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盛
(滁州城市職業(yè)學院 基礎部,安徽 滁州 239000)
戴蘭芬,字“畹香”,號“湘圃”,安徽滁州天長人,清代道光二年壬午科狀元,是天長歷史上唯一的狀元,也是皖東地區(qū)唯一的狀元,其生前著有《香祖詩集》《望湖軒詩賦全稿》。戴蘭芬很有才華,曾受當時兩江總督琦善重用,被聘請到金陵去主持尊經(jīng)書院講習;曾任戊子科福建鄉(xiāng)試正考官,留下了《閩闈即事》四首;曾任陜甘學政,到任后即向陜西甘肅兩省的考生發(fā)布《告陜甘諸子示》,使得陜甘士氣“為之一振”。就是這樣一位有才能的皖東地區(qū)的唯一狀元,研究者卻很少,只有其后人戴之明著有《千秋狀元戴蘭芬》。《祭開業(yè)公文》作為戴蘭芬的一篇傳世文章,是駢文賦體的祭文,其結構、思想內容、語言形式、寫作方法都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本文立足于文學文本,從文本文體特征角度入手研析,以闡釋其文學價值。
祭文,一般指祭祀天地、鬼神、祖先、死者時宣讀的文章?!段捏w明辨》說:“祭奠親友之辭耳。古之祭祀,止于告饗。”[1]這種文體形成于漢魏之間,經(jīng)過六朝的發(fā)展,在唐宋時期達到鼎盛,元、明、清三朝承繼唐、宋,諸體均有發(fā)展,其中散體悼祭文的創(chuàng)作最為出色。[2]戴蘭芬生于清代,其《祭開業(yè)公文》在題材和寫法上承宋體祭文模式,未有大的突破,但在結構、思想內容、語言形式、寫作手法上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征。
祭文這種文體發(fā)展到清代,形成了一定范式。如題目范式有以下幾種:一是“祭+死者姓名+文”模式,這種比較流行,應用范圍較廣,如陶淵明的《祭程氏妹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王安石的《祭歐陽文忠公文》、袁枚的《祭妹文》;二是“祭奠者+祭+死者姓名+文”模式,如晁補之的《國子監(jiān)祭司馬溫公文》、江淹的《蕭驃騎祭石頭戰(zhàn)亡文》;三是“地點+祭+文”模式,如張耒的《館中祭丁元珍文》;四是以“吊……文”為題,如賈誼的《吊屈原文》等。戴蘭芬的《祭開業(yè)公文》采用的是第一種范式。
祭文的開頭往往會交代悼祭日期地點、祭者以及身份和祭悼對象及身份。如袁枚的《祭妹文》開頭:“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嗚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離吾鄉(xiāng)七百里矣;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戴蘭芬的《祭開業(yè)公文》的開頭也是采用這種模式,先是交代時間“維年月日”,這是固定寫法;“年如弟陜西督學使戴蘭芬”交代祭奠者身份和姓名;“哭祭于潼關協(xié)鎮(zhèn)誥授武功將軍徐二哥健庵之靈而言曰”交代死者姓名和身份。
祭文的主體部分往往圍繞贊言行、訴哀情的行文線索進行構思創(chuàng)作,如《文心雕龍·祝盟》云:“若乃禮之祭祝,事止告饗;而中代祭文,兼贊言行?!睆牡考牢男纬傻臐h魏時期開始,祭文就有贊言行的內容要求,或贊或訴,往往根據(jù)死者的關系,有的祭文在結構上以贊言行為主,有的以訴哀情為主。戴蘭芬的《祭開業(yè)公文》在主體部分有些突破,這也是其結構上的特色之處,他把徐開業(yè)的“行”和對徐開業(yè)的“情”融入到三個生活片段:一是交往之初,“如飲醇醪,不覺其自醉矣。于是詩酒往來,情懷繾綣?;驗檠┮乖L、或為風月談、或為斫地歌、或為聞雞舞”;二是分別之時,“道光辛卯,公任潼關?;嗜A四句,折柳一聲。秋風古道,君嗟行路之難;馬邑龍堆,蘭恨陽關之遠。離情亂縷,望眼穿梭,誰能遣此,竊喚奈何”;三是再聚之日,“安排棋酒,點對書詩”。這種生活片段的生動展現(xiàn),特別適合祭文的這種文體,能夠使死者的“行”具體化,使祭者的“情”更加感人。
同時,在主體部分,戴蘭芬注重生活細節(jié)的描述和日常話語,如:
盤桓未幾,離緒轉增。握蘭手而嗚然曰:“各膺一職,不得從心,此番話別,好會良難。”蘭為慰曰:“兄無慮,是后當不遠矣?!笔肓咸煨奶珣K,莫測風云。蘭方扃門試士,兇耗驚來。嗚呼!相離未久,竟作古人。疑耶?夢耶?抑亦聞之非其真耶?王君之書,營中之報,又何為在蘭側也?蘭前晤公,面目癯瘦,似有病狀。公尚慷慨而自許曰:“國家有故,大丈夫當身報國恩,雖死厥職,分所宜也?!?/p>
這種通過追憶往昔生活細節(jié)和對話來表達對死者的悼念之情的寫法,能夠含蓄地表達對死者的懷念和作者的哀傷之情,貼近生活實際,這也是明代和清代散體祭文的常用寫法。
戴蘭芬的《祭開業(yè)公文》題目、開頭、結尾部分均按照祭文的常用模式,但其主體部分卻選取生活片段,把“贊言行”和“訴哀情”融入其中,其藝術表現(xiàn)力更強,更能凸顯深情,對徐開業(yè)的懷念之情一瀉無余,感人至深。
明代徐師曾在《文體明辯序說》中指出:“按祭文者,祭奠親友之辭也。古之祭祀,止于告饗而已。中世以還,兼贊言行以寓哀傷之意?!边@一概念指出了祭文在思想內容上具有三個特征:一是告饗;二是要贊言行;三是寓哀傷。若一篇祭文僅僅滿足前兩個特征,只能算作應酬之作,這種情況用于祭奠先賢,或者被祭奠者與作者沒有太近的關系,如代祭文。戴蘭芬的《祭開業(yè)公文》在思想內容上具備以上三個特征,而且還擴大了其文體內涵,具體表現(xiàn)為:哀傷之情濃、頌美之詞實、功名思想重。
劉勰在《文心雕龍·誄碑》中道:“選言錄行,……道其哀也,凄焉如可傷。”[3](P372)由此可見,抒發(fā)哀思之情是祭文的內在情感的要求。戴蘭芬在《祭開業(yè)公文》中抒發(fā)的情感源于兩人深厚的友誼,顯得真誠、濃厚。戴蘭芬是清道光年間的狀元,徐開業(yè)是清嘉慶年間的武狀元,兩人于京城相識相交相知,成為莫逆之交,所以當徐開業(yè)為國殉職后,戴蘭芬悲慟之極,在徐開業(yè)靈前追思往昔,邊哭邊祭,哀傷之情如涓涓流水,難以抑制,文中五處用“嗚呼”來抒發(fā)自己的悲痛之情,第一處“嗚呼”可謂是觸景生情,引出戴蘭芬與徐開業(yè)往日相處的情景,“詩酒往來,情懷繾綣?;驗檠┮乖L、或為風月談、或為斫地歌、或為聞雞舞?!钡诙帯皢韬簟笔惆l(fā)物是人非之感,“相離未久,竟作古人。疑耶?夢耶?”第三處“嗚呼”嘆徐開業(yè)之節(jié)之威之德。第四處“嗚呼”寄希望于后人,“積善之家有余慶,明德之后有達人”。第五處以“嗚呼哀哉”結尾,五個“嗚呼”一氣呵成,用飽含哀傷之情的筆墨,抒發(fā)痛失知己的無盡哀思。
戴蘭芬哭祭的對象是徐開業(yè),據(jù)《阜寧縣志》記載:“徐開業(yè),字健庵,嘉慶二十五年庚辰以武科第一人及第,由侍衛(wèi)任潼關協(xié)鎮(zhèn),撫綏訓練,兵民協(xié)和”,后來積勞成疾,死于任上,正如徐開業(yè)自己所言:“國家有故,大丈夫當身報國恩,雖死厥職,分所宜也?!毙扉_業(yè)的子孫繼承了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據(jù)《阜寧縣志》稱:“徐氏以武世家國、獨英有儒氣”,他的兒子徐琳戰(zhàn)死疆場,他的侄子是道光時期的武舉人,清王朝因徐氏一門忠勇,多次加封獎掖。正如戴蘭芬在祭文中所稱:“積善之家有余慶,明德之后又達人?!薄陡穼幙h志》第12卷(人物一:忠義)明確記載:“徐琳,字玉山,大套人,曾祖自明慷慨好施,周恤貧乏;父開業(yè),字健堂,為孫武之學而敦詩說禮,有名將風;嘉慶庚辰,以武科第一人及第,由侍衛(wèi)任潼關協(xié)鎮(zhèn),撫綏訓練,兵民協(xié)和;其訓子侄以忠義為先,故相繼而興多以勇力著。”由此段記載可以看出,徐開業(yè)不僅武功了得,而且很有文學才華,戴蘭芬祭文中稱其“公以淵云才,學孫吳術”,絕非阿諛奉承之詞。
戴蘭芬的一生深受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影響,追求功名是他的人生信條,他一生都矢志于忠君報國。他的功名思想在其《望湖軒詩賦全稿》和《閩闈即事》詩里有所流露,如:中狀元后“兩到金鞭響似雷,馬蹄飛過帝城隈”的志得意滿的心理,“沉沉宵漏月光寒,雞肋情懷未忍寬”的為國選才的苦心。戴蘭芬的功名思想,在《祭開業(yè)公文》中也有所體現(xiàn),全文雖然是在寫徐開業(yè),但也反映了自己對功名的追求。戴蘭芬在文中用了很多典故,這些典故的主角都是為國家效力、忠君報國的典范,如“公為友,羊角死交晏嬰久;公為將,衛(wèi)霍韓彭莫其抗”用了“羊角死交”和“衛(wèi)霍韓彭”的典故,借此典故表達了其作為臣子,希望像衛(wèi)青和霍去病那樣忠于職守,為國盡忠,像晏嬰那樣留名于世?!暗Z山帶河”古代封爵時的誓言,意思為要到泰山像礪石,黃河如衣帶時,封爵才能廢除,以示使功臣傳祚無窮,文中是指徐開業(yè)為國立的功勞,永不磨滅。文中諸如“紫光閣”“管公明”“武元衡”“鐘鼎”等典故和詞語的運用都體現(xiàn)了戴蘭芬對徐開業(yè)取得的功業(yè)的一種頌揚,也表現(xiàn)了戴蘭芬追求功名、積極入世的功名思想。
祭文從商周時的祭祀禮儀之事演化而來,具有誦讀性、祭祀性、禮儀性的特質,因而十分注重文辭的古樸藻飾。[4]從語言形式的角度來看,戴蘭芬的《祭開業(yè)公文》用的是駢體,繼承六朝時期的駢儷遺風,而且多用對句。對句是漢語詩賦中特有的藝術手段,也是我國古典文學中運用最廣泛、意蘊最豐富的修辭方式,對句使用在駢文中較為常見。戴蘭芬的《祭開業(yè)公文》中的對句有四言對句,如“秋風古道,君嗟行路之難;馬邑龍堆,蘭恨陽關之遠”;也有五言對句,如“或為雪夜訪、或為風月談、或為斫地歌、或為聞雞舞”。這些對句的使用,使得祭文音節(jié)鏗鏘,有利于祭文抒發(fā)情感,更使得其文辭顯得古樸典雅。除此之外,文中典故的使用也使得本篇祭文表現(xiàn)出渾古雅飾的美學風格,如“公為友,羊角死交晏嬰久;公為將,衛(wèi)霍韓彭莫其抗。倘得假以年壽,盡其才能,方且礪山帶河,旋乾轉坤,彼紫光閣上之名,當不止五十人耳!乃何以壽未符管公明,喪竟同于武元衡。星沉渤海,月暗長城。豈真詔下玉樓,蓉城作主,不然天何遽奪之也!”每一句都有一個典故,這些典故的使用使得文本具有渾古雅飾的審美特征,也顯示出戴蘭芬深厚的國學根底。
戴蘭芬少年時期寒窗苦讀,“青燈二十年前苦”;他狀元及第,名留史冊,成為皖東地區(qū)唯一的一位狀元,是照耀皖東科舉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星;他才干卓著,為朝廷選才,“掄材漫詡富搜羅”;他文采斐然,名滿朝野?!都篱_業(yè)公文》只是了解戴蘭芬為人、為學、為世、為友的一個窗口。
戴蘭芬的《祭開業(yè)公文》在結構、內容、語言和寫作手法上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征,結構上,既能繼承明清時期散體祭文的寫法,又有一定的突破;內容上,濃重的哀傷之情,求實的科學精神,報效朝廷和建功立業(yè)的功名思想貫穿全文;語言上古樸典雅,寫作手法上注重運用典故。通過對戴蘭芬《祭開業(yè)公文》的研究,我們可以捕捉到戴蘭芬對友情的詮釋,對功名思想的思考以及他當時的內心狀態(tài),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戴蘭芬的研究資料,對研究戴蘭芬的思想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