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燁
“書法”與“美術”同是我國基礎教育中的藝術教育內容組成部分,自新課改以來,要求小學美術教師轉變刻板傳統(tǒng)的描紅式教學方式,注重多學科的融合,讓學生可以在美術學習中發(fā)展審美素養(yǎng),在探索書法與美術的技法共性中獲得繪畫技巧以及書寫能力的提升。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在課程教學中嘗試融入書法教學,利用書法的特點彌補美術教學的缺失,以提升美術教學的質量,促進小學生美術素養(yǎng)以及書法技能的共同發(fā)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書法教學與小學美術融合的特征,又立足于審美共性與技法共性兩個視角,對書法與小學美術課程的融合進行了重點分析,旨在發(fā)現(xiàn)并利用書法與美術學科之間的共性,促進書法與美術教學的有機融合。
自2011年起,我國推出的課程改革標準就要求教育要指向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自此以來,美術、書法教學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有所提升,特別是書法教學開始在全國各地區(qū)全面推行。但是在書法與美術的教學中,許多教師并未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存在的關系,仍然采取單獨講解的方式,或教師并未找到美術與書法教學的有效融合路徑,而阻礙了美術與書法教學質量的提升。為了實現(xiàn)美術與書法教學的有機融合,需要教師立足于書法、美術的各自特征以及二者存在的共性角度出發(fā),探索美術與書法的融合方法,可以發(fā)揮出書法中所蘊含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學生在美術和書法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情緒與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在美術書法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耐力、毅力的鍛煉,以此發(fā)揮出美術與書法教學的相輔相成作用,促進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書法教學與小學美術課融合的特征
(一)形象性
無論是書法還是美術,都是藝術表現(xiàn)的一種形式,藝術活動的開展本身就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其本質就是形象性,大多數(shù)人都可以認為是繪畫的形象性,但是書法藝術的形象性卻極少有人能夠體會到。書法的形象性是以文字為載體,以文字為符號表達出書法家的情感、思想,以線條的變化、抽象的形體創(chuàng)造出獨屬于自己的筆法,以表達出書法作者的個性與感情。將小學美術課程與書法教學融合,可以引領小學生在對美術繪畫藝術以及書法藝術的欣賞中,感受到繪畫、書法作品中的線條魅力,如從書法藝術中的線條形象分析中,感受到書法線條運用與繪畫筆法之間的對應關系,讓小學生從形象的觀察中感受到美術書法藝術的魅力,以吸引小學生對美術書法藝術學習的興趣。
(二)情感性
在以“會寫字”為目的的語文課堂書法教學中,草書的教學是十分困難的,因為草書的書寫難以辨別,信息傳遞困難,若是以易于辨認為框架開展草書教學,就會失去“草書”的靈魂,或者是不能稱之為草書教學了。歷史上的草書筆體出現(xiàn)最早是為了宣泄情緒或自我講述,是書寫者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如懷素的《自敘帖》,就是因為懷素在書寫中具有飽滿激昂的情緒,因此書寫速度十分地快,固有具備草書的特征,此時人們是否能夠看懂其中所書寫的內容已經(jīng)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情感的宣泄與表達。因此,書法教學必須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視野之中,書法教學與美術課程的融合,符合表現(xiàn)性美術理論,具有情感性的特征,讓書法教學結合美術表現(xiàn)性的特征,不再局限于某一框架之中,這樣才能讓書法的情感表達更加自由。
(三)審美性
說明一個事物是否具備審美性,要看其是否帶有吸引觀看者對其欣賞與探索的特征,能夠讓觀看者情不自禁地被這個事物的外表吸引住,并由外在到內在地探究其中所蘊含的奧秘。書法教學與美術課程的融合,可以提升美術教學以及書法教學的新穎感、神秘感,讓書法教學與美術課程的融合,增加了各種不確定性的元素,讓課堂教學增添了更多新奇的表現(xiàn),學生可以在書法與美術的融合中,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發(fā)展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在書法與美術融合的課堂中獲得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讓審美教育悄無聲息地滲透在美術書法教學中,這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形式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二、立足于審美共性視角,融合書法教學與小學美術教學
(一)書法與美術之間的審美共性關系
在中國書畫史上,先有先秦諸子、南朝劉宋顏延、南宋謝赫等人著作的“河圖洛書”“三圖”“六法論”,后有唐代書畫大家張彥遠著作的《歷代名畫記》,都表明了在中華歷史上“書”與“畫”是同體的,“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可見書法與繪畫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張彥遠還提出了“以書入畫”的理論,表明了“書法”與“國畫”無論是在筆墨運行、線條節(jié)奏還是在意境的創(chuàng)造上,都有著十分相近之處,二者皆以筆墨紙硯為工具,以線條為藝術媒介,強調線條的美感,注重線條技巧的掌握。書法與美術繪畫同樣遵循美學的原理,是立足于美學原理下的審美表達,具有形式構成、審美內容相近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書法與美術教學的融合中,可以立足于審美共性的視角,嘗試融合書法教學與美術教學。
(二)基于審美共性視角下的欣賞課教學活動開展
每一個人在看待同一個事物的時候,其所欣賞的點以及對該事物的審美看法都是不同的,美術與書法的欣賞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審美過程,并沒有決對的、唯一的答案,其書畫的審美欣賞結果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在美術課教學中開展書法欣賞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書法的藝術特點為基點,利用美術欣賞的經(jīng)驗,學會從審美共性的視角去主動地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以帶領小學生在小學美術書法欣賞學習活動參與中,更加真實地感受到書畫之美,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增加對我國書畫文化的了解程度,體會到書法與美術學習中的藝術魅力,獲得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
如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組織了“顏體楷書賞析”的教學活動,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在視頻中展示了顏真卿楷書的代表作《顏勤禮碑》,向學生介紹了顏真卿的書法學習過程以及顏體的創(chuàng)造之路,讓學生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書法情境,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并嘗試利用美術學習中積累的審美經(jīng)驗,分析《顏勤禮碑》為什么會成為顏體楷書中的代表作,說一說自己的感受以及觀察到的結果,為學生后續(xù)的審美體驗對比奠定基礎。接下來,教師組織學生美術、書法的兩個視角,對《顏勤禮碑》的形式構成之美進行賞析,在對《顏勤禮碑》作品的欣賞中,學生們可以發(fā)現(xiàn)《顏勤禮碑》在書寫上遵循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字與字之間看上去雖然比較緊密,但是卻絲毫不像凌亂,整幅作品給人一種端莊穩(wěn)重的感覺。在對《顏勤禮碑》作品的賞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美術繪畫方法以及書法對字的形式處理上,讓學生可以從中看到《顏勤禮碑》作品的書寫形式構成處理上,看到書畫作品中的和諧之美、章法布局錯落之美。借助《顏勤禮碑》的欣賞課教學活動組織,可以讓學生從書法作品的賞析中認識到用筆剛健、結構方正、錯落有致,可以增加作品的美感。
三、立足于技法共性視角,融合書法教學與小學美術教學
(一)書法與美術之間的技法共性關系
隨著書法的不斷演變與發(fā)展,如今已經(jīng)形成了多種書體,每一種書體都有著各自的技法特點,如字的點畫、結體、筆勢、章法布局、筆墨技巧等都屬于書法技法的范圍之內,書法的技法藝術主要從“書”與“法”兩個方面得以表現(xiàn),其中“書”不僅是書寫者對文字的一般再現(xiàn),同時也注入了書寫者的所思所感,而“法”則是書寫者在書法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必須要遵循的法度,同時融入書寫者的個性元素,以為書法作品注入靈魂。美術繪畫中的技法表現(xiàn)則主要體現(xiàn)在繪畫者對造型語言的應用行為上,繪畫者會借用某些素材或媒介,通過色彩、線條以及形體上的表達,完成構圖,以完成自然事物、心態(tài)的創(chuàng)作。書法以用筆“寫”為法,“寫”的技法需要注重用筆方法,如中鋒、側鋒、露鋒等,繪畫同樣需要以筆為工具,在繪畫中同樣需要遵循用筆的技巧,注重推墨、宿墨、漲墨等技法的運用,由此可見,書法與美術繪畫在技巧運用上具有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因此,教師在書法與美術融合的教學中,可以在書法與美術用筆技法共性的方面下功夫,通過對書法與美術的用筆方法、章法布局分析中,讓小學生掌握書法與美術用筆技法的要領,引領學生在對書畫作品的觀察、分析、對比中找到規(guī)律,促進學生書法功底與美術經(jīng)驗的融合,以提高學生對用筆技法的掌握程度,學會靈活地運用書法與美術技法,創(chuàng)造性地書寫書法作品、繪制出具有個性化的美術作品。
(二)基于技法共性下的實踐課教學活動開展
對書寫與繪畫的渴望不只是成年人世界的專利,當小學生能夠在書法與美術的學習中感受到書法的藝術以及繪畫的魅力的時候,他們會受到中外書畫家的作品魅力吸引,產生想要書寫、繪畫的渴望。那么在書法與美術的融合教學中,教師則可利用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融入一些小學生比較好奇的、感興趣的元素,開展實踐性的學習活動,讓小學生可以在興趣的引領下通過書法與美術結合的實踐性學習活動參與,掌握書法與繪畫的筆法技巧,做到從一筆一畫開始,學會如何起筆、行筆、收筆,力求靈活地控筆,能夠在掌握與運用筆畫技巧的情況下,獲得書寫能力以及繪畫能力的提升。
教師組織學生從書畫作品的技法分析中發(fā)現(xiàn)書法與美術的同源特征,讓學生發(fā)現(xiàn)美術與書法在技法上的共同點,以促使學生在書法寫作中融入美術繪畫技巧,在美術繪畫中運用書法的線條藝術形式,以實現(xiàn)書法與美術藝術的融合。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展示“墨竹”的繪畫作品以及楷書的兩種短撇心態(tài),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墨竹在繪畫手法上與書法用筆、造型上的異曲同工之處,認識到學好書法對于自身的美術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同樣,繪畫技巧與方法的掌握也有助于小學生書法寫作能力的提升,引領小學生樹立“書畫同體”的思想。書畫比賽是實踐性學習活動組織,為小學生書法與繪畫學習的融合提供了開放、寬松的平臺,在書畫比賽中由教師設置比賽主題,學生可以根據(jù)比賽主題自行完成書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在比賽中評選出優(yōu)秀的書畫作品展示給全班學生欣賞,也可以自制展覽角,將優(yōu)秀的書畫作品展示給其他班級的學生欣賞與品鑒,以此促進學生在美術學習中運用書法的技巧,同時促進學生美術與書法技法運用能力的提升,實現(xiàn)繪畫藝術、書法文化在小學教學中的傳承與發(fā)展。
總之,書法教學與美術課程的融合,是新課改下的教學模式改革需求,符合多學科融合的教育觀念,可以發(fā)揮出書法與美術教學的優(yōu)勢,促進學生在美術與書法學習的融合中,獲得美術繪畫技能以及書法技能的提升,引領學生從審美視角去規(guī)范書寫與繪畫藝術,主動地探索書法與繪畫中的技巧共性,從而實現(xiàn)美術與書法教學的相互積極影響,為小學生在書畫領域中的發(fā)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