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陜北榆林地區(qū)窯洞民居形態(tài)與建筑文化解析

      2022-12-17 05:47:36李琰君吳李玥
      關鍵詞:窯洞陜北民居

      李琰君,郭 鑫,吳李玥

      (1.陜西科技大學 設計與藝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21;2.西安理工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

      陜西作為陸路“絲綢之路”的起點,其在發(fā)展過程中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區(qū)域文化,推動了各區(qū)域社會經濟的繁榮與發(fā)展。陜北坐落于陜西省最北端,其行政管轄區(qū)包含榆林、延安兩市,總面積約80 744平方公里[1]45-47。該地農村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惡劣,經濟發(fā)展落后,因此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窯洞建筑就成為當?shù)靥赜械拿窬咏ㄖ问?,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窯洞成為“落后”和“退步”的代名詞且逐漸被人類所遺棄,不僅如此,隨之遺棄的還將是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文化[2-3]。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學者逐步開始對傳統(tǒng)民居建筑進行研究,且研究方向各有側重,對于陜北窯洞建筑主要從三方面開展研究:①建筑界學者側重于對窯洞建筑的改造設計及結構研究,以滿足現(xiàn)代人對于窯洞居住環(huán)境的需求;②考古界學者則側重于對建筑的復原和保護,力求建筑的原始性,此項工作精細且復雜,故需要花費較多的精力和時間,且一定程度上缺少建筑與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③藝術領域學者相對于前兩者來說研究范圍比較廣泛,主要以窯洞門窗紋樣及裝飾藝術為主要研究點。然而建筑作為藝術載體的一種形式,其與藝術在一定程度上是難以分割的[4]。

      筆者針對以上研究做全面的剖析和總結,提煉出本次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融合建筑與藝術、文化之間的關聯(lián)性。探究民居建筑在建造風格、形態(tài)特征、裝飾藝術等方面的地域特征和民俗文化,探討窯洞建筑結構在使用和裝飾方面的功能性和藝術性,繼而強化陜北地區(qū)窯洞建筑、地域文化和裝飾藝術之間的聯(lián)系性。在此過程中,筆者以訪談的形式切實感受并記錄當?shù)鼐用裨诟G洞建筑的空間布局和裝飾藝術等方面的風俗習慣,為深入研究陜北民居建筑藝術與民俗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做充足準備。同時,選取兩處最具代表性的窯洞院落進行圖紙繪制和實例論證,并為今后陜北窯洞民居建筑的研究提供翔實的數(shù)據(jù)支撐。

      一、陜北窯洞民居概況

      陜北窯洞至今已有數(shù)千年的文化歷史,其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生態(tài)的建造特色以及冬暖夏涼、溫度適宜的空間優(yōu)越性被視為人類健康生活的一種形式。窯洞的布局手法和營造經驗均承載著當?shù)靥赜械沫h(huán)境特征及風土人情,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獨特性,突出表現(xiàn)在建筑構建、裝飾藝術、功能用途等方面。本次調研過程中,筆者走訪四個縣區(qū)村落,分別為綏德縣艾家溝村、清澗縣高杰村、米脂縣窯洞古城、佳縣木頭峪村,并對各地區(qū)窯洞民居建筑進行翔實的記錄和繪制。

      1.榆林窯洞現(xiàn)狀

      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保護和傳承是一個由多部門(成員)參與的、長期的公眾活動。筆者通過資料收集與整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歸納得出:自2012年國家出臺對傳統(tǒng)村落實行保護政策起至2021年底,我國共計頒布五批國家級傳統(tǒng)村落保護名單,陜西省占113個,其中陜北地區(qū)46個,榆林市31個;自2015年起陜西省住建廳聯(lián)合各部門開展本省傳統(tǒng)村落保護政策起到2021年底,本省共計頒布三批傳統(tǒng)村落保護名單,共計數(shù)量429個,其中陜北地區(qū)占197個(約占全省總數(shù)的2/5),榆林市就有97個(表1)。就目前數(shù)據(jù)而言,陜北地區(qū)傳統(tǒng)村落數(shù)量呈現(xiàn)逐年上漲趨勢,是一種積極樂觀的變化趨勢,且數(shù)據(jù)背后飽含了國家對民居建筑、民俗文化及人文精神等一系列物質與非物質文化的高度肯定、重視和傳承[5]。

      表1 陜西榆林地區(qū)傳統(tǒng)村落統(tǒng)計 個

      筆者在調研過程中對榆林地區(qū)傳統(tǒng)民居建筑進行宏觀把控和認知,并對民居現(xiàn)狀總結如下:①居民高質量生活的追求加劇了民眾棄窯建房的行為;②居民盲目的“革新”思想和薄弱的保護意識掠奪了窯洞建筑的原始風貌,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看似現(xiàn)代卻極不協(xié)調的新型材料以及大批量的拆毀和改造;③青年勞動力的外流引發(fā)了鄉(xiāng)村面貌的滯后性,進一步導致陜北地區(qū)窯洞民居成為“破舊”和“落后”的代名詞……,這一系列看似無妨的舉動卻削弱了陜北地區(qū)民居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加劇了窯洞民居建筑的破壞,如此下去,窯洞民居所孕育的民俗文也即將消失,因此本論文著重對陜北榆林地區(qū)窯洞民居建筑的形制特征進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討。

      2.成因分析

      陜北少雨、干燥、寒冷周期長、長年多風沙的氣候特征是窯洞建筑形成的條件之一,與此同時,以農耕為主的生活環(huán)境使戶外成為居民活動的主要場所,陜北人喜歡在特定時節(jié)舉行集體活動,既能夠增進鄰里關系,使枯燥的生活多一絲樂趣,又為窯洞民居的建筑文化增添一道色彩。因此說窯洞的形成離不開當?shù)靥赜凶匀画h(huán)境與人文歷史的制約和影響[6]。

      從自然環(huán)境來講:陜北位于我國黃土高原中心地帶,該地自然環(huán)境惡劣,溝谷侵蝕嚴重,呈現(xiàn)出萬壑縱橫,溝大山深的壯觀景象;土壤類型以栗鈣土、黑壚土為主,土質粘稠、密度較大且地層分布鮮明,易于窯洞的開挖和建造[7-8]。此外,冬季干冷、夏季炎熱的氣候特征為窯洞的發(fā)展提供了客觀條件。隨著時間的推移,窯洞以其獨特的建筑魅力贏得了眾多居民的青睞[9]。直到現(xiàn)在,依然有不少居民長期生活于此,享受窯洞帶給他們的樂趣。

      從人文歷史來講:陜北自古便是民族融合的結繩交匯區(qū),該地戰(zhàn)爭頻發(fā),百姓隨時面臨著被迫遷徙的困擾,因此,造價低廉、施工簡單的窯洞便成為他們的首選居所?!懊娉S土背朝天”的勞作規(guī)律是陜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孕育了陜北人勤勞、憨厚、老實的性格特征,人們熱衷的腰鼓、秧歌、剪紙等一系列民間活動成為窯洞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為窯洞的傳承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窯洞建筑在形制特征和規(guī)模大小上都在不斷進步,可以說窯洞是當?shù)厝诉m應大自然的一種體現(xiàn)。

      3.基本形制

      陜北地區(qū)的窯洞建筑多以組群的形式出現(xiàn),選址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使該地民居建筑的院落總體呈現(xiàn)以窯為主,窯房相融的布局特征[10]。窯洞在建造過程中注重建筑與自然的融合,較鮮明的現(xiàn)象是在不同的地域,由于不同的地質地貌而呈現(xiàn)不同的窯洞形態(tài),如在石山地區(qū),裸露的基巖成為窯洞建造的主要材料,故石窯洞居多,磚窯和土窯次之[11]23-25;在黃土山地區(qū),則多在溝壑上崖壁開鑿靠崖窯;在較為平緩地區(qū)則多建明錮窯。不論哪種形式的院落布局都呈現(xiàn)出陜北窯洞民居的形制特征和建造藝術,同時承載了窯洞民居的建筑文化及風土人情[12]。窯洞在修建時遵循陰陽五行法則,即“修單不修雙”,以示對天、地、人秩序的崇拜和對大自然的敬畏,多數(shù)在3~5孔,規(guī)模較大者5~7孔,少量為9~11孔;窯高一般3.5~4米,窯深6~10米,窯寬3米左右,窯頂覆蓋厚土,厚土層因窯而異,薄者約1米,厚者可達5米左右;窯腿尺寸則根據(jù)建造材料及施工技藝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窯洞規(guī)模的大小受環(huán)境、技術、財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窯洞形制按從低到高的級別分為:單層、雙層(圖1a、圖1b)和單孔窯、雙孔窯、一明兩暗式、明三暗二六廂窯、明五暗二六廂窯以及明五暗四六廂窯,其中明五暗四六廂窯為最高級別窯洞形制,只有在像米脂姜氏莊園的大戶人家才能看到(圖1c)。民居的形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例如,富裕家庭的院落內部設備齊全、建筑功能完善,裝飾也豐富,以彰顯主人高貴的身份和雄厚的財力;對于普通民居其基本形制則較為單一,多以“一”字型布局展開,院墻用石片壘砌做象征性圍合,需要時在門口搭建簡陋的頂棚,以供飼養(yǎng)家禽或儲藏雜物。此外,隨著技術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窯洞的建筑形制也在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出現(xiàn)了窯上窯、窯上房及窯洞與磚木房之間的組合等等(圖1)。

      圖1 窯洞形式列舉

      4.建筑藝術

      (1)建筑構建藝術。陜北窯洞建筑藝術的點睛之筆在于特定建筑構建的搭配與運用。雙心圓拱技術在陜北窯洞的修建中較為常見,這與當?shù)鼐用竦慕洕鷹l件和工人的施工技藝聯(lián)系緊密。除此以外,女兒墻、窯檐及門窗等建筑構件做工精細、種類繁多,他們集功能性與裝飾性于一體,共同構成了窯洞建筑的獨特藝術性。

      大門作為彰顯主人身份、地位最直觀的物質載體,主人在裝飾中會格外用心,一般在門匾及楹聯(lián)上會題有展示主人家規(guī)家訓的法則和為人處世的原則,蘊含深刻的文化內涵。門上裝飾多采用諧音、象征的表現(xiàn)手法來寄托主人美好的愿望,紋樣類型豐富,有表示吉祥寓意的幾何紋、瑞獸紋及動植物紋樣等等。

      火炕是窯洞民居室內必不可少的構建之一,也是陜北人用餐就寢、招待客人的最佳之地,它與灶膛連通一起影響著窯內整個空間布局[13]。依據(jù)炕的建造位置,分為門前炕和窯掌炕兩種(圖2)。前者,顧名思義是一種砌筑于窯洞門窗前的炕,這種布局形式決定了窯洞內室中靠里的一側為灶膛區(qū)域和儲藏區(qū)域,光線較暗,炕頭處光線較明亮,便于婦女們做針線活;后者是建于窯洞后壁的一種炕,這種布局相對來說符合人的居住心理,內部空間較為私密,用作居住空間,而外部空間較開放,擺放一些用于儲藏的立柜、甕柜、沙發(fā)等,也有少數(shù)居民家因人口多、窯洞少而在窯內置兩床炕,門前炕一般供父母用,掌窯炕供兒女用[14]。

      (2)室內裝飾藝術。在窯洞內部空間的裝飾中,陜北人首先會用摻雜著麥稈和頭發(fā)絲的黃土進行多次涂抹并找平,以此來營建一個相對干凈整潔的室內空間,其次會在最外一層涂抹白石灰,最終起到提亮室內和防止窯壁脫落的效果,體現(xiàn)了窯洞的生態(tài)性。同時,窯洞在門窗的密封方式中選擇糊紙作法,這是因為紙張較其他材料來說具有較好的伸縮性、透氣性和透光性,在滿足室內采光的基礎上還能夠做到室內通風效果,體現(xiàn)了窯洞建筑的綠色、環(huán)保的特性。張貼過程如下:首先按窗框大小將紙張裁好,隨后用自制漿糊在窗框上涂抹,最后將裁好的紙張繃緊張貼即可。逢年過節(jié)或重大節(jié)日時,主人會在窗戶和窯壁上貼一些代表喜慶、吉祥寓意的剪紙藝術品,顏色豐富、寓意多樣、造型生動、裁剪精細,從而渲染了節(jié)日的氛圍。窯內還習慣做炕圍設計,一是實用,起到保護墻面和減少衣被與墻面的直接接觸,達到干凈整潔的效果;二是裝飾,炕圍子可以是彩繪的形式,以豐富窯內空間色彩變化,起到美化觀賞的作用[15]??粐宇}材靈活多變,主要是傳達一種家庭幸福、多子多福、福祿長壽的美好思想。

      圖2 窯洞室內空間布局

      二、陜北地區(qū)窯洞民居建筑形態(tài)分析

      不同窯洞建筑形體間錯落有致的組合,構成了陜北窯洞民居建筑在垂直空間上的豐富變化。通過資料搜集、田野調研、現(xiàn)場測繪及圖紙繪制等,提取兩種較為典型窯洞民居進行案例分析和論證,進一步強調陜北民居中建筑、文化與藝術的聯(lián)系性:案例1綏德劉家大院是陜北窯院式民居建筑類型的典型代表,即院落中所有建筑類型都以窯洞形式出現(xiàn)。院落在平面布局、空間構成及裝飾藝術方面均體現(xiàn)了濃郁的農耕文化。此外,民居建筑防御性逃生通道的設立是陜北民居受邊塞文化影響的結果,因此對劉家大院的案例分析能夠進一步感受陜北民居建筑文化的多樣性。案例2米脂周家大院是陜北地區(qū)復合院式院落的代表,所謂復合院即院落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建筑類型組合而成的。以“復合院”相稱,但院落主體建筑并沒有因此而略顯遜色,反之窯洞主體在磚木結構建筑的襯托下更加熠熠生輝,起到統(tǒng)領整個院落的效果。同樣,各建筑之間錯落有致、合理有序地擺放強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父為子綱的宗室理念和尊貴有別的等級制度。

      1.窯洞院式——綏德劉家大院

      綏德地處榆林市東南部,境內有無定河穿過。丘陵起伏的地貌形態(tài)和四面環(huán)山的地勢特征是綏德在歷史上成為重要軍事之地和商貿之地的客觀因素;該地交通便利、經濟發(fā)達的地理優(yōu)勢和社會優(yōu)勢為傳統(tǒng)窯洞民居建筑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條件[16]。除此以外,綏德享有“石雕之鄉(xiāng)”的美譽,工匠和民居依托當?shù)氐锰飒毢竦纳绞Y源和鬼斧神工的精湛技術,修建出一座又一座獨特的窯洞民居建筑,可謂巧奪天工、登峰造極之作。

      劉家大院(劉耀武)位于綏德縣城北50里處的艾家溝村,于2014年11月17日被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保存較完整?,F(xiàn)村域面積約8平方公里,村莊占地面積500畝,傳統(tǒng)建筑數(shù)量21座,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傳統(tǒng)建筑已處于閑置狀態(tài),十分可惜。村中有小河自西向東流淌最終匯入無定河,為當?shù)鼐用裉峁┏渥愕纳钏?。從聚落空間分布來看,該村屬點狀式空間布局,各居戶沿河道成階梯式分散布置,從立面觀望而去,可以在山坡或山灣處看到錯落有致的聚落形態(tài),再配以百年棗樹做裝飾,古韻猶存,尤其凸顯了窯洞建筑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劉家大院(劉耀武)是由靠崖窯和明錮窯組成的院落,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矩形,由5孔正窯,6孔廂窯構成,是典型的窯洞院式民居建筑,南北長約25米,東西寬約33米(圖3、圖4)。院落大門位于西南角,為歐式閣樓磚瓦大門,其裝飾風格別出心裁(圖5a)。門頭上方飾有一圓形浮雕,紋樣為具有漢族風格的“牡丹套石榴”和“富貴百年”,配以云紋、幾何、植物等紋樣的屋脊裝飾,形成了獨具匠心的大門。浮雕下有一題為“耕讀傳家”的家訓匾額,意在教人謀生與做人之理,這種思想在以農耕文明為主的中國民間已然成為一種經典傳承,有警示、育人之意,傳達了長輩對后世子孫的諄諄教誨與殷切期望,寄托主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歐式閣樓大門的運用說明當時的主人已具備較為開放的思想意識,能夠接受并吸收外來文化[17]。

      圖3 劉家大院平面圖

      圖4 劉家大院效果圖

      院內石板鋪地,干凈整潔。五孔正窯坐北朝南,依山而建,窯洞總高約5.75米,進深約7.80米,正窯西兩間由寬1米過道門連通,為一進二開式;東、西各設三間廂窯(其中東廂窯后期又加蓋一間做儲藏用),其進深較淺,約3.68米;西廂窯與正窯連接處筑一小窯,為上腦畔通道,當?shù)厝朔Q其為逃跑通道,在匪敵入侵時,可通過該通道逃出且不易被發(fā)現(xiàn);最東面的一間窯背上挖有一暗道,平常用來連接鄰里,也是逃生的不二之選,由此可見當?shù)叵让竦穆敾鄄胖?圖5c)。

      圖5 劉家大院剖、立面圖

      劉家大院在裝飾上講究大方得體。腦畔上青磚砌筑女兒墻,高約0.8米,起防御和保護作用,樣式為明暗“十”字型,既美觀又大方。崖壁做抹面工藝,用石灰或黃土摻和麥稈、包谷皮、頭發(fā)等具有韌性的材質做原材料進行抹面,使崖壁整潔、美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固窯臉的作用。窯檐挑石格外顯眼,青色瓦片覆蓋于上,根根檐梁有序排列,給人極強的陣列感,又不失端莊大氣;挑檐上邊飾有屋脊做裝飾,雕刻有精美的植物紋樣,兩端各筑一閉口吻獸,有驅災避難之意,立體、精美且寓意深遠,體現(xiàn)主人對美好生活的祈求和向往。窯腿上筑有兩座龕位,供奉土地神和天神,平常會用紅布遮面,逢年過節(jié)時才將紅布掀開,舉行儀式,祭拜神靈,以求來年風調雨順,人富平安。據(jù)當?shù)厝私榻B,天神和土地神的方位是不能調換的,天為大,地為小,因此在供奉時要講究天神供在東向,土地神供在西向,即東大西小,以示對天神的尊敬。

      劉家大院中門窗類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雙夾耳式,雙扇開門,房門位于窯中間;另一種是滿肩式(圖5b),這兩種形式的門窗在陜北窯洞中最為常見,透光性好,紋樣精美。逢年過節(jié)或家中有喜之時,主人會在窗戶上貼拿手的窗花剪紙,題材多樣,寓意吉祥,為窯洞建筑增添了一抹喜悅的色彩。窗戶密封方式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糊紙作法,保留了窯洞最原始的風貌。在訪談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主人對窯洞建筑的情有獨鐘。

      窯洞墻上的窗欞紋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象形類、文字類、宗教類等。白天陽光透過格柵在屋內形成不同的光影,豐富了室內的視覺感受。窗花紋樣不僅有裝飾效果,同時還暗含了主人“五福三多”的福祉觀念,其中壽字格為最常見紋樣之一,充分表達了主人祈求長壽、樂享生活的思想觀念。這種淳樸的人生觀表現(xiàn)方式目前仍在使用,已然是陜北人民千百年來的風土情趣,反映了當?shù)厝藰酚^的生活態(tài)度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

      土炕是內室活動的主要場地,劉家大院中的土炕均依后壁而建,稱為“窯掌炕”,長約3.5米,寬約2米,高約0.65米,炕內砌三條煙道,兩端分別與灶膛和窯腿內預留的煙囪連通。在炕的一邊選取合適的位置砌灶膛,冬天生火做飯時,煙火通過炕內煙道排放出去,與此同時,煙火產生的熱量將炕頭熏熱,起到驅寒保溫的效果,可謂兩全其美。另外,一般在窗外設有一個炕門,專供冬季引火燒炕之用。

      2.復合院式——米脂周家大院

      窯洞古城位于榆林市米脂縣,屬中溫帶半干旱性氣候類型,氣候干燥、降水較少,地貌類型以丘陵溝壑為主,非常適合窯洞建筑的修建。經濟上,該地仍以農業(yè)為主,近年來隨著景區(qū)的開發(fā)和建成,經濟來源略有起色,增設了旅游業(yè)、果農產品和手工編織品售賣業(yè)等。

      古城始建于北宋初年,后經元、明、清、民國等各朝代修繕于萬歷年間形成最終面貌,占地面積約2.4平方公里。古城北靠鳳凰山,東鄰文屏山,西南方向由飲馬河、無定河、銀河三大水系圍繞,乃典型的靠山面水格局,這在風水學上實屬優(yōu)越地理,其四周由長2.5公里、高9米的城墻從流金河、飲馬河畔起一直到鳳凰嶺圍合而成,城墻上附設甕城、城樓等防御建筑,另為防水患,在除西向的其他東、南、北三個方向上分別設有迎旭門、化中門和柔遠門;城內由東、西、南、北四條主街劃分,各小巷沿主街兩側延伸布局,構成形似展翅高飛的鳳凰雛形,雄偉壯觀[18]。城內現(xiàn)有50余座保存較為完整的窯洞民居、廟宇、商號等建筑,其中窯洞作為當?shù)貍鹘y(tǒng)的民居建筑形式,其多以單進合院式類型出現(xiàn),建筑在平面布局和空間構成上均保函了濃郁的陜北文化和陜北歷史,堪稱活的歷史文化代表。

      周家大院位于榆林市米脂窯洞古城石坡街18號,院落坐北朝南,南北長約27米,東西寬約19米,為典型的由明錮窯、坡屋面房所組成的復合式院落。照壁將院落分內外兩個部分,內院相對私密,由正窯、廂房及照壁后邊砌筑的一間儲藏室構成,供家人日常生活用。外院相對開放,由影壁、廂房(部分廂房已毀,被用作菜地)和倒座三間構成(圖6、圖7)。

      圖6 周家大院平面圖

      圖7 周家大院效果圖

      傳統(tǒng)的大門是顯示家族形象和社會地位最直觀的物質載體,因此家家戶戶都會在門的裝飾上花費較大功夫[19]。周家院大門朝東向開啟,這在風水學上是一個非常吉利祥瑞的方位,有“紫氣東來、蓬勃向上”之意,大門內側設一道屏門起引路和隔擋視線作用,此門除重大事情外不開啟。門匾題有“忠守先業(yè)”四字家訓,寄托主人對先輩家風的傳承和對后人承業(yè)的期望。雀替雕刻有精美的菊花紋樣,暗含主人志潔行芳的高貴品質。墀頭上鑲嵌著一副立于松樹下的梅花鹿磚雕圖,寓意“松鹿長春”。門框下設有一對抱鼓石,使得大門的檔次大大提升且有靈氣(圖8)。

      圖8 大門

      圖9 石碾

      院內青磚鋪地,院落靠近東廂房處放置一石碾子(圖9)。據(jù)當?shù)厝私榻B,石磨和石碾子的擺放要按照左(東)青龍、右(西)白虎,即石碾子要放置在院落靠東邊,為青龍;石磨要放置在院落靠西邊,為白虎,以追尋道家思想中講求的陰陽平衡、和諧統(tǒng)一的說法。正窯為明箍磚窯,建在高約0.3米的臺基上,地處院落最高地勢(圖10)。中間三孔窯洞規(guī)模較大,窯寬約3.2米,進深約6.5米,兩邊窯洞規(guī)模較小,類似耳房,陽光不易照射,用于小輩居住和儲藏糧食[20-21]。窯檐為疊澀檐,用傳統(tǒng)疊澀工藝砌筑而成,共五層,最上邊用石板做挑檐,防止雨水沖刷窯臉。窯洞口用青磚固定,窯壁內外整面用麥草泥漿抹光,窯腿下邊0.5米處用青石砌筑,以減少雨水對窯腿的浸濁。門窗為了室內采光效果更佳,用玻璃大窗替代昔日的糊紙作法。

      “一”字形影壁嵌于墻內,裝飾簡單大方。壁頂用疊澀工藝做出檐,壁身用青磚砌筑框架,框芯由六邊形青磚和方磚組合拼接成銅錢紋樣做背景裝飾。中間筑一龕位,內供土地神,外用紅布遮罩,龕位上方仿磚木建筑屋頂作屋脊和屋檐裝飾,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土地神的敬畏(圖10)。

      廂房建在高約0.15米的臺基上,雙坡面屋頂,山墻同屋面齊平,墀頭上刻有精美的磚雕蓮花紋樣,墻垛較關中、陜南地區(qū)更為寬大,這與當?shù)貧夂颦h(huán)境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圖11)。收割季節(jié)常會在墻垛上掛一串一串的五谷雜糧,以便晾曬、拾取,這也是一種習慣性儲存糧食的辦法,營造出了一種濃厚的鄉(xiāng)土風情,這種晾曬方式在陜西地區(qū)較為常見,干凈整潔,還不占空間。

      倒座為三開間,西兩間為單獨開式,各自有槅扇門窗,紋樣裝飾細膩、規(guī)正、大方(圖12)。金墊板上刻有精美的植物紋樣,槅扇門采用“工”字格紋樣做裝飾;窗戶為六抹頭格柵窗,槅心飾一碼三箭紋樣,雖用幾何紋樣做裝飾,卻絲毫不失端莊、大氣之意;這與古樸粗獷的窯洞形成鮮明的對比,二者在對比中相互襯托、各顯其美。

      圖11 周家大院東立面圖

      圖12 周家大院南立面圖

      3.建筑形態(tài)總結

      窯洞院式——劉家大院為典型的明三暗二六廂窯式窯洞三合院,是陜北窯洞合院建筑的代表。院落布局規(guī)整,構件齊全,裝飾精美且環(huán)保??垦赂G與明錮窯的組合體現(xiàn)了窯洞因地制宜的建造特征,同時也反映出人類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22]。

      復合式院落——周家大院在建筑等級的處理上能夠巧妙地運用地勢高低來做細微調整,在建造過程中,正窯坐于臺基之上且為庭院中體積最大的建筑形式,而對于廂房和倒座的處理上,主人故意將廂房所處的地勢抬高,完美解決了倒座與廂房在體量上的差別[23]。廂房建筑特征明顯:體量低矮且墻垛較寬,這是適應當?shù)睾錃夂蛱卣鞯谋憩F(xiàn),也是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外在表現(xiàn),在陜北地區(qū)較為常見。

      三、建筑構造分析

      窯洞相比雙坡屋面的磚木建筑獨特之處在于拱券結構的運用,下面以“明錮窯(箍窯)”為例進行論述。除此以外,窯間子、窯檐等建筑結構形式多變,在窯洞美觀性和功能性方面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建筑構建

      (1)拱券。拱券結構是窯洞建筑的獨特構建,其是運用力的分解原理:即黃土壓力(F合)作用于拱券時分解成兩個方向的分力[一個為沿切線方向的分力(F1),另一個為垂直于切線方向的分力(F2)],從而使窯腿成為窯洞的主要受力點,減少了黃土壓力對拱券結構的負重,保證了拱券結構的穩(wěn)定性。陜北窯洞拱券類型有雙心圓拱、三心圓拱、割圓拱、拋物線拱(圖13),其中以雙心圓拱形式居多,這與當?shù)毓と说氖┕ぜ妓嚭徒ㄔ炝晳T及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拱券的樣式決定了門窗的造型,豐富了窯臉的變化和審美趣味。由雙心圓拱修砌而成的窯洞具有窯頂高、采光好、進深大、空氣容量多的特點,一般多用于磚箍窯中。三心圓拱券則多應用于土窯和石窯中,窯頂較低,進深較淺。拋物線拱中早期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為落地拋物線拱,其有著施工簡便且易于成型的特點,但也有著曲面墻壁使用不便的空間缺陷,故該種類型的拱券結構現(xiàn)存很少,幾乎為零。拱券的柔線與窯腿的直線完美詮釋了“天圓地方”的思想理念[24]。

      圖13 拱券形式列舉

      (2)窯間子。由窯腿與拱券結構圍合而成的用于安裝門窗結構的部位,包括門、窗、檻墻三部分,三者之間不同形式的組合成為窯間子多樣化的前提和條件。陜北窯洞的門窗類型主要有滿堂式和獨門獨窗式兩種,其中滿堂式又可劃分為:滿肩式、偏門式、雙夾耳式、高肩式等[25](圖14)。此外,門窗在選材時遵循“硬木框料軟木窗”的說法,即對于門窗框架來說,選擇材質致密且不易變形的榆木和槐木作原材料進行加工;而對于窗格紋樣材質來說,則選擇韌性大、易雕琢的柳木和楊木做加工[23]。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shù)厝嗽谶x擇門窗材質時也采用諧音和象征的手法,如“榆”同“余”,象征年年有余;而槐樹則是財富的象征,故當?shù)厝嗽谶x材時,更多地考慮這兩種木材,且兩種木材在陜北地區(qū)也較為常見,也可以說是因地制宜的一種表現(xiàn)。

      (3)窯檐。窯檐是位于前檐墻上方靠接女兒墻根部的建筑結構,主要用于延伸雨水滴落與窯臉之間的距離,有防止雨水沖刷窯臉的作用,同時也起到裝飾、美化窯臉的作用。陜北地區(qū)窯檐類型主要有疊澀檐、折檐、石板挑檐、穿廊抱廈、明柱抱廈(表2),各窯檐造型獨特,特征鮮明。

      圖14 門窗類型圖列舉

      表2 窯檐列舉

      (4)大門。傳統(tǒng)的大門是顯示家族形象和社會地位最直觀的物質載體,因此主人會格外重視大門的修建和裝飾,形成官宦人家的大門規(guī)模較大且氣派,尋常百姓家的大門則較樸素的現(xiàn)象。除此以外,大門的開啟方向要與房屋男主人生辰八字結合,因此在建窯時主人會請當?shù)赜忻奈讕熯M行占卜,以求得最佳方位。通常情況大門以朝東或東南方向開啟為最佳,布置時切忌大門與屋門的橫沖直撞,如若無法避免,或借助影壁做緩沖,亦或將大門做轉角,形成歪門,故有“歪門邪道”一說。陜北窯洞大門類型主要有:

      隨墻大門——這種大門為最常見類型之一,是直接在院墻上開門,門上可用石料、木板或青磚搭建,造型單一,樸素大方(圖15)。

      大門樓式——這種大門較隨墻門更為講究,門上做雙面坡頂,頂面扣瓦,有腿子、山墻、門楣、額枋、脊飾等部分組成,裝飾精美,結構復雜(圖16)。經濟基礎較好的人家更注重大門裝飾構件的刻畫,會在大門的山墻墀頭上裝飾磚雕圖案,還會在門楣和額枋上畫上彩繪等,極大地豐富了大門的色彩和觀賞度。

      圖15 隨墻門圖

      圖16 門樓式大門

      圈洞大門——這種門從外形上看如同直接在墻壁上鑿一門洞,門洞規(guī)模較小(圖17)。根據(jù)建造位置的不同又可將其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直接在院墻上鑿一拱形門洞,講究一些的人家會在門洞上邊做簡單的門檐裝飾;另一種則是直接開在墻壁上,占一開間,里邊可放置車輛、農具等。

      高墻大門——其基本特征為墻體的高度要遠超過門頭的高度,占一開間,和圈洞門一樣,里邊空間寬敞,可堆放農具或停放車輛,裝飾重點主要放在門頭上(圖18)。高墻大門給人以足夠的安全感,這種門在洛川縣較為常見,因為洛川與關中地區(qū)毗鄰,因此在建筑文化方面會有所影響。

      圖17 圈洞大門

      圖18 高墻式大門

      另外,大宅院中常會設置有屏門、月亮門、垂花門。

      屏門——依附于大門或二道門存在,位于大門或二道門之后,其功效與屏封相似,有阻擋視線和營造隱蔽空間的作用(圖19)。屏門只在家中有重大活動或迎接重要客人時才會開啟,日常為關閉狀態(tài)[26]。

      月亮門——又稱“月洞門”,多為院內墻門,其形似滿月,故稱月亮門(圖20)。陜北氏莊園的中院門內為水磨青磚影壁月亮門,上邊雕刻有琴棋書畫,姜太公釣魚等紋樣,象征主人擁有高雅的情操以及對吉祥福運的期盼和祈禱。

      垂花門——垂花門是連接前、后院落的唯一通道,因其前檐柱不落地而得名(圖21)。檐柱下端常用“蓮花”紋樣做垂珠裝飾,雕刻精細。垂花門多為四合院中的二道門,若與屏門組合,則具有防御和屏障的功能,也能彰顯出宅院的高檔次。

      圖19 屏門

      圖20 月亮門

      圖21 垂花門

      2.排水設施

      排水系統(tǒng)的完善與否是決定窯洞壽命長短的關鍵因素之一。陜北窯洞民居的排水系統(tǒng)基本為傳統(tǒng)式院落排水,一般依據(jù)地勢進行溝渠布局,并有“明渠”和“暗渠”之分,窯洞周邊一般設有“明溝”進行排水,作法有挖溝、砌磚、石板砌[27-28](圖22)。窯頂在夯土過程中會根據(jù)提前設定好的傾角度數(shù)及傾斜方向進行施工,使雨水順屋面傾斜方向自然排水(圖24)。如果在缺水地區(qū),會設置有滲水井,用于收集雨水以備日常生活用水(圖23),形成了雨水收集系統(tǒng)。

      圖22 滲水井圖

      圖23 明溝

      圖24 窯頂排水

      3.取暖設施

      炕由炕頭、灶膛與煙囪組成。是窯洞民居中必不可少的三大構件,三者相互連通。盤炕時會在炕間墻中留三條煙道首尾相連,上邊覆蓋0.8米×0.8米的平坦炕坯石板,隨后用草筋泥抹平板面,最上邊鋪設炕席??坏囊欢肆粲幸辉羁谂c灶膛連通,灶膛燒柴時產生的煙火和熱氣通過煙道、煙囪順勢排出,燒火產生的熱量將炕燒熱,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梢哉f陜北人的生活就是圍繞炕頭展開的,故稱陜北文化為“炕頭文化”。

      炕的形狀一般為長方體,各別門前炕會在靠近灶膛的炕邊處筑約0.3米高的炕沿,以便分割灶膛和炕頭,保證炕面的清潔,同時有效阻隔明火與被褥的接觸,防止火災發(fā)生??坏囊?guī)模由窯洞進深和窯間寬度而定,但無論哪一種類型的炕,其高度一般為0.8米左右。對于窯掌炕來說其長度和窯寬接近,通常為滿間砌筑,而寬度則在3米左右;對于門前炕來說,其長度則一般在5米左右,長者可達7米,寬度則在3米左右。

      炕是窯居人室內生活的重要節(jié)點,故人們對于炕的裝飾也較為講究。如,從炕自身出發(fā),為保護炕沿,提高炕頭的美觀性,人們會習慣性地在炕沿上圍一圈木板,有效防止炕沿的磨損,延長炕的使用壽命。又如,由炕衍生而出的副產品——炕圍畫,其在形式和內容上各有千秋,繁簡不一,可以是象征吉祥的貼紙畫,也可以是色彩豐富的涂料繪畫。再如,炕上還會出現(xiàn)獨具陜北風味的炕幾、炕凳、炕柜等一系列家具,這些陳列物既具有使用功能,還具有裝飾功能,促成了陜北窯洞別具一格的建筑文化和氛圍。

      四、結 語

      本文研究了陜北榆林市窯洞民居的建筑形態(tài)及建筑文化,并將整個過程分以下三部分展開實施。首先,通過對陜西省榆林市傳統(tǒng)村落數(shù)量進行了數(shù)據(jù)整理與分析,一方面挖掘了榆林市傳統(tǒng)村落窯洞民居所面臨的問題:亦棄窯重建或隨意改造,由此而失去了窯洞建筑自身所特有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內涵;另一方面彰顯了國家及社會各界人士越來越重視對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保護與修繕。然而,由于保護措施的過渡性、人為因素的破壞性及窯洞自身缺陷的暴露,建筑原有的造型特征及文化內涵逐漸被淡化,故挖掘和剖析窯洞民居建筑特色和文化內涵成為當代學者在所不辭之事。其次,從陜北窯洞形成的自然條件與人文歷史兩方面對榆林市窯洞民居建筑進行初步的論述,選取榆林市具有典型代表的兩處院落進行院落基本形式和裝飾藝術的分析,并運用制圖軟件對兩處院落的平立面及3D效果圖進行一比一建模,獲得一手資料。最后,在系統(tǒng)分析了榆林市窯洞民居的民居形制和建造特色以外,單獨摘出各構建,分別從形式、做工、材料及文化內涵多方面各有側重地進行剖析和總結,為今后研究陜北地區(qū)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學者及各界人士提供了可靠的數(shù)據(jù)和理論支撐。

      通過以上內容的分析從而獲得了翔實的數(shù)據(jù)資料和可供考證的圖紙繪制等,并進一步得出以下結論:一是榆林市窯洞民居建筑多以靠崖窯和石窯類型居多,這與當?shù)厣酱鬁仙畹淖匀坏孛埠突鶐r裸露的礦石資源緊密相連,做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二是榆林市窯洞民居院落以單進合院為主,且形成以窯為主、窯房相融的空間特色,院內各建筑單體在平面布局時講究中軸對稱;三是院落中建筑形體的大小及裝飾構建的繁簡度側面烘托著建筑自身的等級高低以及房屋主人身份的高低,同時在建筑的分配上應遵循長孫有別之禮;四是建筑中各構建兼具實用與美化的功能,實用性具體現(xiàn)于對建筑自身的保護為主,而美化性則主要在于人文情懷的寄托,加之三雕工藝的運用使冰冷的石、木、土被賦予了粗獷而又美好的情感,完美貼合陜北人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五是炕作為窯洞民居建筑的點睛之構建,系統(tǒng)統(tǒng)領著窯內的格局,窯掌炕一般對應著“日”字型格局,而門前炕決定了室內呈“L”型格局,此外,炕的形狀及規(guī)模大小隨窯洞內室的大小而定,做到因窯而異。

      猜你喜歡
      窯洞陜北民居
      俞泖全、齊菁禹、蔣萌珂、高盈盈作品
      大觀(2023年1期)2023-03-17 14:11:40
      “窯洞對”里的鎮(zhèn)江人
      華人時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6
      民居攝影
      中華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 08:03:44
      民居書畫
      中華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 08:02:14
      民居智庫
      中華民居(2021年2期)2021-05-24 08:11:30
      我的大陜北
      黨建地圖·陜北
      當代陜西(2018年16期)2018-09-13 11:06:04
      奇趣民居
      小布老虎(2016年12期)2016-12-01 05:47:01
      《陜北的婆娘陜北的漢》
      藝術評鑒(2016年10期)2016-05-30 10:48:04
      論窯洞的建筑藝術
      凤凰县| 民县| 河津市| 江西省| 商河县| 双桥区| 海丰县| 泾阳县| 阿图什市| 沈阳市| 仁寿县| 鄂托克旗| 五河县| 靖宇县| 明水县| 汕尾市| 旅游| 息烽县| 云浮市| 栾川县| 商河县| 兰坪| 宜君县| 咸宁市| 彭泽县| 旅游| 固镇县| 隆德县| 梁河县| 乃东县| 上饶县| 手机| 稷山县| 远安县| 盐池县| 林周县| 东海县| 通江县| 霸州市| 武宁县| 正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