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秦珍子
跑得快是強,還惦記著跑不快的,就是強大了。
在四川雅安,一群孩子九年級畢業(yè),拍完照,有人提出,推著班里那個坐輪椅的哥們跑1000米吧。十四五歲的血多熱呀,說跑就跑。有人“領(lǐng)航”,有人“護航”,助推的位置,輪流上。最后,包括那個原本無法奔跑的孩子,十幾個男孩跑成了一團。女生們圍起來,加油歡呼。這就是孩子,扎堆兒、沖動,又赤誠、率真。這是特別小的事,但特別珍貴。同理心是人類靈魂的一把土,專門填補世間的凹凸。義氣、慈善、公平和利他主義,都是這土里長出來的喬木。
不久前,B 站辦了場畢業(yè)音樂會,讓羅翔開場致辭。羅老師說,“真正的勇敢,其實是對良善的堅持”“讓我們……在點滴的小事上追求良善”。我非常認同,但我更覺得,比起教人向善,我們更應(yīng)該致力于營造一個同理心不至消磨殆盡的環(huán)境。比起要求孩子們“保持那份天性之善”,我們更應(yīng)該為他們守好前路,填好凹凸,盡最大的力量去看見不平,守護公平。
很多年以前,我采訪過一名小學生,她每天把身患肌無力的好友背上教學樓,一背數(shù)年。原是好朋友,背得動就背了。等表揚來了,媒體來了,贊美堆成了山,孩子被推上山了,她不敢請假,不敢吵架,她不再因為這件事而感到快樂。
孩子們的“善舉”,沒什么沉重黏稠的意味,它全部的價值就在于它誕生的那一瞬間,閃著人類同理心的光。只愿那一天的操場,吹在每一個少年臉上的風,也吹在他們往后的生命中,推動者感受到快樂,被推動者感受到平等。
這個故事另一個細節(jié),來自班級老師的回憶,震撼了我的心。老師說,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奔跑之前,那個坐輪椅的孩子,本不用參加中考體測,但他還是去了考場,給他跑1000 米的伙伴加油。