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在古交去往太原的路上,一條巨型管道如蒼龍橫臥,蜿蜒山間,西山煤電古交電廠正是通過“這條巨龍”將熱源“孜孜不倦”地輸送到省城太原。山焦西山煤電古交電廠是全國典型的燃用洗中煤坑口電廠和煤電熱一體化電廠,在集中供熱改造方面,古交電廠逐年分步升級改造,實現了熱量的梯級和最大化利用,目前已是太原市、古交市和西山煤電古交礦區(qū)的主要供熱熱源之一。
前幾天,古交電廠傳出喜訊,企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在2022年中國創(chuàng)新方法大賽山西賽區(qū)中,榮獲山西省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其代表隊的參賽項目是“集中供熱機組脫硫系統(tǒng)優(yōu)化改造”,該團隊出色地完成了項目展示、理論答題和項目答辯3個線上比賽環(huán)節(jié),最終勝出。據記者了解,該團隊還曾在2020年優(yōu)秀質量管理小組評比中,其創(chuàng)新成果“利用熱二次風再循環(huán)解決空預器堵塞問題”獲得小組成果(三級)良好成績。
據了解,自國家推行超低排放標準以來,對火電廠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尤其是二氧化硫排放不超過35mg/Nm3。太原市秋冬空氣質量保障工作調度可能隨時要求調整火電廠污染物排放量,橙色預警一般會要求二氧化硫不低于20mg/Nm3。古交電廠供熱任務繁重,且受煤炭市場影響,燃用煤發(fā)熱量逐年降低,含硫量逐年升高,原有的脫硫系統(tǒng)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需求。
創(chuàng)新團隊從2019年開始陸續(xù)對#3、#4鍋爐脫硫系統(tǒng)進行了多次技改,每年利用檢修時機,除了進行日常的檢查檢修外,對設備進行優(yōu)化改造。12月9日,古交電廠創(chuàng)新團隊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2019年10月#3鍋爐脫硫吸收塔內湍流器更換新模塊時,由于即將進入供暖期,為了給改造后的防腐工作空出足夠的時間,該任務時間緊任務重。舊湍流器安裝后各模塊之間已滿焊固定,拆除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一個直徑16.8米、高0.7米、內部裝滿石膏的超重圓形設備要通過原來的人孔門取出根本不可能。
創(chuàng)新團隊通過計算,在不影響塔壁承重結構的位置重新開了一個高2米、寬3.5米的臨時出口,又通過計算在塔內最佳出力位置安裝了8個吊耳,使用手動葫蘆與滑輪組,200t吊車在出口負責裝卸,經過4天3夜將結構復雜的舊湍流器更換成了采用2205雙相不銹鋼制成的鏤空湍流器。安裝固定后,創(chuàng)新小組幾人連夜加班分頭行動,多人多次檢查焊縫,防腐工作開始后又定時巡查保證防腐工作周邊沒有動火作業(yè)與火種。最終提前一天完成了設備技改。在外人眼里,提前1天也許不算什么,但熟悉這項工作的內行會明白這1天意味著什么,又飽含著什么。
長期的研究與試驗,為該項目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項目負責人表示,經該項目一系列改造后的脫硫系統(tǒng)不但能夠很好地適應負荷變化時煙氣的流速變化,而且還能在極端高負荷時保證脫硫效率。對比運行數據后發(fā)現,改造前機組遇到煤質較差的情況時,脫硫效果較差,勉強能維持不超標;改造后,距離排放超標還有很大余量。該研究對機組改動較少,脫硫增效較大,對于一些空間利用率較低或經費緊張的火電機組脫硫增效改造,有著指導意義。
“空預器熱二次風再循環(huán)技術應用”是古交電廠創(chuàng)新團隊2019年的參賽項目,該項目在國內首創(chuàng)“應用熱二次風再循環(huán)技術”徹底解決了由于脫硝系統(tǒng)氨逃逸致使空預器堵塞這一困擾國內發(fā)電廠安全穩(wěn)定運行的行業(yè)重大技術難題。
“經歷了兩個多月的空預器防堵改造施工過程,在克服了現場交叉作業(yè)多、安裝可用空間狹窄、設備吊裝困難、基礎開挖無法全部采用大型機械(很多時候只能采用人工開挖)、與運行設備間距過近等各種困難,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改造工作,修改原設計圖紙60多處?!敝链?,國內存在空預器堵塞的電廠紛紛到古交電廠調研、學習。
古交電廠總裝機容量3120兆瓦,是華北電網主力機組,每年可燃燒洗煤副產品約200萬噸,消化洗中煤400萬噸,近年來成為集中供熱的“大戶”。這條管道輸送的熱量可供太原市約1/3住戶、8300多萬平方米面積采暖,替代了過去的321臺分散燃煤采暖鍋爐。據統(tǒng)計, 由此每年節(jié)約標煤1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8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6.8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3.3萬噸、粉塵2.9萬噸,成為了中國熱電聯(lián)產高效利用的一個典范。
頭雁昂首鳴,群雁振翅飛。多年來,創(chuàng)新團隊潛心研究,為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添動力增活力。沒有華麗的語言,只有默默的奉獻,他們的奮斗歷程是古交電廠工人有力量的縮影。未來,他們還將勇攀技術高峰,堅持技能報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