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瑩
講好中國故事已成為近年來中國媒體的共識。作為以“央企一流”為辦報目標的中國石化媒體,也一直在進行著“講好中國石化故事、發(fā)出中國石化好聲音”的積極探索。
信息爆炸的時代,通過講好故事,在表現新聞客觀事實、提供新聞信息的基礎上,將新聞事實以敘述故事的方式集中展現給受眾,讓閱讀更“悅讀”,滿足讀者更高層次的閱讀需求,是越來越多中國石化新聞宣傳工作者的職業(yè)追求,也能不斷激發(fā)中國石化新聞報道的審美活力。
講好故事是時代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集團公司黨組也要求石化媒體增強文化自信,唱響主旋律、匯聚正能量,做好典型選樹,講好石化故事,傳承石油精神弘揚石化傳統(tǒng),激發(fā)干部員工增強對自身優(yōu)秀文化基因的自豪感。因此,講好故事,是中國石化各類媒體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黨組決策部署的重要實踐。
“講故事”能力體現的是媒體核心競爭力。記者、通訊員深入一線,與采訪對象面對面,挖掘的是石化行業(yè)背后的故事、石化人內心深層的想法,講述的是讀者未曾見過的情節(jié),具有濃厚的石化特色和石化底蘊,這些區(qū)別于其他行業(yè)報而獨有的故事,能夠吸引石化領域特定讀者,使得媒體的吸引力不斷增強,進而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講故事”彰顯媒體的“溫度”和“人性”。中國石化的媒體從業(yè)者,通過把報道的切入點放在石化人的關注點和聚焦點上,真實描述石化員工的工作和生活,講述石化人自己的故事,進而推動各類報道中“有血有肉”“有溫度”的形象,提升相關媒體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親和力。
“講故事”是新媒體時代下傳統(tǒng)媒體必須面對的挑戰(zhàn)。隨著行業(yè)競爭的日趨激烈,新媒體對傳統(tǒng)紙媒的沖擊越來越大,組合式報道方式,是讓版面形式服務于內容、讓內容價值更加凸顯、讓版面更加引人注目的有效途徑之一。因而,對報紙專題化的探討和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報紙“故事專題”通過“報紙雜志化”的思路,形成一個富有“人情味”的深度報道,使得受眾不但可以感性地觸及新聞報道,而且可以深入了解和體會新聞背后的主題、塑造的人物、延伸的社會責任,這將是傳統(tǒng)媒體區(qū)別于新媒體短平快的重要生存和發(fā)展空間。
未來,傳統(tǒng)媒體的“講故事”實踐,應當在策劃過程中更多借助融媒體力量,同時吸收借鑒其他黨報和行業(yè)報的經驗,不斷尋找靈感,豐富類型,守正創(chuàng)新。
要借力全媒體立體呈現故事。傳統(tǒng)媒體在融媒體發(fā)展提速的時代,必須要適應媒體變革,借力全媒體傳播來提升品質和閱讀覆蓋面。一是善于運用官方微博、微信轉載,引發(fā)思考互動。當“好故事”內容呈現在微博、微信平臺后,閱讀數、點贊率、“在看”量成為檢驗傳播效果、鑒定編輯質量的鏡子。二是巧用二維碼,實現“立體化”傳播。新媒體的報道內容比紙版形式更加豐富,還設置了大量圖片與視頻,通過掃描二維碼,讀者可以深入了解故事,豐富閱讀體驗。三是搶占短視頻的傳播高地。故事傳播可以與電視、新媒體聯動,為每個故事設置對應的視頻節(jié)目,配合二維碼,即可在微博微信抖音等主流短視頻平臺廣泛傳播。
要拓寬“新聞故事化”的編輯思路。一是注重以人為本,形成情感共鳴。好的故事,就是要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覺,讓故事背后的內涵或故事主人公彰顯的精神引發(fā)共鳴。二是充分挖掘細節(jié),提升故事感染力。如《中國石化報》刊發(fā)的《火神山,沖鋒在前的加油站長》一文中,通過“加油站燒壞了6個水壺”“每天為施工人員提供200多壺熱水”“已經為9臺救護車加油”等細節(jié)描寫,表現了在火神山醫(yī)院建設期間,距離醫(yī)院最近的中國石化知音加油站站長李鄭軍不畏艱險,逆行守護加油站、為火神山建設提供全天候保障的敬業(yè)奉獻精神。三是設置懸念、表現沖突,增強故事可讀性。如《中國石化報》微信公眾號推出的《是加油員也是海上救生員!》一文,通過“加油員+救生員”“加油站+海上”的懸念設置,講述中國石化深圳加油站計量員梁毅面對有人落水的緊急情況,與時間賽跑,最終鎮(zhèn)定自若救助4名交通艇落水人員的感人故事,從而將加油員與救生員完美關聯,文章立意更高,更加動人。
要做精“講故事”的呈現方式。策劃制作“故事專題”,關鍵在于利用新鮮、動人、細膩、產生共鳴的新聞敘述方式提升受眾閱讀體驗、延長受眾閱讀時間、引發(fā)受眾深度思考。既要在版面呈現上注重圖文并茂,也要在內容表達上做到用編者按提綱挈領,把故事元素引入標題,吸引讀者眼球,提升故事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