出
當前,許多學校提出了明確的教學要求和目標,積極探索符合實際學情的教學方法。我國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也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難以緩解當前的教學問題,如語文閱讀教學缺乏趣味、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自律性差等,嚴重阻礙了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科學性,不能引導學生加深對文章的自主理解,往往都是根據參考答案來剖析文章主旨,不重視轉變學生的學習思路和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這種通過淺析文章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模式,難以提高小學閱讀教學效率。
(三)語文閱讀教學思維固化
深度閱讀不同于淺閱讀,前者是在全面理解文篇主旨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探究、獨立思考、感悟道理,進一步加深對文篇的理解。但是,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常要求學生閱讀全文,繼而發(fā)表個人的觀點,沒能實時監(jiān)督學生的閱讀情況,使很多學生專注于玩耍打鬧,無法集中注意力進行閱讀,學習效率不高。再者,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閱讀電子書籍,不愿看紙質書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觀念,甚至使更多學生爭相模仿,非電子書籍不看,難以提高閱讀能力。此外,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深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逐漸固化了語文閱讀教學思維,不重視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也沒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很難根據實際學情創(chuàng)新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模式,不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三、小學生深度閱讀中出現的問題
(一)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弱化
盡管許多學校早已貫徹了全新的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理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因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語文教師在開展深度閱讀教學時,常常忽視學生的主體性,過于注重考試成績,甚至無暇顧及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沒有切實結合學生的特點,致使課堂教學氛圍逐漸變得沉悶無味,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不斷弱化。另外,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很難快速消化教師傳授的知識,在識字、情感表達、朗讀課文等方面存在諸多障礙,又缺乏自主閱讀學習的意識,總依賴于教師的引導,學習積極性不強,使語文教師開展深度閱讀教學頗具難度。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學生性格靦腆、表達能力不足、自律性差等,語文教師很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再加上深度閱讀的學習難度不斷提高,很多學生感到力不從心,產生厭學的情緒,進一步弱化了閱讀興趣。
(二)學生缺乏課堂參與感
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文化素養(yǎng)。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加知識儲備量。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多是教師單向輸出知識,讓學生被動地接收,常常忽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學生獨立思考,很難貫徹“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因此無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另外,部分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不注重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一味地灌輸知識和技巧,學生消化知識不及時,致使問題大量堆積,再因為性格靦腆,不敢大膽地請教教師,極大地降低了學習效率。而且,部分語文教師在分析文章時只向學生傳遞閱讀技巧,沒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和情感,教學方法缺乏科學性,很有可能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會感到缺乏課堂參與感,無暇顧及學習,更不用說提高教學效率??傊?,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比較低效,語文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難以切實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和閱讀興趣,主要是小學語文教師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又沒能貫徹落實“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因此很難穩(wěn)步提高閱讀教學成效。
四、高效開展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的策略
鑒于新課標的改革,小學語文教師也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模式,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部分語文教師沒能貫徹“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只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忽視了深度閱讀的重要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師應根據實際學情,制定出更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以高效開展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
(一)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的閱讀習慣
在深度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不僅能理解文章內容,還有助于提高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珍珠鳥》一課時,語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章,繼而提取趣味性的問題激起學生的表現欲望,如“你有沒有感受過小動物與人之間的那種美好的信賴?作者對珍珠鳥有什么情感?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呢”等問題,不僅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表現欲望,又能讓學生深入閱讀文章,加強理解,繼而進一步延伸主題,使學生理解“信賴”的真正含義。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還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小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在閱讀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記筆記的方式記錄下來,教師再收集所有學生的問題,利用自習課的時間與學生共同進行分析和探討。在閱讀研討會上,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討論,使學生自由發(fā)揮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解決方案,借此機會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使學生明白合作共贏的道理,領悟到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要利用現在身邊的資源來解決問題。
(二)情景化教學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深度閱讀教學時,常常利用文中的詞句來分析文章,顯得乏味無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因此,信息化時代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通過播放短視頻或是圖片的方式,更生動直觀地展現課本內容,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學習《神州謠》時,語文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多方位地展示“長城長,珠峰聳,黃河奔,長江涌……”,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山川美,可入畫”這句話,入情入境,才能引導學生開展深度閱讀,真正理解文章內容,把握其主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
(三)增加課外閱讀,開闊閱讀視野
在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中,僅僅依靠課本的文章很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利于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所以,語文教師要抓住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教學的切入點,結合實際學情,不斷創(chuàng)新、優(yōu)化深度閱讀教學活動,將課堂教學延伸至學生的課后閱讀中去。在選擇課外閱讀書籍方面,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選擇一些內容豐富的注音版本的課外書籍,讀一些傳統教育方面的書籍,如《中國節(jié)日故事》《二十四節(jié)氣故事》《二十四孝故事》;科學探索方面的書籍《十萬個為什么》;還有一些教學大綱推薦的小學課外讀物《小鯉魚跳龍門》《“歪腦袋”小木樁》《孤獨的小螃蟹》《小兒的小房子》《一只想飛的貓》等。這些故事情節(jié)鮮明,能很好地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小學生主動閱讀和探索知識的習慣。教師借此機會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把文章中的精彩內容、詞句記錄下來,并應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小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籍能學到更多、更豐富的知識,開闊了自己的視野,為寫好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利用每天延時服務的時間與學生一起閱讀,一起討論故事情節(jié),共同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熏陶,促進小學生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知識的理解。這樣的師生共讀,既能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學識,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也能營造和諧的讀書氛圍,加強教師和學生間交流探討的機會,縮短教師與小學生之間的距離,增進教師與小學生之間的師生情義。因此,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不要拘泥于課本教材,而是要利用課外讀物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繼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切實提升深度閱讀教學效率。
(四)加強小組交流合作
深度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學生只有在真正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主旨和情感。但是,因為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學生很難獨立地進行深度閱讀,所以語文教師可通過分組的方式,布置相關的閱讀任務,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要求每個學生必須投入閱讀中去,再進行小組交流,發(fā)表個人的觀點,采用搶答、小組展示、累計積分等方式來匯報閱讀成果,活躍課堂氣氛。這樣,深度閱讀教學的開展既能確保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還能融合多種方式,促進閱讀教學高效開展。
(五)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的情境課堂
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課文內容比較抽象,沒有音樂課和美術課生動形象。教師是課堂學習的指引者,要掌握更多新穎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把語文課文編排成情景劇,以情景劇的形式鼓勵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深度了解。也可以和學生一起編排情景劇的內容,進行更好的師生互動,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促進教學高效開展。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理解課文內容,也能增強自我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同學間的合作意識,增進同學之間的友情。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是小學生學習的領航員,重視學生的個性特點,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方式,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是教師必做的工作。小學深度閱讀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中,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深度閱讀教學時,應結合傳統的教學經驗,不斷地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穩(wěn)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要貫徹落實“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從實際學情出發(fā),明確閱讀教學的方向和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和積極思考,切實保障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逐步制定出更符合實際教學需求的模式,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效率。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