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昊,張 軍,曹 宇,賀衛(wèi)華,李 玲,翟曉虎*
(1.江蘇農(nóng)牧科技職業(yè)學院,江蘇 泰州;2.山西省畜牧獸醫(yī)學校,山西 太原)
膀胱結石是寵物臨床較為常見的泌尿系統(tǒng)疾病之一,尤其公貓易發(fā)。貓膀胱結石成分以磷酸銨鎂居多,偶爾也見草酸鈣結石[1-2]。起初,磷酸銨鎂結晶刺激膀胱黏膜炎癥(貓自發(fā)性膀胱炎,F(xiàn)IC)并引發(fā)膀胱上皮細胞脫落,尿液中析出無機鹽附著在脫落的上皮細胞形成膀胱結石,脫落的上皮細胞為結石的核心。公貓尿道狹窄,形成的結石不易排出,從而引起尿道阻塞?;及螂捉Y石的公貓表現(xiàn)為排尿困難、尿淋漓、尿痛甚至血尿,嚴重時會出現(xiàn)尿閉、膀胱破裂、急性腎損傷等嚴重后果。
筆者現(xiàn)將一例公貓因膀胱結石引起尿閉病例的診療過程報道如下,供臨床參考。
2021年 3月 11日接診一只 1歲英短金漸層,雄性,體重 4.5 kg。主訴該貓 2 d前開始便秘,經(jīng)常蹲在貓砂盆中,尿量很小并伴有血尿,昨天至今未進食進水、未排尿。疫苗免疫齊全,定期體內外驅蟲,在家自由放養(yǎng)。
視診患貓精神較差,觸診腹部發(fā)現(xiàn)腹壁緊張,可觸摸到脹大充盈的膀胱,體溫38.5 ℃。
表1 血液常規(guī)檢查
血常規(guī)顯示白細胞數(shù)量升高,紅細胞壓積降低,提示患貓有炎癥。
表2 血液生化檢查
血生化顯示血磷偏高,尿素氮略偏高,提示腎功能可能輕微受損。
貓血清淀粉樣蛋白 A(fSAA)濃度8.54 mg/L,提示該貓有輕微炎癥。(5~10 mg/L輕微炎癥;≥10 mg/L重度炎癥)
導尿管導尿,將尿液混合均勻,取其中 1滴尿涂布在載玻片上,顯微鏡下觀察。鏡檢發(fā)現(xiàn)大量紅細胞(見圖1-A),次日清晨的尿液鏡檢發(fā)現(xiàn)磷酸銨鎂結晶(鳥糞石結晶)(見圖1-B)。
圖1 尿沉渣檢查
通過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及尿液檢查分析,診斷為自發(fā)性膀胱炎引起的尿閉。
圖2 側位片
X光檢查,結腸有空泡,直腸有糞便堆積,膀胱內沒有探查到明顯的結石。
圖3 B超檢查結果
B超所示,膀胱充盈,無聲影,膀胱壁界限不明顯。使用超探測頭按壓震蕩膀胱,可見泥沙狀高密度漂浮物,診斷為膀胱結石。
患貓仰臥保定,陰部碘伏消毒,舒泰5 mg/kg靜脈推注麻醉。尿道口周圍用 0.5 % 新潔爾滅溶液清洗消毒。將陰莖鞘向后推,露出龜頭。選擇合適無菌導尿管,末端潤滑,從尿道口進入,緩慢向膀胱推進,保證導尿管進入方向與身體正中線一致。同時向尿道內推注生理鹽水,盡可能將尿道中的小結石沖回膀胱。導尿結束后,用 3-0可吸收線將導尿管固定在包皮上,防止導尿管脫出。
靜脈注射拜有利 0.3 mg(稀釋到 50 ml生理鹽水),甲硝唑 50 ml,肌肉注射止血敏 1 ml;5 % 葡萄糖 100 ml(加復合維生素 B),連用7 d。1周后患貓出院,精神良好,食欲飲欲、活動正常,排尿正常。在家飼喂泌尿道專用低鎂處方糧。2周后來院復查,血常規(guī)和血液生化指標均在參考范圍內,fSAA結果顯示無炎癥,用 B超探查膀胱也未見結晶顆粒。
FIC(貓自發(fā)性膀胱炎)是貓下泌尿道綜合征之一。據(jù)調查,約 50 % ~ 70 % 的下泌尿道病例被診斷為自發(fā)性膀胱炎,主要發(fā)生在 2~6歲的肥胖雄性貓中[4],常與飲食結構、環(huán)境壓力以及激素水平變化有關,復發(fā)率較高。自發(fā)性膀胱炎的治療原則為導尿、消炎、止血、止痛,再配合免疫調節(jié)劑提高治愈率[5]。本病例中,患貓 B超顯示結晶小顆粒,對尿液直接鏡檢發(fā)現(xiàn)磷酸銨鎂結晶。磷酸銨鎂結晶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到,其在尿道中形成之后會越聚越多,形成細小顆?;蚪Y石,這些細小的顆粒通常在X光下無法看見,但是B超檢查會有所呈現(xiàn)[6]。
導尿是治療該病的重要手段。先將膀胱內小結晶通過導尿管排到體外,降低膀胱壁受到的刺激;之后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膀胱或者用含慶大霉素的生理鹽水沖洗。若導尿不成功,必要時進行膀胱切開術或者尿道造口術。
FIC引發(fā)的尿閉容易反復發(fā)病。臨床上可以通過以下方面降低復發(fā)率:(1)合理調配飲食比例、保證充足的飲水或喂食濕糧。(2)及時更換貓砂,保持貓砂盆清潔。(3)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