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海市金灣區(qū)南新小學 黃 濤
近幾年,有關青少年好逸惡勞、好吃懶做、不會勞動的報道接連不斷,體現(xiàn)出勞動的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從學校角度看,過分重視成績,必然會輕視未納入考核體系的勞動教育;從家庭角度說,家長過于溺愛孩子,在家務方面過分包辦;從社會角度講,我國長期流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對勞動教育不夠重視。因此,從小學階段開始就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充分發(fā)揮勞動的育人價值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戰(zhàn)略價值。
當下小學勞動教育存在一些共性問題有待解決:絕大多數(shù)學校僅滿足于完成課時,勞動教育課本化、游戲化、表面化現(xiàn)象突出。因此,構建勞動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方法,有利于發(fā)揮學校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1.開足開好勞動課
學校要確保每周至少有1節(jié)勞動課,提供課程所需的器材、場地等必要條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講解、示范等多種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從模仿逐步過渡到獨立進行勞動實踐。
2.整合學科勞動教育資源
語文、數(shù)學、美術、信息、科學等學科都蘊藏著豐富的勞動教育素材。所以,各學科教學應整合資源,有機融合,因勢利導地開展勞動教育,使學生增強勞動觀念。
3.開發(fā)校本勞動特色課程
各學科教師可根據(jù)個人特長,開發(fā)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校本勞動課程,比如烹飪課、彩繪課、剪紙課、種植課等,必要時可以通過家校合作,邀請有專業(yè)特長的家長到校為學生授課。
4.布置勞動教育實踐作業(yè)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在減少書面作業(yè)的同時,適當增加實踐性作業(yè),布置體驗式、探究式、觀察式的實踐性作業(yè),促進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的道理。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小學勞動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利于小學生提高勞動技能。
1.創(chuàng)設熱愛勞動的校園氛圍
教師可以動員學生參與班級勞動文化建設,鼓勵學生通過剪紙、手抄報、書法作品等方式,精心設計最美教室和班級走廊。校內廣播、校園公眾號也可以用來宣傳勞動模范和典型事例,形成“人人知勞動”的良好氛圍。
2.開展校園保潔勞動
開展校園保潔勞動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勞動機會,改善學校衛(wèi)生狀況,提高學生勞動素養(yǎng)。同時,班主任可以將班級事務列成清單,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安排不同的勞動任務,確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開辟勞動實踐基地
學校利用校內的空塊,開辟勞動實踐基地,用來種植花草樹木、農作物,辦起現(xiàn)實版的“開心農場”,讓每個班級認領綠植或“責任田”,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種植、除草、松土等活動,讓學生在體驗農耕中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4.舉辦校園勞動節(jié)
在開學第一周舉辦校園勞動節(jié),進行班級大掃除和校園大清潔,使學生在親歷勞動過程中提升勞動素養(yǎng)。同時,還可以舉行頒獎儀式,表彰校園勞動中表現(xiàn)出色的“勞動之星”,增強學生的榮譽感。
5.舉辦勞動技能比賽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勞動熱情,學??梢蚤_展學生勞動技能比賽,如低年級比賽在最快的時間內穿好校服、戴紅領巾、整理書包等,高年級比賽疊衣服、穿鞋帶、整理書桌等。
學校應有機整合家校資源,通過學校公眾號、班級微信群、召開家長會、勞動觀摩課等方式,加強家校聯(lián)系,充分發(fā)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
1.改變家長的勞動教育觀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在當今社會轉型期間,青少年兒童多為獨生子女。許多家長過度溺愛孩子,忽視了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學校要努力轉變家長的勞動教育觀念,讓家長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
2.加強對家庭勞動教育的指導
學校應組織老師和家委會代表共同商定,為每個年級的學生制定相應的家務清單,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能力。如一二年級的學生每學期要學會“作業(yè)完成整書包”“飯前筷子我來擺”等,三四年級學生要學會“作業(yè)完成整書桌”“飯后碗筷我來收”等,五六年級的學生要學會“作業(yè)完成整書房”“飯后廚房我來整”等。
3.家校共同開發(fā)勞動教育活動
家庭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應加強家校合作,共同開發(fā)勞動教育活動。例如,每到“母親節(jié)”“婦女節(jié)”等節(jié)日,布置“給媽媽洗一次腳”“今天我當家”等親情作業(yè),使學生感受父母的偉大;寒暑假時,學??梢宰寣W生挑戰(zhàn)“21天家務打卡”,使學生養(yǎng)成堅持勞動的習慣。
學??梢猿浞珠_發(fā)社會資源,發(fā)揮好社會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現(xiàn)有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和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開展勞動教育,使農場、商店成為勞動教育的場所。教師可以組織“紅領巾小隊”,定期帶領學生走進社區(qū)、敬老院等,進行清掃衛(wèi)生等志愿服務;或者到工廠、飼養(yǎng)場進行實地觀察學習,激發(fā)勞動興趣。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把勞動素養(yǎng)評價結果作為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yè)依據(jù)。因此,評價學生勞動時,要合理運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注重情感和態(tài)度評價。
1.從學生勞動過程進行評價
學校在開展“每天10分鐘家務”活動時,可以提供多樣化的勞動技能過關項目,使用“勞動技能過關卡”記錄學生“過關等級”“師長微評價”“學生微收獲”,對學生勞動技能進行多維度評價,激勵學生掌握更多勞動技能。
2.從學生勞動成果進行評價
每次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后,教師可給予學生展示勞動成果的機會,靈活運用“賞識教育”,使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課后還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日記、手抄報等方式記錄勞動心得。
3.從學生勞動課表現(xiàn)進行評價
學校的綜合實踐課程,不僅要體現(xiàn)在課程表中,還要制定具體的評價標準,將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納入評價,以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
總之,勞動教育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我們將健全勞動課程體系和評價方式,搭建學校、家庭、社會等多種勞動實踐平臺,逐步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學會勞動,實現(xiàn)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