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建鄴 錢丙瑤
“條件作業(yè)法”是體育教學中常用的練習法之一,是指在教學中,為掌握某一動作而設置的一定作業(yè)條件,并把動作限制在正確的規(guī)格上,使學生按照這種條件練習就能比較順利地達到動作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為讓學生更好、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某一動作,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一定的“條件”,而這些“條件”具有指向性或限制性,使學生在學練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條件指向或條件限制,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又能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有效達成。本文基于“條件作業(yè)法”,使用“功夫墊”作為輔助教學器材,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武術發(fā)力方式,培養(yǎng)團結奮斗的拼搏精神。
在一節(jié)三年級的教研組內課中,筆者組織學生學習武術單元的沖拳、推掌、蹬腿沖拳。在課前,布置好場地、擺好器材,在移動黑板上貼好掛圖并寫好口訣“拳在腰,肘在腰,快速旋轉向前沖,力達掌面(掌根),蹬腿發(fā)力”。課的開始部分,通過游戲導入進行熱身,然后開始本節(jié)課的教學。講解示范—展示掛圖、口訣—學生練習,教學步驟井然有序地展開。在學生練習環(huán)節(jié)時,筆者發(fā)現(xiàn)僅有部分學生能夠較好地完成動作,還有部分同學忽略動作要點,導致完成度不高。例如,有的學生沖拳旋轉時機不對,沖拳屈肘不貼身;有的學生推掌兩臂動作不協(xié)調,推掌缺乏力度;有的學生蹬腿時腿與身體不能保持在一個平面,導致蹬腿力點不明顯。于是筆者叫停了學生的練習,開始糾正這些錯誤,重新講解、示范后,又組織學生練習,但效果微乎其微。
回顧這節(jié)課,班級整體的技能學習達成度不高,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不足。學生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練之后其動作的完成度不高,僅僅通過講解示范并不能完全體會到動作與力點的發(fā)力,能否利用一些輔助措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完成動作?針對這幾個疑問,筆者決定利用“條件作業(yè)法”重新設計本課,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與限制,通過對各種輔助器材的嘗試和檢驗,最終選擇泡沫墊來進行輔助。為了讓學生能更充滿激情地投入課堂學習,筆者將這塊泡沫墊命名為“功夫墊”。
武術教學多存在枯燥無趣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利用“功夫墊”創(chuàng)設有趣的學習氛圍,以讓學生“動”起來為核心,在教學設計上“做文章”。在課前筆者帶著學生做反應小游戲“說一說、找一找”,通過這個游戲引導學生快速回顧拳與掌的部位名稱,知道本節(jié)課發(fā)力點的具體位置。而后,利用“功夫墊”做賽道進行熱身跑,將弓步與馬步結合走跑跳等形式進行繞“賽道”的跑動,讓學生充分熱身的同時也強化步法的動作記憶(圖1)。
圖1 趣味慢跑
游戲熱身過后,學生持墊進入貼好標志的點,看著新穎的“功夫墊”,學習興趣被提高。于是,筆者開始讓學生嘗試持“功夫墊”進行各式各樣的輔助練習。組織學生兩人一組,結合馬步,利用“功夫墊”進行沖拳、推掌練習,要求出拳時手臂快速旋轉,充分用力,身體動作協(xié)調。通過小小的“功夫墊”,讓學生在游戲中強化力達拳面與力達掌根的動作記憶,逐步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圖2)。
圖2 馬步?jīng)_拳、推掌
在蹬腿沖拳教學中,效果不夠好,一是時間太少,一帶而過,學生練得不扎實。二是對“蹬腿”腳跟發(fā)力的動作沒有好的招數(shù)。思考嘗試許久之后,筆者決定采用“節(jié)奏大師”游戲進行誘導,通過拍掌節(jié)拍引導學生利用腳后跟蹬地發(fā)力,通過腳后跟踩節(jié)奏,讓學生找準發(fā)力點。而后,利用兩人合作的蹬腿擊墊,給練習者輔助支撐、利于動作的完整發(fā)力,同時,通過墊子給予練習者蹬腿的方向以及力點的反饋。通過兩人的站位,兩人合作的蹬腿擊墊練習給學生一個蹬腿的明確方向。逐漸形成正確的蹬腿動作,加以沖拳練習,形成協(xié)調的蹬腿沖拳動作(圖3)。
圖3 蹬腿擊墊
在擊掌、沖拳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會多次強調發(fā)力點的掌控,而由于學生的認知與理解能力不足不能充分理解而導致沖拳、擊掌發(fā)力空洞,引起手臂的發(fā)力不夠、身體不協(xié)調,導致動作變形。對此,筆者利用行進間“功夫墊”練習,輔助者持墊子在正前方,給練習者一個引導方向,練習者采用弓步行進間的走位,根據(jù)兩人之間的距離,判斷發(fā)力點的制動與調節(jié)。通過“功夫墊”這個條件的中間作用,既充分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更讓學生在實戰(zhàn)中感受沖拳與推掌的方法,做到動作協(xié)調有力(圖4)。
圖4 進行間馬步?jīng)_拳、推掌
在原地沖拳、推掌以及蹬腿沖拳練習中,由于動作枯燥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于是,筆者結合武術墊為武術練習設定了“時間”和“空間”的條件,利用兩邊的目標,讓學生練習中左右移動,并且交換做馬步推掌、弓步?jīng)_拳、蹬腿沖拳的練習,再逐漸增加動作難度。學生在移動過程中,做出正確的距離預判、力點預判,此練習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挑戰(zhàn)的欲望,還通過不同方向、距離的調整,逐步提高學生對沖拳、推掌、蹬腿沖拳正確動作發(fā)力的掌握能力(圖5)。
圖5 移動擊墊
體育教學不僅在于育體,更在于育人,武術作為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借助體育課堂器材具有簡單、合理、有延續(xù)性等特征,筆者利用“功夫墊”創(chuàng)造集體游戲“你追我趕”。練習者分別利用膝蓋夾住墊子,多人前后站立,搭肩成一路縱隊進行向前的并腳跳練習,通過幾次練習之后進行比賽,比一比哪組獲勝。這個比賽不僅補充了課中的素質練習,同時在游戲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圖6)。
圖6 游戲“你追我趕”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功夫墊”給學生帶來新的體驗。給予不同的“條件作業(y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快速有效地解決了本節(jié)課練習中常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不僅在于教師的判斷,還應該有學生的自我評價,利用生生互評來共同判斷教學效果,因此筆者設計了學生評價單(表1)。
表1 “功夫墊”學練“圈一圈”學習評價單
教師在制定限制性條件時,應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條件的設置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而制定的,因此條件應該是真正為教學服務的,教師要充分考慮條件對于課堂教學的適用性。教師可以利用課的目標、內容、場地、服裝、器材等構建一定的條件,給予學生合理有效的條件支持,使學生樂于學、易于學。
教師可根據(jù)本課運動技術基礎與學習要求,利用長度、高度、寬度、角度、路線等內容設置一定的“條件”,明確條件設置的指向性與限制性。在教學中關注關鍵技術、學生容易忽視的動作要點,并給予一定的條件指向與限制,使其按科學、正確的技術要求進行練習。
教師根據(jù)學生運動技能的個體差異,通過分組、數(shù)量、障礙、標志等內容構建一定的條件,強化條件設置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使學生練習注意力集中到動作某一內容的練習,給學生以強化性的條件刺激,加快動作掌握的進程。
在使用“條件作業(yè)法”中,教師會常常會利用一些道具來輔助學生完成動作。筆者認為道具應具有實用性,不宜過多,應盡可能做到一物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