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子田 李婉秋 _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雙減”政策下,初中音樂學科既要堅持學生為本,遵循教育規(guī)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整體提升學校音樂教育教學質量,還要發(fā)揮學校主體作用,健全音樂學科教學管理要求,確?!半p減”工作的實效。
初中音樂學科由三個維度構成:音樂課堂教學、音樂校本課程和音樂社團活動。“雙減”政策的落地,實則是要科學合理地為學生減負,真正培養(yǎng)并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力、行動力以及熱愛生活的能力。
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思考如何增強內容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比如,歌曲教學可否與繪畫結合?合唱教學可否讓學生自由組合分配?又如,音樂欣賞可否用道具喚起學生的興趣?節(jié)奏教學可否與有趣的中國鼓教學相結合?總之,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的引導,學習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即興是藝術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音樂課上,教師要帶領學生學會即興創(chuàng)造,如模仿教師給的模板,即興創(chuàng)編一段旋律、即興擊打一段節(jié)奏等。教師要在已有的教學內容上深挖即興的切入點,因為即興是一種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造力,會讓課堂充滿魅力。同時,即興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這種規(guī)則是一種大的線條而非特別具體的,如在曲藝課京韻大鼓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編創(chuàng)大鼓的擊打,但創(chuàng)編前可以帶領學生學習多個曲藝擊鼓視頻,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會更加大膽地嘗試創(chuàng)作。
校本課程是學校音樂教育的第二課堂,既可以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又能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全員體驗,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音樂藝術,就是最重要的課程原則。只有體驗才有感受,不僅僅是聽音樂,更是要好好地利用音樂的特征參與其中,感受跳躍的音符、錯落的節(jié)奏和隨之形成的韻律美。校本課要“動”起來,要增加樂器體驗,如口風琴、非洲鼓、尤克里里、塤、手碟、葫蘆絲等,讓學生接觸樂器,體驗不同的聲音、不同類別的音樂旋律,親身感受樂器。
學生們可以根據(jù)喜好選擇音樂社團,如合唱、器樂、樂隊等。音樂社團是音樂教育最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陣地,應遵從教育規(guī)律,讓興趣成為引導社團成長的旗幟。
社團的訓練要保護學生的興趣。學校社團并不是專業(yè)的音樂團體,不能對學生有過高的要求。同時,訓練后可以布置課下作業(yè),但一定要遵循自愿原則,因為有要求就會影響學生的興趣,但可以將完成情況作為日后是否具備參賽資格的重要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